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道果 >

第807章

道果-第807章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扶桑之地,被称为东去贤者,这次也是听闻风声,竟是亲自回返中原。

    这些人,正是从天下各地汇聚过来的儒家大儒们。

    他们之所以聚集在这里,为的不是旁的,正是一个多月前,知行院圣贤堂开堂之后,显露出来的气相——

    与他们口中所说不同的是,那些徒子徒孙在请出他们的时候,主要强调的,却是知行院的圣贤堂,能够看似简单的联系士林,将人送走,倒是没有过多的提及圣贤中百家圣贤齐聚的事情。

    可以说,在那些执掌院、斋和香世家的人眼中,百家圣贤的画像,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威胁,真正动摇他们根本的,还是那座圣贤堂,所体现出来的恐怖能力——

    如果人人都能靠着那座圣贤堂,轻而易举的步入士林,那么知行院在学子中的影响力,立刻就要突破天际

    当然,随后经过探子的探查,以及安插在知行院中的内应,又不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得知那圣贤堂中,也有制约,况且还要和知行之道挂钩,并不轻而易举就能进去的,而且知行院如今虽然名声大噪,似乎京城人人皆可进入,但其实也有门槛。只是这个门槛不是邱言设置,而是院中逐渐形成的潜规则。

    说到这里,便知道是难以避免的,哪怕邱言权势滔天,可以改变整个王朝的走向,有的时候却改变不了身边人心的习惯,因为这种改变需要时间。

    所以,知行院建立起来之后,邱言并没有太过直接的干涉,而是身体力行的去影响。只是他的人道身如今繁忙的很,几名得力弟子也都入了士林,现在又不是退而著,全力为学的时候,对院的控制,难免就要有疏漏,当然,如果动用神通,任何漏洞都不会存在。但这样就与体验人道的本意相悖,得不偿失。

    这也就造成了门槛的存在,对于其他院而言,未尝不是一剂安慰药。但威胁已经出现,那些掌舵人们,也担心这般门槛,只是邱言故布疑阵。哪里能轻易放弃?

    再加上现在消息刚刚传开,风头正劲,诸家都有怒气。自然是最理想的发难时机,只不过诸多世家的前车之鉴不远,而不少院都与世家有着联系,多为某个世家在其中具有不小的势力,是以对邱言打压世家,改变格局的事情,最是清楚不过了,难免心有余悸,这才要迂回而行,清楚各自院中的德高望重的宿老出面。

    这也是院不同于世家,在天下士子心中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与世家这样依靠血缘关系,和利益纽带,来维系结构的组织不同,院所代表的学说,第一是有着正统加持,历史传承,另外就是有着无数潜移默化的影响,浓郁的文化基础,不光是士子,便是普通的民众也都认同,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物不包。

    邱言要动世家,或许还能拉拢到些许利益攸关的同盟,可若是要攻取院,采用暴力手段,那就绝对无法奏效了。

    正是这个原因,院掌舵人才敢有所动作,否则再给他们十个胆子,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不过,即便如此,邱言毕竟宰执天下,赫然是权势滔天,那太皇太后和太后对其颇为称赞,而刚刚登基的新皇帝,更是为其马首是瞻,有此背景,那政事堂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如今一句话说下去,连枢密院都要俯首称臣,把占据了边疆好大利益的卫所制度,给生生废除了。

    切不要小看这卫所一事,这事虽是邱言倡导,为了解决一时矛盾,但当初邱言的权力才有多少?影响力几何?这一招固然是为了安定边关,但同样也是在给兵家好处,拉拢将领支持,本就是对兵家有利的,一旦建立,就不受邱言控制,发展壮大。

    不久之前,甚至还有边将上奏朝廷,要在四边推广,甚至要在中原腹地中展开相似的卫所,以令兵员连绵,护卫边疆长治久安。

    但随后皇帝驾崩,一连串的事情爆发出来,将这事情搁置,等新帝登基,邱言掌权,稍微平息了世家之争,第一件事,居然就是裁撤卫所。

    那掌握了天下兵马的兵家统领,对此也是一一配合。

    有这般情况放在这,院、斋之人,有怎么好过分?是以这次出面的大儒,打着的口号,也是冲着那圣贤堂的百家画像。

    好在诸多掌舵人虽是存着其他心思,以百家画像为突破口,而对于那些沉浸儒道一辈子的大儒们看来,那圣贤堂的建立,对于他们而言,着实是一种侮辱,将自己所代表的正确的学说,和其他错误的学说建立者放在一起,哪里能够忍受?

