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圈里人 >

第15章

圈里人-第15章

小说: 圈里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8章 行有行规(2)() 
我对黄河商学院mba的名头并不感冒,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我和你,学费却可以轻轻松松多收数十倍。而身家上亿的富豪们不但争先恐后地来此进行再教育,出门之后还都志得意满地以在此毕业为荣。逢人便说,我在黄河商学院的收获颇丰,骗术之高可想而知。在这些亿万富豪趋之若鹜的同时,各界美女也纷至沓来,大家各怀鬼胎地混入这个上流社会,颜如玉黄金屋各取所需。

    我和杜总简要介绍了一下企业,杜总听完,热情地说道:“听起来这家企业不错啊。”杜总跟我要了企业资料,大概翻看之后又跟我探讨了一下企业情况。

    “业务看起来不错,订单也很稳定,不过嘛”杜总露出了担忧的表情,“最近这几年涉及房地产行业的项目都发展得不太好啊。咱们公司也不太愿意碰涉及房地产项目。再加上,这两年木材价格也涨得厉害,不知道对他们有没有影响。”

    “这些事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去企业看看,问问企业的人应该就知道了。”

    “嗯,也好,我就陪你去一趟吧。”杜总一边看着企业的资料,一边摇起了一柄硕大的羽毛扇,大有羽扇纶巾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势头。

    刚刚开春,天气一点儿不热,我纳闷地看着杜总。

    “摇扇不是为了降温,是为了放平心绪。内心的平静对我们非常重要,只有平静的内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佛法有云”杜总不辞辛劳地给我这凡夫俗子授业解惑。我从小学理工,唯物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听了几句便不耐烦,找了个借口跑掉了。

    去企业那天,杜总却穿得异常正式,西装革履,连裤线都熨烫得笔挺,羽扇木剑都没带,这真让我大跌眼镜。之前我还特意和小陶打了招呼,来的是位修炼多年的崂山道士。两人见面时我非常的不好意思。

    小陶带着我们到企业的各个厂房参观,厂房设在郊区,面积很大。

    小陶介绍说:“当年公司扩建,把这些地都买了,如今地价升值,光这几处地就值几个亿了。”

    我和杜总纷纷点头。杜总感慨地说:“在咱这儿干什么都不如房地产,还是房地产挣钱快。你们这企业兢兢业业干十几年,业绩才增长了多少啊,肯定不如这地价涨得快。”

    中午,小陶叫来负责融资的副总和我们一起吃饭。大家就近吃了一家韩国烧烤。吃饭时间大家都是不冷不热地寒暄着。

    下午,副总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企业的情况和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股改?”杜总问道。

    “今年下半年就股改,也准备趁着这次股改把企业的一些遗留问题一并解决了。没有意外的话,明年下半年报材料。”副总坚定地答道。

    “这么快就能报材料了吗?咱们这企业财务都规划了吗?”杜总又问。

    “我们已经找好券商,从去年开始就陆续规划财务了。券商说我们这种情况,明年报材料应该没问题。我们企业以前主要是给国外公司做oem,财务一直都还比较规范,问题不大。”

    “这个可不好说啊,这几年涉房地产项目都管得很严啊。我跟过一家企业,做板材的,几经周折都三年了还是没报上去啊。”杜总说。

    “我们做的业务和房地产关系不大,我们可以再找几个券商问问。”副总露出一丝不屑的微笑,“你们公司是个什么背景啊?我听小陶说是他朋友就让来了,都没有了解过。”

    我听出这位副总是在质疑我们公司的专业性,赶紧把公司的背景叙述了一遍,还不忘搬出公司以前投过的几个上市项目炫耀一番。

    “哦,青上啊,你们公司我听说过。”听我说完,副总稍微缓和了态度,“我们这几年也没少承担大项目。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广州小蛮腰都用的是我们的材料。最近人民大会堂翻新,也跟我们提前预订了。我们材料最大的优势就是无污染,没有异味。你们去厂房的时候应该也感受到了。我们以前给立邦、大师这些油漆都做过代工,技术方面肯定没有问题。”

    副总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堆公司优势,却只字不提融资计划。鉴于以前的经验,我对融资方不提融资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报身价等于自废武功,最后的价格就只会低不会高了。但我不能理解的,杜总也不提投资,而是很客套地顺着副总搭话。两人你来我往如唠家常一般说了一个下午。我和小陶都听得有些不耐烦了。我生怕破坏了杜总的谈判节奏,还是坚持没有插话,一直听着。

    终于,还是小陶绷不住了:“咱们今天要不就到这儿吧,他们都住在市里,再不走该堵车了。”

    看副总也无意挽留,我和杜总就顺势走了。

    回去的路上,我好奇地问杜总:“您今天究竟是唱的哪出啊?怎么您聊的都和投资没关系啊?”

