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妃,凤临天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烧杀抢掠,莫闻人眼里闪了一点精神,“那就抢掠好了,我看也不必烧杀。”说着抢过苏长宁手中的枯枝,也画起来,画了二个圈,中间用线连起来,“你看,这是澜沧城,这是建川道,再过去便是问天府,这一路的仗打下来,我怕是问天府都没有多少人了,那些问天府的为官富贾,想来也带不走多少屯粮,咱们可以去取来救急一下。”
两人不由对望一眼,深知这计可行,虽然知道若援军不来,澜沧城在不久的将来即会成为北燕的领地也是必然。但身为将士,他们的职责便是坚守到最后一刻,哪怕最终是为国捐躯。当然,以前的莫闻人是没有这种觉悟的,被墨王点为将军之后很是愤然,他对战争有点恐惧,但他以前又写一些颇有壮志气节的小诗,内心里多少又有点傲气,便这样一直别扭着坚持到现在,被战场一感染,倒也慢慢生出一个将军的样子来。
第二十章 问天府局()
第二十章:问天府局
“将军……”苏长宁正欲说些动情话,莫闻人忙打断苏长宁的话,“将军什么,你还不快去安排,这里我来坚守,这抢掠的后果,也由我来承担。”
“将军,我以前太轻看你……”“都尉,我以前也太轻看你……”两人同时说。
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着笑着笑容就凝重了,自知此次任务任重道远,不抢个万担粮食,怕是不用北燕军攻打,内部就会哗变了。当然,长宁也知道莫闻人身上的担子,他这次算是舍己成人,下场会非常凄惨,那些为官者富豪一族,哪些关系不是复杂错乱相互延伸到朝廷里,怕是莫闻人这次被他们踩也会踩死了。但他这种忠义行为也必然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所以长宁看莫闻人的眼神充满惊讶,她以前可从没在他身上看出为将者的气魄来。
“我苏长宁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此事的后果,长宁愿同将军一起承担。”长宁站起来,拍拍衣服上的灰屑,又拿起长枪,拱手行礼,转身便走。
此时,无尘大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阻住长宁去路,“都尉为救歧元寺寺僧众人,才得此灾难,老僧愿随都尉一同前往。”
“出家之人讲究四大皆空,一个抢字怕是有违修行,无尘大师此举甚为不妥,还望三思。”苏长宁自小便被苏秦送往歧元寺文武身心俱修,虽未出家,但对寺中僧人一直视为朋友,对大师也由心敬仰,礼拜有加,修行二字对于有血有肉之人,未必千年,却及一生,她也不能坏了别人的一生。
“老僧不是以出家人的身份,而是以都尉大人的朋友身份,请求一道前往。”无尘大师句句掷地有声,身后又有七八名僧人冒出来,说愿以都尉大人朋友的身份,请求一道前往。
话再也不必多说,于朋友二字,多说已无益。当即,他们便开始准备,城中缺人,安排布置上一个人手都调不出来,苏长宁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折回营帐写了封信交给信鸽放飞出去,临走前,苏长宁嘱咐了雷点和商谊二人,凡事听从莫闻人指挥,不得有违,同时又给了莫闻人一个锦囊,说是若北燕军进犯时打开。另一边哑狼不放心苏长宁,也跟着要去,被苏长宁劝下来保护莫闻人。
苏长宁和着几个僧人出了城,一柱烟工夫便从四面汇过来四队人马,集合了有千余人,领头的一副马贼打扮,此人正是在澜沧城一带出没的马贼首领西王,他跟苏长宁打招呼的方式很奇怪,仅仅是击了个掌便让大家知道这两人交情并非一般,“都尉,你看在我被你招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份上,这人情,此后可不可以就两清啦?”
无尘大师在边上持手念了句阿弥陀佛,西王忙拱手作揖:“哎,肯定是我前世欠了你们的,这一世才会栽你们手里,我西王连那墨王老子都不怕,今儿个在这里见你们怕了成不?叫你们一声爷,一声佛行不?”
