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逐流 >

第155章

乱世逐流-第155章

小说: 乱世逐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父似乎相当不看好晋国,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自己这边作为东晋屈指可数的大世家,眼睛却盯在关中,这样真的好么?

    “外王内圣,外圆内方,大格局中有小格局,得长安者得天下啊,所谓气运,虽是虚无缥缈,你却又不得不服气,现在不明白,以后总是会明白的。”

    谢道韫隐隐觉得谢安的话颇有道理,她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几十年后,那个叫苻坚的氐族人,重用汉族寒门,以长安为依托,横扫北方,饮马淮水。

    她不知道的是,百年后一个叫宇文泰的鲜卑人,把鲜卑部落制度和周礼井田制结合起来,发明了横行数百年的府兵制。

    有恒产者有恒心,很快就横扫天下,虽然衣钵被杨坚继承,但最后还是统一了天下。

    她更不知道的是,鲜卑化后又重新汉化的关陇世家,一个叫李渊的世家家主,以长安为依托,建立了风骚几百年的唐朝,到达了中华封建社会的巅峰!

    虽然时代不同,但智者的目光却是一样的。

    “叔父,我在东山这么久了,想回乌衣巷谢家了。”

    犹豫了很久,谢道韫终于鼓起勇气说起自己思考了很久的决定。

    “猛虎扑食,往往是一击致命。你现在到建康,只会成为一个笑话。莫非你现在回去演一个三女争夫的戏码,脸上才有光?”

    谢安回头看了谢道韫一眼,对方脸上白一阵红一阵,咬着小巧的嘴唇不说话,看样子不太服气。

    “叔父当年爱煞了一位歌姬,还和她一同抚琴,那画现在挂在谢家大堂内,但最后我却把她送给至交好友了,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谢安话语中带着一丝萧瑟。

    “以色愉人,色衰则爱驰。

    我不否认你天生丽质,但你的优势不在这里。早去,不如晚去。当你写的心学,在江左留下偌大的名声时,无人可以替代你的位置。”

    “赵川,他,他不是那种人,我相信他。”谢道韫低着头说道,语气里不是很自信。

    “我苦心布局十年,不惜隐居东山,为的就是谢家。你若只把你自己当个女人,想找个男人依靠,我是不会如你所愿的,你是谢家的女人,在出嫁以前,乃至出嫁以后,永远无法改变!”

    “这,就是世家的规矩!没有规矩,无成方圆,就跟长安的坊一样!不服气可以去问那小子,看他怎么回答!”

    (本章完)

第200章 装神弄鬼() 
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古代限于生产力有限,人们往往是十分迷信的。

    风波过后,一片鸡毛。

    赵川早已退到不起眼的街角,低着头沉思。

    孙泰这帮人,很喜欢“演双簧”,刚才那波人,会不会是他们在自导自演?

    有可能,不过这样做意义不大,如果没有治疗瘟疫的良药,这个西洋镜,一戳就破。

    莫非他们真的有治疗瘟疫的良药?或者说,这瘟疫,本身就是他们制造的?

    这想法一冒出来,就再也无法遏制,赵川浮想联翩,似乎这样的推断,一切都说得通了!

    杜子恭这些人在建康城乃至江左,有数不清的信徒,而且这些人都是贩夫走卒,社会底层。

    人是趋利避害的,信奉是一回事,但为其卖命,把一家老小都押上,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朝廷现在明摆着取缔天师道,杜子恭都自尽了(传说的),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也都东躲西藏,势力被打压到了极点,这时候如果有哪个家伙站出来为那些人摇旗呐喊,不是脑残么?

    孙泰现在要做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就是造势!让自己神秘,让自己被别人迫切的需要!

    道符入水化药,乃是道家在民间最常见的手段。

    寒门清苦,疾病丛生,没有比治病更能收买人心的,无论佛家道家,首先就是从这里入手的。

    赵川估计孙泰根本等不起,因为有葛洪在,有天师道上清派在,更何况葛洪是个正儿八经的神医,还是有现代医学思想的神医,长此以往,孙泰这一脉就会式微,被人淡忘。

    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换位思考,赵川觉得这场“瘟疫”,一定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同仁堂那里已经没有一个人排队,大家都知道这家老字号,里面所谓“名医”开的药,根本治标不治本,还医死了人。

    朱雀大街上乱哄哄的,到处都是出来打听的世家家奴,赵川一身打扮非常朴素,看着就是寒门出身,也不太扎眼。

    他小心翼翼的从一条小巷子绕到同仁堂的背后,悄悄从虚掩的后面走了进去!

