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 >

第10章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第10章

小说: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姐儿看那贾府的哥儿如何?”
  张友士听后,砰然心动,早听说贾府有个含玉而生的宝贝疙瘩,听闻生的风姿俊雅,举止洒脱,风采不凡。这话是他从他在京都一个卫姓的学生口中闻得。卫姓学生对贾府含玉而生的小哥儿赞誉有加,称他非人间凡品。
  “不敢乱下断语!”
  黛玉放下手中的团扇,沉吟片刻,正经言道。真要她论之,除去他乖张的性子。宝玉通身的聪慧灵秀气韵,对待姊妹们温和平厚的性子,就这古代男子而言,也算是极为难得的了。至少,她没见过比他更出挑的人。
  “听你这么一说。下回去了京都,倒要见上一面。”
  张友士抚抚胡须,暗自掂量黛玉口中“不敢乱下断语”的意思。能令性情淡然的她说出这番评论,那哥儿,想必不俗。
  “我也要去。”林融霍然起身,涨红了小脸大叫道。
  “你不是说要等将来科考后,扬眉吐气的去贾府。”黛玉摇着团扇,瞅向冲动说出也要同去的弟弟,好笑道:“大丈夫岂能中途反悔!”
  不想让自家天真烂漫的弟弟去那浑水一摊子的贾府里,她随口说出他当年的豪情壮语。
  “你等着。我定会风风光光地去贾府接你出来。”林融一语堵塞,又不好与自家亲姐争执,再说他就算绞尽脑汁,也说不过她。只得悻悻然的坐下,不再言语。
  “扫室焚香,恭候佳音。”黛玉淡笑。
  这时,紫鹃雪雁端着茶盘果盘走过来,笑着问安,师生三人继续闲谈天下奇闻杂事,日常琐碎。
  

  ☆、竹林精舍

  见黛玉与融哥儿,张友士坐在通风阴凉处怡然谈笑,雪雁背对着一老一少,冲着自家姑娘打了一个先离开的手势,见黛玉微笑颔首,她拉着眸有深意的紫鹃悄悄离开,步出院子。
  待到院门外,紫鹃好奇地抬起头来,打量黛玉在林府所居住的院子,见到乌黑色的院门上方垂挂的“竹林精舍”四个字,她有些纳闷。不太理解黛玉为何将自个儿的院子取这名字?
  雪雁一眼瞧见紫鹃脸上流露出来的困惑,於是,笑着伸出双手搂住她,一本正经的问道:“紫娟姐姐,你可还记得姑娘第一次到贾府见老太太的情景?”
  “记得。”紫鹃不解。
  “这匾额上的四个大字,就出自那天她讲的一件事里。”雪雁故作神秘,不说出事情的真相,反要紫鹃猜。
  紫鹃略一思索,立即答道:“莫不是那癞头和尚想要渡姑娘出家的故事!但那事儿与这匾额有何关系?”她转过脸,眼神愈加迷惑。
  “竹林精舍是梵音,若是用我们这边的话来讲,就是迦兰陀竹园的意思。而这竹园的来头极大,是释迦牟尼佛最初开始讲解经文,弘扬佛法的竹园。”
  雪雁摇晃着小脑袋,将黛玉当年说过的话语,复述得一滴不漏。
  “紫鹃姐姐,我带你去其他地方见识一下。林府的园子虽比不上贾府雕梁画栋,玉栏绕砌,极尽奢华。但也算是‘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裁书声出藕花’。嘻嘻,这是姑娘以前没事的时候常吟的句子。如今我就借来献丑了。”
  雪雁笑嘻嘻地拉着紫鹃一边介绍周围的景致,一边朝种了不少垂杨柳,龙颈柳的水池走去。
