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今辽宁锦州东),祖大寿被围于城内,粮尽援绝。孙元化奉命派兵赴援,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因此没有得到足够的粮草、军饷。孔有德率军抵达吴桥(就是那个杂技之乡,在沧州南边)时,因遇大雨春雪阻隔,道路泥泞,不能行军,就停在了吴桥。部队给养不足,断了粮,士兵的军纪也不太好,不时的有抢夺百姓食物的事件发生。
其中有一个士兵抢了一只鸡,这只鸡的主人是山东望族王象春的家仆。名门望族的家仆也是威风八面的,自然是不好惹的。这名士兵就被“穿箭游营”,估计是把箭穿到士兵身上的某个部位上,然后游街。辽东的士兵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油子,岂是好招惹的。于是孔有德的士兵击杀了该家仆。军中的李应元为了解救父亲的危局唯恐天下不乱,乘机鼓动士兵哗变,事情就闹大了。李应元又利用孔有德‘讲义气’极力煽动,事态迅速升级,由哗变,变成了孔有德领导的有组织的叛乱。
一只鸡引发了一场动乱。吴桥仅仅是开始,整个山东都将会被他搅得天翻地覆,这就是史称的“吴桥兵变”。
吴桥的位置在山东、直隶交界处。如果孔有德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思量一下,转身杀向河南腹地,那么明末的历史恐怕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以孔有德的军事能力、带兵的本事、个人魅力,绝对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可比的。孔有德能成什么气候就不好胡乱猜测,有一点是可以预计的: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怕是没有那么好的表演舞台了。因为李自成之流仅仅是流寇,孔有德是正规军出身,身经百战不说,他战斗的地方就是处于敌后的东江镇,他们战斗的对象是建奴。
敌后作战中筹粮筹饷的办法,扩充兵员的办法,训练士兵的办法,孔有德自然是很熟练的。他麾下的800骑兵大概能相当于后来的关宁铁骑,有这些老兵做骨干,扩军也很容易。他绝对会是明王朝的大麻烦。
但是报仇、出气心切的孔有德没有去中原,而是回了山东。
叛军把山东打得一片混乱,最后攻下了登州,俘获了孙元化。身在狱中的孙元化劝说孔有德,孔有德良心未灭,已经回心转意了。孙元化为此上书朝廷请求招安孔有德,也得到了朝廷的同意,本来事情就应该平息下来了。
但是节外生枝,朝廷接纳孔有德的旨意(书面命令,或者叫圣旨)被担任登莱巡按的王道纯扣下(孙元化当时还在监狱中)。由于古代通信消息的蔽塞,在山东除了王道纯之外,就再没有人知道朝廷的这道招安旨意。几个月下来没有结论,导致孔有德的部下人心慌乱。孙元化急了,好说歹说安抚住孔有德部,急匆匆的去北京向朝廷争取招安的旨意。然王道纯乘巡抚孙元化不在,调兵偷袭孔有德,这些人那是孔有德的对手,被孔有德打了个稀里哗啦,山东东部迅速被孔有德控制。以至于后来的局面不可收拾。
这时有人造谣说孙元化反了,致使孙元化还没走到北京就被逮捕,送入了监狱,直到被冤杀送了性命。一个封疆大吏糊里糊涂的说杀就杀了!这悲催的大明朝啊!
‘孙元化造反’的谣言,史书上没有说是谁造谣。从道理上分析,可能就是王道纯。因为他藏匿圣旨,偷袭孔有德等一系列的过失,或者是阴谋,导致孔有德叛乱不能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他的所作所为一旦暴露,罪行严重,他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搅浑水,把污水泼到别人身上。
后来叛乱被新到任的山东巡抚朱大典镇压下去(当时吴三桂就在朱大典的麾下任职),走投无路的孔有德只好利用登州水师的兵舰,从登州登船出海投奔辽东的后金。因为那时的东江镇已经没有了,他还能投奔谁?
从这里看,历史上的朱大典也的确不简单,一个书生,第一战就打败了孔有德。
总结以上的历史。孔有德的叛乱应该都是这些官员逼出来的,正应了那句‘官逼民反’的话。
感慨之余朱万化也想到,由于自己的到来,特别是自己在山东下了这么大的力量,这些原本将要发生的事件恐怕都不会发生了。那么孔有德等人还会叛乱么?还会投降后金么?孔有德还是比较有能力,有个人魅力的人,他会不会有一番新的作为呢?
