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杀-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孙权虽然想要尽早平定豫章的叛乱,却对吕蒙所描绘的,拿下南郡也非常渴求。
倘若南郡有失,曹操必然不能视而不见,如此也就不用担心曹操会声东击西,趁机袭击濡须。这样一来,孙权的处境也就非常安全。
不过,毕竟豫章是孙权的地盘,豫章南部人口虽不多,且时常有山越作乱,却是江东的一个产粮之地。而豫章北部更是东吴经济重镇,军事要地,留着于圭大军,对孙权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如今孙权就需要取舍,也需要吕蒙和其他臣子的配合,听取他们的意见,再做决定。
本章完
第86章 江东文武(求收藏,求推荐)()
“主公,若是末将没有猜错的话,入侵豫章郡的歹人定然是于禁之子于圭。”说话的人是先后侍奉蜀汉和曹魏的降将傅士仁。
傅士仁投降吕蒙之后,吕蒙也是被孙权催促的急了,随后便给孙权丢过来一个傅士仁。
傅士仁是南郡降将,虽然让他待在南郡会有一点作用,促使其他汉将投降,但是后来吕蒙得知于禁早就用魏将镇守各县城池,最后傅士仁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
因此,吕蒙只能废物利用,将傅士仁丢给孙权,让傅士仁为吕蒙争取时间。
傅士仁初为汉将,又降曹魏,如今臣服江东,再也没有投降的资格,此时也是拼了命的想要在孙权面前表现,证明自己还是有点用的。
像傅士仁这种武将出身,还有各种投降前科的人,正常情况下也只有砍头祭旗的作用,但如今是非常时期,孙权也是想要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能捏着鼻子认下傅士仁。
不过傅士仁作为南郡投降于禁的第二号人物,也得知了不少内幕消息。
吕蒙从傅士仁口中了解到一些内幕之后,也就决定让傅士仁为自己争取时间。
傅士仁有些了解于禁掌控南郡的各个过程,虽然不如糜芳那么清晰,但比起其他人要了解的消息更为详尽。
此次傅士仁便在建邺,原孙策“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向孙权进言。
原本傅士仁是没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的,不过傅士仁一来是南郡数一数二的人物,二来代表吕蒙出席此次会议,也就有了这样的一次机会。
孙权继承孙策的基业后,孙策的府邸也就成了孙权的府邸。日后孙权称帝后,还会将府邸该称为太初宫。
如今就是在这“太初宫”内召见群臣,商量对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场的诸多文官武将都不知道荆州和豫章的情况,因此闷不吭声,谨言慎行,这倒是便宜了傅士仁,大露风头。
傅士仁将自己所知的事情,尽情详尽,甚至是添油加醋的解释给孙权和东吴众臣听。
从于圭单骑救父到南郡易主,从仙人斗法到湘关取米的事情只要傅士仁有所了解的,一一都被傅士仁说了出来。
“世间竟有如此忠孝英勇少年郎?”孙权也不禁赞叹了一句。
傅士仁光说于圭肯定不能让孙权提起兴趣,但是若道出于圭的身份是于禁之子,甚至还会神仙法术,那就不一样了。
至于最后说道于圭从南郡带出一支部队离去,说是要去湘关取米,这也跟孙权之前掌握的消息不谋而合。
虽说吕蒙在出兵南郡之前已经平定三郡,但吕蒙的奏章中也有提及三郡虽定,不过原先那伙乱贼最终却不知去向。当初孙权也没多想,却不想对方还能卷土重来,趁着长沙三郡空虚,重新夺下三郡,更是害了宗族大将孙皎的性命。
如今于圭兵出长沙攻入豫章,威胁东吴腹地,即使孙权派出蒋钦、周泰、朱桓三位干将都不能镇压、平定叛乱,杀退于圭大军,反倒让于圭成为了孙权的心腹之患。
“诸卿有何退敌良策?”孙权环视众人,向江东众臣问计。
“愿领一支兵马,赶赴前线,为主公解忧!”
“某将请战,为主公效力!”
孙权刚把话说完,两道洪亮的声音立刻响起,却见两员头花花白,双眼却炯炯有神,老当益壮的老将走了出来,一人背上背着一个钢鞭,另一人腰间佩一把宝剑,竟是孙坚麾下四将当中硕果仅存的两位——黄盖和韩当。
此二人是江东军方的擎天之柱和定海神针,如今已经五六十岁,但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黄盖、韩当请战,营内其余诸将也一起离开席位,进而向孙权请战。
此时孙权脸上虽露出喜悦的红光,但却摆了摆手,让诸将退下。
“对付一个小小的于圭,光在豫章郡已布置了我麾下蒋钦、周泰、朱桓三员大将,诸位都是沙场宿将,光是对付一个于圭,杀鸡焉用牛刀!如今还请诸将稍安勿躁,静思退敌之策!”孙权出口安抚了一下麾下诸将。
倘若其他人都去豫章了,谁来为孙权守卫长江天险!