  那池子引得是瘦西湖的活水,清冽明净的池水中,并未同其他富贵人家般养了锦鲤金鱼等观赏鱼类,反倒瞧见不少家常的鱼儿不时飞身跃起,扑通一声,溅起一池水花。见此,紫鹃惊讶地跑到架在池子上方的九曲连环桥上,稍稍向前探出身子,伸长颈子朝水中望去,发现水中有不少鲫鱼,青鲢悠然玩耍。
  “呵呵,姑娘说,与其养费事的金鱼锦鲤,不如放些养普通的河鱼。等将来得空了,一家人坐在池畔林荫下,学太公垂钓,也是一件美事。”
  雪雁一想起当年在姑苏老家的事儿,就有点忍俊不禁。老爷夫人向来偏疼姑娘,打小把她当哥儿养着,见她别出心裁地想要在自家水池里养河鱼,以供垂钓之乐,不但不加以阻拦,反而吩咐老管家尽快满足姑娘的心愿。
  这时,一阵微风迎面拂来,千丝万缕般垂在池水上方绿色的柳条儿婆娑生姿,漾过明净的水面,荡起粼粼波光,瞬间耀花紫鹃痴痴的双目,勾起心头的一抹怅怀。她拧紧绢帕,凝神注视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池畔,不禁想起等级森严的贾府。心中默默叹息:老太太虽万般疼爱姑娘,但仍及不上林姑爷和姑太太的万分之一。
  “紫鹃姐姐,我们去那边看看。”
  雪雁回过头,招招手,示意紫鹃跟上她的脚步。俩人沿着九曲连环桥过池,踏上岸,有说有笑地走在草木繁盛的幽径上,继续向前游览。不一会,俩人来到一间依水而建的小花厅,紫鹃见厅中的陈设虽简朴清雅,然件件折射出林府之人淡泊悠远的高尚情操。心中禁不住感叹曰:唯有此府,才养得出像姑娘这般超逸脱俗的人儿!
  两个丫鬟走走停停,嬉笑玩闹,大约花了一两个时辰才将整个林府所有的景致走完。越是往下逛,紫鹃愈是赞叹不已。整座府邸,小巧精致,淡雅朴实,丝毫没有贾府中到处可见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看着身边的粉墙黛瓦,她甚至想着等将来黛玉归家,她一块儿跟着回来,住进这朴素自然的园子,每日里过着恬淡舒适的日子,一股愉悦从心底里油然而生。
  俩人逛罢,一路迤逦回到“竹林精舍”中,见师生三人轻摇罗扇,谈兴正浓,未见停歇之意,不由相视一笑,吩咐候在外头的丫鬟婆子,除添茶送水外,其余时间不得擅自打扰。随即转身离开,前往黛玉所住的屋子,准备待会更换的衣物。
  待俩人将一切收拾妥当,正要出屋去找黛玉回房,刚一抬头,就见她摇着团扇,笑意盈盈地蹬着门槛,瞅着她俩不说话。
  紫鹃放下手中装满葡萄的高足青瓷荷叶盆,笑着迎上去说道:“姑娘,张先生和融哥儿肯放你回来了?”
  “京都有人来府中找先生。融儿也一同跟着去玩了。要等晚饭时,才回来。”
  黛玉走到黄花梨方桌旁的圆墩上坐下,伸手捡了一颗色泽晶莹的水晶葡萄送入口中,细细品尝。
  “这葡萄不错,你们俩不要忙了,一块过来尝尝。”
  听到黛玉的召唤,站在临窗的黄花梨琴案旁,拿着细软棉纱布,轻轻擦拭瑶琴的雪雁抿嘴笑道:“呵呵,我们俩都吃过了。这些是留给姑娘的。姑娘回到家中,性子也变活泼了。”
  擦完琴,她立即取了一块软绸,覆在其上,以免粘灰。
  “姑娘,先擦把手。”紫鹃端了铜盆进来,放到脸盆架上,取了细软的棉布,浸水后卷干,送到黛玉跟前。
  黛玉放下手中的团扇,接过棉布,擦了擦,侧过头问道:“你们俩方才去哪玩了?”
