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朝演义-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如果以这条线索为依据的话,大概能够推测出,那位叫做贺子先的人,又是擅长农事的话,只可能是在蜀南三角洲一带的地区。而至于贺子先,我等的确不知道。”左善言拱了拱手,“主公为何不选择某个日子,前往蜀南三角洲故地一看?”
“如此说的话,我倒是有兴趣了。”夏正平捻了捻自己的胡须,点了点头,“何先生,左伯,明日你们跟随我微服前往蜀南三角洲走一遭。”
“是!”
次日清晨,夏正平与何士元、左善言一道,便是驾马而往东南方向去了。那里是蜀南三角洲所在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记载贺家祖先生活的地方。
沿着巴江而进,不时能够听见江边农人们的歌声。如今是大汉王朝立国的第十四年,诸多事情,皆是走上了正轨,这一点在巴州是最为有所体现的。然而,这里是蜀州,但蜀州的人们,却也跟巴州一样了。
驾马行到一处,却见到巴江水势逐渐减缓,形成了一片片的小岛。而在巴江南边的一侧,则是高地起伏的一段丘陵地带,不像山,但被称作山——南边山。只因为,这一处地带位于蜀南罢了。
“南边山,贺家人!想必,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吧?”夏正平拿起马鞭往前一指,“先生,左伯,我们就此下马步行!”
他已经能够确定,百里子明临死推荐的贺子先,也许就在这南边山中,做了隐士。
正步行之间,忽的听见有人唱着歌:“忆往昔夏祖平蛮时,今朝太子定南;百万风云四方地,国祚之续何相待!”
三人听着这歌声,不由得一惊,心道这山林江边,竟是能够有大贤大能的隐士,能够读出夏正平的心思。那一首歌声,正是说出了当年蜀州四方大战的起因,夏正平为了效仿夏太祖的功绩,而选择并吞南蛮,同时和三国联军进行了一场大会战,以稳定自己的统治。
其根本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延续大夏神朝的国祚。
一般民众,并不关心这些事情的,即便是关心了,也未必能够读出夏正平延续国祚的心思。而偏偏这山野之中,却是一首歌谣道出了其中的意思,夏正平三人怎能不惊呢?
循着歌声,沿着小路,往前而进,遇见一名打柴人,那歌声似乎是从打柴人的嘴巴中传出来的。
夏正平当下停了脚步,上前施了一礼,道“敢问,樵子小哥,刚刚那一首歌,可是您唱的吗?”
樵子放下手中的柴火,回了一礼道:“客官,我粗人一个,哪里懂得音律呢?这只不过是,巴江一处小道上的老人,常常唱的,我学了几句,也就会了!”
“那敢问小哥,那位老人姓甚名谁?”夏正平闻言,不由得追问了下去,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想要找寻的贺子先,也许就是那个人,“顺便问下,这里曾经可有贺家人居住?”
“哎呀,这位小哥,您是外乡人吧?”樵子嬉笑道,“那位老人,在我们贺家坡一代,是极其有名的。他姓贺,唤作贺子先。三十年前的那一场海啸,毁了他的家,二十年前的海啸,毁了他研究的一些东西,为此伤心欲绝,独自生活在江中小渚上,著书立说!”
“果真是贺子先?”
“这还能有假?”
“那小哥,多谢谢您了,这十两银子,您拿去用吧!”夏正平显得有些兴奋,随手丢出一锭十两的银子给樵子,“若是能够见到这个贺子先,那就是太好了。”
当下,夏正平也不理会樵子的发愣,将马拴在旁边的树上,便是往前快速走去。何士元与左善言见此,不由得一笑,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汉王,这一回为何这么激动呢?
“那就多谢谢小哥了!”左善言拱手,“小哥莫要见怪,那是我家公子,平生最喜欢在山川大泽中,拜访隐居的贤能之人啊!”
“原来如此,怪不得刚刚那位客官,却是如此的兴奋。”樵子得了银子,将其收好,作了谢,不由得感叹道,“只是刚刚我还忘了一句话,这个贺子先,年龄已经八十岁了,而且性格因为连续多次的伤害,而变得异常古怪。因而,恐怕你们的公子到了那,会被这个贺子先赶出去。”
第195章 白发渔樵江渚上()
左善言与何士元,闻听樵子这一番说,心中倒是留意了下,知道这个贺子先必然是有着特别之处的。否则的话,不光光是百里子明临死前不会推荐,就是眼前的这个樵子,也不会推崇于他。
二人再次道了谢,便是赶紧跟随夏正平的步伐,须臾之后,便是来到了江边。
这里算得上是巴江的入海口,夏正平此时站在江边,望着江中的那一方小渚,沉思了下去。
“客官,可愿意过江?”有渔民前来搭讪,“我这是小本买卖,过一次,十文钱一个人!”
