民国之花开锦绣-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顾客的眼睛一亮:“这样当然好啊。”
康聿容笑了笑,转头对梁愈说:“梁愈,去找位裁缝师傅过来给这位小姐量一下尺寸。”
梁愈答:“是。”
不一会儿,梁愈领着一位五十上下的师傅回来了。师傅穿着长衫,戴着眼镜,脖子上挂着量尺寸的尺子,一看就是个做衣服的行家。
几分钟的事儿,行家就把尺寸搞定,女顾客把地址也记了下来,然后心满意足的出了门。
康聿容把那条裙子拿到了行家的面前,问:“师傅,就按照刚才那位女士的尺寸,能把这件衣服修改一下吗?”
行家把滑到鼻尖的眼镜往上一推,接过衣服,颠来倒去的看了看,摇头说:“这是洋服。我做的都是旗袍,从没沾手过洋服。而且,这件衣服还很繁琐,我更不敢下手,你还是找找别人吧。”
临走的时候,康聿容给了行家一些劳务费,总不能让行家白帮忙不是?
康聿容让梁愈拿上衣服和尺寸,去别的裁缝店看看能不能帮忙修改。
梁愈走后,杨槐花问:“康小姐,干嘛答应要帮着改衣服啊?这样一来,会很麻烦的。”
康聿容不答反问:“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
“有啊,还不少呢。因为咱们店里卖的都是成衣,又没有改衣服的先例,所以遇到不合身的,我和春桃都会介绍客人换别的款式。大部分的客人都会选择其他的,只有今天这位这么的死性。”杨槐花的语气愤愤的。
康聿容又问:“如果客人不选其他款式呢?是不是就会直接走人?”
“是啊。”
“走的客人多吗?”
“也不算少。”
“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把那些客人白白的流失掉。”康聿容目光一正,看着杨槐花说道:“所以,从今天起,我们要满足客人的一切要求,留住来店里的每一个客人。”
“我觉得这不太容易。”杨槐花接着说:“再说了,走掉的毕竟是少数几个。现在我们的回头客这么多,少那几个又有什么要紧的?”
康聿容摇头说道:“你这样的说法不对。如果今天走一个我们不放在心上,明天走一个我们还不放在心上。日积月累下来,走掉的就不是那少数的几个,而是我们好不容易留住的回头客。开门做生意不能怕麻烦,不仅不能怕麻烦,还要尽力满足客人的要求,这样我们才能保住我们的客人不会消失。”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怕没那么简单了。不说别的,就说改衣服这件事,估计就不好弄。”
真不知道,是该说杨槐花是未卜先知,还是说她是乌鸦嘴。
出门找裁缝修改衣服的梁愈,还真是无功而返了。
第120章 来去两手空()
梁愈把衣服放到柜子上,对康聿容摇了摇头。
康聿容看了眼柜子上盛衣服的盒子,不死心的又问了句:“没改?”
“是。”梁愈说:“我把附近的裁缝店都转了一遍,还去城东转了一圈儿,没有一个师傅敢上手。而且我还去了那两家洋装店,他们也只卖成衣,从来没有修改过衣服。”
康聿容的眉头慢慢皱了起来。
北京城的洋装店并不只他们一家,但也不多,算上他们拢共也就三家。康聿容调查过,那两家和他们一样都只买成衣,也从未有过修改衣服的先例。所以,梁愈在他们两家无功而返,这也在康聿容的意料之中。
可是,这么大的北京城,数不清的裁缝店,竟然连一个修洋装的师傅都找不出来,这还真出乎了康聿容的意料。
她本以为这只是小事一桩,万万没想到却是个棘手的。
梁愈似乎是看懂康聿容的意思,他说:“空手而回,也是正常现象。”
“嗯?”康聿容不解了,问:“为什么?”
梁愈解惑:“北京城会做衣服的人是不少,但大都是些上了岁数的。他们学手艺那会儿,穿洋装的人零零星星少得可怜,他们所接触的都是马褂长衫,旗装旗袍。你让他们做个长衫马褂,或者修修旗袍什么的,他们肯定是信手拈来。你要让他们改洋装,估计就难了。”
康聿容问:“以前几乎没有,接触的肯定就少,但是现在洋装很普遍了呀。虽然没做过洋装,可见多了总能看出些门门道道吧?他们又都有做衣服的功底,只是稍微的修改一下,难道他们都做不了吗?”
梁愈说:“或许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敢?”
“不敢?”康聿容更不明白了,追问:“有什么不敢的?难道还怕这衣服长了嘴,咬他们不成?”