长期的风里来雨里去,本该练得西王一身皮肤黝黑,然而此人却怪,皮肤依旧白得能透出光来,况且他的五官周正,综合来看也极是顺眼,以致于人送绰号“白爷”。平日里西王一副大爷样,此刻倒像个初出茅庐的混小子样在无尘大师和苏长宁面前求饶。
“看你来的速度挺快,我也不跟你计较,行,我答应你,这次过去,我们两清。”苏长宁心上焦急,说着调转马头,也不废话,挥鞭急驰转入建川道。
“哈哈,如此甚好,我西王一辈子,大概就这次抢得最为过瘾最为光明正大了……”西王笑着也拍马前行,苏长宁在马背上回头望了这些人一眼,心里明白,有时候官和贼都是一样,只不过是站的角度看的问题不一样,就像如此乱世,谁心狠,谁活命,只有仁义道德,哪来的粮食,没有粮食,军队也会哗变。这是一条链子上的,断了哪个环节也不行,所以此去一行,她必须把自己的荣辱羞耻心放在一边。
问天府郡守屈辙之为人奸炸,对上善于逢迎拍马,对下欺压凌人,初在居民处苛敛,以作用度,次则蔓延四处,又在路道私设关卡,凡过往商人或逃难百姓,均雁过拔毛,肆行讹索,否则以借查奸寇为名,投入死牢。
苏长宁直下问天府,一路马蹄声声烟尘飞扬,倒也没有遇到北燕军的伏击,反是多有耳闻屈辙之劣迹,心生愤慨。这问天府,虽然是莫闻人聚集文人雅士的地方,但一直以来也算劳心勤民,未曾出现街有恶死骨的现象,屈辙之也一直被莫闻人压着大词不敢乱放一句。可是自从莫闻人从监御史调为将军,这问天府也就日渐衰败,常有太多难民饿死路边,被野狗啃食。
苏长宁找到问天府郡,郡守府自然相当气派,大门石狮镇守,衙役若干,腰佩长刀,在朱红色府门前两侧排开。
屈辙之听了其来意,又看了莫闻人手谕,露出一副为难样,长宁观其人,脸色阴冷而带几分狠意,目光锐利如随时伺机扑将过来的猎鹰,看来此次要过这一关,希望不大。果然,屈辙之斜着眼睛,溜溜转了一圈,他对于苏长宁自是有所耳闻,这般两方僵持,多为对己不利,若惹恼了苏长宁逼其出手,自己小命也该呜乎了。所以不敢怠慢,以常理来说她苏长宁对他的态度是及其无礼的,光是他一个正四品的官员,她苏长宁区区一个都尉是要行大礼参拜,而她不仅未行参拜之礼,一开口就要打劫城中富贵,粮草百担,哪有这般好事。屈辙之忍辱打着哈哈说府上备了些薄酒,吃过饭后再行商讨。见苏长宁依然巍然不动,面容肃穆,便知此事大大不妙。
“时间紧迫,应是不应,还望郡守大人给句话。”苏长宁道。
“这个,可是砍脑袋的大事,”屈辙之顿了顿,立下心意,道,“恕实难奉陪。”
“那好,我们便从郡守府的府库开始,郡守大人,对不起了。”长宁在来郡守府之前先去了军营重地,受到苏家军的热烈欢迎,尔后又找了问天府部将唐敢,传了将军莫闻人手谕,又调军一千用于劫粮护粮。
“你们敢以上犯下,打劫问天府郡,这反了不成?来人……来人……”屈辙之仗着对方人不多,黑压压从后堂涌出一队人马来,持着长刀,对着苏长宁,苏长宁来时人手留在了郡守府门口,随着进来的,除了无尘大师,还有几个亲兵。
这时亲兵中有人出来,将头盔一摘,立于屈辙之面前,缓声道,“郡守大人,你可认得我?”
第二十一章 天醒之机()
第二十一章:天醒之机
屈辙之瞧了瞧,眼睛瞬间有些放大,忙行礼参拜,“原是巡察史大人,请恕我有眼无珠,未能认出大人,及时迎接,还望恕罪。”话毕,又望了望苏长宁和一众人马,须臾之间猜测周策此行目的。长宁没有料到周策会随着一千多人马一道过来,不由道,“周大人……”
周策摆摆手,没有理会苏长宁,倒是对屈辙之道,“屈大人不是备了薄宴么,我倒是有些饿了,可否陪同一道吃个便饭?”
屈辙之不敢违抗,在他身上有着对上阿谀对下打压的奴性,唤着收了兵,陪着周策进了内堂,周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这边吃着他的大餐,那边劫着他的粮库,还让他惶惶然作陪,实为一种煎熬与耻辱,心想先行忍着,那时有机会参他周策一本。
苏长宁得了周策暗示,旋于府门口挥手示意,一时间灰尘飞舞,二千余名士兵涌向问天府府库,门口衙役拦也拦不住,有些滑溜的偷偷去禀告屈辙之,终是被郡守无空理会如此闲瑕事为由打发了回来。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府库被搬个精空。随后,各街各巷为官富贾宅府倒是一路无阻,余粮尽数被抢,那些人早就听闻战事望风而逃,举家南迁,存着粮食也是为了日后返祖归乡,对于此事,苏长宁神色有些凝重,苏家三代为将,一向行事光明为人磊落,到了她手中就沦为抢掠之辈,终是对不起苏家一门列祖列宗。倒是无尘大师劝尉,“这所谓劫,也只是不浪费,依着墨王的昏庸,这粮也早晚会是北燕军的。”
到了第二天晌午,抢粮行动基本停止,正清点数量,往马车上装粮。这时,唐敢向苏长宁传来消息,说临渊城郡守田纯与部将王守亭动员全城军民誓死守城,瞿景率兵围攻多日,仍无法动其分毫,反而伤亡惨重,现暂时驻军于临渊城外二十里,再谋攻城之法。
苏长宁原本正站在一家富族高梁独栋大宅前,指挥士兵们装粮上车,时不时捧起茶碗喝上一口,见到唐敢带着消息过来,停手道,“瞿景攻打临渊,与池晏攻打澜沧,都意在问天府,问天府是北境要塞,若一失守,就危及整个南陵,唐将军,你肩上的担子也不小。”
唐敢坐在马上,也没有下来,“我倒是没有什么,孤家寡人一个,到时候要命一条,要头一颗,也就那么回事,人死后南陵沦不沦陷,也就与我无关了。倒是都尉你啊,怕是不如我这般干脆。”
“唐将军此话何意?”长宁有些不解,抬头看着马上的唐敢,唐敢的高头大马在原地踏着蹄子,显得不耐烦,唐敢一拉缰绳,马就往前飞奔而去,苏长宁会意,立刻飞身骑着“逸风”,追唐敢而去,直到进了一片小树林。
前面唐敢停下马,见左右无人,原本随和的话锋一转变得犀利,对苏长宁道,“我听说,北燕攻打南陵,是为了天醒而来?”
