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

第39章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39章

小说: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子就笑开了:“你一臭小子还想分一斤呀?做啥美梦呢,你就半斤!”

    赵保国当场就不乐意了:“咋地,这是欺负小孩儿呀!”凭啥他就分半斤呀?

    “谁让你岁数小呢?”老爷子就更乐了:“大人的份量肯定比你多呀!”

    赵保国急着眼:“可我饭量不比大人小呀!”他现在饭量已经赶上他爸了,咋分粮还对半儿分呢?

    老爷子悠悠道:“这又不按饭量来算,你饭量再大,又不赚工分,年纪搁那儿摆着呢,肯定只能按小孩儿人头算,不然村里头其它人家,也不能乐意呀!”

    赵保国:合着他就只能吃吃白饭了现在。

    爷俩儿说着话呢,罗红就端着一小盆儿猪血进了屋,赵保国就蹿过去,问:“罗红姐,咋就你一人呢?”

    罗红把装猪血的盆子搁灶台上,又拿瓢盛了水洗手,边洗边回:“这肉还在分呢,我先把猪血拿回来,回头还得去呢!”

    赵保国亦步亦趋的跟着她:“有多少肉呀?”

    罗红直接在裤子上擦了手,就又往出走:“两头猪呢!”

    赵保国也跟她溜达到大食堂那边儿去了,等到了猪肉还没分完,但他家的肉已经分到了,一大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肥多瘦少,乐得左福生满脸开花。

    这么些肉呢,省着吃一月吃一点,能吃好几月呢!肥肉还能拿来炼点油,炒白菜都有肉味儿。

    罗红迎了上去,接了盆儿一看:“哟,这么些肉,能有五斤了吧?”

    左福生再盆儿抢过来,道:“就四斤半!”肯定不能说五斤呀,按说是分的时候,孩子只有大人一半儿,但架不住跟支书队长关系都好,王老大分肉的时候分得更实称些。这份量肯定比其它人要多点儿,谁都知道这一点,不过都看破不说破罢了。

    左福生又道:“你赶紧去吧,你的肉还没分呢,我先把肉拿家去腌上,你分了肉再拿回来,咱中午尽量不吃,留着肚子等晚上的大食堂!”说着就推了罗红去分猪肉那里,自己赶紧端着盆儿往屋里去了。

    “不说兵团打猎的吗?”赵保国四下瞅瞅也没瞅见人,就问左福生:“咋没见着人呢?”

    左福生脚下生风似的走得飞快:“人都没进村呢,听说打了老些东西呢,当兵的也馋呀,这不赶紧回去了,还能搁咱这儿耽搁时间哪?”

    就说着话的工夫回了屋,左福生就忙活着腌肉,赵保国就在旁边帮着递个东西啥的。这肉还没腌好呢,罗红就拎了她分到的那一斤肉进来了。

    “姐,你帮着一起弄了呗!”说着直接就把肉给搁案板子上了。

    左福生当然也不客气了,反正弄了吃的也不少她的一口,满口就应了:“行。”又对罗红讲:“妹子,我这儿腌肉腾不开手,你帮着把那猪血给做了,中午给爷吃的,咱年纪轻,能空着肚子等晚上吃顿好的,爷年纪大了,不能饿着!”

    “行呀!”罗红就挽着袖子做猪血了,时不时还回头跟左福生说话,赵保国就蹲在灶膛边帮着烧火。

    这俩女的,见了面没两天,就姐来妹去的了。赵保国就想着她俩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的,半点儿没觉出来。

    等猪血弄好了就上了桌,老爷子坐在那儿吃,还分了一个碗底儿给赵保国,其它人也不能干看着,但要搁屋里呆着老爷子肯定自己也吃不下去了。就跑院儿里头去坐着做针线活了。

    至于另一个女知青,基本是天不大亮不起床。起了床就见不着人,每每晚上睡觉才着家的,这一天儿天儿的也不知道在外头瞎混个啥。

    等到了赵二牛睡足了起床,赵保国这才能问山里的事儿。

    赵二牛套着衣裳就问他:“这几天家里头没事儿吧?”他咋瞅着屋里多了个外人呢?

    赵保国跟个小尾巴似的围着他爸转悠:“没事儿,就是分了两女知青过来!也不长住,等院子建好就不搁咱屋了!”

第90章 饭量大() 
“知青?”赵二牛顿了顿:“这就有了?”

    “是呀!”赵保国张望了一下,又压低着声音:“我也奇怪呢,咋这么快来了呢?按理说不得还有三年吗?”说着有些忧心忡忡,要说这时空跟以前的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但他觉着大方向不可能变,历史进程它应该也是有修整性的,小细节弯弯绕绕的都不打紧,只要大方向不变,他们爷俩儿就安安生生度过这段日子。

    赵二牛想了想,才道:“估计是自愿下乡的。三年后的事儿不会变的!”他是记得除了三年后,之前也是有知青陆陆续续下乡的,只是这些都是自愿下乡的。后来全国兴起知青下乡的热潮是强制性的。

    赵保国呆了一下:“是不是傻呀?”这回城多不容易呀,居然还想着下乡?简直吃饱了没事儿干嘛这不是!

