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逐流 >

第218章

乱世逐流-第218章

小说: 乱世逐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那个,你现在就跟我回府,换件衣服,至于名字么,你干脆还是叫高玉好了,温润如玉,倒也跟你的相貌挺配的,跟我走吧。”

    卢偃转身就走,对方只是个长得有些帅气的落魄世家子弟,像这种人,他一路上不知道见过了多少,也不知道看过多少这样的人死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连范阳卢氏现在都要建设坞堡,成为土豪势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从前的过往,哪怕是辉煌到当过皇帝,都是云烟罢了,任何人在这个时代,都必须要正视自己的处境。

    这个叫高玉的青年眼中出现一丝轻视和得意的目光,随即隐去,谦卑的跟着卢偃,就像是最常见的主仆一样。

    这个小插曲如同黄河里的浪花一样,没有引起卢偃的任何关注。

    百里外的苏家堡,却跟这彭城不同,这里已经变得生机盎然起来,如果必要,这里出现一座依靠运河而建的城池也不稀奇。

    赵川的拜贴,虽然周边的几大流民据点都不怎么给面子,没有重要人物到场。

    这些人更看重鲜卑可足浑氏的到来,但比他们更小的小虾米,却不由自主的靠拢过来,直接跟苏家堡合流了。

    小虾米们的据点本身偏僻,人又很少,背后也没什么大势力,现在有人敞开怀抱接纳,自然是喜不自胜,聚少成多,苏家堡也是补充了不少人,刚刚扩大的区域,再次变得拥挤不堪。

    窦韬手下无大将,赵川把刘轨借给他作为副将,再选拔了一批新加入的流民,独立成一军共三千人,窦家虽然没有达成预定目的,倒也顺利“入股”。

    而原来的老队伍也选拔了一批新人,分成两拨。

    石越为主将,沈劲为副将,成一军也是三千人,骨干主要是石越的手下和沈劲手下的那些家将,配合部分苏家堡的流民。

    剩下的五千人,赵川为主将,诸葛侃为副将,作为中军,汇集了大部分陆家牙将,部队骨干主要是郭敞的流民队伍,实力最强,凝聚力也是最强。

    不论是郭敞,还是孟昶,现在已经是赵川亲兵队的正副队长,一个擅长突击,一个擅长射杀,乃是赵川手里最趁手的武器。

    当然,苏道质乃是名义上的主帅,这支军队也暂时叫苏家军,分为中军(赵川五千人),左军(石越三千人),右军(窦韬三千人)。

    还有可以随时召集守城,平日里屯田,也可以运送粮草的民兵,由陆长生负责管理调配。

    苏家堡的势力已经是初见规模,有点正规军的样子了。

    直到此时此刻,赵川仍然不愿意站到前台来,他有自己的考虑。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除了王孟姜以外(其实还有王羲之),没有人知道赵川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不但有着远多于这个时代的眼光,还多了十几年的阅历。

    既然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赵川的底细,那么这么年轻,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说服力自然是远远比不上声名在外,羽扇纶巾的苏道质。

    光苏道质那“两晋诸葛亮”的名头,就已经很能唬人了!

    苏家堡“霸王鸡”不是白叫的,赵川他们跟窦韬汇合之后,又收拢了一批流民,还得到了桓温提供的军服和兵器,现在实力急剧膨胀,隐隐有称霸一方的架势,发展的很好,说是一夜暴富也不为过。

    当然,前提是他们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肌肉,才能把“霸王鸡”后面的鸡字去掉。

    “川哥哥,你们真的打算对彭城动手么?”

    苏家堡的门楼楼顶上,苏蕙有些紧张的搂着赵川的腰,不敢朝下面看,只能把视线放到远方的鸿沟运河上。

    “这天啊,要下雨了,马上大雨磅礴,水淹彭城啊,也不是不能考虑呀。”

    赵川眼中闪过一丝残忍!

    彭城这个地方相当特殊,乃是后世徐州的市中心地段,地理位置简直不要太重要。

    历史上,彭城不仅历史悠久到尧舜时期,而且地处关洛(中国宋代以前传统政治中心)、幽燕(北方边疆政治中心,元明清以来的实际政治中心)、江南(苏南,浙江)三个重要地区的连接部。

    彭城到长安、幽州、建康是等距的,这个位置实在关键,谁占谁得优势,不说多的,就说历史上的几十年后,刘裕北伐诛秦灭燕,一打二毫无压力。

    至于后世的时候,共军淮海一战定乾坤,打出新中国一片天地,就是在彭城及周边完成了逆袭壮举!

