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情缘 >

第65章

乱世情缘-第65章

小说: 乱世情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行玺,天子之玺以及天子信玺。

    除传国玺朱色印泥外,其余六玺皆用紫泥。传国玺是秦朝国玺,本朝诏书公文上使用也不方便,这才创造了白玉六玺,分类使用。

    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征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册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

    。

    而传国玺则存放在库房或是皇帝寝宫中,重大典礼上,才拿出来。所以传国玺地位最高,某种程度上比皇帝本人地位还高。

    在场的除了胡曦岚、绿絮之外,其余的人都一直认为这传国玺是放在龙乾宫里,没想到竟然在太上皇后的手里。

    胡曦岚又一次呵斥道:“都给哀家退下!”两兄弟不情不愿地退下了。“上洛王、齐安王还有和士开,哀家现在命令你们,带着禁军离开仙都苑,没哀家的允许的不准进来!立刻离开!”胡曦岚直截了当的说道。

    高廓看到胡曦岚举着的玉玺,不甘心的话咽了下去。和士开可不想就此罢休,刚想说什么,就听见身后的高思宗说道:“臣谨遵懿旨。”

    转身一看,高思宗已经带着禁军走了,只剩下自己和高廓。还没反应过来,又听高廓说道:“那儿臣告退了 。”说完,高廓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和士开自是懂得不吃眼前亏,立刻下跪告退,跟随高廓去了,只是乘着众人不注意,阴鸷(zhi)地看了胡曦岚一眼。

    比和士开更隐蔽的是高思宗,高思宗带着禁军走了数十步后,假装不经意地转头,目光幽深地看了胡曦岚以及玉玺一眼,嘴角露出难以捉摸的笑容。

    把敌人赶走之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胡曦岚想去流霞殿里看看高纬,却被高俨拦住,高俨低声说道:“母后,皇兄真的不想其他人进殿,看望他。”“包括我?”“是。。。是的!”高俨迟疑了一会儿,很快坚决道。

    胡曦岚看着大殿,冷笑:“好!好!都有出息了!”刚想拂袖而去,又想到刚才的事情,也放不下心。

    纠结了半响,叹了一口气,对绿絮说道:“把流霞殿旁边的大偏殿整理一下,再把我常用之物搬进去,这阵子我就住在修竹浦了。”

    “儿臣替皇兄谢过母后。”二儿子说出这话,胡曦岚更觉得高纬的无情,心里越发恼怒,冷声道:“免了!你就让高仁纲好好养病吧!还有你,伤还没好透,就别没事找事地去找仁纲!”

    高俨直觉是自己说错话了,却又不好问,只好应道:“儿臣知道了。”

    胡曦岚拂袖朝大偏殿而去,完全不顾身后行礼的二儿子。高纬就这样背了黑锅。

    承玉殿内殿

    张丽华一边喝着酪浆,一边听着侍女的禀报。轻笑一声:“总算没晚,有太上皇后,足可以挡和士开一阵子。”

    侍女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娘娘,您原来是跟和大人一起的,为何现在要全力帮陛下?难道是因为未出生的小皇子小公主?”

    凤眼一横,傲然说道:“我喜欢帮谁是我的事,不需要理由。更没有人可以操纵我,和士开算什么东西,呵。”

    侍女默默低下头,又问道:“娘娘,您现在帮他们拖着,就不怕得不偿失?”“不会,我有预感她还活着。只要她还活着,高廓和士开就别想成功。”张丽华勾起嘴角,自信道。

    作者有话要说:小九的心上人走了,还不知道啥时候,能见面,桑心之余,突然发现我的旧文,我居然还有这篇文,我表示惊讶!

第81章() 
天统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寅时两刻(凌晨四时)司州阳平郡城外树林

    临近季冬;白雪纷纷;数日不停。不论是官道还是小道,早都是厚厚的积雪。

    “驾驾!”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催马声,马蹄踩在积雪上;尽是“乓乓”的闷声。很快一行骑马的人就出现在林中。

    “吁”到岔道口时,众人勒马停住。戴着黑貂斗篷帽的少年,呼了一口热气;对身边的人低声问道:“我们这是到哪了?”

    男子沉思一下,便说道:“我们已经离开阳平郡两个时辰了,再行半个时辰,就到清平驿了。”少年闻言转过头“清平驿?那不就是清都驿前面一站了?”