    赵二牛就拍了他脑袋一下:“管人家傻不傻呢!”又往出走:“赶紧的,再晚肉都被吃光了!”赵保国一听见肉,就把这事儿给抛脑后了。

    毕竟这知青下不下乡的跟他也没关系,现在最重要的是肉呀!!!

    肉!!吃肉!!!

    有了上一次吃大食堂的经验,赵保国这回就直接蹲那大灶房了。

    等能肉熟了能吃了,他姑奶赵翠花,就直接给他打了一碗,骨头上肉比较多的那种。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人,还有张家赵家几个兄弟姐妹们,个个都分了点儿,只他们饭量小,一人两碗下去就撑不下了。

    赵保国饭量大,吃得也快,吃完了又跑灶房外头去。全村老少爷们,一帮子大娘大婶,小屁孩儿们,个个端着脑袋大的碗,吃得唏哩哗啦的。赵保国碗底一空,就赶紧的凑他姑奶身边儿去,赵翠花一边给他打一边道:“你这孩子,饭量还不小吗。”这回骨头就没了,全是萝卜加汤。

    赵保国就咧着嘴冲她直乐,吃得满嘴都是油。等这碗空他也就是个半饱,但也不再去吃了,又钻灶房里头去,等着炒的肝尖肺片了。

    上了桌他也抢不过大人,这等在灶房里头,掌勺的又是他姑奶奶,等炒好了少了不了给他几片,说是让他尝味道。就这么一锅尝一点儿的,等都上了桌,他就有了七八分饱。再有好些个叔叔们抢肉吃的时候,也一人一筷子分他点儿,吃完了肚子就滚圆滚圆的。

    可算是饱了!

    赵翠花看他吃了这么些,不免瞠目结舌:“你这孩子,咋吃这么多?”之前吃了好几碗骨头汤,她专门给了不少肉多的骨头的,再加上萝卜,再加后来给他吃的,现在他还能吃,菜没了现在一手一个窝头在那儿啃着呢!

    这一个大人的饭量都比不上他了!

    张老二蹲着啃窝头,听了就笑:“这能吃不是好事儿吗?至少长得结实,回头也是一把干活儿的好手!”结果被老娘一巴掌糊脑门子上了。

    “这叫能吃吗?”赵翠花道:“你的饭量都比不上他了,这孩子不会吃出啥毛病来吧?”说着很是担忧,拉了赵保国过来,直接就去掀他的衣裳。

    赵保国窘得赶紧躲:“姑奶,你这是干啥呀!”咋动不动掀人衣裳呢?这像话吗。

    赵翠花赶紧就去捉他:“你这孩子,还害臊啦?”说着直接就掀衣裳去了,再摸了摸他的小肚皮,皱着眉道:“那吃老些东西了,肚子也不见鼓,你吃哪儿去了都?不会真有啥问题吧?”说着又转脸对张老二道:“要不回头跟柱子带孩子上县医院去瞧瞧?真有啥毛病咋就赶紧治!!”

    说着不等张老二回话,对着赵保国又是捏肩又是拍背的,问他这儿疼不疼,那儿难不难受的。

    赵保国十分蛋疼,一边躲一边喊:“爸,爸,你快来呀!!”

    赵二牛正跟赵家兄弟们吹牛打屁呢,冷不丁听到儿子大叫,赶紧就过去了:“咋了这是?”

    就见他姑一脸忧愁:“柱子啊,就算你娶了媳妇儿,也不能忽视保国不是?你瞅瞅这孩子晚上都吃多少了?你没发现问题呀??”

    赵二牛有点儿愣,这什么跟什么呀??摸不着头脑的赵保国就去问张老二,等整明白了差点儿笑死,拉了赵保国拍着他的脑袋,对着一脸忧愁的赵翠花道:“姑,你这不想岔了吗?这孩子从小饭量就大,现在又长身子骨儿,这饭量也是越来越大了!”

    赵翠花怀疑的看着他:“从小饭量就大啊?”又看了看赵保国的小身板儿,上下瞅瞅,怎么看也没看明白,就那么个小肚皮,咋装下那么多吃食的。

    “真从小就大!”赵二牛赶紧道:“这我还能哄您吗?这可是我亲儿子,真要有啥毛病,我还能不在乎吗?”

    赵翠花道:“可这饭量也太大了点儿吧,保国今年才十岁,这饭量”说着摇了摇头,显然觉着不对劲儿,哪有一个正常孩子,能吃下两三斤食物的?

    赵二牛见她不信,赶紧又道:“姑您别不信,这孩子饭量大吧也正常,他力气也大呀?你说了,他才十岁,估摸着再等两年,这力气都能赶上我了,这力气大了,不就得吃得多吗?”

    赵翠花这才放了心,道:“原来是天生神力呀!”又想了想:“咱老赵家祖上,好像也没出过这样的人物,难道是随了孩子他妈那边儿的?”