那江中小渚,就是贺子先的居住地。此时,悠扬的琴声,正从小渚上的建筑物中传出,何士元与左善言也已经赶到了。
“三个人!”夏正平见此,说了一句话后,便是上了渔家的小船,赶过来的左善言与何士元,紧随其后。
“好嘞!”渔家接过夏正平递给他的三十文钱,便是开心的撑起了船桨,顺着水流的方向,逐渐靠近江中小渚。
越发近时,琴声也越发悠扬。
“到了!”
三人上了岸,循着声音而进,须臾便是见着一名白发白须的老头,端坐在江中小渚的一处亭子内,居高临下,面对着顺流而下的巴江之水抚琴。
夏正平正要抬脚往前,忽然听得苍老的声音,夹杂着悠扬琴声,传了过来:“何人到此?”
三人旋即神色骇然,他们还未走近,这个老头,就知道有人过来了?
只是,三人容不得犹豫,夏正平上前几句,靠近亭子后,拱手失礼:“巴州永昌郡萧正,拜见老先生。”
夏正平用的依旧是另外一个身份,并没有使用真名。一来可以掩饰自己的身份,避免让眼前的老者多想;二来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亲自前来邀请老者的心思。
白衣白须白发的老者,便是贺子先。夏正平从他放在地上的拐杖,发现了一行小字:贺子先所持,因而知晓老者的身份。只是,贺子先并没有起身,而是背对着夏正平抚琴。
何士元与左善言见此,心中一惊,这个贺子先果真不同凡响,竟然如此傲气。不,或者说是压根就不想搭理夏正平的样子。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老朽我不想接待你!”
琴声突然变得凌厉起来,显然这句话一惊给夏正平三人下了逐客令,这倒是让夏正平始料未及。实际上,两人一句话都还没有说上,这个贺子先,就想要把夏正平赶走。何士元与左善言听着这句话,不由得想起了刚刚樵子所说的,这个八十岁的古怪老头,看样子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
然而,夏正平并没有在乎这些,他弓着腰,抱拳拱手,一点帝王的身姿都没有,俨然像个奴隶一般:“听闻先生大能,是而想要拜访您!”
“我知道你是汉王夏正平,不是什么永昌郡的萧正。”贺子先依旧一边抚琴,依旧嘴上说着东西,“老朽不愿意和官员有什么瓜葛,你只管做好你的帝王就是了。”
“老先生,此来”
“汉王殿下,我知道,这一定是那百里子明临死的时候,向你推荐了我。”贺子先突然措辞强烈起来,“要不是他,恐怕你连贺子先是谁都不可能知道吧?”
“的确如此,百里老先生在过世弥留之际,像我推荐了您,说您的才华比他大,而且具有执掌农籍的才干。”夏正平不慌不忙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寡人想请教先生,还请先生不要嫌弃麻烦。”
何士元与左善言,听了贺子先的刚刚那一段话,皆是不由得神色古怪起来。这个贺子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既然知道了夏正平的身份,为什么又如此的嫌弃?或者说,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待见夏正平,反而是如此的厌恶呢?
何士元、左善言两人不解,夏正平自己更是无法理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自己这个汉王,做的不好吗?还是说有哪些地方得罪了这个贺子先?
“我家汉王,乃是仁义之君,坐拥巴蜀之地,民众富足,皆是爱戴我家主公。不知道先生,因为什么,而嫌弃我家主公?”左善言虽然年老,但是毕竟曾经做过言官,说起道理来,让人无懈可击,“老先生虽然是归隐的山野高士,但是终究来说,都是大夏神朝的遗民,姑且不看我家主公的面子上,就是历代大夏皇帝的面子,难道你都不肯给吗?”
“神朝末年,奸佞当朝,也不见得你这言官有什么正直之语?篡国之贼固可恨尔,然实则可恨的是你们这些言官,卑膝奴颜之徒,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聒噪?就是你家主公汉王夏正平,也不敢在我面前说这么多话?”贺子先虽然年老,但是他的言语之中,却是充斥着咄咄逼人的气息,“断脊之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嘤嘤狂吠?”
“你”左善言听着贺子先的这一番言语后,竟是被气的脸色通红,无法反驳。
何士元与夏正平两人的脸色微变,不由得对这个白袍白发白须的老者贺子先,感到极高的敬畏。正因为如此,夏正平也表现的越发小心谨慎起来:“今有汉王夏正平,为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得不前来此处,打扰先生的清修,请先生赐我一个良方,也好让我对天下的黎民百姓,有个交代,也好让我对百里老先生有个交代啊!”
