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荣归 >

第4章

荣归-第4章

小说: 荣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氏等人亦诚意地谢过方氏,闲絮一会便各自回去休息,午时厨里送来精致吃食,倒也一切顺心。

    未时末刻温老夫人房里婢子翠兰到西苑传话,让林氏带着温荣和温茹去祥安堂吃下午茶点,而温世珩、温景轩随温世?去了前厅,说是府中集了海内众名士高人。

    温荣和温茹皆换了身家常妆花织金襦裙,略微收拾后便随阿娘往祥安堂而来。

    祥安堂中方氏与董氏已在两侧首坐定,温老夫人温和笑着招呼温荣和温茹坐于她身侧。

    不多时,温老夫人身边的白妈妈过来传话,“几位娘子来了。”白妈妈笑着说道。

    说话间温三娘摇着缀了伽楠香和绿松石流苏串的团扇走了进来,其身后是着秋色短臂襦裙、低眉顺眼的温二娘以及刚满五岁还被奶娘抱着的温六娘。

    三位娘子同温老夫人、方氏、董氏、林氏见礼后便各自寻了坐席,温二娘独自于下首端正踞坐,身子挺得笔直,头却不敢抬起,生怕被人寻了差错。

    而温三娘行至温老夫人面前,撒娇后欲坐于温老夫人身侧,温荣不动声色地向旁移了一人坐距离,温三娘得意一笑随意地坐在先前温荣的位置。

    温三娘打量着新来的妹妹,心下不甚爽快,原本温大娘出阁后,府中就她一位适龄的嫡出女娘,那在老祖宗面前不得如珠似宝地疼着,将老祖母哄高兴,还怕有些事不成么。好端端地冒出个三房来,若杭州郡回来的三房娘子是那粗鄙俗气村妇便罢了,温五娘形容尚小,不论也罢,偏温四娘生得不凡,刚回国公府便进了老祖母的眼,得以坐在老祖母身侧

    温三娘眼珠子斜睨了温荣一遭,执着团扇掩嘴道,“早闻杭州郡三叔一家今日回国公府,本该早早来迎了妹妹的,不奈那鹦哥聒噪不肯吃食,儿知老祖母喜那鹦哥讨巧,哪敢懈怠,故迟了些。”

    温三娘搂着温老夫人,倒是一脸无辜,请罪般地来回望着林氏与温荣。

    温荣心下冷笑,换做那时的温荣早与她起争执了,照她那般说话,他们三房倒还不如禽鸟了,只是现今得饶人处且饶人,没得刚回府便惹得大家不高兴。

    “可是那西域进贡的白羽灵禽,早前听闻圣人赏赐了国公府一只能诵经的灵鸟,很是稀罕。”林氏笑着说道。

    “可不是,圣人赏赐的罕有物,金贵二字都不足以形容的,阿家道菡娘心细性敛,处事谨慎妥当,便将那鹦哥儿交与菡娘照顾了。”董氏端起茶碗吃了一口茶,言语中颇为自得,温荣却是没见过如此夸自家女娘的。

    “那是得仔细照料着。”林氏忙应到。

    温荣知阿娘素来温婉性平,心实意软,是不会防备人的,如此性子却容易被人算计了去。

    温荣本以为这不友好的口舌到此便止了,不曾想温菡不满自己那一拳打在了软被褥上,不痛不痒没有趣,身旁温荣只端坐吃茶像根木头似的,不免还想试上一试。

    “都道江南女子如诗美眷,才艺俱佳,宫中教坊中宜春院里多是江南名伶,前日藤亲王府钱龙宴上特请了十二教坊内人,其中几位江南歌伎博得阵阵喝彩,可惜那日我身子微恙,不曾亲去藤王府,只能耳听外传江南名伶的美名,今见了荣娘,才知江南山水果真是养人。”