    正因如此,很多不问世事的大儒们纷纷出马,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聚集于此。

    那韩远话中所提及的三人,也是这一批大儒中资格最老的几人,分别是姬默、孟展、孙庵,来历皆为不凡,都是老态龙钟的模样,但精气神却不一般,立于几人边上,便能感受到一股洗涤人心的意境。

    姬默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是那齐鲁大地上传承最为古老的世家,源自至圣先师的后裔,而且是现存的姬家中资格最老、辈分最高,与那春秋院的郑老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历代王朝对于至圣先师的后代,都是封以衍圣公的爵位,而当今的那位衍圣公,还要喊姬默一声叔爷爷。

    至于那孟展,有传闻说他是中古亚圣的后裔,不过他之所以出名,却与其人的血统无关,而是生生自己打造出来的,此人少年时变十分好学,远近闻名,后来接连拜师,孜孜不倦,只是虽然好学,但资质却算不上好,别人一遍就能学会的东西,他却要三遍,别人一个月就能练好的本领,他往往不得要领。

    只是,这孟展却有着一股韧性,锲而不舍,埋头苦学,终于使得那山南之地的一位大儒动容,将他收为弟子,但在那位大儒的诸多弟子中,这孟展并不出众,待得出师之后,又周游天下山川,几年没有音讯,几乎都被以为是不幸遇难。

    但最终还是归来,这个时候的孟展,已经将近五十岁了,但那时的他竟是明显有了蜕变,然后大器晚成,成为那为大儒真正的衣钵弟子,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南山院发展壮大起来。

    在大小陈之前,被称为在世圣贤的,其实便是这孟展,只是他生性低调,也并不怎么大肆招收弟子,他的弟子中,也没有多少达官显贵,多数都是行走民间,久而久之,当一代士子老去,心生的读人对于孟展的这个名字,也就并不怎么清楚了,只是知道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但对于那些掌控院,学派中的上层而言,孟展这个名字却是值得敬畏的。

    与姬默、孟展相比起来,那位孙庵则有不同,可以说是来历非凡,出身大族,只是此孙非彼孙,并不是江南孙家,而是江西的孙家,听说是承中国兵家圣贤之后,但后来渐渐崇儒,但兵家的本事并没有放下,便如这位孙庵,他的年龄比之大瑞王朝还要大,其父曾经是大瑞太祖的军师,可谓渊源深厚。

    不过,事成之后,太祖大封群臣武将,那为军师却在其子孙庵的劝说下,辞了官爵,归于家中为学,因而为太祖所敬重。

    如今,孙庵出马,就算是皇室也不敢造次,有他一句话,固然不能让邱言失势,但绝对会让局势有所变化。

    可以说,姬默、孟展、孙庵这三位,哪一位出马,都足够让当朝宰执吃一壶,结果一下子三个全都来了,不要说其他人,便是这次聚集于此的诸多大儒,也是万分意外的,而如韩远这般还存着其他心思的人物,更是为之欣喜,若非还有养气的底子,怕是已经忘形了。

    “有三位先生出马,等我等联系上了九韵斋主等人,一同去那知行院,以堂堂正理压服定国侯,便能还天下一片清明了。”韩远说话间,心里还有许多没有说出,在他看来,这样好的局势,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只让邱言撤掉圣贤堂,未免有些不够,若是能够让他退位让贤,方能真正安枕无忧。

    只是,那三位老先生,对此却并无多少反映,只有姬默淡淡说道:“九韵他们,是不会回来的,这一点的见识他还是有的,之前的那件事,老朽也曾听说,想来九韵应该是脱胎换骨了,至于你说的定国侯,我们几个还是要去看看的。”(。。)

    ps:nbsp;感谢“玄元极圣天帝”和“曲尽源”的打赏、月票又收获了万赏,但最近有些忙,加更只能先欠着,争取尽快补上

    :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乘念而来,落入瓮中() 
“韩远此人的底细,倒还不是十分清楚。复制址访问 :¤,”

    同一时间,在政事堂偏房中,邱言一边看着手上的文,不时提笔勾勒,在上面标注和批示,俨然是在处理着政事。

    在邱言的跟前,则是坐着那位李括,这位当年的考场小官,如今已经连连升迁,现在更是入了礼部,距离侍郎也只是一步之遥了,只是在这背后,他还有着秘密身份,兼着皇城司的探子。

    这个探子的职位,当然不是现在给他的,而是当年张链在位的时候,这李括就因把柄被拿,成了探子,如今邱言得势,他水涨船高,地位上升,只是那皇城司可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涉及到皇室秘闻,一旦入了其中,便轻易摆脱不得。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么一层身份,又机缘巧合,被人看做是邱言的心腹,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以这李括现居然格外爱惜羽毛,处处模仿邱言,表现在外的德行上,令不少人敬佩。