  “带着紫鹃姐姐在咱家园子里转了转。”
  雪雁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博物架上摆放的双面绣屏,黄杨木雕,以及成套的青花玲珑瓷盖碗,香炉,花瓶,妆奁等小玩意。“姑娘,我见池子里的鱼比我们走的时候,多了不少。”
  她回过头,笑嘻嘻地看向黛玉。
  “馋嘴的丫头!贾府的山珍海味就你吃得最多。”雪雁这句话什么意思,黛玉岂会不知,她一眼瞧出小丫头是想打回忆的幌子,行吃喝之实。
  “不地道啊,一点也不地道。我都快想死西湖醋鱼,宋嫂鱼羹,龙井虾仁,清蒸白鱼,茭儿菜清炒鸡蛋,素鸡烧肉,糖醋排骨,桂花乌米饭,莼菜鱼丸汤,炸响铃,东坡肉……”
  雪雁脸不红,气不喘地报下一堆菜名,随后睁大乌黑的眸子,眼巴巴地瞅住黛玉一动不动。大有姑娘你今天不吩咐厨房去做,我就和你一耗到底的气势隐在期间。
  “呵呵。”紫鹃见状,抱住手中黛玉的衣裙掩嘴大笑起来。
  “不是不地道。是贾府的厨子把你的嘴养叼了。我看你往后怎么办?”
  黛玉凉凉地瞥了雪雁一眼,起身走到紫鹃身旁,更换家居常服。青莲色斜襟滚边比甲上梳淡有致地绣着几朵粉白色梅花,内穿月色的轻纱中衣,下着同色薄棉软缎百褶裙。穿戴完毕,紫鹃取来孔雀蓝如意绦与压裙用的环佩,低身为她系在腰间。
  “我誓死跟随姑娘。”雪雁握拳起誓。
  黛玉坐在梳妆台前,对着菱花镜理理发髻上的簪钗,听到雪雁的誓言,她放下手中的梳篦,回过头去笑揄:“免了吧。我怕到时修善哥哥找不到人,怨我。”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的雪雁丫头跺着脚不依地嗔道:“姑娘竟取笑我们这些当丫鬟的。”尔后,夺门而去。
  见雪雁当场羞跑了,黛玉嘴角含笑,故作感叹:“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在隔间整理文房四宝的紫鹃听到了,开口问道:“姑娘是想给家里办喜事了?”
  她没见过自家姑娘和雪雁口中的老管家之子林修善,但能令黛玉放心将天真烂漫的雪雁嫁过去的男子,想必非寻常人。
  “雪雁还小,我舍不得。”黛玉斟酌片刻,回答。
  紫鹃取笑道:“都让姑娘宠得像个长不大的小孩儿似的了。”
  “姑娘,老爷回来了。”一个穿着豆绿色比甲的小丫鬟站在门口轻唤。
  “哦。你先去吧。我一会就去书斋。”
  十分清楚父亲林如海有回府后,待在书斋的习惯,黛玉应了一声,站起来,移步走向屋外,走到门口,她转过脸,对放下手中的活计,跟上来的紫鹃说道:
  “紫鹃,你不用跟来伺候了。”
  紫鹃一怔,随即想到这里是林府,姑娘自己家,她的确没必要再步步紧跟,事事关心了。紫鹃笑了笑,抬起手替黛玉整理了下衣饰:“姑娘,自个儿小心。”
  她斜倚在门廊前,微笑目送黛玉步入葱翠欲滴的竹林,一阵微风吹过,清影摇碎,竹声飒飒宛若龙吟。
  离开“竹林精舍”,踏上九曲连环桥,进入东侧临水的荷花亭,穿过紫藤花架游廊,一座花瓶形状的院门远远地映入黛玉眼中,还没等她靠近,一名穿着深藏青色衣物的书童立即跑上来,弯腰问安:
  “姑娘,老爷在书斋里等你。”
  “你看好院门。我与老爷有事要谈。”
  黛玉淡淡的吩咐。她倒不担心会出什么纰漏,林府的下人俱是老一辈家生养的。即使是新人,也都是老管家亲自挑的无父无母无亲无友的孩童。基本不用外人。更何况林家有家训,不得随意买卖家中奴仆,须善待他们。遂家中的下人对自家主子亦是忠心耿耿。
  “是。姑娘。”小厮躬身退到一旁,等黛玉跨入院中,他立即上前将院门关好,悄悄躲在一旁的树荫里伺候。
  黛玉沿着甬道继续向前,走到山石嶙峋的假山处,她拾阶而上,转道依山傍水修建的二层楼书斋“观云楼”,她刚提起裙摆,踏上楼前的白色石矶,屋子里传来林如海清朗的声音:
  “可是大姐儿来了?”