    温菡此话一出,不止是温荣变了脸色,就连温老夫人、方氏、董氏、林氏皆面露不喜,哪有将自家女娘同那官伎去比的,纵使温老夫人平常再宠菡娘,此刻也不免欲训斥她几句,府内不懂事理还可教,出了府岂不叫人笑话,温老夫人正要开口,突然想考量温荣的反应,故又闲下身子,捻着七色九宝双面罗汉珠手串,阖着眼。

    “温荣不过和菡娘一般,皆是出自黎国公府,纵是论那形容风貌,温荣亦不及菡娘半分。”温荣冲温三娘笑了笑,闭口不提教坊歌伎之词。

    而温菡闻温荣自称不及自己半分,笑的更欢,仰着头很是自得,本以为温荣亦不过是个软柿子,却注意到阿娘董氏的脸色是变了又变,这才察觉出不对味。

    温荣见温菡又待发作,心有不耐,遂看向菡娘手中的团扇,那伽楠香坠子随着团扇轻摇,送来阵阵香风,可谓风雅,只是在温三娘心目中,迦南香再名贵也不及团扇扇面上题着的清俊小楷。

    “菡娘,这扇面上的字看似朴华却兼具乾坤,很是大气,”温荣夸赞扇面题字时温菡诧异地扫了她一眼,“只是不知这扇面的字,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果不其然,听闻此话温菡脸瞬间变了颜色,不敢再多言

第八章 尝知黄金芽() 
温荣不再追问,撇开眼淡淡地笑着,那扇面题字哪是出自什么大家之手,不过是尚书左仆射赵家二郎在外吃酒享食的随手之作罢了,赵二郎在盛京倒也是一位风流人物,只不知菡娘从那处得了这题字白面团扇,亲自缀了伽楠绿松石穗子,天天宝贝一样地摇着。

    如此倒也没什么,偏偏黎国公府同尚书左仆射政见不同,多有摩擦,两家来往甚少,前世里,纵是处处人捧着的温菡,也是费尽心思,才嫁去了尚书左仆射府

    温二娘温蔓是大房姬妾所生的庶女,而方氏的嫡女温菱已于乾德十二年嫁于藤王世子李晖,方氏容忍姬妾生子,是因她想要一个能过继到膝下的郎君,这不代表她会另眼看待那些庶出的娘子。

    温蔓已满十五周,可婚配一事却无人上心,其在国公府的窘境几可一见。

    温三娘温菡和温六娘温蕊为二房董氏之女,菡娘骄纵任性,自视甚高,前世便同温荣不对盘,说是自家姊妹,却常随着外人给温荣使绊子。

    国公府姊妹中还有一位温七娘温芙,也为长房庶出女娘,连内堂都不得进,那世温荣亦是好久之后才知有这么一位妹妹。

    “这两日的茶不如前日里的香。”温老夫人见耳边的聒噪没了,便吃起了茶,如今茶道在盛京大兴,贵家皆以吃茶煮茶为风雅,黎国公府亦是养了数十茶奴以为用。

    方氏听闻后眉头微皱,前几日那茶是二房祺郎自太子处得来的峨眉雪芽,汤色嫩绿明亮、口感清醇淡雅,是极稀少的茗品。峨眉雪芽使完后,便换回了夔州香雨,方氏知晓温老夫人喜峨眉雪芽的清雅,已经交代茶奴在夔州香雨中少加酥酪多添薄荷,不曾想温老夫人还是明说了不喜,如此又让二房胜了一筹。

    另一边董氏已迫不及待地邀功了,“前几日的峨眉雪芽,在宫里也是罕有物,太子偏偏就给了祺郎那么些,祺郎一心念着老祖母,只说这罕有物是要孝敬老祖母的,自己一口也舍不得吃,巴巴儿让我交予大嫂,说做老祖母下午茶之用。”

    “祺郎有心了,”温老夫人点点头,笑着说道,“祺郎平日里在太子身边,要认真地学那儒学经典,太子殿下有不妥的地方,亦要敢谏敢言,高祖曾明示‘我圣朝能如此繁盛,多亏有那忠心不畏权者’,但亦不能忘记凡事有度,须看场合、时候的理。”