梁愈淡淡一笑:“不是衣服长了嘴咬人,而是钱长了嘴咬人。”
“啊?”康聿容看着梁愈:“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梁愈笑了下,说:“这衣服一看就不便宜,他们谁敢轻易下手啊?万一改坏了,谁赔得起?”
“就是啊。”李春桃说:“都是小本买卖,一赔赔个几百块,谁受得了啊。”
“这要是在上海就好了。”梁愈突然说了句。
“什么意思?”康聿容问。
梁愈答:“上海十里洋场,接触的洋人比北京要早的多,也多得多,那里肯定会有做洋服的人。”
李春桃看着梁愈说:“你说的是很对,但也只是句废话而已。别说我们时间上来不及,就算来得及,为了一件衣服,走那么远的路,花那么多的钱,值当的吗?”
康聿容没理会梁愈和李春桃的较劲,她蹙着眉,摸索着下巴,呐呐自语:“现在去上海肯定不现实,可是这么大的北京城,难道连一个会做洋服的人都找不出来吗?”
杨槐花摇头:“我是没听说过。”
李春桃也说:“我也没听过。”
梁愈也跟着把头点了点,意思自然也是没听过了。他看着康聿容说:“大概是真没有,我也问过裁缝店的师傅们,他们也都不知道。”
“我说这事儿不好办吧?”杨槐花的目光移到了康聿容的脸上,接着说:“干脆告诉那位客人,就说我们改不了,让她选别的好了。”
杨槐花的话音还没落呢,康聿容就脱口而出:“不行!我已经答应了顾客,这会儿反悔,就会丧失我们店里的信誉。一个店铺,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那这个店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关门大吉。”
李春桃说:“那现在怎么办?师傅都找不到,衣服怎么改?”
康聿容说:“别着急,还有几天时间呢,看看再说。”
打烊的时候,康聿容跟梁愈他们几个说了声,让他们回去四处打听一下,看看身边有没有认识会做洋装的人。
她呢,也没闲着。第二天就去了四哥家,找了四嫂和林太太,把眼下的情况说了一下。
四嫂一边想着一边说:“会做洋服的人?还真不认识。我认识的太太小姐们,都是买的成衣。衣服往身上一套,合适了就给钱,不合适再看别的。成衣店,不都是这样吗?”
林太太说:“谁说不是呢?要我说,一件衣服也赚不了多少钱,遇到事儿多的人,干脆就别做他们的生意。为了那一点的蝇头小利,至于这么的大费周章吗?”
这林太太的言辞语气,还真是和杨槐花如出一辙。
康聿容耐着性子解释:“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想拉住这个回头客而已。”
“呵。”林太太怪笑了一声,那神情好像她听到了一个非常可笑的笑话似的。她说:“我们店里的生意现在这么的好,还在乎那一两个回头客?别说少了一个回头客,就是少了十个,我也不在乎。”
好狂的口气啊。
康聿容盯着林太太,真想愤愤的怼她一句:你不在乎我在乎。因为那些顾客都是我用尽心思,小心翼翼,才留下来得。
话欲出口,想想还是算了。林太太是她的合作伙伴,还是四嫂多年的朋友。那话真要出了口,估计谁的脸上都好看不了。
康聿容压了压火,舒了口气,冷冷淡淡的说:“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们这两天有时间就多问问,有认识会做洋装的师傅,告诉我一声就行了。”
四嫂眼看着康聿容的脸阴沉了下来,知道自家小姑子这是恼了,赶紧笑着说:“有时间有时间,就算有别的事儿也得靠边站,自己店里的事儿再小,那也是举足轻重的大事儿。聿容啊,你放心,我一会儿就去打听去,一有消息第一时间就通知你。”
“那好,没别的事儿,我就先走了。”
林太太也知道康聿容那冷脸是给她看的,心里自然也不爽了。所以,康聿容前脚刚走,她后脚就耷拉着一张脸,埋怨起了好友:“你干嘛答应她啊?为了那一件衣服大张旗鼓的,至于吗?要打听你打听去,我才不管呢。”
“至于。”四嫂郑重的说道:“拉住一个顾客,这个顾客就会带来两个。就像聿容说的那样,一带二,二带四,四带八同样的道理,你得罪了一个顾客,那你得罪的或许是十个、百个,甚至是所有的顾客。”
林太太不以为意:“她说的这也太玄乎了吧?”
