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他是想试探自己态度,试探自己与前两个月的知县易嬴相比究竟有多大变化?易嬴一边听着大堂外真真假假的打板声,一边在堂上翻弄着状纸想到。可今天这事情容易过去,易嬴却知道自己得尽快换批衙役了,免得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
张二牛、李三今天能拿着西瓜刀冲入戒备森严的大堂示威,明天他们就有可能直接砍了易嬴脑袋。
易嬴虽然不信万大户真会这么疯狂,但以易嬴积累下的现代官场经验,易嬴更不会将自己的生存希望寄托在其他人的恩惠上。
绝对不能让万大户将自己吃的死死的,这是易嬴唯一确定下的念头。
“大人,二十大板已经打完,他们说是流犯宋天德指使他们冲击大堂的,你看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易嬴还在思索自己与万大户的关系,鲍英已经带着张二牛、李三回来了。不过这次不用张二牛、李三再去触易嬴霉头,鲍英直接就将商议好的结果说了出来。
易嬴却听得一愣道:“流犯?”
古代刑罚与现代刑罚截然不同,现代刑罚不提倡杀生,主要是坐牢和拘役。而在古代刑罚中,死刑和流放则是主流,根本没什么将牢底坐穿的说法,朝廷也没有平白供养犯人的习惯。
在北越国,流放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流放边疆给披甲人为奴,也就是给驻边的边军做奴隶,一辈子再不能翻身。除非遇上朝廷大赦天下,根本没有活着回来的一天。
再就是在境内设置一个个流放地,将那些罪不至死的官员、官眷流放到一些偏僻的下县限制生活、限制人口流动,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机会重新任用。基本算是法外开恩,只有那些罪行不重或背景深厚的待罪官员、官眷才能得到的极品待遇。
好死不死,兴城县居然就是一个这样重要的流放地。在兴城县下面的几个乡村里,总共有十几户人家都属于这种流犯性质。
人多生乱,远在京城的朝廷虽然看不到兴城县这边的小事,可被流放到兴城县的犯官增加到一定数量后,他们也渐渐开始活跃起来。
虽然不敢有什么大的违法举动,但就连万大户都不敢轻拈虎须,难怪鲍英要将事情推到流犯身上。
“宋天德是什么人?”
两个月来,知县易嬴光顾着讨好万大户,根本不知道辖下有多少流犯,都是些怎样的流犯。这却便宜了易嬴,问起来毫无顾忌。
鲍英说道:“回大人,宋天德乃是前任户部尚书,于半年前被流放至本县,至于以什么原因获罪,属下不知。”
“户部尚书?好,签字画押。”
易嬴即便对北越国官场了解不多,但也清楚户部尚书是个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重要大臣,往小的说,至少是个财政部长。往大的说,那可相当于现代官场中主管财政、税收、民政、金融、公安等部门的国务院副总理。
易嬴没想到兴城县还藏有这样的大人物,立即为知县易嬴感到不值。
因为在易嬴眼中,兴城县根本没有值得治理的价值,与其去巴结万大户,还不如去巴结宋天德那样的前任户部尚书。
即便宋天德现在是流犯身份,可不说以宋天德为官的经验、阅历,随时都有可能重新得到朝廷任用。仅是宋天德手中的人脉渠道,已经足够易嬴在登朝列班前使用了。
人脉是什么?人脉可是做官最大的资源,比金钱还重要,这可是现代官场的至理名言。
虽然古代官员一向以谨小慎微著称,每逢其他官员获罪都避之唯恐不及,但这可无法阻挡易嬴这种现代官员寻求进步的脚步。
因为易嬴如果能趁着户部尚书落难时尽量与之结交,即便知县易嬴已经活不了几年,可也总算有个奔头了。
“签字画押?什么签字画押?”看到易嬴突然眉飞色舞起来,鲍英一脸愕然道。
易嬴却双眼一横,“啪!”一声拍下惊堂木叱道:“还有什么签字画押?他们不是说受流犯宋天德指使冲击大堂吗?本县就要他们签这个字、画这个押。没有他们的供词,你叫本县怎么去找流犯宋天德理论?还是他们又想翻供,让本县大刑伺候不成?”
“属下不敢。快,让他们签字画押。”
鲍英现在是彻底无法理解易嬴了。
虽然鲍英让张二牛、李三扯出宋天德的确是为给万大户出气,可鲍英也清楚,仅凭两人一面之词,别说易嬴只是个知县,就是知府、知州来了也无法给宋天德定罪,何况这话本就是胡扯。
但鲍英就是不明白,易嬴要这份供词又想干什么,难道易嬴真想以此去找宋天德问罪不成?