    “是啊;过了清平、清都两驿,便是邺都了

    。”“最快多久能到邺都?”少年又问道。“日夜兼程的话,后日清晨就能进城。”男子毫不迟疑地说道。

    “那就日夜兼程吧。朕希望尽快到达邺都。”没错,这就是赶往邺都的高纬一行人。

    冷轩看到高纬眼下厚厚的青黑,担忧道:“陛下,你最近一直都没有好好休息,要是再日夜兼程,身体恐怕就熬不住了。”

    高纬刚想说话,脑袋就一阵晕眩。叹了一口气:“那等会儿,到了清平驿,就在那里休息半日再赶路吧。”“好的。”

    刚想挥鞭前进,就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催马声。高纬垂下手,微眯起眼睛,静静等着。黑暗中的人终于来到了众人前面,伸手阻拦要动作的冷轩,低低说道:“等他近些再说。”

    马鞍上用绢袋包着的夜明珠,照亮了那人平淡无奇的脸和一身蓝布衣裳,冷轩蓄势待发,周围护卫的手也放到了刀柄上。

    蓝衣男子大喝一声:“我是奉两位娘娘之命来找陛下的。”眼皮一跳,举手阻止:“是自己人,别动手。”

    蓝衣男子利索地翻身下马,行了个礼。“两位皇后让你作甚?”高纬下马,开门见山地问道。男子应了一声,从怀中拿出那三枚泛着温润光泽的白玉虎符,交给高纬。

    看着手上的虎符,皱起眉,问道:“虎符?可是发生什么事了?”男子凑到高纬耳边将和氏私兵的事说了个明白。

    高纬听完,眉头更紧,喃喃道:“竟有五十万,看来我真是小看那西域胡奴。”

    沉思一会儿,突然转身,目光在众护卫身上徘徊,喊道:“宗方!”护卫中走出一人,就是那位在客栈里被高纬狠揍的大汉。宗方低低应道:“奴才在,陛下何事?”

    高纬取下腰间龙纹玉佩,将其与代表斛律光所掌握的军队虎符交给他,吩咐道:“咸阳王现在在定州休整,你行近路去定州。尽快将这两物交给他,让他在十二月中旬之前必须带兵入邺都。”顿了顿,又说道:“为了安全,你带上几个人吧。”

    “奴才遵旨!”宗方应了一声,迅速翻身上马,抱拳告辞:“奴才先走了。”高纬点头,宗方和其他四名护卫立刻催马朝西北方驰骋而去。

    余光瞄到身旁的冷轩,瞥了一眼代表段韶军队的虎符,抬起眼睑,语气清淡道:“冷轩,交代你一事。”冷轩一愣,想到高纬定还有布置,回过神,答道:“陛下请说。”

    将那枚虎符交给冷轩,往腰间一摸,发现已经没有贴身之物了。下意识摩挲右手拇指的翡翠扳指,眨了眨眼睛,灵光一现。

    摘下扳指,细细说道:“平原王两个月前就去青、胶、光三州巡查军务了。估摸着已经在回南青州军营的路上。你带着虎符马上赶往南青州,通知平原王尽快在十二月中旬带兵入邺,若是平原王不相信,你就拿出扳指,他认得的。”

    将虎符和扳指放入怀中,沉声说道:“臣一定拼死完成此事。”翻身上马,抱拳告辞,带着四名护卫向东南方催马而去。

    蓝衣男子,犹豫问道:“陛下,他们两人真的可靠吗?”良久,高纬才幽幽说道:“尽人事,听天命吧,如今也只有他们能用了。”

    握紧拳,手心咯咯的疼

    。展开手,盯着虎符上的“晋阳骑十万整”和“赵郡郡王睿”这十一个错金小字,瞬间眼神变冷。

    随后面色如常,将其放回袖袋,踩蹬上马,回头对剩下的人喊道:“继续前往清平驿。”“是。”

    高睿的父亲赵郡贞平王高琛(chen)是齐高祖高欢的弟弟,性情严谨沉稳。

    十二岁就跟随兄长上战场,在高氏和尔朱氏对抗的韩陵之战中更是立下大功。与上洛王高思宗,清河王高岳并称为开国宗室三王。

    高欢消灭尔朱氏后,立了高琛的妻兄元脩(xiu)为帝,改元太昌,是为孝武帝。

    元脩对此感激涕零,立即授封高欢大丞相,总领前魏朝政。

    两年之后,高欢元脩交恶,孝武帝西投关中宇文泰,前魏分裂为东西魏。

    立了孝静帝后,高欢意识到都城洛阳西近西魏,南邻萧梁,不便于控制全国。

    于是,高欢以孝静帝名义下诏迁都邺城,以晋阳为别都。

    作为丞相的高欢长时间都要待在邺都,可晋阳是高氏根本,意义重大。朝臣猜测高欢会让行事果断的嫡长子高澄管理晋阳。

    出人意料的是高欢居然让高琛坐镇晋阳,除渤海王府,晋阳事务都交由高琛处理。

    六年后,高睿出世,高欢大喜,以皇帝名义下诏兼封高琛为御史中尉,赏赐加倍。高琛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连西魏权臣宇文泰都以为高欢要兄终弟及,让高琛承袭渤海王位。

    那几年,高琛风光无限。与之相反的,王世子高澄的日子就难过了。

    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高睿满月时,晋阳突然传来高琛酒后淫、乱高欢后、庭的消息,其中高欢的一位姬妾更因下、体流血不止,当场死亡。

