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要代隋 >

第42章

天要代隋-第42章

小说: 天要代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杨思恩领着杨頔一行人来到了总管府,府院不大,甚至有些简朴,但高高挂在府门上的“朔州总管府”几个大字就足以让人畏惧它的威严。

    一进府,杨頔感觉与刘仁恩在湘州和大兴的府邸大同小异,布置以简朴实用为主,府院内随处可见各种兵器和健身器材。

    通禀后,杨頔与刘感相继而入,只见一个年约四旬的大将,他的面色古朴而威严,脸上坑坑洼洼的,有着明显岁月的痕迹,高高束起的头发上编着小辫,一身将袍大铠的端坐在文案后的胡床上,两旁笔直的站列着一排年轻武将。

    “父帅!”杨思恩进去后先行了一礼,然后恭敬的将书信递给杨义臣后,站在了右首武将的第一个。

    杨义臣看完信后,仔细扫视着杨頔和刘感,然后微笑着道:“不错,是刘老弟的书信。我与刘仁恩是战场上多年的好兄弟了,当年抗击突厥时,他还救过我的命呢,薛胄也是我多年的故交,他们把你托付给我,就是希望你们能完成他们未竟的心愿,不知你们二位贤侄考虑清楚了吗?”

    杨頔与刘感相视一眼,异口同声地回道:“回大帅,我等考虑清楚了!”

    杨义臣不置可否地又问道:“战场上刀剑无眼,军营里军法无情,干了我们这行,就要随时有牺牲的觉悟,不知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杨頔与刘感再次相视一眼,异口同声地回道:“时刻准备着!”

    “嗯!”杨义臣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那本帅最后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参军是为了什么?”

    “功名但在马上取!”

第90章 杨门虎将() 
闻言,杨义臣鼓手赞道:“好!好一个功名但在马上取!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哈哈!”

    这时,杨思恩正合时宜的站了出来,道:“父帅,还请将刘感、杨頔二位兄弟招入我的麾下,他们都是万里挑一的骑将,在我的手下,肯定不会埋没他们的!”

    杨义臣微微一笑,道:“那还要看人家愿不愿意呢!”

    杨頔和刘感双双冲着杨思恩抱拳道:“能在杨将军麾下,我等荣幸之至!”

    见此,杨义臣下令道:“如此,杨頔你便划归为骑兵侦察团一旅一队队正,刘感你为二队队正,你二人带来的士兵对半分到你们的队伍中去!”

    杨頔与刘感同时抱拳躬身道:“诺!”

    杨思恩哈哈大笑的站出队列,从后面拉出一个面容俊俏、眉宇中散发着英气的将军,介绍道:“这是我的六弟,也是父帅的义子杨延昭。现任骑兵侦查团一旅旅率,也就是你们的直接上级,我六弟不光人长得帅,而且智勇双全,打起仗来可毫不含糊!”

    杨延昭微微一笑,道:“二位叫我六郎就好!”

    杨頔与刘感抱拳行礼道:“六将军!”

    接着,杨思恩又拉过来一个头戴金箍,面色刚毅,打扮与释守信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武将,介绍道:“这是我的五弟杨延德,杨旅率。原先是和尚出家,练就了一身的好棍法,现统领父帅手下最精锐的部队——甲骑具装,可谓我朔州军王牌中的王牌!”

    杨延德冲杨頔和刘感施了一礼,杨頔与刘感也赶忙回了一礼。

    然后,杨思恩又拉着一个面容严肃,眉宇间泛着忧愁的背着大弓的武将过来,介绍道:“这是我的四弟杨延辉,杨校尉。现任步兵弓箭团校尉,他的箭法可谓是冠绝我朔州军,如果说我四弟的箭法只能在我朔州军派第二,那就没人敢称第一!”

    闻言,杨頔与刘感急忙见礼。

    最后,杨思恩左手拉着一个面相谦和温善的武将,右手拉着一个腰系两柄短斧的武将过来,介绍道:“左边这个是我的二弟杨延广,善槊,右边这个是我的三弟杨延庆,善斧,大哥我是主管骑兵,他们则二人分掌步兵,排兵布阵可有一套呢!”

    杨頔与刘感赶忙再次见礼。

    礼毕,杨頔也不见外,问道:“大帅有六个义子!?”

    杨思恩笑道:“是的,一共六个!我们本出生贫苦,不得已从军,是义父自军中发现了我们,把我们提拔起来的。”

    杨义臣也毫不避讳的回道:“老夫征战已有三十载,一生戎马,南征北战,眨眼间,白驹过隙,倒是耽误了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索性在军中找几个好苗子,收养为义子,也算是老夫后继有人了!”