。。。。。。
酒宴过后,朱万化特意拜访了孙元化,目的就是预先通报即将在山东执行的改革措施。
朱万化说:“初翁,施政的改革不能总是嘴上说说而已。小侄此去济南就是与家父商议在山东的改革,和如何保障改革的实施。家父去年到任后不久就张榜公布了两项改革办法:一是减租减息,二是官绅一体纳粮。想必初翁也已经知道了。”
孙元化说道:“我知道,同时也知道士绅们的反应,怕是不容易呀。可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贤侄尽管说。”
“我朱家确实需要您帮忙,也很简单,并不麻烦。就是请您约束部下,不要动用官军武力反抗改革。”
朱大典是山东巡抚,孙元化是登莱巡抚。同在山东境内的两个巡抚有何区别呢?理论上他们的级别是相同的,但是职责区别很大。登莱巡抚偏重于军事,他的设置多半是因为东江镇的原因,职责就是应对辽东的各种军事行动。登莱二州的民政方面如果没有牵涉到辽东的军事,登莱巡抚是无权过问的。设在济南的山东巡抚,管理着山东省的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他的施政范围是整个山东省,当然也就包括登莱二州。
孙元化是有军权的,朱万化的意思就是请孙元化稳住他麾下的官军,不要介入地方事务。
孙元化很痛快的说:“请贤侄转告延之兄(朱大典字延之),官军还是有军纪的,有我在,他们谁也不敢做出格的事。另外,一旦需要我作什么,尽管说,利国利民的事我会尽力的。”
沉吟一会,朱万化是在想历史上孙元化被孔有德事件拖累以至于送了性命,时间就是今年。虽然形势已经大变样了:现在的后金,皇太极自身地位不稳,军力极大下降,未必有精力进攻大凌河了;即便孔有德出兵驰援大凌河,也未必会缺少粮草(现在孙元化手中不缺粮);朱大典的强兵就在济南,孔有德未必敢叛乱。想来想去,孙元化的性命重要,多一层保险更好,终于打定了主意。他对孙元化说:
“初翁,我朱家在张家口有店铺,偶然间得知初翁的属下到哪里买马,意外丢失了钱财,无功而返。可有此事?”
孙元化大吃一惊,钱丢了自然心疼,自己要的是战马,这战马也没有了。李九成辜负了我的信任,出了这么大的事不回报,并且始终没露面。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着急的问道:“此事当真?”不过想一想,无论马匹是否买到,李九成早就该回来了,还真是有问题。
“初翁,您多次帮我朱家,在下心中感激。我朱家拿出1000两白银(大约可买一百五十匹战马),您可以再派遣人员继续买马,军务大事不可耽误。”
“不可,此事怎么好让贤侄破费,我再筹措银两便是。”
“初翁不必客气,在下与令公子形同兄弟,都不是外人,您再推让就外道了。另外,在下建议遣李成九之子李应元去买马为好。李九成失去银子的缘由我们并不知晓,或许他并无过失,派遣其子可以感化挽救他,令他日后忠心为初翁办事,为朝廷效力,银两是小事,人心是大事啊!”
孙元化其人仁爱之心泛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烂好人。他很多事情都吃亏于此。朱万化这么说也是利用他烂好人的性格。
“那好,我就谢谢贤侄了。”
回到住处的朱万化立即派遣一个特务班,严密监视李应元,并顺藤摸瓜找到李九成。朱万化的命令是:如果李氏父子离开山东,就放他们一马,不管他是买马还是携款潜逃都放他们走,只当是花钱为孙元化买平安了。如若一个月之内还不离开山东境内,则坚决杀掉,一个不留。
另外又布置在登州的密探,采取措施,严密监视王道纯,并及时汇报,必要时先宰了这个祸害。
。。。。。。
‘卷二、初露峥嵘’全文完。只要看到有人在读我的书,心中就很满足了。在此向铁血网站的编辑和热心的读者致谢!