    杜总很是得意地给我解惑:“这个副总一看就是个老油条,很精的。他说他们公司发展成今天这样要感谢银行、感谢政府。这里面都是有深意的,你明白吗?”

    “深意?什么深意啊?”我一脸困惑地望着杜总。

    “感谢银行,就是说他们经常和银行打交道。投资圈里面的规矩都懂,咱们想要什么条件他们都能接受。感谢政府,加上他说的那几个项目,都是跟政府合作的,就是要告诉我们,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好,让咱们别太黑,人家也能找到领导。这两句话连起来就是让咱们开价。”杜总得意地一笑。

    “不是他开价,咱们给他投钱吗?怎么还成咱们开价了?”

第39章 行有行规(3)() 
“菲儿啊,你是真不懂啊,还是假不懂啊?别跟我装啊。”杜总做了个摇扇的手势,可惜没带扇子。杜总故弄玄虚地停顿了一下。

    “真不懂啊。”我一脸茫然。

    “这么说吧,融资成本你明白吗?”杜总盯着我,一对绿豆眼炯炯有神。

    “明白吧,就是跟银行借钱要付利息嘛。”

    “对,银行的利息很低,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谁都想跟银行借钱。但银行有自己的审批制度,会派人去调查,看企业有没有偿还资金的能力。等调查结果都出来,才能决定给不给这个企业放贷。这个调查的过程和咱们尽调大同小异,只不过关注的侧重点不太一样。”

    “这些我懂。”我心说杜总,您也把我看得太低了吧。

    “懂咱们就往下说。市场上很多企业都不错,都能达到银行借钱的标准。但银行的钱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借钱,对吧。这时候,给谁钱,不给谁钱是谁决定的呢?就像咱们调查企业,咱们认为好,就会说服耿总和股东,让公司投钱,所以决定权在咱们手里,明白了吗?”

    “您的意思是企业应该贿赂我们?”我终于恍然大悟。

    “也不算贿赂,这就是行规吧。”杜总轻描淡写地说,“你跟老季混了那么久,连这个都不知道吗?”

    “那行规是多少钱啊?”我从来没想过跟小陶要钱,我也坚信小陶不会给的,想不到杜总已经算计上了。

    “听说过‘八归十三还’吗?”杜总的语气让我想起了那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想不到昨天还和我研究佛法,今天就改头换面再世为人了。

    “没有,什么意思?”我在心里又默念了一遍“八归十三还”,感到了一股浓浓的江湖气。

    “说白了就是你跟银行借100块钱,最终给到你手里的钱是80,而到期你得还130,里面除了10块钱作为利息还给银行,其他多付出的40全部是打点中间人的钱。明白了吗?这就是资金成本。”杜总半眯着眼睛看着我,这千言万语不过一个钱字啊。

    “就是说我才拿到了80,最后要还130,这么高的利息我还不如去借高利贷呢。”我对“八归十三还”的说法充满了质疑。

    “高利贷利息更高。而且企业跟银行借钱有一个好处,今年借了,明年还上之后还可以继续跟银行借,反正关系已经建立了,信用额度也调高了,明年说不定还可以多借点。你用明年借的钱还了今年的债就好了。不靠这些,银行的人都是怎么发的啊。银行员工的基本工资可一点儿都不高,但你看看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杜总煞有介事地说,“银行可比咱们黑多了。”

    “按您这个算法,用不了几年这个企业可就资不抵债了。万一企业宣布破产了,那这笔烂账谁来还啊?以如此高的资金成本使用资金,除非卖毒品,其他生意都还不上啊。”我还在扳着手指算账。

    “银行的坏账是最多的,越大的银行坏账率越高。逼得急了,行长跳个楼了事。企业能不能还上,你也不用操心,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银行心黑企业都明白,所以企业融资还需要其他途径。像咱们这种做股权投资的公司,就能帮上那些抱不到银行大腿的公司。咱们以股权的方式投资企业,很久才收回,有的可能就收不回来了。最后企业只要宣布破产,这笔钱就一了百了了,谁也不用担责任。投资有风险嘛,一开始就说明了。所以,企业给我们的应该比给银行的更多,因为他连还都不用。”

    “那这个数到底是多少啊?”