等到书役在一旁将供词写好,交给张二牛、李三画押后,易嬴才小心翼翼将供词收入怀中道:“很好,将他们两人放了。”
“放了?”突然听到易嬴要放走两人,鲍英一脸愕然。
因为,易嬴如果真要以这份供词给宋天德定罪,那就是肯定要将张二牛、李三关上一段时间。可易嬴即便不准备给宋天德定罪,别说拿这份供词有什么用,这世上又哪有拿到供词却把犯人轻易放走的道理。
或者说,易嬴真是看在万大户面子上,不将冲击公堂当犯罪?可易嬴要这供词又想干什么,鲍英百思不得其解。
易嬴却一脸不耐地挥挥手道:“不放他们,本县还能干什么,替你养着他们吗?本县可没这闲钱。要养你自己养,带走、带走。”
一边在嘴中吆喝,易嬴再不管鲍英和那些衙役如何吃惊,自己就先行走入了后堂。
易嬴知道,在整件事中,张二牛、李三根本就是两个小丑。不管万大户的目标是否与宋天德有关,易嬴的目标却已从万大户转到了宋天德身上。如果在现代官场,易嬴绝对要不到这样的口供,可在古代官场,易嬴却能连打带唬将口供弄到手。
有了这些口供,不管要挟还是什么,易嬴都等于多了块敲门砖。不然仅以易嬴的知县身份,人家一个落难尚书又凭什么理会你。
眼睁睁看着易嬴离开,跪在地上的张二牛欣喜若狂道:“鲍捕头,刚才知县老爷是说我们可以离开了吧!”
“哼,不离开还想我养你们吗?快走,快走,别让我看了生气。”
鲍英从没想过会出这种事。
虽然县丞范泾和主簿赵柯一开始都说会帮易嬴在放告日好好把关,但在知道万大户有意在放告日试探易嬴后,两人就全都躲了起来。身为衙门班头,鲍英却不能躲,结果却遇上了这种一辈子都不可能碰到的离谱事。
鲍英不是不知道一些新任官员可能不懂衙门规矩,但再不懂规矩也比不上易嬴不懂规矩。
如果易嬴将张二牛、李三扣下,那他的下一步行动还很容易推测,可易嬴偏偏在要到供词后就将两人给放了。不能说这是儿戏,却比儿戏更儿戏,现在根本就没人知道易嬴到底想要干什么。
第十一章、口碑比政绩更重要()
如果继续等待下去,结果会是怎样?这份供词将变成白纸一张。
易嬴可不想好不容易弄到手的供词变成白纸,更不想万大户知道这事后节外生枝。没有任何耽搁,易嬴从堂上下来就直奔城外而去,务必要在当天就找到自己将来的大依仗宋天德。
只要在古代,空气是美好的,大地是美好的,只有道路不是美好的。
由于缺乏雨水,县城外的道路状况一年比一年差。脚步踩上去,地面上立即多出一个深坑,腾起的灰土都要漫过那些衙役的脚脖子。
“快,快快,我们一定要在晚饭前赶到下关村,不然本县罚你们今晚没饭吃。”
易嬴只是个小小知县,不可能有专门的轿夫,所以离开县衙时,易嬴再次抓了两个衙役帮自己抬轿子。当然,尽管易嬴没命令,鲍英还是跟着一起来了。
随在易嬴轿旁,鲍英就说道:“知县大人,你这是要去提审流犯宋天德吗?不如让属下帮你拿他到堂上审问吧!”
“拿到堂上审问?别开玩笑了,谁说本县要去审问宋天德,本县这是去拜访,拜访懂吗?”
“拜访?大人真要去拜访流犯宋天德?拿着刚才那份供词去拜访?”
谁不知道拜访是什么意思,鲍英只是没料到易嬴竟想去拜访宋天德。虽然作为兴城县知县,易嬴理应过问一下宋天德等人的流放状况,但这怎么都与拜访无关。何况还是拿着这份子虚乌有的供词去拜访,因此鲍英百思不得其解。
“你没听错,本县就是要拿着供词去拜访。”
易嬴懒得向鲍英解释,易嬴只是因为这事瞒不过万大户,这才不介意鲍英一起跟去,却不是说易嬴就有向鲍英解释的义务。
下关村是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庄,依照官员在流放前的官职大小,他们在兴城县的居处也有远近之分。易嬴还没到下关村,鲍英已经先奔进村打招呼了,然后村中孩子就开始闹腾起来道:“县老爷来了,县老爷来了,来看县老爷喽!”