    六郎杨延昭站出来感动道:“你们二人出生富贵也许不知,像我们这种出生于边地的穷苦人家,很多人别说姓名了,连父母都见不到,别人称呼我们都是用外号,直到遇到了父帅,给了我们重新做人的机会,是父帅赐予了我们名字,供我们吃,供我们穿,教我们读书习字、练武强身,对我们嘘寒问暖、视若己出。。。”

    说着,杨延昭这个七尺男儿都要掉眼泪了。

    杨义臣在此情景也一改往日的严肃,温和着宽慰道:“好啦,六郎,心里明白就好啦!七尺男儿切莫做女儿态,别人今天刚加入的杨頔、刘感笑话!”

    此时,杨頔忽然单膝下跪,抱拳道:“大帅,杨頔有个不情之请!”

    “起来说话,有什么话可以直说的!”杨义臣温和望着杨頔道。

    杨頔目光直视杨义臣,坚定地道:“我想成为杨七郎!”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杨义臣更是给惊得站了起来,他没料到初次见面,杨頔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子就敢直接开口,而且是人生中如此重要的事情。

    须知,在这个礼制森严的时代,两人的关系一旦成立,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但那就是父子关系。

    可不是后世那样可以叫着玩的,在古代,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要承担义务和责任的。

    全场给杨頔这一跪,全部都静默了,都把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杨义臣,静待杨义臣会做何抉择。

    片刻后,杨义臣缓缓开口,道:“杨頔,你可想清楚了,此事事关重大,是不是要去信去请示一下你的父母?”

    杨頔摇了摇头,道:“路途遥远,交流不方便,况且我以年满十六,已经成年,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杨义臣还待再问,但转念一想,自己这是怎么了,婆婆妈妈的,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年轻人尚且无畏,自己又何必拘泥于世俗呢!

    于是,杨义臣满口答应道:“好,既然如此,老夫就收你杨頔为我的第七个义子,今日便昭告全军!”

    见此,杨頔大喜,改为双膝于地,拜道:“孩儿拜见义父!”

    “好好好!免礼!免礼!”杨义臣望着朝气蓬勃、无所畏惧的杨頔,心里也是发自内心的欢喜,连连道。

    杨頔打蛇随棍上,趁势道:“还请义父赐字!”

    “哦?男子不是要弱冠,行了成人礼后,方才由长辈赐字嘛!?”站在左首第一位的中年武将摸着胡须奇道。

    杨頔微笑着回道:“既然我能初次见面就认定了义父,当然能在未弱冠时请义父赐字了,这也代表着义父对我的期望嘛!”

    “杨頔啊,这位是车骑将军王辩,我的副手,负责协助我掌管全军的老将了!等下,你还得记得去找王将军讨要腰牌和生活用品啊!”杨义臣先介绍了一番朔州军的二号人物王辩,然后道:“延郎,取字延郎如何!?”

    “杨延郎!杨延郎!”杨頔喃喃的读着,自己很喜欢这个名字,帅气而富有情调,读起来也押韵。

    “杨延郎!”杨义臣突然喊道。

    “在!”杨延郎反映不弱,急忙回答道。

    杨义臣忽然严肃地问道:“既然入我朔州军,又为本帅义子,以后当克已复礼、严于律己,凡事亲力亲为、身先士卒,做一名合格的大隋将军!你可能办到?”

    闻言,杨延郎扫视了一圈众兄弟们,微微一笑,道:“杨门虎将,岂有犬子乎!”

    注:自此杨頔以字行世,曰杨延郎。

    本书以后均以“杨延郎”称呼主角。

第91章 来自突厥的比武邀请() 
杨门虎将,岂有犬子乎!

    这一句马屁,现在也属于自夸,仅这一句,就拉近了与杨义臣及其七兄弟之间的距离,让杨家将们都露出了傲然的表情,使杨家兄弟顿时对杨延郎好感倍增,瞬间就接纳了这个七弟。

    正在此时,一个身材精悍,双眼中透露着狡猾地的青年男子带着一个突厥打扮的使者,进来报告道:“禀大帅,在下在外巡视时,截获突厥信使,说是东突厥特勤阿史那咄苾给您来的信。”

    说完,示意突厥使者上呈书信。

    杨义臣接过信后仔细地阅读起来,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少顷,杨义臣环视诸将,道:“东突厥特勤、启民可汗的三子阿史那咄苾诚邀我军比武阅兵,诸位对此有何见解?”

    杨思恩第一个发话,摩拳擦掌地道:“比武?好啊,我正愁每日闲得发慌,既然突厥人盛情相邀,我觉得我们也应该以礼相报才对!”

    一旁的王辩沉声道:“大帅,末将以为那阿史那咄苾是启民可汗的三个儿子中最为野心勃勃的一个,现在他突然在如此微妙的时刻发来邀请,其用心不可不防啊!”

    此时的杨家诸将稳重的如二郎、四郎、六郎不发一言,静待主帅下令,莽撞的如大郎、三郎、五郎皆嚷嚷着给突厥一点教训。

    五郎杨延德甚至叫道:“父帅,如果我们不去,阿史那咄苾那小子还会以为我们朔州军怕了他呢!没准以后就会蹬鼻子上脸,这次一定要给他点教训才行!”

