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大明星 >

第93章

汉末大明星-第93章

小说: 汉末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一听可以随张平去荆州,顿时来了兴趣,当下便兴奋的叫起来:“师尊尽管吩咐,徒儿定然不负师尊所望。”

    “好,此事你当有所听说,为师最近新收了一个弟子,乃是陛下的皇子刘辩。”

    周瑜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刘辩此前一人独居,此时初来国师府,对这里不太熟悉,为师知你聪明伶俐,与一众师兄弟关系很好,而且要说起家世,你与辩儿最为接近,因此想让你多多与辩儿相处,让辩儿尽快融入到师兄弟中去,你可能做到?”

    周瑜本以为是什么大事,一听原来是此事,顿时拍着胸脯自信的说道:“师尊放心,此事交给徒儿,定不让师尊失望。”

    张平见周瑜说的轻快,怕他不用心,马虎大意误了大事,有加重语气:“君无戏言,你可敢跟为师立个军令状啊?”

    周瑜这才稍显郑重的点了点头,向张平保证了一番。

    。。。。。。

    “你就是刘辩?”周瑜刚从张平处出来,便四处寻找刘辩,终于让他在弟子们读书的静室中找到了一个人默默看书的刘辩。

    刘辩从书中抬起头来看了周瑜一眼,便又低下头去。

    周瑜不以为意,以为刘辩初来,还不熟悉,因此有些内向寡言。当下将刘辩手中书册一夺,将胳膊搭在刘辩肩上,拉着刘辩便向外走去,“我跟你说啊,你刚来这国师府,估计还不熟悉,我带你四处转转,先熟悉熟悉。”

    刘辩明显的抗拒着,将周瑜的胳膊从肩上拿下,退开两步,“你是谁?”

    周瑜一愣,旋即莞尔一笑,“我叫周瑜,也是师尊的弟子,比你早入门半年,你应该叫我师兄。”说完插着腰,昂起头,等着刘辩叫他师兄。可是他等了半天,也没听到“师兄”二字,不由有些奇怪的将昂着的头收回来,看到原本应该站在自己对面的刘辩又回到了刚才坐的位置上拿起了书来。

    周瑜一阵尴尬,自己讪讪的笑了笑,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妙,果然师尊给的任务没那么简单。不过他也不气馁,反而激起了好胜心,暗哼一声,心道我还就不信了,有我周瑜在,管你是什么样的秧子都要给你掰正过来。当下毫不犹豫的再次冲到刘辩的面前,将其手中的书多下,也不多言,拉着刘辩就往外走。刘辩虽然不愿,但一来周瑜较他年长两岁,气力比他还是要大不少,二来周瑜练了半年的武,身子比他强健的多,因此他挣扎半天,却拧不过周瑜,被周瑜连拉带拽的拉出了门。

    周瑜可不管那么多,拉着刘辩先是将国师府转了一遍,将各个地方交代一番,哪能去,哪不能去,哪是干什么的,哪是谁谁的房间。路上遇到了其他师兄弟也一一为刘辩介绍。

    刘辩初来府中时,其实张一、张春已经带他转过一圈,他也算熟悉,但他却习惯了沉默,被周瑜拉着,自知挣扎不过,也就索性跟着周瑜又转了一圈。

    一路上,遇到的人都热情的和周瑜打招呼,周瑜也都一脸讨巧,看着周瑜在人群中颇受欢迎的样子,倒是让刘辩看的有些羡慕,眼中渐渐有了一丝生气和活力。整个人也从最初的抗拒到逐渐的接受到开始有些好奇,僵硬的身子也慢慢的变得放松下来。

    张平再暗中看着这一切,微微一笑,暗暗的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如获宝山() 
经过与周瑜的那番,张平也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通过系统作弊弄出的这些如神迹般的特效,需要好好的想一个解释的方法。而且日后要尽量少用,因为这些都是系统作弊是绝对没法传授给弟子的,日后能少用还是要少用,否则像周瑜这般,自己是在无法解释,以周瑜的聪慧,怕是日后难免会产生怀疑。这也让张平心中惊醒,想要立定自己的地位,想要将太平道发扬光大还是需要靠真才实学,只靠系统的帮助,得到的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一旦不济一朝便会破灭。因此张平开始认真的思考起太平道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来。

    。。。。。。

    “琰妹,这是为兄此去青幽二州搜寻的一些小物件,供琰妹把玩,喜欢琰妹能够喜欢。”张平这日带了一堆在青州和幽州搜寻的小礼物,有异族乌桓、鲜卑的乐器、饰品,也有各种奇珍异石,特地拿来向蔡琰献宝。

    这下子将蔡琰逗的开心不已,口上说着“兄长能来小妹已是十分欢喜,何必待什么礼物,兄长有心了。”可是看着张平满是欢喜的眼神,在手中一一把玩这些小物件的爱不释手神情却出卖了她。