………第146章完………
第147章:山东改革()
崇祯四年二月十二日,朱万化一行来到了济南。朱大典父子的这次协商将定下朱家今后的政治方向。因此,朱万化到达的前两天,只是交给朱大典一些准备好的文案,和介绍一些情况,让他阅读慢慢的思考和消化,因此,并没有深入交谈。利用这两天时间,朱万化陪着母亲说了很多家常话,长时间不见了,这也是尽孝。
在职的地方主官一般都是居住在官衙中,古代的官衙后部都有供官员居住的官邸。朱大典到济南赴任后。为了居住方便,也是朱家财力雄厚,自己就单独购买了宅院,他的家眷全部安置在私宅中。因此,朱大典在济南就有两个住处,以私宅为主要住宅。
在私宅中,朱万化开始安排工匠安装上下水,装修卫生间、大小浴池等等。
在济南城中另外选择一块空旷之地,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工厂区,划分为三个部分。一、厂房区里面建四个高大的厂房,一栋用于办公的三层小楼。二、用围墙分隔出一个小小的生活区,用于安置工厂管理人员的家属。三、旁边还建一个独立的院子,准备建两排房子做速成培训学校。这四间厂房暂时会启用三个:头一个用于建一个小小的机械加工厂,可以应急制造修理一些东西,为自己提供方便。第二个安装纺织设备,建立一个小而全的纺织厂。另一个安装很多大木头桌子、长条凳子,准备做一个手工编织厂。余下的一个厂房只能暂时作为仓库使用了。
为了配合山东的改革,发展工商是重要的手段。朱万化带来这些东西,建设这些小型的工厂,就是在试探这方面的路子,给人们一个启示扩大影响,让大明的人们都打开眼界,认识一下新的科技,长点见识,起个引路的作用。
随着朱大典的到任,朱家在山东的商铺也多了起来。一日,得到济南粮店的报告,说是市面粮食突然紧张,很多粮店关门停止售粮,粮价上涨。朱万化想,春天正是一年中粮食最紧张,粮价最高的时候,些许波动也属正常。于是他吩咐下去,说是多观察多注意。另外也发电报查问威海的存粮情况。
崇祯四年二月十六日,朱大典父子把自己关到书房里,开始研究他们的大事。外面岗哨森严,所有人都不得靠近。
他们穿的都是家常的缎子棉袍。朱大典个子不高,身体很好,很结实,他还不到50岁,还是壮年人的样子。朱万化个子略高,外表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
朱大典先说话了:“万化,为父按照你的想法首先贴告示颁布了减租减息和官绅一体纳粮,并且已经上达天听(告诉了皇帝)。但是为父还是知道此事难办的,也没有多少好办法,唯有我手中的权利和我朱家的武力支撑,好在没有乱了阵脚,其实我还是心里没底呀!”
朱万化笑着说道:“父亲,以您为政多年的经验,应该比我的办法多,您没有底,我就更没有底了。既然说道武力支撑,那就先说说我们在山东的军队武装方面的安排吧。事情纷杂,先从容易之处入手。
武力是个威慑,内政还是不动武的好,一旦动武后事就不好处理了。”
朱万化接着说:“正规军组建一个团,番号暂时叫做山东独立团,大明没有这种名称,对外就叫做山东民团。威海的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团,对外名称还是威海民团。这两个团为明年组建一个师级部队做准备。父亲您看可以把?名称是否可行。”
朱大典思考着说道:“可以,如果没有外敌,山东全省有一个威海民团足以。两个团的兵力对内对外都够了。为父是山东巡抚,叫做山东民团就不合适了。对外叫做山东营吧,这就是正牌官军了。”
“好,就叫山东营。另外,为了维护地方治安,成立一个团级(暂定两个营)的武警单位,它可以用山东民团的名字了。山东有六个府,登州府已经有威海的兵力。因此除了登州府、济南府之外,其余四个府各驻防一个武警连,剩下的两个连驻济南。
警察太扎眼,暂时不设置,明年再考虑。”
朱大典说:“除了我们的军队,山东还有别的军队,最多的是卫所兵,登莱有营兵,其他还有一些零散的名团。这些部队暂时不要管他,一旦出问题,就立即使用巡抚衙门的权利更换它的军官,不服管辖就是造反,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镇压、解散。只是登莱的官军不再为父的管辖之下。”
朱大典的办法狠辣,但是有效。
“父亲放心,路过登州时我已经向孙巡抚打过招呼了,只要登州的兵不出来捣乱就够了。”
。。。。。。
朱万化说:“政务改革首要的是要搞好宣传,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取得强势的话语权。”
“话语权?”朱大典小声重复着,这个词很新鲜,不难懂,也能说到实质。
“对,就是说话的权利,说出的话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你也要认真听,要当回事,不能当耳旁风。这就是话语权。”
“我准备在山东办一份报纸,地点选在威海。人员设备我都带来了,第一期的稿件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打算三月初一印发第一期。”
“报纸?就像朝廷的邸报吗?”
“类似于邸报,是民间出版印发的。内容可以有新闻、政治评论、专题、发表诗词歌赋、话本(就是)、农业、工业技术、商业广告等等。总之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的事情,就可以登载上去。
第一期的重点就在‘官绅一体纳粮’上,顺便提一下减租减息。父亲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