    赵二牛心说个屁哦!明明是因为练了那劳什子养生的吧。可他也练,咋也没见力气长呢?有可能是因毛蛋儿还小吧,正是长力气的时候,这养生功吧,估摸着是促进他发育的。他都三十五的人了,早就不发育了,这练了指多是保养保养,力气就长不了。但这话也没法儿跟人说,于是就顺着他姑的话道:“估摸是了!”

    这整明白了赵保国饭量异常的原因,赵翠花就高兴了:“那敢情好呀,以后等咱保国生个十个八个孙孙,咋地也能有几个力气大的,到时候种地就不费劲儿了!”

    赵保国:力气大就是拿来种地的?您可真是够有追求的!

    其它人听了都哄笑了,又取笑赵保国:“毛蛋儿听到没,以后等讨了媳妇儿,生他十个八的儿子!”这是赵老二那憨货。

    赵保国没搭理他,蹭蹭蹭的捞了自家碗走了。

第91章 上学的一天() 
等大食堂吃完了,谁家想吃肉,就只能紧着自家分的肉省着吃的,要一顿吃光了,谁知道下顿肉是什么时候呢?

    赵二牛天儿天儿跟着张老二这跑那跑的,也不知在忙活些啥。反正除了吃饭睡觉,很少见他着家的,要么是在地头忙活,要么就是跟着张老二出去了。

    赵保国也开始忙着上学了,天儿天儿七点钟就起了,等着吃了早饭再到张家,再到赵家,跟着几个兄弟姐妹们一起去上学。整个公社就一个小学,离村里很近,走路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基本七点四十左右就能到了,八点钟准时开课。

    学校也不止太平村的孩子们,也就赵家跟张家,甭管男孩女孩通通给上学。其它人家的孩子基本是不给上学的,当然也有有远眼的人家,认为有知识是有前途的,咬咬牙也能拿出学费给孩子上学,指望着以后跃出农门,进城当工人或公务员。但这种人家毕竟是少,毕竟学费也不便宜,一块钱也不是个小数目了。就算一家子紧着孩子上学,那顶多一两个,还是男孩,女孩少有上学的。

    离得学校远的,每天都要走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到,下学了还得走上三四个小时才回。赵保国想想就觉着庆幸,要是他们没搬出来,他爸肯定还是得想法子让他上学的,到时候他不得天天跟那些孩子们一样?凌晨就得起来,收拾了就得出门,三更半夜才能到家?这日子想想就觉得绝望。

    要说自己还是吃不了苦头,看看人家那求知若渴的姿态,那毅力,一般人是真比不了,以后肯定能有出息。

    一课堂也就四十分钟,赵保国无聊极了,张着嘴跟老师学那奇怪的普通话,心说这普通话要说出去,能有几人听得懂呀?就张嘴光做口形了,反正老师也听不着吗。等老师教了几遍他们这些一年级的小朋友,又挨个问了让读,觉着都会了。就让他们自己对着用黑漆涂成黑板自己念。

    “啊”“呜”“呃”一时间屋里奇怪的拼音此起伏起了。

    学校加上校长才两个老师,一个是陈大芳赵保国他二婶儿,专教语文跟音乐和思想品德。另一个就是校长,姓郑,是公社指派下来的,专教数学。小学跟后世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多课程,除了语文音乐数学还有一个劳动课,就是做做手工,或组织了去田地里拨草干活儿。

    五个年级加起来的学生还不到五十个人,学校也只是三间泥瓦房,是村里去世的孤寡老人留下的房子。等公社的小学指标给了生产队后,张老二就跟村长村支书等商量了把这屋子修了修,给做了学校。一间小的做两个老师的办公室,另外两间就当教室了。

    上语文课时就用左边那间,上数学课时就用右边那间。

    甭管是几年级的学生,都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只是按年级的不同坐着,桌子板凳是不够所有学生们用的。所以基本都是自家做了拿学校来使的。陈大芳先是教了一年级的学拼音,就让其它年级的自己复习功课,等一年级的教好了让他们自己读念写。再接着去教二年级的学生,就这样排下去,四十分钟过后两年级就轮了一遍。还能再重头教一遍巩固一下。

    二年级跟三年级五年级的学生都在隔壁上数学课。等下了课后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个年代在乡下还没有电铃,下课就是一个铁盆儿声一敲,只要听见响声儿了,就代表一节课结束了。

    第一次上学的十分兴奋,张国强拿着课本儿,对着张红英兴奋的念道:“英子,你看我念得对不对?”说着拉了张红英在身边站,似模似样的念起啊呜呃。

    张红英也煞有其事的点评:“读得没错,就是这样念的!”张国强就更兴奋了,又拉了赵保国:“毛蛋儿哥,你看我这样念对不对?”说着又开始念了。赵保国就忙点头,表示他说对。

    这时赵爱国就很得意了,说:“我早就会念了!”赵爱国是陈大芳的大儿子,早早的就学了拼命,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