  

  ☆、避祸就福

  “可是大姐儿来了?”
  闻得屋内之人唤她小名儿,黛玉眸光略略一动,嘴角露出一缕淡淡的笑意,轻启朱唇应道:“爹爹,是女儿黛玉。”
  左手提起裙摆推门而入。进入书斋,她抬起头来,环顾四周,见屋内的摆设与当年离家时一般,连墙角临窗黄花梨花几上摆放的蕙兰,也是当年她亲手栽下的那盆。望着錾刻有“衡兰芷若”四字的紫砂花盆,黛玉眸底的笑意不由加深,移步到窗前,伸手抚摸姿态优美,叶色墨绿的兰花叶子,回过头笑问:
  “爹爹,这盆子里换过水了不?”
  听出女儿口中的戏谑之意,换了一身洗得泛白的常服,发丝用一根如意桃木簪子束住的林如海,双手负在身后,缓慢踱步过去,不紧不慢地言道:
  “这花还是当年你亲手在姑苏虎丘山中挖的那株野兰,这盆也是当年你和你娘亲请宜兴作坊的师傅特意烧制的那盆。大姐儿你说换过水没?”
  说完,他唇边浮出令人心安的笑容,眸底溢出见到爱女后,掩盖不住的欢喜。
  听到父亲如此反问於她,黛玉不禁“扑哧”一声笑道:“爹爹愈发的像油了!”
  她转过身子,视线无意间捕捉到林如海鬓角的白发,心中一阵酸涩突然涌上,眸子里咋见亲人的喜悦一下子冲淡了不少。
  “孩子,还记得当年你离家时,在这书斋里说的水油之论吗?”
  林如海未在意女儿眸底瞬间的暗淡,笑着走到花几旁,推开木窗,傍晚的霞光自他身后照满一室,愈发衬得他温润儒雅,气韵非凡。
  “怎会不记得?那时爹爹刚被圣上钦点为巡盐御史。娘亲不喜居住在府衙内,遂全家搬来扬州的别院暂居。”
  黛玉扶着林如海的胳膊,走到位于书斋内侧的黄花梨书桌旁的梅花透雕文椅上坐下,尔后,她搬了一张圆墩子,坐在一旁,摇着手中的湘妃团扇,略一思索,回忆道:
  “爹爹当初问我,做人应如水,还是如油?”
  “你说水油交融最好。”
  林如海笑着摇摇头。今日回想起女儿当年稚嫩而天真的回答,心头无奈如同水中的涟漪一点点泛起,然他清瘦的脸上依然保持温和的笑意。谁道稚女无远见,她当初所言,如今却成了他保命的一剂良药。
  “爹爹可是遇到难事了?”
  黛玉性情聪慧,听到林如海提起当年旧事,心中生起一丝疑虑。她马上将林如海遇到的难题联系到当今圣上钦点的巡盐御史这一官职身上。林如海的官说得好听点,既有实权又有财富。说得难听点,也就是圣上派遣到江南的一密探。专门替圣上监视江南官员日常行为。如有任何异动风声,他都要上密折禀告。
  长叹一声,林如海站起身,踱步到博古架前,信手拿起一方鱼脑冻砚台,盯着上面的恍若云霞般的细腻花纹,说道:“等不了多久,就要变天了。”
  说道变天,他的手不由得颤了一下。而坐在一旁心细如发的黛玉当然留意到父亲的变化。
  稍稍斟酌了一会,她开口劝慰:“爹爹,所谓君子小人,皆是后人之言。俗语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爹爹是圣上钦点的御史。理应忠于当今圣上。再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