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红娘-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它食谱的复杂性。
它不但吃野兽昆虫灯笼蚁,甚至连泥土沙石都不放过。
可以说埋没在地下的这个超大的第四空间里的所有东西,全都是被它的肠胃吸收然后挥发排泻了。
公玉沫儿若不是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她就是在宇宙间活够二十万年,估计到死都不会想到在临地面上千米深的地下,一棵自然生长的树,居然能创造出如此神奇如此不可思议的自然奇迹。
她头脑曾经是个书海,但在这里仍显苍白。
具体这个硐室有多大几个就算把脑袋加在一起也不会知道。
他们能看到的就是埋在黑暗之后的无穷黑暗,身处这样的空间只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几人同时打开临时手电筒,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三个分叉足以占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树根。
那三个巨型分叉呈等腰三角形结构立体地根植于地下,仿佛要穿透地幔而后止。
紧挨根茎的洞底也被它那从粗到细的根茎提起有几米之高,远望之下宛如一个半面埋在地下半面露出地表的大型凸透镜。
贴在根茎半腰未能伸入地下的上百万条软根,像浮在水面随着水纹摇曳游动的水蛇,一摇一摆将从树洞吸入的各类动物尺骸,慢慢一点点地向四周看不到头的边角推挪运送过去。而他们此刻就正好站在这样一条摇臂上。
沿三角形穹窿顶点向上大约五百米处,又有一层比下面更加茁壮的根茎,乍看之下最少有上万亿根。
它们粗细相间盘根错节呈网状向四周蔓延开去,几十米粗的须状根枝给人一种泰山压顶的沉重之感,其整个形状宛如一个倒扣在天空的巨幅雨伞,将上面几百米厚的地层岩土扎扎实实棚在上面形成硐顶,缝隙间除了可以渗下水滴,其它的什么也别想落下来。
他们刚才落身的树洞,如同人的鼻孔被那些向下生长的附着绒毛的不计其数的藤须填充,此刻看起来柔软放松。
它们从树的主茎和孔壁两侧长出然后就向下自然低垂,但它们并没有挨到洞底,而是在几十米高的半空就停了下来。密密麻麻,像放大了几千倍的垂柳丝倒挂在它那两个乌黑的洞眼里。
这样的洞眼被树的主干茎合理地分置于树杆的两边,像人类的两道下行的鼻孔。
洞眼空阔,下宽上窄,每个直径都有上百米,一边管吸一边管呼,轮流值班,功能主要根据上面猎物的方向决定。
贴着洞顶长过去的那些根须就像一根根带是电子感应的探头,它们长在地表附近,任何猎物只要到达它任何一根枝须的上面,都会被很快感知并被迅速传达到树的主控制神经,主控神经收到信息后,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万钧呼吸之力,瞬间将猎物从一个鼻孔里吸进然后将气体从另一侧的鼻孔排出。
此时长在鼻孔里的那些触须就会一方面涂抹消化液一方面像滤网一样阻止吸进的猎物被从另一侧带出。
先于詹龙他们进来的那些动物和被断裂缝隔开的蚁队都没有逃脱如此恶运。
他们也一样,他们就是这样被它从蚁丛里救出然后又被拉来困在这里的。
他们不知道自己现在遇到的,就是已在此地进化百万年、又被兽军反复污染而变异了的、臭名昭著的魔鬼噬生树。
(请关注下一章:魔化雄兵之魔鬼噬生树(三)
;
122、魔鬼噬生树 三()
(有种寂寞叫无奈,有种徘徊叫等待。如果给我一点爱,生活无波也澎湃!支持推荐打赏收藏,随便留个脚印,告诉我你曾经来过就好――爱你的水乡吴歌!)
