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129章

奋斗在晚明-第129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考完了最关键的第一场,是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宁修与刘惟宁开怀畅饮了一席,接下来的两日亦好好休整。

    接下来的两场考试也都波澜不惊,宁修按部就班的答完题,心态极其平和。

    “宁贤弟,这下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刘惟宁却显然不是宁修这样的大场面考生,待考完第三场出了贡院才真正松了气。

    “是啊,距离放榜还有半个月,确实可以好好逛逛。”

    宁修前世曾经读过帝京景物略,对于明代名胜有一定的了解,但这毕竟只是从书本上了解的,若能亲眼所见自然是最好的。

    刘惟宁连连称赞道:“那我们便去潭柘寺吧。”

    “潭柘寺?”

    宁修略微感到有些惊讶。这城中名胜就不少了,为何还要出城去?

    “去许个愿,求个签,据说潭柘寺的签最灵了。”

    刘惟宁仿佛看出宁修所想,径直说道。

    “哦?刘兄想许什么愿?”

    宁修嘴唇翕张,淡淡问道。

    “这个嘛”刘惟宁的表情颇为尴尬,搓了搓手掌道:“就先不说了吧,不然该不灵了。”

    宁修咳咳干笑两声,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潭柘寺他并不陌生,甚至十分熟悉。

    前世的时候他便曾去过潭柘寺,不过当时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

    潭柘寺的历史极为悠久,作为著名的京西古刹享誉天下。

    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足以见得其历史悠久。

    经刘惟宁这么一说宁修还真的有些好奇,想去潭柘寺瞧一瞧。

    “好吧,咱们什么时候去?”

    刘惟宁哈哈笑道:“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潭柘寺香火鼎盛,前来许愿求签者众多。

    宁修与刘惟宁乘坐的马车才刚一入山门便走不动了。

    无奈之下二人只得下了马车改作步行。

    好在这段路不算太长,一炷香的工夫二人便来到寺门前。

    宁修仔细定睛瞧去,发现眼前的潭柘寺和自己印象中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一些细节上略有差异。

    本来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各种宗教都不信。

    但自从穿越后这一观点就变了,至少他不会断言一些超自然现象不存在。不然他是怎么穿越,来到大明的?

    刘惟宁见宁修面色凝重,咳嗽一声道:“看宁贤弟的样子是第一次来寺庙吧?别紧张,一会儿跟着我就行。”

    宁修愣了一愣,失声笑道:“好。”

    二人结伴向前走去。

    潭柘寺确实很大,除了中轴线上的大殿外,两侧的偏殿别院也很多。

    至于前来许愿求签的信众更是把主道塞的满满的。

    宁修与刘惟宁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挤到大雄宝殿前。

    刘惟宁深吸了一口气,拔步走入殿中。

    宁修亦跟了上去。

    佛门是清净之地。

    这并不是说寺院都绝对安静,而是指人心很静。

    到了寺院尤其是古刹中,再浮躁的人都会暂时把心静下来,更不必说那些本就信仰坚定的信徒了。

    要说佛门的地位实在是高。

    除了帝王家能够用殿字的也就是佛门和道家了。

    其余的,若是用了殿字,那就是大不敬,要以谋逆论处。

    至于佛门和道家孰高孰低,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历朝历代都有佛道之争,至于谁能胜出独占风头则看当朝统治者的信仰。

    遇到嘉靖皇帝这样的道君天子,那一定是道家腾云而起。若是信佛的皇帝执政,那佛门一定会力压道家一头。

    当今天子是万历,其却没有明显的偏好,故而佛门与道家也是呈分庭抗礼之势。

    仅此一点,宁修就觉得华夏很了不起。

    想那整个欧罗巴大陆上的权贵,都得跪服在教廷的淫威之下。

    便是一国之君国王都得让教皇加冕才有合法性,实在是太憋屈了。

    而他们所宣扬的君权神授,那个神其实就是指的主。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的国王实在有些可怜,远不是华夏大一统王朝君王可比的。

    按下这些闲话且不提,却说宁修与刘惟宁进入大雄宝殿后买来香跪倒在蒲团前许起愿来。

    许愿嘛自然要默默的许,说出来就不灵了。

    宁修也是默默的许愿,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够和灵儿幸福的过一辈子。

    经历了这么多他算是看明白了,没有什么比家庭幸福更重要了。

    家和万事兴,古人诚不欺我。

    刘惟宁也许了愿,不仅许了愿还要求签。

    对此宁修却是不怎么感兴趣。

    解签这种东西是典型的“替佛祖说话”,还不是僧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若是诚心求佛祖庇佑许个愿便行了,没必要再求什么签。