    从细节上说,彭城城地处于一个小盆地中,天然的筑城之地,这种地形在中原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城市周围的山地使军事防御非常便利,大军很难在城外集结布阵,对城市造成威胁。

    在黄、淮、海等水系不稳定区域内,绝大多数古城都因为天人因素(河道变化、战争和政治等)迁徙过城址,比如长安、洛阳、汴梁等等。

    而彭城却从不迁址,它始终是在那里!小盆地地形是很重要的因素!彭城外有汴水、泗水两条河流交汇南流,不但不缺水,而且还是水运的枢纽。

    不仅如此,历史上这两条河流即便是长期受到黄河侵夺,由于彭城周边山地的限制,其河道也一直非常稳定,汴水自西来,泗水自北来,在徐州城东北角交汇南流。这两条河流,既是护城河,更是大动脉。

    更重要的是,这里以后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意义不下于千百年后铁路汇聚的九省通衢武汉!

    慕容恪派可足浑家南下,不是因为眼瞎,而是看到了彭城的战略意义,宁可冒着风险,也要占领这个桥头堡!

    现在是时候向桓温展示一下自身的价值了,有价值,才有人愿意投资!

    “川哥哥,你刚才的眼神好可怕!”不知道是恐高,还是害怕赵川的为人,苏蕙抱着他不放。

    “没事了,我们下去了,你爹啊,这次应该会一战成名了!”

    秦末有韩信水淹废丘!

    今日,他也要在彭城玩一玩水了!

    (本章完)

第270章 看我不坑死你() 
    “慕容垂,哼!我可足浑常迟早让你好看!”

    几杯酒下肚,可足浑常说话也开始粗放起来。该说的不该说的,嘴上就像是没把门一样,叽里咕噜出来不少。

    因为长安君的事情,还有家族立场的问题,还有慕容垂正妃段氏的事情,可足浑氏跟慕容垂这个人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要知道长安君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才能,但长得特别漂亮,是部族里难得的“资源”,是将来可以用来联姻的重要人物,结果被慕容垂弄没了。

    更何况这个可足浑常,平日里是很疼长安君的一个堂兄!无论公还是私,可足浑常都有杀死慕容垂的理由。

    可惜那厮去了山东,跟鲜卑段氏撕逼去了,慕容恪就是担心可足浑家杀段氏心切坏事,才让他们部族南下到徐州的,可谓是用心良苦。

    “常兄,慎言啊,慕容垂毕竟是皇族,而且他跟忠厚的丞相慕容恪不同,此人睚眦必报,而且极为记仇,他跟你们家的梁子,段氏死后就无法解开了,很多事情心里清楚就行,说出来就有些不妥当了。”

    范阳卢氏的家主卢偃表面上是劝,实际上则是在挑拨离间。

    胡人之间斗得越厉害,就越需要北方汉人世家的力量,有机会的话,不妨上上眼药,就算没什么大用,恶心恶心也是好的。

    与此同时,卢偃心中倒是有个疑问,慕容垂什么漂亮女人没玩过,至于见到长安君就扑上去干那事吗?

    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混的,是这长安君长得太漂亮,还是慕容垂没见过世面,遇到美女就发狂?

    卢偃一边喝酒,一边听可足浑常吐槽,百思不得其解。

    耿直的鲜卑汉子很快就喝醉了,卢偃忧心忡忡的回到自己的“行馆”,对目前的局势十分悲观。

    东攻南守!

    现在鲜卑慕容的燕国,要对付的是盘踞在山东半岛的鲜卑段氏,几乎不可能同时再跟另外一个国家交战,更何况东晋乃是个庞然大物,桓温也是沙场宿将,很不好对付。

    可足浑氏在燕国国内不算是特别能打的,只不过是属于皇后那一支的母家罢了,沾了点贵气,但目前为止,还暂时没什么特别的优待。

    慕容俊乃是雄主,自然不会被老婆娘家所挟制。

    现在的情况是,那个苏家堡离这里不过百里远而已,那帮人实力虽然弱,却特别喜欢折腾,搞得比桓温还高调,恨不得一口气就把中原打扫干净一样。

    如果说苏家堡的威胁,只是看上去的一个笑话,那么盘踞在寿春的桓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悬在头顶的一柄利剑。

    晋军北伐,已经是全线压上,整条战线,都是互相照应,虽然还未出击,但动起来就是要把他们这些人赶到黄河以北的架势,这怎么能让卢偃不担心呢。

    从地图上看,整条战线西低东高呈现一条斜线,彭城正好位于突出部的位置,一旦惨败,很容易被对方合围。

    鲜卑乃是游牧民族,虽然已经处于“汉化”的过程中,但类似于汉人的“守土有责”的思想,还不甚浓厚。

    他们更多的只是为了部落的生存考虑和打算,可足浑常的任务是迟滞桓温北伐的速度,确保慕容恪讨伐段氏时的侧翼安全。

    并非要跟桓温争个输赢,话说回来,如果真要碰到桓温大军主力,也只有选择跪的姿势而已。

    “高玉,淮北的局势,你怎么看?”