像几十个防空洞并在一起形成的巨大地下硐室漆黑幽暗,但空气似乎还不是太恶劣,这可能跟它不停呼吸吐纳有关。
难怪上面那块土地寸草不生,难怪连嗜血成性的灯笼蚁都对它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前面被吸进来的动物已经被洞里那些粘稠的液体搅成了浆糊,但大片的蚁群却还飘在上面,可它们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顶上那些粘液迟早会将它们消化。
这种攻防兼备疏而不漏的结构设置,别说是他们这些自然人,就是一只苍蝇只要进来也休想逃出去。
詹龙不知道身后的这群人在这种环境里到底能坚持多久,身上的盔甲现在已经被它的粘液涂抹得不成气候。
这些粘液拉着丝线,虽不及化学胶的粘性但也逊色不了多少。
他不敢多待,哪怕死也要死个明白。
他想到远处找找,看是否还有其它逃生办法。
被动化成血水的确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流动在血管里的炽红血液不允许他承认失败,地球人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脚下那条几米宽的软筋还在抖动,它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歇,这种精神与他们的追求理念别无二致。
他们有呼吸过滤系统帮忙,身体暂时对氧气的需求还不是太敏感,但那些以氧气为生的动物就没有他们这么幸运了。
从它们进入地下硐室那一刻起,死神就会陪着时间的脚步分毫不差地降临到它们身上。
除了现在还能聊以为继的詹龙六人,生存对于来到这里的被俘者来说没有概率。
这里不需要使用几乎、基本、可能、或许这样的词汇,凡是被迫投怀送抱的结局就只有两个,化整为零或投胎转世。
从目前情况看,詹龙几个似乎也难逃此劫。
詹龙在前,甘能断后,中间夹着四个女生,几人沿着游须一点一点慢慢往前走,他们想到硐室的边缘处去看看形势,因为他们看到高高在上的穹窿顶越往远处越低,像个开口朝下的上括弧。
他们不知道这是视觉透视效果,还是室顶的实际造型,但凭借自然及社会常识,离控制中心越远的地方,指令的控制力度就会越弱,混乱和疏漏发生的地方一般最容易集中在边远地方。
虽然这种树从生长规律上来说有点反常,但中枢系统与末稍神经孰强孰弱,是不需要用理论去分辩的。因为连宇宙的主宰都没有逃出这种规律,星系混战都是发生在距离宙核偏远的地方,树根再奇特也不可能逆势而行,詹龙他们有这种常识。
游须的摆幅很大,但因为太长的缘故所以速度和频率也相应很低,从根到尖以s形机动漂移一次少着也得几个小时,须尖很长具体到哪里才是头他们也看不到。
像这样的根须紧挨地面生长的最少也有两三层,而且配合紧密,一根向右摆旁边的另一根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往左靠,夹挤之间就会将涌在根底的食材向前排出。而这还只是它众多功能里最微不足道的一项。
除此之外,上下相临的两层游须之间还有磨嚼作用,它可以将一些巨型兽骨挤碎磨匀,然后又像小肠一样将其分解吸收并向最远的地方均匀送出。
不远处有几幅高出地面很多的大骨架,应是被游须推出去的,看其个头一点也不比毒偻蛛差。它虽然没有被磨成齑粉可已经摇摇欲坠,估计已经被地下的噬液腐蚀得不成体统。
在他们之前和与他们一起被吸进来的那些灯笼蚁却很离奇,它们虽然已被分裂成几大片,但每一片的蚁队都像粘在一起似的,不管漂到哪里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至死不离。
它们像燃在地底的长明灯,在这个暗无天日的空间显得别扭而小有生气。
先前的敌人此刻的朋友,公玉沫儿竟为它们的存在竟感到莫名的欣喜。
它们头上的探照灯本来就起不到照明的作用,估计就是长是头上在夜晚出来时吓人用的。而且最上面一层和最下面一层都已灭了,能打起精神的也就剩中间那半截不到一米半厚的中层了。
分析其可能性,估计最上面的和最下面的可能都被这上下夹击的藤液浸死了。
但即使这样它们也在做着最后的抗争,就像他们被送出地球母星一样,所有牺牲者都在用自己残缺的躯体为保持种族的未来做着最后的努力。
自然界到处充满智慧,物种间的征伐无处不在,但这种友爱的力量还是让他们对这个陌生的星球另眼相看。
几人沉默着,在共同的灾难面前,除了********逃离,其他什么都说无可说。此刻只能小心地俯身盘在游须上一点一点往前挪,生怕一不小心掉下去被下面的液体化成蒸汽。