回到现代,县长下乡可是件头等大事。可来到北越国,那就只是顽童嘴中的一句夸耀。
易嬴虽然一直以市长自居,但那只是一日市长,实际还是做县长的时间比较长。
不说现代官场讲究人以食为天,在还是农耕社会的北越国里,更是民以食为天。北越国的村庄并不是单独修建,村道一旁是民居,另一边就是麦田。虽然干旱少雨,但由于井水丰沛,田地里的麦子还是长得密密匝匝的。真要想遇上旱情,那得是同样天气再来上一、两年才行。
毕竟这还是古代,环境破坏并不是很厉害,吃老本都能吃上一、两年。不像现代,脆弱的环境一遇天灾就玩完。
看到田地里的麦子长势喜人,易嬴就习惯性露出欣然之色。
装模作样走进田地里,易嬴随手捻起一支麦穗,细细查看两眼道:“好!好麦子啊!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大人也懂田地?”易嬴身后突然传来一句问话道。
易嬴没有回头,伸手捏下一只正在麦穗间爬上爬下的小瓢虫,一脸激情昂扬道:“本县不需要懂田地,只要会看就行了。只要百姓手中有余粮,朝廷就可以放一百个心。”
什么人能在自己身后插话,下关村村民肯定不行,村长同样不行。易嬴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也不怕说上一、两句冠冕堂皇的话。
现代官场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做事,而是掉文。
知道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同时不让对方知道自己是故意这么说的。这种不是政绩的口碑有时比政绩更重要。因为政绩可以被人分享,政绩不得不被人分享,唯有口碑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这不仅是第一印象,甚至只要会装、能装,完全可以抵消官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及各种诋毁。
当然,易嬴不会等到身后人对自己赞叹出声再回头,那种邀功请赏的事情就做得太过了。
易嬴说完就回过头来,却看到一个体态修长的读书人正站在自己身后的田埂上。读书人的身材很高大,身形也很挺拔,约莫还不到三十岁的样子,长相周正中又颇有些威严,年轻得让易嬴都有些嫉妒。身上穿着一件青色长衫,衫脚处却只有少许泥土沾染。
易嬴并不会因为读书人年轻而轻视对方,反而微微点头道:“请问兄台是”
在古代,做官可比现代容易多了,只要你能科举中第,那就绝对有做官的机会。而且古代做官并不看年龄和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并且为朝廷、为宫中赏识,再年轻都有可能拜将入相。
而且读书人身上的长衫也不是人人都能穿,至少都要有个秀才功名才行。
易嬴虽然不清楚下关村的生员状况,但易嬴可不信一个普通生员就敢向知县搭腔。考虑到村中还有不少流犯,直接就用上了兄台的尊称。
读书人却也没推辞,一脸好奇地打量易嬴道:“兄台便是兴城县新任知县易嬴?小弟丰台李睿祥,不知兄台此次前来下关村”
“原来是丰台睿祥弟,久仰、久仰。小兄南阳易嬴,乃是为了一件官非前来找瓜州天德兄证实一下。”
瓜州是前任户部尚书宋天德的籍贯地,由于宋天德现在已是流犯身份,所以易嬴也只能用瓜州来称呼对方。而为了表示敬仰,更得加上一个‘兄’字的敬称。当然,如果宋天德还在官任上,那就不能再称瓜州天德兄,而要以宋天德的官任来称呼。
似乎仍不知道易嬴来下关村做什么,或者说,鲍英还没将易嬴找宋天德的真实目的说出来。
知道易嬴是为公事而来,李睿祥也点点头换了个称呼道:“原来知县大人是来寻瓜州天德兄的,可为什么是官非呢?难道兴城县还有什么官非能找上天德兄不成?”
“睿祥弟不用心急,这个稍后便知。”
易嬴从李睿祥听到此事的神情中就知道他与宋天德并不陌生,不然易嬴可用在任官员的身份称呼宋天德为瓜州天德兄,他一个小小流犯又怎敢对前任户部尚书如此不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仅凭这点,易嬴就知道这个李睿祥不简单。
可惜这次来得匆忙,易嬴并不清楚李睿祥来历,只得做出个邀请姿势。
在易嬴邀请下,李睿祥并没有推托,竟好像非常乐意与易嬴一起去看看宋天德究竟惹了什么官非,这更证实了易嬴对李睿祥身份的猜测。
第十二章、真正的大善之举()
宋天德虽然是个流犯,但却单独住在下关村村尾。那是一个大型四合院落的宅子,虽然只是一户人家,里面却有七、八间屋子,足够容纳拥有众多家族成员的住户单独居住。
从门外看,院落已经有些陈旧,但却比那些村民的泥瓦土屋要好得多,显然是朝廷专为流放官员所建。
院内看不到人影,院外却种着一棵大槐树,也不知道已有多少树龄,树皮已经开始有些发黑。
当宋天德与李睿祥结伴来到院门外时,鲍英已经带着两人等在门前。一人是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