长江若是没有将领守卫,不用等曹操派遣大军前来,光是张辽一人,率领一军人马,就能突破长江,攻入江东。
此外,孙权也觉得光是蒋钦、周泰、朱桓三人已经很给于圭面子了,要是再加派兵将进入豫章,孙权麾下兵力倒是显得有些不足了。
“主公,可书信一封联系曹操,责问其为何不守盟约,令使于禁掌控南郡!”孙权幕府左司马顾雍开口献计。
孙权的幕府下有左右司马,古人官职以右为尊,但实际上孙权幕府中的右司马滕耽却没什么本事。
滕耽是春秋战国滕国的后裔,滕国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而滕氏在东汉时期也是北海郡数一数二的郡望大族。
滕氏南渡江东,孙权为了拉拢这些北方大族来制衡江东世家豪强,因此任命滕耽为右司马,而顾雍作为江东大族代表之一,只能屈居滕耽之后,暂任左司马。
司马本来是军职,但身为孙权的幕府成员,主要还是负责文职工作。
滕耽写文章写的极好,字也秀气。而顾雍却长于治国,而并非是出谋划策。
此番顾雍献计,也是孙权因为孙权的事宜,先来抛块砖,以此引诱珠玉前来。
“元叹之计过于迂腐,如今曹操不知荆州虚实,若是得知于禁掌控南郡,岂不是要发兵对我江东不利?”说话的乃是泾县县长虞翻,虞翻性格刚烈,喜欢顶撞别人,一般别人说的不顺他的意,他就要出言辩驳,令人哑口无言。
虞翻也是因为这个性格,吃了很多苦头,原本虞翻是个文武双全的顶尖人才,却因为得罪太多人,连孙权都不喜欢虞翻,最终被贬地方,作为一县之长。
不过虞翻此人颇有见地,又精通《易》学,擅长占卜,每逢孙权遭遇难题,通知江东众臣展开议事,都会有虞翻的一席之地。
“仲翔又有何良策?”孙权以为虞翻有什么计策,看着虞翻问到。
“尚未想到,还请主公见谅!”场面虽有点尴尬,但虞翻还是如此回答到。
本章完
第87章 外将内臣()
虞翻的这种情况就很叫人生气了,光是鸡蛋里挑骨头用来针对人,自己又没什么好的计策能够来教育人,只是一味的否决别人,从而显得自己有多么多么厉害。
若是换在平时,虞翻早就被人赶出去了。但今日是东吴君臣议事,只能勉强装作没看到虞翻,继续将议事进行下去。
正当大殿内因为虞翻的插曲闹得没有声音的时候,此时转出一将,却是安东将军贺齐。
“末将愿领兵前往豫章平叛!”
贺齐是江东诸将中的老资历,跟蒋钦周泰等人差不多,是在孙策攻打江东时投入孙策麾下的。贺齐最大的功绩就是带领汉族开拓闽省,让汉王朝第一次正式在闵省地区立县。
贺齐率兵征服闽越故地,设立“建安”、“汉兴”、“南平”三县,后世浙、闽二省还有贺齐的庙宇祭祀。
《三国演义》里没有贺齐的痕迹,但这并不能抹杀贺齐的功绩,贺齐一生主要在于开疆扩土,平定百越,并且被当做东吴的救火队长,何处有难处,就被派往何处!