    张平看到蔡琰欢喜脸上开心的傻笑。

    “兄长这一走便是半年,倒是辛苦了。”蔡琰放下手中的物件,这物件自然有的是时间把玩,可张平却是许久不见了,蔡琰眼中有一丝关切,盯着张平看了好半晌才幽幽的说道:“兄长瘦了,黑了,不过看起来也更英武沉稳了。”

    张平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咧嘴傻笑着,汉朝都流行续须,张平这也时日也没有管,正处青春期的他嘴唇上已经慢慢长出一层胡茬子,让他不再是面白无须的清秀小生,反倒是因为这些时日渐渐习惯了国师的身份,唇上的这一撮胡子让整个人看起来多了一分威严和肃穆,显得别有一番成熟的味道。

    张平被蔡琰这一番夸赞开心的呵呵的傻笑,其滑稽的样子将蔡琰逗的捂嘴格格直笑。

    张平看着眼前这个靓丽脱俗、巧笑嫣兮的秀美面容,不由的一时看的痴了,双眼发直,直愣愣的看着蔡琰。

    蔡琰被张平如此毫不掩饰的盯着先是一呆,然后羞涩的低下了头去,故意大声的咳嗽了两声。

    张平这才从发呆中突然惊醒,讪讪的有些尴尬的笑了一下,转移话题又与蔡琰说了些半年来的见闻与事情,倒将蔡琰逗的巧笑不已,到是谈的欢乐尽兴,一时间不觉便聊了很久。

    张平看了看天色,才想起今日来的正事,话锋一转向蔡琰问道:“琰妹,我知叔父藏书不少,今日此来还想一观叔父藏书,不知可否?”

    蔡琰见张平说道正事,虽然不由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认真的答道:“无妨,兄长自去便是。”

    张平谢过后便往蔡府的书房而去。看着看满屋子十数排书架的古籍,张平也是感慨不已,这年头能有如此多藏书的,当真难得,这都够的上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了。上次来不过匆匆一览,未来的及细阅,这次张平来便是来充实自己的。自从他惊醒需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走的更长远后,便打定主意要多多积累,总结前人之言,然后制定出自己的一套理论,用来为太平道传法布道所用。他心中虽然想要参考耶稣基督和佛教的传道法门,毕竟这可是后世在世界范围传播最广的几大教派之一,可惜一来他手头关于这两个教派的资料甚少,而来自身虽然读了不少道藏有些积累,但仍然不足,想要一下子创造一个能够普世的理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而且以他现在的积累也是不够的,因此他还需要大量的阅读,累积大量的知识。所以他把主意打到了蔡邕的藏书上。

    上次来因为崇拜值不够,没法将这些珍贵的藏书复制到系统中,但经过了这半年多的积累,张平的崇拜值已经积累了很多,足以他奢侈的将这些书都复制走。

    因此他一进到书房,先是假作取了本书拿在手中,其实却是在沟通系统,让系统将所有这些书籍典藏统统复制进系统中。

    系统久违的冰冷声音响起,共扫描到书籍一万一千零八十三册,扫描保存每本需崇拜值一万点,共需要崇拜值一亿一千零八十三万崇拜值,是否确定?

    张平看了看自己属性栏中显示为一亿两千五百九十万的崇拜值,有些肉疼的咬了咬牙,进行了确认,瞬间崇拜值便只剩下一千五百零七十九万了。真正的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开始扫描,扫描时间约要两个时辰,系统冰冷的通知了一声便开始了工作。张平也正好乘着这个时间随手拿起一本书来仔细的阅读起来。

    不觉时间在张平的沉心阅读中过的飞快,两个时辰以后,叮的一声系统终于完成了扫描。这时也有下人来通知张平到前厅用膳。张平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不觉已经夕阳西下。

    来到前厅,蔡邕已经在席间坐下,张平连忙告罪一声在一侧坐下。

    蔡邕上下打量了一番张平,欣慰的拍了拍张平的肩膀,“贤侄此番出征,看起来倒是受益匪浅啊。”

    张平连忙谦虚的笑了笑,“叔父谬赞,实属侥幸。”

    “贤侄,你可知这杨司徒是怎么没的?”蔡邕突然凑上前问道。

    “我到时,杨司徒已经去了,我听下面报告说是当时有人放冷箭欲袭击陛下,样司徒奋不顾身的挡在了陛下面前,为陛下挡下了致命的一箭,被利箭穿胸才不治身亡。”张平不知蔡邕为何会问道这个,将自己所知说了出来。

    蔡邕闻言眉头皱起,片刻才松开,叹了口气:“可惜贤侄当时不在场,不然没准还能救杨司徒一命。”

    张平见蔡邕反应,有些疑惑的问道:“叔父,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问题?”