    “张先生,您开的这方子怎么不灵验了啊?咱们在这建康城十几年,这方子可是百试百灵的啊!”

    同仁堂已经关门歇业,掌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来到后院。

    他嘴上虽然不悦,但却十分恭敬的等在石桌边上,一个留着长胡须的瘦高文士,正一丝不苟的核验药方里每一味药物的分量和种类。

    “真是奇了怪了,这方子用了那么多年,从未出错,我观那症状也是和以前的疟疫完全一致,何以失效?这死人全身青紫什么的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这位被称为“张先生”的医生,百思不得其解,抓耳挠腮,冥思苦想。

    后院的两人,神经是如此大条,根本就没注意到已经有个陌生男子进来了。

    “咦,你是何人?”那位姓张的医生还在想,但掌柜突然注意到院子里多了个人,看着还有些眼熟。

    “掌柜的贵人多忘事,当初红花这味药,可让在下好找啊。”赵川笑着对这位掌柜打招呼。

    “哦,对了,你上次和王逸少家的千金一起来的。啧啧,王家小娘人美心美,很久没见过她了,不知最近可好。”

    一听是熟人,略有些紧张的气氛立刻就缓和下来。张医生抬头看了赵川一眼,以为是掌柜的旧相识,便不再理会,继续研究药方了。

    “刚才一幕我都看到了,葛洪老神医乃是在下的师傅,恕我直言,张大夫的药方固然管用,但那是对付天灾的,此刻是人祸,你在明,敌在暗,能有用才是真见鬼!”

    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位张医生眼睛红肿,喉咙也带着沙哑,难以置信的问道:“阁下是说,这是有人下毒……”

    “我多问一句,张医生的方子可是有效的老方子?每次疟疫,朝廷是否都会采买同仁堂的药以应对?”

    这下连掌柜都惊掉了下巴,赵川完全是生面孔,之前就是跟王孟姜来过一次,但所说的却是这十几年当中一直发生的事情。

    同仁堂有世家背景,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每次朝廷下旨,通过关系,采办的药物都是来自同仁堂。

    “有人图谋不轨的话,首先就会研究你们的药究竟有没有效果。”

    赵川说的话入情入理,这种事后世就发生过,埃博拉病毒,非典,甚至HIV,人体免疫和破除人体免疫,从来都是大国博弈的战场,越是大国,越不要脸,什么缺德事都做得出来。

    资本家宁可让牛奶倒入河沟,也不愿给穷人喝,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有500%的利润爹妈都杀给你看!

    孙泰玩的这些,已经很含蓄了。

    对比后世的生化大战,天师道这些算是小儿科了。只是简单的试药论证而已,赵川不相信孙泰手下能人无数,就想不到这些。

    同仁堂的药就是建康的“免疫系统”,要入侵人体,当然要先破除免疫,这是最朴素的常识。

    “我有些想法,不过要保密,你们查一下,同仁堂近期一定会有内贼,把药方的具体配比泄露出去了,定有收获。”

    赵川说得有理有据,一副高人模样,也由不得同仁堂的人不信了。

    “先生有何办法?”掌柜的语气不由得恭敬起来,那张大夫更是对着他深深一拜。

    自家的药没有效果,那些拿药的不乏世家中人,到时候闹上门来,撕了自己都是有可能的。

    “晚上我会来这里一趟,二位就在这等候吧,其余闲杂人等,一律支开。对了,最好能弄个病人来试试。”

    掌柜和张大夫对视一眼,两人都是慎重的点了点头。君不密则失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这样的大道理,他们又怎么会不懂。

    赵川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天师道杜子恭一脉的力量全在寒门,这些贩夫走卒的威力,实在是不能小看,特别是作为情报的眼线。

    起身告辞,赵川轻轻的来,轻轻的去,今天去郗昙家还有件重要的事情,郗道茂的药已经配齐,可以恢复容貌了。

    此时长江北岸,淮河南岸的盱眙,有个家伙正在思考人生,他和他的好几个兄弟,还有手下的几万人马,应该何去何从。

    盱眙(今江苏盱眙县),乃是淮南重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淮安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江淮平原中东部,乃是建康北面的一道屏障。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以下邳郡的淮南地区置临淮郡,其中包括盱眙。

    到了永宁元年(301年),临淮郡更名为临淮国,盱眙是临淮郡治所。

    而到了永嘉年间(307—312年),石勒起兵攻东晋,盱眙曾为石氏短暂占据,仍属临淮郡,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地位远不如从前了。

    石勒的行为吓坏了司马家和永嘉南渡的世家,从此以后,他们缩得更厉害,盱眙等于是东晋可以被放弃的防线了!

