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特种兵-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了大量防御器械。如果十字军偷袭这些村寨,至少能够保证坚守数日,为野战兵团增援争取时间。
各部落的贵族都成为了拉解委员。各个村落从平民中选举出了各自的行政长官,统一负责内政。大小村落都成立了自己的贸易队,收集船只车辆,收购货物,准备来年开春就结伴南下,向列鲁普河上游出发,通过别列津纳河进入第聂伯河,到遥远的基辅城与俄罗斯人交易。雄心勃勃的商队,甚至准备沿着第聂伯河进入黑海,然后到君士坦丁堡贸易。蒙古人已经做出了保证,他们的商船会受到黑海舰队的保护,不会存在任何安全问题。
自从蒙古人来到这里,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所有的拉脱维亚人心中都充满了希望。唯一的问题是:立窝尼亚骑士团!
这些可恶的基督徒,随时会打过来,破坏他们日渐兴旺的好日子,这是全体拉脱维亚人无法容忍的。
40年前,这些日耳曼基督徒来到这里。宣称贫穷光荣,无知光荣,只要按时向教会缴纳什一税,死后就能上天堂。如果你富有怎么办?死后把财产三分之一捐献给教会,灵魂就能得到永生。就这样,这个曾经商业繁荣,农牧渔物产都很丰富的地区,变成了一贫如洗的森林蛮族,每到冬春,都会有大批人冻死饿死。祖祖辈辈留下的丰饶农田、牧场、森林猎场,都变成了十字军和天主教兄弟会的财产。
蒙古人来了,带着他们夺回了属于他们的财产,把那些欺压掠夺他们的基督教徒狠狠的报复了一遍。蒙古人告诉他们,人应该追求富有,勇于探索,要向大海那未知的领域进军,那里有无尽的财富。获得财富不仅不可耻,创造财富还很光荣,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
蒙古人还告诉他们,天地间有很多的学问,知识就是力量。要学习文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团结起来,才能不受别人欺侮。要遵纪守法,服从命令,要勇于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力。
一切,似乎在发生着变化,谁也不知道这变化是什么。总之,忧心忡忡的日子一去不返了,所有的人都想着到森林外面去看看,所有的人都盘算着发财计划,所有的人都羡慕那些趾高气昂的军人。
十字军即将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全新的拉脱维亚。这个小族群正在觉醒,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更不要说几百公里之外的十字军了。立窝尼亚骑士团只知道在他们后方发生了革命,那些蛮族们发了疯,血洗了里加城。他们面临着正面强大的蒙古军团,和背后的拉脱维亚革命者,进退两难的十字军骑士们将何去何从?
第415章 善待勇士()
就在北线蒙军秣兵历马,准备一战解决立窝尼亚问题的时候,传来一个令所有西蒙古人振奋的消息。伏尔加…顿河运河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通航了。
运河起于顿河东岸的卡拉奇,终于伏尔加河西岸的卡斯诺米亚斯克,全长101公里。由于到伏尔加河的落差为88米,到顿河的落差为44米,全河段修建了13座大型船闸,和4个大型水库。全河段可以通行2千吨级的大型船只,这对于西蒙古是决定性的。
目前里海西岸和南岸,一直到伏尔加河中游是蒙古经济中心,西蒙古8成的工农业产值来自于这一地区。蒙古这头工业巨兽不断从世界各地吸收着资源,又不断的把海量产品送到四面八方,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输网络。尤其是目前,西蒙古为了彻底掌控东西方贸易线,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战争。
在北线,内河舰队司令长官乌恩正在征战波罗的海东岸。在中央,拔都王爷亲率蒙军主力征战日耳曼东部地区…波兰…波西米亚…匈牙利…克罗地亚…达契亚地区。在南线,蒙古王公忽必烈,大将巴根台与波斯军团正在征战小亚细亚。
这条战线长达3千多公里,几乎纵贯了当时人类文明的中心。每日所需物资都是天文数字,如何把蒙古强大的工业能力变成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运输系统。在这个时代,水路船运是唯一可以选择的运输方式。
里海工农业区产出的海量产品沿着伏尔加河,进入奇斯托波尔统一调配。一部分船队沿着伏尔加河进入伏尔加…波罗的海水系,经过几个关键港口的转运,进入诺夫哥罗德的租借地希姆斯克,这里就是补给整个北线部队的核心。
主要的物资,还是从奇斯托波尔进入察里津港,沿着察里津到卡拉奇的公路运到顿河水系,然后沿着顿河进入亚速海,最后到达刻赤港。海量的人员和物资,从刻赤港出发,为中路的拔都集团,和南线的巴根台集团提供补给。