    温老夫人细心地交代董氏,祺郎是合她意的。

    “儿定仔细传了阿家的话,晚些时候祺郎会亲自来向老祖宗问安。”董氏忙起身应到。

    “祺郎在弘文馆上学辛苦,平日里你这当阿娘的多注意祺郎身子,别叫太累了”温老夫人放下茶碗,又叮嘱了几句才令董氏回席。

    温景祺是二房董氏嫡出子,年十五,容貌端方,幼年便被选为太子侍读,擅做诗文,亦是风流。

    温菡见自家兄长得了老祖母夸赞,脊背又挺了起来,早忘了刚温荣给她的警醒。

    方氏命茶奴重新煮了茶汤,可温老夫人依旧不满,温荣细细吃了一口,夔州香雨味顺平和,回味甘鲜,虽不及那堪比仙山灵芝的峨眉雪芽,但亦是少有名茶了。温荣虽未吃过峨眉雪芽,但有听闻此茶名贵,入口微苦而后弥甘,每饮之齿颊留香,舌底生津,乃一味罕有禅茶,温荣淡淡一笑。

    “老祖母,阿爷自杭州郡来盛京时,亦带了数饼好茶,唤作恩施玉露的,是茶谱中最正宗的蒸青茶,阿爷是准备戌时问安时再奉与老祖母的,恩施玉露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新,荣娘这就命人取了交予大伯母。”温荣说话间,温老夫人一直祥和笑望着温荣,听到香气清新时点了点头,她确实是喜欢峨眉雪芽的清新醇雅。

    方氏眼中闪过欣喜,向温荣投以感激的目光,温老夫人之所以如此挑拣,虽有不喜那茶味的缘故,但更多是不喜自己这打理中馈的人。

    林氏却愣了愣,她怎不记得珩郎有说送茶与阿家呢,直听到方氏道谢之声才恍然大悟,忙命人取了来。

    恩施玉露煮出的茶汤,果然汤色绿亮,茶奴再按温荣吩咐,不掺酥酪,只加少量薄荷和切瓣去核的红枣,沁人心脾的茶香上又添了清凉甜爽,温老夫人吃着赞不绝口,连夸此茶无愧此名,毫白如玉,苍泽露霜。

    右首位的董氏面露不悦,心里怨三房多管了闲事,这些年方氏主府内中馈,不知得了多少好处去,当年过继一事,已让温世钰袭了国公爵位,而温世?却只能荫补,至今不过个七品门下省录事。

    董氏每晚睡前都是默默在心里祷念,望那大房终无子出,有朝一日如当初温世钰过到原黎国公府一般,由温老夫人做主,将祺郎过到大房去,由祺郎袭了国公爵位,如此对他们二房才是公平

    董氏心里都已经盘算好了,并为祺郎铺了路,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温老夫人心向着谁,就算不小心让大房姬妾有了孩子,她亦可借出身贵贱来说话。

    本是万无一失的,没想到三房在这时候回了盛京,而三房之子轩郎亦是一表人才,温世珩官居正四品下阶中司侍郎,林氏娘家又为当朝正三品大员,想到这些,董氏就心下不安,生怕板上钉钉的事儿,再横生出枝节。

    “荣娘对茶道有研究。”温老夫人连吃了几口茶汤后慈祥地问道。

    “不过略知一二而已,让老祖母见笑了,”温荣稍事停顿,见温老夫人目光越过温菡只看着自己,再缓声说道,“桑苎翁游历时曾经过杭州郡,巧与阿爷投缘,临行前赠了阿爷一本手摘茶经,儿无事便翻来看了,惭愧在只知皮毛,不识精髓。”

    “可是那被誉为茶圣的桑苎翁。”方氏问道。

    温荣笑着点了点头,双手交叠轻放于双膝间,端庄大方,仪容不俗,方氏心下暗暗赞道。

    “听闻桑苎翁性情乖谲,是难亲近的,三郎子能得桑苎翁信赖,得亲撰茶经,可谓难得,而荣娘亦是谦虚,在贵家娘子中能谙此道很是不易。”方氏所言得了温老夫人认可,望向温荣的眼神更含深意。