    现在盱眙的主人是姚襄,一个投降了东晋,又受到排挤,也心怀异志的羌人。

    姚襄身高八尺五寸,垂臂过膝(刘备刘玄德也有这样的描述),雄健威武,能从政也能打仗,非常善于安抚笼络人,此时被人称为“羌族刘玄德”,他知道了以后不以为耻,还常常以此自夸。

    姚襄现在手下的军队,已经有差不多五万人,对外号称十万大军,仗着兵多粮足,霸占着淮南的部分地区,就在离建康不远的地方,这里是谢家的地盘。

    谢尚的爹是谢鲲,谢安,谢奕,谢万等人的爹是谢裒,而谢裒与谢鲲是亲兄弟,所以谢尚是谢安等人的堂哥,还是关系比较近的堂兄弟。

    因为姚襄跟谢尚关系很好,因此他能在谢家眼皮底下混,如鱼得水。

    不过此时好日子已经结束了,因为谢尚无子,今年已经病故,没有人罩着姚襄,他现在想要找下家了!

    谢万和他堂兄不同,根本不卖姚襄的面子,因为姚襄和已经被朝廷罢黜的殷浩,是死对头,殷浩还派人刺杀过姚襄,而之前谢万和殷浩是一伙的,两人是政治上的同盟。

    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姚襄和殷浩之间,谢家选择了殷浩,而抛弃了庇护姚襄。

    东晋虽然腐朽,但领土很大,又有桓温手下精锐的荆州军,更何况各大世家豢养的家奴,累计起来都有好几十万。

    对方的腹地,实在不是姚襄可以染指的。盱眙这地方,离建康实在太近,各大世家不放心姚襄,姚襄又何尝不怕对方磨刀霍霍?

    羌人的姚家,和氐人的苻家,在石虎死后,曾经争过关中,苻家赢了,所以苻健现在是关中的主人,而失败者姚襄沦落到投靠东晋当看门狗,自然会有想法。

    怎么说关中的羌人都有不少,重回长安,眺望天下,一直都是姚襄的愿望。

    不过也不是说想走就能走,先要找好下一站,作为跳板,才能图谋长安,姚襄把目光放到了洛阳的周成那里。

    周成是冉闵手下的大将,冉闵死了他投降了东晋,后来看到东晋没有再北伐,索性自立为王,不听调也不听宣,旗帜没有换,但已然是国中之国,派人守住泗水关(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那个),过起了小日子。

    姚襄打算先打下洛阳,然后再借着桓温北伐的东风,去长安。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没有机会打算制造机会的姚襄,得到了一个噩耗。

    堂邑的瘟疫爆发了!

    他原本在这里留下的一步暗棋,用来分散东晋朝廷注意的那支流民队伍里,爆发了瘟疫,已经死了许多人!

    爆发了瘟疫的队伍,还能够打仗么?听说堂邑早已被戒严!

    真可谓是人算不如天算!

    以泪洗面都不足以形容姚襄心中的卧槽,他现在只想砍人,却不知道砍谁才能出气。

    “大哥,出了点状况。”姚襄的弟弟姚苌,刚刚从外地侦查回来,带来许多有用的新消息,悄悄的对姚襄汇报。

    “你是说天师道准备作乱,咱们趁机把建康打下来?”

    对于姚苌这种胆大包天的“花样作死”,姚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其实百年后,有个叫侯景的羯人,完成了姚苌那“不切实际”的想法,震惊了天下。

    不过这种想法此时确实太过于惊骇,不对,应该说太超前了。多走一步是天才,多走几步可能就是疯子了,姚襄觉得姚苌的脑袋稍微有点不清醒,应该去淮河里好好冷静冷静!

    “罢了,我自有主张。对了,桓温的尸首现在还没找到么?上次找我们借了那么多人,这点小事都没有办妥?”

    姚襄一直维持着自己“仁厚长者”的形象,可真正的仁厚长者,又怎么可能坐到他那样的位置还没被别人砍死?自然是有人替姚襄处理这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亲弟弟姚苌就是其中一个。

    “郗超已经察觉到什么,现在带着大军离开了京口,到了扬州府,建康防卫真的很空虚,大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姚苌仍然不甘心,还是劝说哥哥姚襄带着大军直扑建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建康,先杀光司马家的人,再杀城里世家的人,走一步看一步。

    没了主心骨,那些世家中人自己都会乱起来。

    “行了,这话传出去,我们会被绞杀。你下去休息吧,此事万万不可声张。”

    姚苌不情不愿的下去了,留下府衙里的姚襄一人沉默不语。

    他弟弟想得简单,就是杀杀杀,把反对的人杀光了,剩下的自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