贺子先依旧背对着三人,自顾自的抚琴,三人等了极长的时间,方才听到贺子先的声音:“你若是为贤能仁义之君,也不会接二连三的发动战争,让巴州、蜀州两地的百姓,承担如此重的税赋。你若是真的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就应该不战而屈人之兵!”
“请恕在下不敢和先生苟同!”这一下,倒是惹恼了何士元,何士元虽然脸上平静,但是内心却是有一种鄙夷在里面,“先生之言,真是粗鄙话语,当今天下,诸侯并起,互相征伐,我主公率领仁义之师,攻必克,守必胜,调动粮草钱财,都是从减少百姓负担的角度而进行的。我不明白,先生为何如此说?再者,请先生出去走一走,打听打听一下,我家主公,得到了多少人的拥戴?以至于全天下的其他寒门高士,都愿意归顺于我主公。”
“这不就是号称天下三公之一的雏凤先生,何士元吗?”贺子先继续抚琴,琴声比之前更为激烈,“你气死了你的好友醉龙先生,让他英年早逝;你设下毒计,三番五次的坑杀了将近二十万周王的士兵。你虽然有功于汉王夏正平,却是有罪于整个天下!”
听到这里,何士元的身形不由得一震,险些暴怒起来。何为有功于汉王,何谓有罪于天下,他有些不明白,这个贺子先,究竟是什么人,竟然能够把很多问题说的别人无言以对!
这个可是八十岁的老头了,他的年龄是很多人的一生时间的两倍,按道理来说,他的智慧乃至精力,甚至是连别人的一半都不到才对。可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这个贺子先的精力明显比普通人好上两三倍不止,不光光是抚琴,还有着言语之中,才思敏捷,分明就是一代大师吗!
怪不得这个百里子明,在临死的时候,会推荐这么个人,原来是两人早就有所瓜葛了。或者说,百里子明早就有对贺子先有所了解,才敢于推荐的吧。
何士元、左善言两人心里不快,但是夏正平却是心花怒放,他坐拥巴蜀两州这么多年来,竟然还不知道山野之中,隐藏着这等能言善辩的人物。
“先生,您先别生气,请听在下姜话说完,您再做决定也不迟啊!”夏正平依旧和颜悦色,脸上没有丝毫的不快,极为恭敬,“百里老先生相当于帝师,他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
百里子明的追赠封号为太子太保,相当于太子的师父。夏正平可以这么说,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肯定会称帝的,等到他死了以后,那当上皇帝的就会是太子。太子是皇帝,这太子的师父,也自然是帝师了。
“百里老先生的面子倒是挺大的,人死不能复生,可惜可惜了!”
简洁的一句话,如果用通俗的言语来说,那就是看在百里子明的面子上,你们这些人,有屁就放,有话快说!
夏正平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物,自然明白贺子先的话中之话,他赶紧再向前一步,仔细询问:“闻听百里老先生的叙说,先生最擅长的,是有关于农事的内容。因此,寡人斗胆,向先生求救一个劝课农桑,治理农籍之人的法子。”
“亭子后面的一座茅草庐内,有一本草稿帛书,约三十卷,名字叫做农政书,你把它带走!”贺子先依旧没有转过身,琴声却是缓和了下去,“拿走之后,别来找老朽了。老朽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他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已经是第二次下逐客令了。夏正平还想要多说几句话,却是被何士元拉住了袖子,夏正平无奈,只好拱手道:“那就多谢谢先生了,在下告辞!”
第196章 农政书()
却说夏正平辞别了贺子先,与何士元、左善言一道,前往了亭子后面的茅草屋中,寻到了农政书的书稿后,便是离开了这一处江中小猪了。
他们已经发现,这个贺子先并不待见他们三人。或者说,他是厌恶外人,因此会那般的恶语相向。既然如此,三人也不敢自讨没趣,既然达到了目的,也就没必要在这里做过多的停留了,径直返回蜀郡去了。
待得三人离开,江中小渚上,那一座亭子中,琴声停了下来,贺子先也是缓缓站了起来,转过身去,望着三人的背影。
忽的几次呼吸的时间,一名略微比贺子先年轻的老者,走到亭子中,道:“父亲,那三人如今都是在蜀州之中有着地位的人物,您这样把他们赶走了,他们该不会派人过来把我们强行擒杀吧?‘
较年轻的老者,有些担忧,看他的容貌,倒是和贺子先有几分的想象。再听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