    只是他终究还记得自己的根基,是以就市场借助自己的密探身份,截取一些情报,告诉邱言,以此来表达态度——不管这些情报,邱言知道或者不知道,他李括过来汇报,就足见心意。

    而大部分的时候,邱言往往能得到比他这个皇城密探,还要详细和全面的消息,但即便如此,李括依旧是乐此不疲,有一点愚公移山的意思。

    果然,这次也是一样,邱言听了之后,只是摆摆手,就道:“这个韩远,所学传承自列圣,但本身祖上却与法圣有着渊源,是以其人学问也算是取了两家之念。但未必是两家之长,列圣的虚者无贵之说,他没有学到多少,倒是法家的心术之法得了精髓,其人与其说是大儒,不如说是法家宗师,这次过来,是有一定的诉求。”

    “嗯?原来这人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李括一听,就做出了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低声咒骂。

    邱言则是摇了摇头道:“伪君子倒是未必。再说了,世人皆有私,求私之念并不是可耻的事,况且如今朝廷之上,只有科举一途可以通天,那登闻鼓则被严密保护,莫说百姓,便是学生士子也轻易难以接触,想要传达一点心中之意。着实不容易,那士林议论,更只是流于表面,似这般大儒云集。想要向当朝宰辅提出建议的局面着实不多。”

    那李括耳中听着邱言的话,表面上暗暗点头,可这心里却是忍不住嘀咕起来:“好嘛,这些人云集此处。不还是被你给逼得,况且那想要提建议的宰辅,不正是你?这明明是要来发难的。怎么到了定国侯的口中,好似成了一桩颇为平常的事?”

    他这边还在想着,邱言却是话锋一转:“只是这些人,虽然学问深厚,深知道理,更是暗合人道精神,但在具体的人道事物上,却未必娴熟,他们过来提出建议,必然是有阶级局限性的,所以这次事情,虽然是一个契机,却还要好生把握才行。”

    边上,李括还是一脸赞同的表情,但对邱言口中蹦出的几个陌生的词,却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邱言则继续道:“另外,那韩远这次过来,还是有一些推动力的,同时也是将影响力扩展到海外的机会,本来我还在想,要如何插手海外,以为要走道门之路,现在看来,确实顺着人道前行即可。”他说出这些,自然不是毫无意义,便是要让李括明白自己的打算。

    人与人不同,邱言手下的几人自然也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论及贯彻自己的意志,却要独属这李坤。

    只不过,此时的李坤却是心中苦笑,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

    “敢情那群人这次过来,本就在侯爷的算计之中,难怪不见侯爷有半点慌乱,怕是那韩远这次出面,就是侯爷的意外之喜吧,只是……”

    想着想着,他又将心中真正的担忧说了出来:“那三老可都不是简单的人物,他们既然出面,侯爷你总不能避而不见吧?”

    “怎么可以避而不见?”邱言摇了摇头,“这件事我自有分寸,那三老此来并不是阻碍,而是助力,若非他们过来,百家院岂能轻易齐聚?我之前发出了体请帖,让百家过来合力编著大典,但响应者了了,可如今三老出面,又有我那知行院圣贤堂的借口,总算是将天下十之七八的院都引来了,若是再由那韩远,竟海外传承也引导过来,那便大功告成了。”

    “果然那些人完全落入算计了。”听到这里,李括心里一阵胆寒,却也不再多问。

    随后,这位礼部新晋的高官便就告辞,而邱言则还是有条不紊的处理着事情,如今刚刚开始裁撤卫所,但在这之前,邱言已经做了许多准备,可以用来安置人手,同时也会有一些人被辞退。

    不过这些人很多都是兵卒,好勇斗狠,放任不管,是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是以必须要给他们找到活计去做,能够维持自身开销。

    诸多事情,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不好,就不光是边疆的事,而是整个王朝都要被波及,不得不小心一点。

    待得时间流逝,远方的天际泛起了火烧云,邱言才算是将手头的事情停下,沉吟片刻,便有了打算。

    关于那韩远的消息,他自然不是从什么人口中得到的,而是借助文之力,直接从那韩远本人,以及他在海外的院中得知。

    如今距离文建立,已然过去几年,在这段时间中,文的便捷、全面、广博,早就为人多知,无弗远近,伴随着文的扩张,邱言的知行之道,也在以一种恐怖的势头,全面绽放,在天下各处铺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