    但刘惟宁却是非求签不可的。

    只见他神态庄重的坐在一个圆凳上,对面的僧人叫他抽出一根签来,接过看后煞有其事的闭上眼睛口中默念着什么。

    之后他猛然睁开了眼睛,以一种极为雄浑的声音开始解签。

    他说了很多,刘惟宁听的聚精会神,直是一句都不想漏掉。

    这个签是中签,可以是福也可以是祸。

    至于最后到底是福还是祸就得看刘惟宁的表现了。

    经过僧人的分析,可以通过破财免灾,去祸迎福。

    刘惟宁对此自然是深信不疑,拿出一锭十两银子算是捐了香火钱。

    宁修对于这种“买平安”的做法并不认同,但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他知道他是无法说服刘惟宁的。与其弄得双方都不愉快,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嘛没必要活的太“明白”,有些事情还是糊涂一些好。

    刘惟宁求过签后,心情大好。

    他和宁修结伴走出大雄宝殿,往寺门方向走去。

    便在这时宁修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嘶,她怎么来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放榜(上)第四更() 


第二百八十九章 放榜(下)第五更() 
    等待会试放榜的时间是煎熬的。

    宁修与刘惟宁整日待在湖广会馆中闲的无聊,便下棋度日。

    下的自然是围棋。

    宁修前世也玩过围棋,且算个业余高手。但对上了刘惟宁却似完全使不出力气来。

    刘惟宁的风格太克制他了。

    或许这就是古今棋手的区别吧。

    宁修在心中如是感慨道。

    古人下棋注重的是大局观,往往不计较一子一地的得失。

    而现代棋手则是精于算计,精于打劫,殊不知这本身就落于下乘了。

    宁修被刘惟宁吃了大龙无力回天,只得叹息一声弃子投降。

    刘惟宁连赢三盘心情大好,哈哈笑道:“宁贤弟,你这棋艺不够精湛啊。须知下棋就像经营,这棋盘就像是天下。金角银边草肚皮,占据四角得天下。你让为兄占据三角还如何能赢?”

    宁修听的直翻白眼。

    他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刘惟宁下棋十分狡猾,不到五步内根本看不出他的用意。宁修属于被卖了还给人数钱呢!

    也难怪刘惟宁如此兴奋。

    比诗他当然不是宁修的对手,比功名就更比不过了。

    他只是个区区举人,宁修可是解元郎。

    好不容易有一处比宁修厉害,刘惟宁没有大肆宣扬已经够有君子之风了。

    “刘兄乃是棋坛圣手,有大国手之姿,宁某佩服,佩服!”

    宁修冲刘惟宁拱了拱手,由衷道。

    便在二人谈笑风生之时,一个会馆小厮急忙跑到院中,冲屋中二人道:“喜报,喜报啊,二位老爷会榜中式了!”

    宁修与刘惟宁皆是一惊,由刘惟宁前去启开门,把他小厮放进来。

    原来诸省会馆都有一项服务那就是看榜。

    他们往往会在放榜日派出小厮前去贡院外看榜。

    这样一来可以免去举人老爷们亲自挤过人群看榜的囧况,二来也可以有个心理缓冲。

    那小厮眉开眼笑道:“宁老爷考中会榜第十一名,刘老爷也名列第七十三名呢。恭喜二位老爷,贺喜二位老爷。祝二位老爷殿试连捷,琼林宴饮!”

    那小厮显然做惯了报喜的事情,嘴巴是极甜。

    他站在那里一步也不肯动,宁修心道这肯定是要讨赏钱了。

    宁修便回屋取了五十两银子咳嗽一声道:“你也辛苦了,这是五十两银子,便拿去买些酒喝吧。”

    算是给那小厮的打赏。

    那小厮双手接过银子,立刻揣进怀里,生怕宁修反悔再把银子收回去。

    “二位老爷是文曲星下凡呢,殿试一定技压群雄!”

    那小厮得了赏钱自然嘴巴更甜了,但他却不知文曲星只有一个,他那么说直叫宁修与刘惟宁尴尬不已。

    “好了,下去吧。”

    宁修摆了摆手示意小厮退下,那小厮忙不迭的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倒着退了出去。

    待那小厮退出垂花门,原本气定神闲的刘惟宁立时狂喜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仰天狂笑了一阵,直是把腰都笑弯了。

    宁修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道:“刘兄不必如此兴奋吧?”

    “哈哈,怎能不兴奋,怎能不兴奋呢。这次中式的可是会榜,可是会榜啊!”