现在的黑海,已经成为了蒙古的内湖,蒙古人在黑海修建了一系列港口。在黑海北岸,有刻赤、塞瓦斯托波尔、奥恰科夫、敖德萨。在黑海东岸,有格连吉克、图阿普谢、苏呼米。
在黑海南岸,有巴统、特拉布宗、奥尔杜、萨姆松和锡普诺。蒙古的舰队通过控制这些港口,就等于控制住了小亚细亚,从刻赤港出发的货船源源不断的补给小亚细亚的30万蒙古盟军。
在黑海西岸,蒙古人修建了苏利纳、康斯坦察、瓦尔纳和布尔加斯,这些海港群就是为拔都率领的中路大军提供补给的。目前,中路的蒙军主力已经基本结束在斯拉夫地区的征战,正在向图尔恰地区集结,准备沿着黑海西岸向君士坦丁堡进军。
如果说不里阿尔是西蒙古的头颅,那么钦察地区、高加索和北部波斯就是西蒙古的躯干,而这条庞大的水运系统,就是他的血管和神经。
但是这个运输网络有一个问题,就是伏尔加河和顿河水系不通。蒙古人沿着运河沿线修建了一条宽阔的战备公路,为了保证军需,这条公路只允许通行军用车辆。每天,这条路上车马络绎不绝,但是和大规模的船队相比,其运输能力和效率是没法比的。所以,巴根台以巨大的决心修建这条运河,不惜让心腹爱将特伦敖都退役,专门主持这条运河和刻赤海军基地的修建。
窝阔台汗13年(1241年)9月,在付出了数千条生命之后,这条生命之河终于建成通航了。从此,蒙古向西南方向投送物资的能力提高了10倍以上,这足以支持数十万大军在两个方向同时发起强大的钳形攻势,最终把君士坦丁堡夹的粉碎。
运河修通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小亚细亚前线,在小亚细亚发动大规模战役的时机已经成熟,巴根台立即与波斯军团统帅拜住诺颜商议,决定立即向埃尔津詹进攻。从刻赤港源源不断的把物资运到巴统港,然后走陆路转运到卡尔斯…埃尔祖鲁姆一线,这里将是东线军团的进攻出发地。
9月25日,蒙军主力在埃尔津詹城以东的柯赛达地区与罗姆苏丹亲自率领的8万军队遭遇。凯姆斯鲁二世苏丹以柯赛达城堡为核心,占领了两侧山地的制高点,层层阻击蒙古大军,拜住进展缓慢。
就在两军相持在柯赛达地区的时候,4万俄罗斯…钦察联军在锡诺普港登陆,直插罗姆军背后的锡尔斯。在蒙古海军陆战队强大火力的配合下,只用两天时间盟军就占领了这个战略重镇。锡尔斯,不仅仅是罗姆大军的后方退路,更是罗姆苏丹国的东大门。此地一失,罗姆大军已经陷入到盟军的两面包围之中,而东大门也洞开了。
与此同时,沉寂良久的尼西亚帝国大军终于出动了。5万罗马军队扑向伊斯帕尔塔,前锋已经出现到了贝伊谢希尔湖东岸,距离罗姆苏丹国首都科尼亚只有65公里了。
至此,几路大军已经把罗姆苏丹国分割成了几个部分,而罗姆苏丹的主力也陷入重围之中。10月18日,绝境之中的凯姆斯鲁二世苏丹终于被最后一击打垮了:他最主要的盟友,南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临阵倒戈,把至关重要的外围阵地让给了盟军。数万蒙古骑兵从这个口子突破,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惊慌失措的罗姆军。
罗姆军兵败如山倒,8万大军如受惊的兔子跑的漫山遍野,盟军乘胜追击。三千古拉姆近卫骑兵保护着凯姆斯鲁二世苏丹向南面逃窜,走小路逃到通杰利。蒙古海军陆战队龙骑兵跟踪追击,5天之后终于在凯班坝湖区追上凯姆斯鲁苏丹。只剩下8百骑兵在身边的罗姆苏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位勇敢的突厥苏丹最后时刻表现出了无比的英勇,他率领残部向蒙军龙骑兵发起了决死冲锋。
蒙军的1个机枪连对着罗姆骑兵阵列猛烈射击,把这些闻名世界的古拉姆骑兵打的七零八落。随后,蒙军骑兵拔出弯刀,冲入不成队形的罗姆军大砍大杀。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罗姆苏丹国最后的勇士全部阵亡于凯班坝湖北面的亚马卡小镇。蒙古海军陆战队的装备和训练仅次于特种部队,那轻便的钢盔、铠甲、T7工具钢的弯刀,改良过的优秀马种都不是这些古拉姆骑兵可以比拟的。即使是纯冷兵器对抗,古拉姆骑兵也不是对手。更何况蒙军骑兵配双左轮手枪,和5颗手榴弹,在接战之前,古拉姆骑兵先要接受子弹和手榴弹洗礼。
当晚,蒙古大将巴根台陪同忽必烈王爷亲自赶到了战场。看着被乱刀砍的不成人形的凯姆斯鲁苏丹,巴根台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对这位突厥领袖的敬意。
“殿下,他是个勇敢的人,死的很英勇。他也没有必死的罪过,我们应该尊重他。我看还是按照***的规矩,厚葬他吧。”巴根台和忽必烈商量道。
忽必烈说道:“是啊,战士死于沙场,也算是死得其所,厚葬他是应该的。不过我考虑的是,这些罗姆人怎么办?在将来的君士坦丁堡议会中,应该不应该留给他们给他们留下位置。他们在小亚细亚生活了2百年了,按说他们应该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些罗马人,恐怕是难以接纳他们啊。”