    高欢闻讯大怒,命高澄留守邺城,他立刻赶回晋阳,怒火中烧地下令杖击高琛二百棍。

    没想到刚打完一百,高琛就被活活打死了,年仅二十四。

    高欢看到弟弟的尸体,当场晕厥。苏醒之后,捶胸顿足,肝胆欲裂。将刚满月的侄子高睿接到王府中抚养,恩如亲子,并以孝静帝名义追封弟弟。

    与高琛通奸的小尔朱氏仅是赶出王府,不准与儿子高湝见面。

    也才满月的高湝交由宠姬韩氏抚养,高欢因为小尔朱氏之事,对高湝很是冷淡。

    而元季艳就悲哀多了,高欢把剩余的怒火都发泄到了这个女人身上。

    待遇恩赐锐减,封号被废,在高氏族谱中剔除其名讳。

    最严重的是不准她和高睿见面,以至于高睿长到四岁,还不认识母亲。直到有一次高睿的远亲表妹不经意说了实情,高睿痛哭请求,才得见母亲。

    高睿十岁时,元季艳郁郁而终,高睿哀伤得三日不食,整日流泪

    。在高欢书房前跪了一夜,高欢才同意让元季艳与丈夫合葬。

    高欢病逝,高睿这个侄子竟然比高澄高洋这些儿子都要悲伤,直至吐血昏迷。如此高睿的仁孝举朝皆知,继位的高澄对其十分信任,将晋阳骑交给他。

    高澄死后,高洋逼孝静帝禅位,建立高齐,改元天保,是为文宣帝。高睿以宗室之贵,封赵郡郡王。

    天保二年,朝野中出现流言:当年高欢那么宠幸高琛,只为了让他掉以轻心,落进淫、乱后、庭这个圈套。

    不然当年娄太后和文襄帝何以一直保持隔岸观火的态度。高澄与小叔叔关系很是不错,不为其求情实在是太奇怪了,必是高欢让他不要涉及其中。

    流言在两都传播日盛,文宣帝和娄太后什么举动都没有,都想看看高睿会有什么反应。

    没曾想高睿在府中对着高欢高琛的画像痛哭流泪。文宣帝闻讯,深感其至孝,赏绢五万。下令严惩流言的始作俑者,抑制流言。

    可是,文宣帝还是没有晋封高琛,恢复元季艳封号的意思,更别提重回玉牒了。

    高氏诸帝如此对待他的父母,他要是一点芥蒂都没有,高纬完全不信。

    前世河南王高孝瑜向高湛进言远离和士开时,不小心说了高琛之事,被高睿记恨,高琛便连同和士开一起向高湛进谗言,谋害了高孝瑜。

    高纬听到这件事,立即明白了高睿的仁孝之事,不过是和那些清流一样,沽名钓誉罢了。

    这样的人掌握兵权高纬能放心才怪,指不定哪天他受了挑拨,因他父母的事,就起兵造反了。十万晋阳铁骑,威力可不小。

    高氏诸帝包括高湛都是壮年登基,深谙为君御臣之道,高睿才能安分守己。

    高纬太过年少,高睿掌握晋阳铁骑十数年,树大根深,岂能完全信服这个少年皇帝。

    所以天统三年高纬下诏追封高琛为赵郡王。追封元季艳为赵郡王妃,谥号贞昭,复公主封号,重回玉牒。

    高睿一如既往地用了苦肉计,寒冬时,赤足在院中跪拜痛哭,直至呕血,以谢皇恩。

    就算是知道这是高睿惯用的手段,高纬还是不得不亲自去王府安慰高睿。

    此类种种,让高纬对高睿十分不放心,才压下了让高睿进邺护驾的念头。暂时不动用晋阳骑虎符,一来是没有合适人选,二来也是想四十万精锐的朝廷军队能镇压那五十万私兵。

    一路的快马加鞭,紧赶慢赶,终于在半个时辰内赶到了清平驿站。

    高纬勒马停住,眯眼看着破晓天际下的驿站,想到已经不远的邺都,终于松了一口气。

    众人下马,执鞭牵马向不远处的清平驿站走去。

    离驿站只有几步之遥,护卫们渐渐放松。突闻一声大喝:“高纬,我今日就取你项上人头!”

    十数名黑衣刺客从天而降,其中三人剑锋直指高纬。高纬身边护卫急忙拔刀迎敌,三名护卫将高纬团团护住

    。

    终究双拳难敌四手,剩余的护卫,加上那“龙隐”,也只有十二人。这次的刺客却近双十人数。护卫大部分都负了伤,连保护高纬的三名护卫也不得以与刺客近身肉搏。

    时间越长,劣势就越来越明显。可谓天无绝人之路,两路人马外侧又出现一路,一靠近,二话不说,就专门对付黑衣刺客。

    一刻不到,黑衣刺客就所剩无几。高纬见状,急忙喊道:“留一活口。”

    闻言,原先砍向黑衣刺客的刀锋回转,刀背狠狠敲在刺客背上,刺客闷哼一声,疼的冷汗直冒。手上的剑也被拍下,其他人见此,立刻将刀刃横在那刺客脖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