    刘惟宁攥着拳头,脸上直是乐开了花。

    “会榜中式,殿试便是考得再差也有一个同进士出身,可以授官州县官,出仕啦!”

    他将出仕二字咬的极重,显然认为这是极其光宗耀祖的事情。

    宁修却与他泼了一盆冷水。

    “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同进士出身被同年瞧不起被排挤,很难做到六部堂官,宰辅阁臣。”

    刘惟宁讪讪一笑:“宁贤弟真是胸有大志啊。不过愚兄却着重眼下。能够出仕做官,愚兄已经十分心满意足了。”

    这个倒也确实。心境不同,期望值自然也不一样。

    宁修顶着一个解元郎的名头,同进士的身份自然是不怎么瞧得上的。

    而刘惟宁乡试成绩并不算太好,属于勉强捞了一个举人身份。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乘胜追击拿到进士功名,别管带不带那个刺眼的同字都足够心满意足了。

    “哈哈,这终归是一喜事。宁某的意思是我们不妨在湖广会馆中举办一同乡宴,让会试中式的同乡一起乐呵乐呵。”

    宁修这个提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刘惟宁的赞许和支持。

    大明官场有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同乡,同年。

    同时沾了这两样,那就是绝对的自己人,是要报团取暖的。

    湖广也是科举大省,本次会试自然不可能只有宁修与刘惟宁上榜,把中式才子聚在一起乐呵乐呵倒也无不可。

    “好,我这便去安排!”

    刘惟宁心情大好,自然抢着揽活,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太累的活儿。

    宁修轻点了点头,面颊上满是暖意。

    稍晚些的时候,结果统计出来了。

    本次会试中式的湖广籍士子共有二十三人,十分可喜。

    这之中却并没有张氏兄弟。

    他们二人祖籍虽然也在湖广江陵,但乡试却是在顺天府参加的,故而会试报名时籍贯写得便是顺天府。

    这虽然不太合规矩,但二人的爹是大明首辅张居正,谁又敢说什么。

    由刘惟宁安排,几桌子酒席便在湖广会馆的酒楼中摆好了。

    二十三名中式的才子纷纷峨冠博带,施施然走入酒楼,三三两两攀谈起来。

    “东楼兄,恭喜恭喜,听说你考中了会榜第三十七名,真是叫人羡慕啊。”

    “哈哈,慎之兄的名次也不差嘛,仅仅比为兄低了两名。”

    “要说还是宁解元考的最好,他考了会榜第十一呢。”

    “是啊,宁解元天纵之才为咱湖广争了一口气。只希望他再接再厉,殿试的时候能够冲进一甲!”

    湖广文教虽盛,但毕竟比不了江西、浙江、南直隶这些超级科举强省,已经很久没有出过一甲进士了。

    便是当今内阁首辅张江陵当初的名次也很一般。

    所以这被称为东楼的湖广同乡才把希望寄托在宁修身上,希望他能一振湖广声威

第二百九十章 换防辽东(上)第一更() 
    

    至于张家兄弟,自然是本次会试的最大赢家。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考中第三名,而张懋修更是考中会元。

    对此,宁修自然没啥好说的。

    在原本的历史中,张家两兄弟就是在万历八年的大比中双双中式,张懋修更是高中状元。

    如今看来,也确实是在往那个方向发展。

    宁修这个小小蝴蝶煽动翅膀,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不足以影响大比走向,更无法撼动张家兄弟在会试、殿试中的统治地位。

    大明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啊。

    只要张居正不倒,张家这几兄弟就会受到百般照拂。区区一个进士功名,一个状元名头还不是这些官老爷们勾勾手指的事情。

    再说会试主考官是张四维。

    这位小张阁老一直被认为是前首辅高拱的人,对他张居正是很有疑心的。

    张四维现在也一定感受到了来自于张居正的杀意,在这个时候不示好张居正,点选首辅大人的儿子为会元,那张居正恐怕就真的要动杀心了。

    至于殿试排名,说来也就是天子一句话的事情。

    而圣天子万历,可是元辅少师的弟子,给先生个面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宁修根本不想去争,也知道不可能争得过。只要最后进士及第,授一个实官便足矣。

    当然,湖广同乡举办的酒宴氛围还是很热烈的,虽然没有歌妓祝酒,但一众同乡对诗吟词,亦很美哉。

    刘惟宁喝的有些多,醉醺醺的开始胡言乱语,最后竟然痛哭流涕了起来。

    见此情景宁修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知道刘惟宁是被压抑的太久了,借着这个机会发泄一番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