巴根台说道:“罗姆苏丹国有百万百姓,难道我们还能把他们杀光不成?既然他们注定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必须有他们的合法权力,否则他们就永远是不安定因素。
我看还是看看罗姆人的态度,如果他们选择和平,我们还是要说服我们的罗马盟友,与罗姆突厥人和平相处。不过罗姆人不能再有自己的苏丹了,让他们选举出自己的自治机构,自己管理自己吧。他们也有权利在将来的君士坦丁堡议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果罗姆人选择战争,我们也只能以战争的手段回应。一切,还是到了科尼亚再说吧。”
忽必烈点点头,说道:“也只好如此了。”
盟军在锡尔斯休整了3日,随后向科尼亚进军。尼西亚王子提奥多雷已经占领了安卡拉,10月25日盟军到达安卡拉郊外,提奥多雷出城10里迎接大军,然后合兵一处向科尼亚进发。25万大军浩浩荡荡,铺天盖地,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罗姆城镇望风投降。
11月初,大军抵达科尼亚城下,尼西亚国王约翰…杜卡斯三世亲率大军与盟军会师。35万大军把科尼亚城围的水泄不通,延续百年的罗姆苏丹国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
11月初5日,科尼亚城投降。罗姆人最终选择了和平,蒙古人决定善待这个勇敢的民族。
第416章 一场对话()
渴望是神秘的核心
渴望本身就可以疗愈
忍受痛苦,这是唯一的法则
你必须训练你的愿望
如果你想要什么
那就先奉献什么
客栈
做人就象是一家客栈
每个早晨,都是一位新来的客人
喜悦、沮丧、卑鄙
一瞬的觉悟来临
就像一个意外的访客
欢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他们是一群悲伤之徒
巴根台饶有兴致的看着这诗,感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他抬头看了看对面的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这个人的眼中,有一种恬淡沉静的光辉。这位科尼亚城派来接洽投诚的使者,不是常人。
如果说把人类最早的城市排排名,那么科尼亚绝对可以排在前10,甚至超过了埃及的吉萨和东方古都咸阳。早在古希腊时代的古书中就被提到,在拉丁文里被叫做Iconium,在希腊语里也被叫做Ikonion。据说,珀尔修斯用美杜莎的断头驱逐了原住民。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是科学已经能够大致确定在什么历史时期科尼亚城开始有人居住。
1077年,罗姆塞尔柱人把首都从伊兹尼克迁至科尼亚,这标志着塞尔柱突厥人的实力进一步向小亚细亚腹地推进。这使科尼亚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来自东方的艺术家、建筑师、学者纷纷前来这里,使科尼亚成为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这其中,就包括***教圣苏菲教派的创始人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他被***称为梅乌拉纳,也就是我们的导师。这位伟人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学者,他还是一位名垂千古的诗人。现在,这个人就站在巴根台面前,为科尼亚城数十万百姓乞命。面对巴根台帐下那无数雄壮的力士,此人面无惧色,那眼睛似乎刺穿坚硬的外表,直看到人类虚弱的内心。
政保总局有此人详实的资料,巴根台却把眼睛盯在这首诗上。蒙古人,是天生的歌者,可以说各个都是诗人。但是那是草原之诗,是天地之美的产物,很少有对人生这么深沉的思考。这首诗,把巴根台深深的迷住了。
“这是献给天蝎座的诗?那么天蝎座,也是一位神秘的远方客人了?”帐下斯拉夫奴隶给这位智者奉上奶茶。
贾拉鲁丁喝了一口醇香的奶茶,赞叹了一声,不慌不忙的用突厥语回答道:“是的,当你仰望星空,任何星星都是客人。只有你用真诚的心招待他,观察他,爱护它,你才能发现星星的秘密。”
巴根台微笑着点点头,问道:“那么在你看来,我们蒙古人是什么样的客人呢?你准备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呢?”
贾拉鲁丁同样微笑着说道:“我的诗已经回答了你:
如果是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
你也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邀请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