第一百一十四章 蔡府轶事() 
蔡邕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只是前些时日,陛下刚刚出了雒阳,便有人告诉我说杨府有些不对,采买了不少白布麻衣,还有上好的棺木,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行事,只是告诉我的这人机缘巧合正好撞见了,这才说与我知。当时我不解其意,但直到杨司徒遇害的消息从翼州传回,我才恍然大悟。”

    “叔父是怀疑杨府早就知道杨司徒要死?”张平想了想觉得这话说不通,有接着说道:“或者说是,这杨司徒是故意求死?”

    蔡邕皱眉点了点头。

    “那这杨司徒图的是什么呢?图高官厚禄?即便是他死了,其子杨彪也不过是封了个侍中,比起司徒来还是差的很远,根本不必以死来换。除非是有更大的利益,可是这利益又是什么呢?”张平不解的口中喃喃道。

    蔡邕也是不接的摇了摇头。

    “叔父,这些时日,朝堂可有发生什么大事?”

    蔡邕闻言思索起来,想了半晌摇了摇头,“最近实在没有什么大事,最大的不过就是陛下欲出巡河间,众臣不允,”蔡邕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突然说道:“要说起来,陛下出巡河间这事倒还真引发了一件大事。”

    “是何大事?”张平赶忙追问道。

    “陛下当时欲出巡河间,杨司徒说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请求陛下立嗣,当时陛下大怒,要求百官上书各抒己见。再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及至陛下二次提出出巡时,百官再无人提及此事,也正是这时杨司徒请求与陛下同行,护佑陛下左右。”

    张平听了细细思索,突然间福灵心至,仿若一道雷电劈在了心头,照亮了漆黑的夜空,这么说来杨赐的死必是早有预谋了,因此杨家才会提前就开始准备已经丧葬之礼。那杨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蔡邕的话,怕是与立嗣有关。那这立嗣最大的收益者会是谁呢?按照张让的说法,目前朝堂上知道的陛下子嗣仅有刘辩一人,而刘辩一直寄居在宫外由史道人抚养,旁人难以相见。而以刘辩当时的情形,哪里有半分理政的能力,如果被立为太子,不过是傀儡一个而已。想来陛下心中是清楚的,所以才会在朝堂之上大怒。

    所以杨赐十因为提议立嗣之事触怒了皇上,要知道朝臣干预储君废立自古都是犯帝王忌讳的事情。因此杨赐怕皇上一怒之下迁怒杨家,将杨家灭了满门,所以为了保杨家,才想出求死的计策来保全杨家吗?

    虽然这个理由基本上说的通,但张平却有些不信,以杨赐那般老谋深算,若仅仅如此,何必出此下策,必然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么杨赐提出立储的动机便有待商榷了。

    汉帝才三十多岁,正是春秋鼎盛之年,也就只有张平知道历史,知道刘宏活不了几年了,旁人是无从得知此时的,所以此时断然不会提出立储之事。而如此反常的事情恰恰出现了,再结合刘辩的状态,及对史道人的猜测,这其中绝不简单。那只能说明其中定然隐藏这一个大阴谋,有人想要搞事情。

    那么这件事情最得益的会是谁呢?刘辩是大将军何进的亲外甥,如果刘辩登基做了皇帝,以刘辩的状态,大将军何进必能权倾朝野,如此说来对大将军何进最为有利。所以这幕后的一切会是大将军何进所为吗?

    张平仔细的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杨赐与何进在朝堂上并不对付,以张平有限的上朝经验来判断,杨赐与何进就算不是势同水火,也绝对不会沆瀣一气。杨赐没有道理会用身死来为何进换取利益。

    如此便又饶了回来,情理上实在说不通,张平疑惑的将自己的分析说给了蔡邕。因为对蔡邕的信任,张平对蔡邕自是无所隐瞒,将自己知道的细节和自己的一应分析统统一股脑说给蔡邕听。

    蔡邕听了手拄桌子仔细思考起来,片刻后方才说道:“贤侄似乎忘了一个人。”

    “叔父说的是谁?”

    “太尉张温。”

    “他?”张平突然想起那日早朝向自己示好,还派了韩馥来说情的人,有些不解的问道:“他不是出征西凉了吗?”

    蔡邕点了点头,“没错,他是出征西凉了,可是他代表的势力并没有。贤侄可知道这朝堂之上可并不只是杨赐与何进两派而已。”

    张平一脸迷茫的看着蔡邕,等待他给予自己解释。

    蔡邕看到了张平眼中的疑惑不解,便开口解释道:“贤侄,这朝堂绝不像你看到的这么简单,以杨赐为代表的党人一派,和以何进为核心的外戚一派,这你知道,我就不再多说,但你可知道这朝堂上还有不少人并不属于这两派中的任何一派。”

    张平来了精神,知道蔡邕所说必是朝堂密辛,聚精会神的聆听起来。

    “这不属于两派的人又分了两个圈子,一个圈子乃是以刘焉、刘虞这两大皇族为首,其圈内多是刘姓皇室子弟或附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