    温菡对周遭人都在夸赞温荣很是不满,兀自小声嘀咕着,“不过是会些茶奴的事罢了。”

    声音虽小,但被身边的温老夫人及温荣听去,茶道如今在盛京是极风雅之事,不会便罢了,不自省反而不屑他人,温荣不过一笑置之,温老夫人却皱了皱眉。

    申时温世钰下了公差,同温世?、温世珩及子辈温景祺、温景轩至祥安堂探望温老夫人。申时末刻在方氏操持下,前厅已摆好了接风席面

第九章 声喧乱梁筵() 
席面很丰盛,多是温荣一家在杭州郡不曾见过的菜品,其中一道清风粥清淡爽凉,林氏等人赞不绝口,夸是夏日里上好的消夏佳品。

    林氏谦虚地向方氏讨教,思量着天热珩郎他们没食欲时,可亲自下厨做了。

    方氏布置的席面得了三郎子一家认可,很是欣慰,见林氏问询,便热情地说道,“这清风粥倒是不麻烦的,只将那水晶饭、牛酪浆,少许龙睛粉、龙脑末按量调事毕,入金提缸垂下井水,凉透便可了。”

    林氏听了连连点头,道这做法精致,而温荣却微微挑了挑眉,龙睛粉可是极难寻到、带了异香的一味药品,多为御供的

    女眷这席就菜品的讨论很是热闹,温菡为显示自己在盛京见多识广,主动担起了介绍,什么七返糕、丁子香淋脍、鹿脯、鳜鱼?等,温菡一边说着一边不忘斜眼看正照顾茹娘吃食的温荣,心想着果然是乡下来的田舍儿。

    温二娘坐于下首,只埋首拘谨地吃着跟前饭食,稍远和精贵些的便不敢动箸了,温荣瞧见蔓娘如此小心翼翼有些心酸,前世里蔓娘就是不声不响的,温荣亦未在意过,对蔓娘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连蔓娘后来嫁去了谁家都不知晓。

    蔓娘脸颊消瘦五官细柔平和,虽没有菡娘的丰盈凝腮,却自有弱柳扶风的姿色,若是仔细打扮了,亦是纤腰楚楚的妙人儿。

    温荣先夹了一枚蟹黄毕罗给茹娘,而后又递于蔓娘一枚,温蔓惊讶地抬头看着温荣,执着雕祥福双云黑酸枝木箸的手微微颤抖。

    如此细小的举动,并无多少人注意到,亦或注意了也未觉不妥,晚膳时温老夫人难得的心情好,同方氏多说了几句话。

    二夫人董氏偏首望了眼,另一席面上正与三房温景轩说话的祺郎,心下默默叨念了声佛,起身从奶娘手中接过蕊娘亲自照顾,一副母慈子爱的祥和画面,不一会董氏笑着看向方氏问道,“怎不见芙娘。”

    温荣一惊,董氏如何会在这时提到芙娘。蔓娘与芙娘虽同为大房姬妾所出,但亦有所不同,蔓娘生母是良家子,是正经妾室,而芙娘的生母只是平康坊乐妓。乐妓生下了国公府的孩子,这一直是温老夫人和方氏心头的一根刺,尤其是温老夫人家世显贵又有着皇室血统,对出身尤为看重,不耻方氏为要一子而容忍贱户生下孩子的行为,偏偏还是个女娘,真真可笑。

    林氏先前未听说过这事,只道是府内还有一位娘子未曾见面,遂欢喜地说道,“原来还有一位娘子,倒是请了来一起吃席面。”

    温老夫人不悦地看了方氏和林氏一眼。

    方氏表情有些挂不住,温芙是她一直想抹去的,只是看在了是温世钰亲血脉的份上,一直留着了。

    方氏知晓林氏是不知其中缘故,才说了请来吃席面的话,连带着一起看了温老夫人脸色,方氏心下对林氏倒还有些歉疚。

    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