    杨义臣不置可否,望着六郎杨延昭道:“六郎,你怎么看?”

    “只怕确实如王将军所言,这阿史那咄苾狼子野心,最近孩儿巡视边境,老是发现有来来往往的突厥探子。”六郎杨延昭忧心忡忡回地道。

    “二郎、四郎你们怎么看?”杨义臣又问道。

    四郎杨延辉束着双手,皱着眉头,道:“我担心的倒不是这次比武阅兵,倒是最近太原那边的动静有点大啊!”

    二郎杨延广抱拳道:“孩儿以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凭父帅决断!”

    杨义臣微笑着听着大家的意见,转过头,向杨頔和刘感问道:“七郎和贤侄,你们有什么看法?”

    刘感摇了摇头,直接将视线聚焦在杨延郎身上。

    杨延郎在杨义臣问别人时,心里已经做出了计较,当即道:“我认为应该接受阿史那咄苾的邀请,既然是比武阅兵,那我们应该集结境内的所有士兵,好好展现一下我们朔州男儿的威风!”

    闻言,杨义臣绕有深意地望了杨頔一眼,转而起身宣布道:“以总管府的名义下令,令朔州境内所有在编士兵全部归队,征发所有年满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到马邑集结,并宣布境内紧急戒严,一切按战时的要求办!”

    “诺!”所有人皆抱拳称诺道。

    见此,杨义臣转头望向了那名精悍男子,道:“刘武周,你去联络附近的附塞部落,让他们派代表到总管府来,就说我有好差事交于他们,待遇从优!”

    刘武周应声道:“诺!”

    自总管府出来后,杨延郎一行人先去王辩那领了腰牌,然后拿着腰牌去城外军营领生活用品。

    马邑城外军营,杨延郎等人恰好与传令兵同时进军门,刚进门时,军营内的军纪还看不出来,有的人正哈哈大笑的与战友比赛跑马,有的人正赤膊上阵的聚在一团赌博,有的人在一群新兵的簇拥下吹着牛皮。。。

    但自从传令兵们骑着马不断大声宣读着戒严军令时,这些朔州军士的军纪就体现出来了,每个人,无论他在干什么,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自己应该到达的位置,军营内再也没有的喧哗的声音,每个人都收起了笑容,开始变得严肃起来,让人隐隐感觉到一股肃杀的气息。

    “看见没,这就是我们朔州的边军,别看他们很多胡子拉碴、豪不检点的样子,但打起仗来,肯不是内地的州郡兵可以比的。”杨延郎的身后忽然传来一道爽朗的声音,原来是刘武周自总管府回来了。

    杨延郎笑道:“原来是武周兄弟啊,父帅不是让你去联络长城边的附塞的部落吗?”

    刘武周微微一笑,道:“七将军有所不知,我前面截获突厥使者时是便衣巡视,这样更容易发现目标,现在要去联络附塞部落就要以我大隋官方的身份去,所以我这是回营换军装,顺便准备准备啊!”

    杨延郎初来乍到,当然得好好结交一番,于是道:“武周兄弟客气了,叫我七郎就好,那你快去准备吧,回来我请你喝酒!”

    闻言,刘武周拍了拍杨延郎的肩膀,道:“其实你还不知道吧,我与你还有刘感兄弟,我们都是六将军的部下,我也是一名侦察队正,方才在帐中,听到七郎你的分析,我对你是敬佩有加啊!”

    “哦?这是为何?”杨延郎有些意外,刘武周不过是一名队正,竟然也能看透自己说与杨义臣那番话的玄机?

    刘武周嘿嘿一笑,低声道:“我常年往来于突厥和马邑,所以对突厥那边的消息比较灵通。我早就听突厥那边在传皇上病重,大兴城内风流涌动,将会变天。现在看来,太子杨广已经登基称帝,处决了自己的大哥杨勇,并且将太子党的元岩、柳述都给流放到岭南去了。”

    “令人钦佩的是先皇的小女儿兰陵公主,当今皇上令其改嫁,她非但坚持不肯,还请求免去公主封号与丈夫柳述一同被流放,这把皇上给气的啊!坚持不允许兰陵公主的请求。结果,还没过多久,兰陵公主就忧愤而卒,临死前上表给皇上,说是要归葬柳氏祖坟,皇上大怒,硬是没掉一滴眼泪,于大兴洪渎川薄葬其妹。啧啧,倒是一段令人称赞的传奇佳话!”

    杨延郎在来马邑的路上就听到了柳述和元岩的事,对于曾经的战友,杨延郎此刻却是不愿被提及,岔开话题道:“对于我的分析,你是怎么看的?”

    “哦,差点就讲跑题了!”刘武周尴尬地一笑,继续道:“皇上刚上位就急着处决掉自己的政敌,那么现任并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