    在屋子里踱步的卢偃忽然察觉到这里还有个仆人,想起对方也是世家出身,可能不是胸无点墨的废物,死马当活马医的问了一句。

    “依我看,可足浑氏必败,主人还是做好撤离的准备比较好。”

    高玉抬起头,说了一句话,随即匍匐在地,一副恭顺模样。

    卢偃顿时来了兴趣,若是说他们此战必胜,那不算稀奇,说立刻就会失败,就得好好问下了。

    他走过去把高玉扶起来问道:“你之前只是给骑兵喂马,如何有这等见识?莫非喂马就看得出胜败来么?”

    高玉对着卢偃一拜,抬起头看着对方,面色严肃。

    “淮北之地,汉人不可尽数,可足浑家的一个普通骑兵都如此嚣张跋扈,我作为大军的辅兵都是动辄打骂的待遇,那些流民队伍又怎么可能真正心服口服?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可足浑氏的部落军将会是第一个被出卖的对象,主人何不早做打算?”

    精辟!虽然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见微知著。

    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仇寇!可足浑常并不肃正军纪,当然他也没放任使坏,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作为,只要不出大事他就不出来摆平,说是废柴倒是有些过分,说是庸才很恰如其分。

    卢偃琢磨了一下,如果桓温打过来,极有可能自己这边军情对对方单向透明。

    这附近的每一个汉人,都可能是桓温的眼睛,就情报而言,估计他们已经输得一塌糊涂。

    “从今日起,嗯,你就当我的贴身亲随吧,什么活都不需要做,跟在我身后就行了。”

    卢偃家的仆人,大概高玉是提拔得最快的一个,直接由打扫清洁的仆人变为了贴身小厮,可谓是一步登天。

    很快,高玉在卢偃家奴的服侍下,换了一身干净整洁,朴素又不失大气的儒衫。

    贴身小厮是主人的脸面,对于那些大世家而言,脸面是第一位的,若不是之前的贴身小厮死于一场伤寒,卢偃此刻也不需要一个人到处晃来晃去的,很多不方便的小事,小厮会帮忙处理好。

    面如冠玉,眼若星辰,气质阳刚不失亲和,相貌俊美不失挺拔。

    这个叫高玉的下人,还真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到外面去对方当主人,他当小厮,估计绝大部分人都会相信。

    “高玉啊,你这名字还真没起错啊!”

    卢偃一脸苦笑的摆摆手,仆人样貌太出众,自己又不好那一口还真是有些尴尬啊。

    卢偃的警惕心很高,未思胜,先虑败,不过很显然他想得有点多,或者说没想到关键之处。

    范阳卢氏家主所忌惮的桓温,在寿春一带大肆屯田,至于屯田所需要的人嘛,自然是他近期向朝廷所陈述的“土断法”,把手伸向各个世家。

    桓温和卢偃一样,都是有些担忧万一输了怎么办,会不会让敌人长驱直入。所以他不能孤注一掷。

    现在是初夏,到了秋天就会有收成,现在出兵,耽误了农时怎么办?

    要知道,桓温手下亢龙军属于职业化军队,不参与耕作,但晋国其他的军队却不一定是这样,这些人都是半军半农的。他让赵川在前面探路,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桓温需要夏季的涨水期行军,又需要秋季的粮食,所以他作为晋国大司马,手下军队很多,然而能调动的,此时能出击的却不多,支撑不起十万人以上的队伍北伐。

    他又不是姚襄,能走一路抢一路。

    卢偃毕竟没到过南方,对运河的重要性没有本质上的深刻认识。

    所以他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

    然而他瞧不起的“小虾米”苏家堡,此刻却是蠢蠢欲动,酝酿着大计划。

    赵川决定进行一次战略欺骗,同时糊弄姚襄和可足浑常!

    自从跟窦家合并,声势大涨之后,苏家堡就安静了下来,赵川掰着指头数日子,苏道质带着众将练兵,晒制干粮,为出兵作准备。

    某个无良的家伙反而成为最闲的人。

    天依旧是阴阴的,没有阳光,沉闷得让人有些心悸。

    “川哥哥,梅雨季节要过了呢,初夏这里一般都会有一段时间延绵的大雨,你是想在这上面做文章吗?”

    苏蕙今天破天荒的没有扎辫子,而是长发披肩,看得赵川一阵恍惚,以为来到了后世,之前的遭遇只是一场梦境。

    “我在等法显的消息,看路程,应该就这两天他就会到许昌,姚襄一定会对我们居然敢打他的主意惊疑不定,我准备给他一个惊喜。”

    惊喜?还能有什么惊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