长宁勒住逸风,乍闻此话,一愣,“唐将军也对天醒感兴趣?”
唐敢道,“关于这天醒,有说是天祁王朝当年亡国时有一笔巨大宝藏被转移,秘密就藏在柒枝天醒里。当年攻破天祁王朝国都时,七王各得了一枝天醒,但都没有打开天醒的密钥,据说那密钥在诚庆帝后人手里。又有人说这天醒里藏着上古神书,上可知天,下可通地,无所不及,还有人说这天醒里藏着百万神兵,谁得之即可得天下。反正传说还有很多,各式各样,我是不信他百万神兵一说的,若是真有百万神兵,当年天祁王朝为何被灭?天祁完全可以天降神兵,一扫七国之痛。”作为一介部将,居然也会相信这些传说,唐敢笑笑,抚了抚稀稀落落的胡须,“南陵一枝,玉碧天醒,你们苏家,得先皇圣召看守天醒,历经三代,只是现在,这南陵国的天醒到底在哪里,就连你们苏家、墨王都不知道了吧。”
长宁又是一惊,苏家虽为三代看守天醒,但一直是朝中机密,除了墨王与苏家外人知道的不足五人,当年先帝不放心后代命苏家世代看守,到了墨王之代,一直想从苏家接过天醒,以期能够看破天机,这也是很大一部分苏家被削除兵权的原因。而且近年看起来这种想法更甚,非旦想要得到玉碧,还一心妄想着要得到其它六只,然而五年前,苏家发生了惨案,苏秦与孙氏与苏长宁夫君均被人无端所杀,也是那一夜,天醒也没了踪迹,而墨王这些年越发怀疑苏家监守自盗,心怀叵测,一直明探暗示。只是,这些都是绝对机密,这唐敢又是何方神圣,会知道这些。于是忙问,“你到底是谁?怎么会知道这些?”
“我只是得到线报,说墨王派巡察史周策过来,就是为了天醒,还望都尉小心为上。”唐敢拱了拱手,催马离开,只留苏长宁一人在小树林里发呆。
未久,苏长宁带着二千人马,兵分二路,一路由西王率队,一路则由苏长宁、周策和无尘大师安于队前,护送粮草赶往澜沧城。建川道虽是一段斜斜向上的山道,但四周皆是空旷之地,且杂草丛生,很适合伏击,临出城时,苏长宁命这一千士兵每人扛两面大旗,拉大每个士兵之间的间距,又在每部马车之后还加了一个木犁,将地上的灰尘尽数刨起飞得漫天都是,愣是使得一千多的兵力摆出了几千人的声势。
苏长宁走后,屈辙之一本奏折随即发出,曰“巡察史周策及澜沧都尉苏长宁纠胁人众,抢劫各处粮物,放火杀人,波及平民商贾,复抗官拒捕,伤毙勇丁,实属形同土匪,不法已极……”
庞即按了宁越命令,连夜赶着翻过沧山,在澜沧城与问天府之间约半道处伏击这支运粮护粮军队,这一路过来,扎得大家苦不堪言,有一名士兵被扎得掉下了悬崖,另有一名被扎瞎了眼睛,其余均不同程度受伤出血。
第二十二章 建川一战()
第二十二章:建川一战
前方探子马上来报,说苏长宁一行已经出了问天府,护着马车粮草,差不多一个时辰便可到达伏击处。人数大约三四千。庞即有些疑虑,他望着澜沧城的方向,那边硝烟已起,声势震天,看来池晏已经发起对于澜沧城的进攻。这些天,澜沧城内守军不多,又一直处于被困备战阶段,拔不出太多人数的军队去劫粮。另一面问天府也自身难保,左右翼澜沧和临渊均被围,应该不难猜测下一步拿刀问斩的就是他问天府,左右翼只要有一边沦塌,问天府便陷入战火,城内区区一万军队面对三十万大军的夹击防守都是难事,又哪有多少兵力外调去护粮?
庞即从身上取出宁越的书信阅过,又不动声色跟江淮苋合计,疑是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