孙策突然身故,江东政权匆忙交到孙权手里,会稽各族山越起兵作乱,发兵数万之多,最终被贺齐平定叛乱,降服各部山越为东吴所用,抽调山越将士加入东吴军中,这也是东吴抽调山越补充人口的开端。
此后贺齐还在丹阳、豫章等地平定山越,另外还开着战场支援长江,帮忙抵抗曹魏的入侵,孙权多次在江北战败,都是依靠贺齐的护卫侥幸逃生。
历史上,曹丕继位朝政稳固之后,曹魏方面再次发动濡须之战,三路大军攻打东吴,只有曹休一路取得实际胜果,但最终看到贺齐,望而却步,引兵南返,由此可见贺齐的牛哔之处。
贺齐在三国内战中,没有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因此在《三国志》中,便和全琮、吕岱、周鲂、钟离牧等讨伐山越起家的将校归于一类,虽不在江东十二虎臣之列,却也是位于全琮,吕岱,周鲂,钟离牧之前。
贺齐由于经常在扬州各郡中平定山越叛乱,最擅长的就是山地作战,而豫章这个地方贺齐也去过好几次,对豫章的地形还算熟悉,因此如今出列请战,想要为孙权分忧。
孙权看到贺齐出列,心下大定。
“倘若公苗出马,自然是马到成功,但我这江东如今可缺少不了公苗,还请诸位另思良策!”孙权拒绝了贺齐的出战请求,却也用了好话来安抚贺齐。
贺齐如今出任枞阳督,防守扶州直到皖县的长江水道,贺齐的防区和周泰的防区接壤,如果周泰率众离开濡须,倘若贺齐再一走,将无人能够防卫丹阳侧翼。
此外,先前丹阳西南部三县就发生过叛乱,全靠贺齐的威望和本事才镇压下去,没有贺齐镇守枞阳,孙权恐怕连觉都睡不安稳了。
东吴的治所如今安在建邺,建邺原来叫秣陵,即后世的金陵,位于丹阳郡北部,丹阳郡和长江相临,而守卫丹阳除了建邺之外的三个关键之处分别是牛渚、濡须和枞阳。
因此贺齐所处的位置极为重要,孙权不敢轻易调离贺齐。
此外,丹阳和豫章接壤,就算豫章局势糜烂到无法控制,关键时刻贺齐也可以出手,从枞阳直接领兵攻入豫章。
在孙权看来,如今局势还没有败坏到这种局面,蒋钦、周泰、朱桓三将都是久经沙场的骁勇善战之将,只要耗费一定时间,必然能够平叛,但如今孙权着急的就是时间,担心于禁将消息传回曹魏,令曹操生出转而攻打江东的心思。
“满殿饱学之士,难道无一人能想出高明的计策?”等到贺齐返回座位,大殿内再次鸦雀无声,气氛冷落下来,孙权不禁有些苦恼。
此时却出来一人,皮肤黝黑,看上去像名老农,其貌虽不扬,却是东吴少有的博学大儒——阚泽。
阚泽少年时家贫,耕种谋生,却敏而好学,最终依靠向别人抄书,以博闻强识的天赋,学得满腹经纶。阚泽笔杆子比较硬,文章写的极好,又精通天文历法,能人所不能,被虞翻称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
扬雄,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仲舒,即向汉武帝进言“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董仲舒。
虞翻这张大嘴巴谁也不服,但对阚泽却比较推崇,虽然以前面两位跟阚泽做比较,有些太高阚泽的身价,但也能以此反映阚泽的能力,和当世的声望。
“主公勿忧,可请蒋钦、周泰、朱桓三位将军分守城池,抵御来寇进犯即可。今日天寒,山区更是严寒,极易下雪,到时候贼寇不攻自破。”
“主公若是想一劳永逸,可令三位将军见机行事,趁着敌军退去紧随其后,追查敌军的藏身之所,再以大军截断敌军退路,步步紧逼,一战而下。若是担心濡须的安危,可令周泰将军先行回来,只留一员小将镇守城池即可!有着其余两位将军相助,应该也不成问题。”
阚泽虽是大儒,但其人眼光和见底却非常不错。
赤壁之战中,东吴文臣武将中,就是阚泽率先洞察出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最终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识破后面不改色,反倒哈哈大笑引得曹操心生疑虑,最终一番天花乱坠反倒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成为了苦肉计中相当关键的关键人物。
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举蜀汉全国之力讨伐东吴,发动夷陵之战,就是阚泽力荐陆逊继位都督,这才有陆逊发挥的余地,火烧连营取得大胜。
可以说阚泽两次挽救了东吴的国运。
此外,阚泽也有郭嘉断人生死的奇才,郭嘉断定孙策死于小人之手,而阚泽也有“不十为丕”的言论,断定曹丕的皇帝当不了十年。结果就是这两个预言最终都成真了。
本章完
第88章 放火烧山()
“幼平、休穆,近几日我麾下斥候已经探明情况,此山之上常常有数百道炊烟升起,与寻常山间云雾迥异,必然是侵扰庐陵三县的贼寇藏身于此,今日请两位前来,便是商议一起出兵的事宜,尽早铲除这群乱贼!”
庐陵县城门前,蒋钦派人邀请来周泰和朱桓二人,遥指西北面的井冈山,指着目前肉眼看到的几道炊烟如是说到。
井冈山距离庐陵县城其实有十几里的距离,但因为于圭麾下有两万多人,数万人埋锅造饭,升起的炊烟汇聚在一起,远远完全也是清晰可见。
现在还刚是早晨,蒋钦就想趁着于圭大军还在山里没有出动,准备进山围剿,要么是埋伏在山道,在于圭大军出动的时候趁势掩杀,要么就是找准于圭大军的老巢,放火烧山,将于圭等人逼出来。
如今时间已经步入冬季,近几日庐陵等地又没下雨降雪,其后十分干燥,山里堆积满了落叶,一点就着。
正所谓慈不掌兵,古代行军作战不择手段,只要解决敌军就好,自然不会对敌军心怀慈悲。
至于森林资源财产,三国时期还没有这个概念。三国动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