四嫂说:“我相信聿容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和你都不是做生意的料,否则,以前那么红火的店也不至于让我们经营的一塌糊涂。生意上的道道咱们都不懂,可聿容懂啊,她这么做肯定不是闲着没事干故意折腾咱们。那店聿容也有股份,我想她做任何事儿都只会是为了店里的生意着想。
你说咱们除了拿了点钱,咱们还做什么了?店里里里外外都是聿容一个人在打理,她抱怨过吗?赚了钱少分给咱们了吗?聿容是个要强的人,不到万不得已她不会轻易开口求人的。她难得的向咱们开次口,还是这种举手之劳的事儿,你还这样那样的反驳,你还真好意思?再说了,为了咱自己的生意,咱难道不该出点力吗?”
林太太也不是个坏人,就是没什么定力,受不得别人夸,别人一夸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这不,康聿容掌管店铺之后,生意又恢复了以往的气色,亲朋好友知道后免不了要称赞一番。这一称赞,林太太的情绪就高涨了,一高涨语气上就狂了起来。
现在被好友“教育”了一通,林太太也就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刚才的态度,还真是恶劣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以后还要靠康聿容发财,再开口,语气软了不少:“该、该、该,还不行吗?好了好了,我知道我刚才不对,你大人不记小人过,你宰相肚里能撑船,好不好?”
四嫂笑了:“你呀。”
林太太站起来:“走吧。”
四嫂一怔:“干嘛去啊?”
“不是要打听谁会做洋装吗?坐在家里能打听的着啊?”
一听这话,四嫂忍不住调侃:“哟,这会儿到积极了。”
林太太飞过去个大白眼:“嘁。”
四嫂站起来,两人一起往外走。
林太太说:“再见你小姑子的时候,你跟她说一声,就说我今天是无心的,让她别放在心上。”
四嫂说:“想道歉,干嘛自己不说啊?”
林太太瞪了好友一眼,说:“你提前做了和事佬,我再见她的时候才好意思开口嘛?”
“你想太多了,我小姑子没那么小气。”
“是,你们都是心胸宽广的,只有我是小心眼儿的,行了吧?”
“这可是你说的,我可没这么说啊。”
“”
两人说说闹闹的走远了。
林太太那话,康聿容还真没放在心上。一是,她真不是个多小气的人;二是,她现在压根就没那时间去生那种无聊的闲气。
从四嫂和林太太刚才的态度上来看,她是指望不上她们了,她必须另想别的辙。
康聿容从四哥家出来,就马不停蹄的直奔xx中学,趁课间休息的时候,把认识的老师问了个遍,都是一个答案:“我们洋装都极少穿,更别说认识什么做洋装的人了。”
出了校门,康聿容连脚步都没顿一下,扭头就去了光明报社,找了“李小叔。”
“李小叔”从里面跑了出来,看到门口的康聿容惊奇的说:“真没想到是你啊?”
康聿容说:“是啊,又来麻烦你了。”
“李小叔”摆着手说:“那么客气干什么啊?我们家那‘女霸王’不止一次的说过,你在学校的时候很照顾她,为了答谢你的这份照顾,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肯定都帮。”两人相视一笑,他又说:“要不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说吧?”
康聿容连忙说:“不用那么麻烦,一两句话的事儿。”
“李小叔”也不强求:“那行,什么事儿你说?”
康聿容把来意说了一下。
“李小叔”思索着说:“这样的人,我还真不认识。”片刻,“李小叔”说:“你等一下,我去去就来。”说着跑回了报社。
五六分钟后,“李小叔”又出来了,说:“这次还真帮不了你了,我找同事们也问了问,都不认识。”
康聿容淡淡笑了笑,说:“没关系,我再找别人问问看。”
“这样,你先回去,我回头再找其他人问问,有消息了就通知你。”
“那就谢谢你了。”
四嫂和林太太那儿,康聿容没报多大希望;旧同事那里,她也没想着有什么收获;但来找“李小叔”的时候,她真是理想丰满。
她想着,“李小叔”是个记者,眼界开阔,嗅觉灵敏,还跑遍了北京城的角角落落,认识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来之前,她还想着,找到“李小叔”这事儿的成功率,不说是十拿九稳吧,怎么也得一半一半吧。
结果呢?
结果就是有多大的希望,就有多大的失望。
康聿容走在街上,带着一份难以压抑的消沉,看着行人来往穿梭的街道。心里模糊的想着,难道这事儿就真的办不成了?真的要失信于那位满怀希望的女顾客?
第121章 半夜出鬼怪()
“娘,家里没盐了吗?”清儿吃了口青菜,皱着小脸问。
“有啊。”康聿容扭头,看着儿子不解的问:“怎么了?”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