    “我是比较正派的,一般就要3%到5%的财务顾问费就可以了。有的愿意多给我也不拦着,有给20%的。但这是你朋友的企业,咱们也不用要太多,免得你难做人。”

    “那我打个电话问问我朋友吧,看看他们给不给?我用不用也给他讲一遍‘八归十三还’?”我当着杜总的面打电话给小陶。我一定要告诉杜总,他就是在白日做梦。

    “不要着急,你还是等我回避了再打吧,这样不好。”杜总憨厚地笑着。

    看着杜总那一脸的道貌岸然,我心里一阵恶心。我坚持给小陶打了电话,自己兄弟还客气什么。

    “小陶,你们那副总是什么意思啊,还融资吗?”

第40章 行有行规(4)() 
小陶不好意思地说:“他嫌你们那个总监烦人,什么也不懂,一点儿诚意都没有,不想再跟他谈了。而且我们本来也不缺钱,你知道的。你看呢?”

    “哈哈,这样啊,那最好了。等你们需要融资再给我打电话啊,你得请我吃饭啊,弥补我的精神损失,我这大老远地跑一趟。”

    “没问题,想吃什么尽管说。”小陶答应得极为痛快。

    我挂了电话,告诉杜总,企业那边不融资了。

    “这样啊,可能他们有些问题怕咱们查出来。回公司可千万别跟人说我今天跟你讲的这些啊。这都是行业潜规则,uable的,不能拿到台面说的。”

    我看着杜总脸红得十分不均匀,暗暗好笑,他还是继续做“八归十三还”的春秋大梦吧。

    第二天到公司,我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佳音,她在各大银行从业十年,银行的事没有她不清楚的。

    我把杜总说的“八归十三还”原原本本地告诉她,然后问道:“可有此事?”

    佳音惊讶地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我说:“小姐啊,姐姐在银行干了这么多年,从外地到北京,从支行做到总行,从来没听说过要这么多的。融资加三个点3%就是不得了了,你这是要一半还多啊。银行要是敢这么要,哪还有企业敢贷款啊。而且银行上面也是有监管机构的,这么胡来早就被查了。根本就不可能,你不要听杜总乱讲了。”

    “你真没听说过?”

    “绝对没有,你放心吧。咱们银行没有这么黑。”佳音再次保证,“送点礼,给点回扣都是有可能的,但哪家也不敢这么干啊。”

    中午,戒哥和小侯开车到北四环,去吃一家门脸普通的驴肉火烧。

    “开这么远,就吃个驴火啊?你们早说啊,咱们公司门口就有一家。”进了店我已饥肠辘辘,趁势发了个脾气。

    “驴火和驴火能一样吗?咱公司门口那家,和大部分驴火店都一样,驴肉不是自己卤的,买真空包装的驴肉,热一热就夹饼里了。这种不好,吃不出驴肉的鲜味了。这家不一样,这家真是买驴肉自己煮,煮完了再卤,味道特好。你尝尝就知道了。”小侯边介绍边点菜,“两斤驴肉,一斤驴杂,你能吃几个火烧?”

    “一个。”我听着这三斤肉已经被震住了。

    “瞅你这点出息吧,那就一共九个饼,三碗汤,上菜快点。”

    就着火烧,我把“八归十三还”的事讲了一遍。

    “什么玩意?”戒哥喝着汤差点喷出来,“菲儿,你叫丫过来跟我说说,让我也长长见识。我给那么多企业做过审计,哪家敢给银行这么高的回扣。这不是作死嘛。这么多钱给出去,怎么做账啊?杜总就是个棒槌,什么都不懂还跟这儿穷搅和。”

    “我给你讲讲这个杜总的事迹吧。”小侯吃了口驴肉,接过话茬,“我跟他一起来的公司,刚来都是分析师,平级。现在人家是总监了,我还是分析师。咱不是嫉妒人家啊,但这人办起事来心狠手辣。咱们公司的总监,论坏,老季根本就不是个儿。”

    “你怎么混得这么差啊?”我不解地看着小侯,“我看你也不笨啊。”

    “你知道他这总监是怎么当上的吗?他挤走了咱们公司两位总监。论出身、论能力、论智商,他和我都比不了,但他就是有本事抢项目。他投的那两个上市项目就是从那两总监手里抢来的。”小侯义愤填膺地说。

    “项目怎么抢啊?谁投的不就是谁的嘛。”我疑惑地问,“而且人家是总监,他才是个分析师,他怎么能抢得到呢?”

    “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我简单点说,本来是别人的项目,带着他一起做,就跟之前老季带你做鸣视那个项目一样。项目投成之后,他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具体里面怎么回事我确实也不知道,总之他就能和企业串通一气,项目就变成是他推荐的了。这戏他演了两回,耿总居然都买账了。这里面的原因我也懒得跟你解释了,你自己领悟。那两位总监都是心高气傲的主儿,受不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