底下的噬液像烧熟的浆糊,不知道有多深也不知道其浸蚀力有多强。
它与上面滴下的粘液有本质不同,因为粘液是从那些像藤的一样树根里分泌出来的,已经过树的净化,起码在干净程度上这些藤液要远大于它。
他们一步步向前挪着,身后那个金字塔一样的三角形根茎被渐渐甩在身后。
突然,他们感觉身下猛地一震,紧接着身体就被高高抛起。
身下原来隐没于噬液里的万千须根刹那间同时拔地而出,像编成的须网,带着没来得及下流的浆液同时向高处抛去。
悬垂在洞顶的藤须也跟着配合,忽然间变得坚而柔韧齐力在硐顶上制造了无数个龙卷风一样的巨大漩涡,藤雨也比先前大了几十倍,几乎下得密不透风。
几人惊叫着急忙俯身将须枝抱紧,以免被甩进下面的噬液之中,谁也不知道这东西要干什么。
游须上下翻飞,好像不将他们抖落誓不罢休。
洞里风声四起,须尖打到洞顶发出雷鸣般的砰啪之声。
六人抱住游须像附在鞭稍的蚂蚁被它带着在空旷的穴洞里四下翻飞,几乎快被耍得断了气,好几次都差点被它甩掉下去。
他们死死抱住根藤将身体紧贴在上面,只想有几根钉子直接把他们钉住才好。
如此拼命坚持了有几分钟,那些根须终于一点点静了下来。
公玉沫儿被它折腾得筋疲力尽,浑身也被乱浆包裹,几乎分辩不出人形。她爬在渐渐歇下来的游须上不住地喘息着,生怕它再突然来一次,那自己将必死无疑。
(请关注下一章:魔化雄兵之人间活地狱(一)
;
123、人间活地狱 一()
(有种寂寞叫无奈,有种徘徊叫等待。如果给我一点爱,生活无波也澎湃!支持推荐打赏收藏,随便留个脚印,告诉我你曾经来过就好――爱你的水乡吴歌!)
其他三个女生也一样,她们娇喘着哼哧着,全身都纠缠着无边的恐惧。
他们猜不透这些根须为什么要这样,难道是自己把它惹怒了?可要不这样自己还不早都被它的噬液淹死了?
正在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殿在后方的甘能远远看见就在他们刚才落身的地方,又七零八落地噗哒噗哒掉下许多**生物。
那些动物刚一进来就拼命在深不见底的噬液里漫无目的地四下游动,但不一会就被淹得不见了影子。
甘能看得心惊肉跳,这种情形若出不去必将死路一条,可是出路在哪里呢?他瞄向了不远处那层乱而不散的蚁队。
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经过刚才那一阵暴风骤雨的闹腾,那些散落在周边的零星蚁队不但没被打散,而且竟鬼使神差地借着树根的力量合而为一,由团状连成了一个整体。
除了比较远的几块实在够不着外,其它的基本都窜连在了一起。
它们像漂在水上的灯塔,正有条不紊地向着一个方向前行。
甘能受到点拨,他感觉它们一定有着某种目的,毕竟它们是当地原生物种,应该比自己这些人更了解当前形势。
但它们的游动方向却与自己所攀附的游根摆动方向正好相反,眼看它们一会离自己的队伍越来越远,他急忙招呼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瞅准一条正向自己靠过来的相邻游根跳了过去。
罗玉娇不相信甘能的判断,但终究经不住团队的怂恿。
其他人暂时也没有好办法,如此只好跟着甘能马首是瞻地跳了过去。
如此三番换了几次附着点,他们就慢慢跟上了蚁队。
蚁队并不停止,而他们脚下的游根却越来越细,再走下去不用外力作用一会自己就走进了那深不见底的浆液里。
没有办法,既然蚁队上面那层灯不亮着,就说明它们已经没有什么攻击性。就算有攻击性,刚才在上面也已证明,自己这身盔甲它们一时半会也还奈何不得。
如果能跟着它们找到一个逃生的出口,再怎么也比这儿强。
詹龙大致计算了一下自己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和所需的力量,然后就不计后果地再次团身向前面那层厚厚的蚁背上跃去。
蚁队被他弹压后稍微乱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它们也很聪明,这儿根本不是使本事的地方,它们接受了他,拟或把他当了正从上面下滴的藤液也未可知。
这个试验为后面的人带来了启发,甘能叫道:“上面怎么样?”
詹龙说:“还算平稳,大家都过来,但不要集中在一个点上,尽量分散落点。”
如此一来,其他人也不再犹豫,他们计算好浮力面积,然后就有秩序地一个一个爬到了蚁船上。
詹龙原来还想如果再发生搏斗该怎样保护自己,如果能再被它们裹成一个蚁球而不让自己沉下去那就谢天谢地了。
可是这一幕并没有出现,蚁群的冷静超出了他的想象。
像现在这样的结果,他非但意想不到简直使他大喜过望。
原来这些凶残的东西也有落难的时候,真是一物降一物。
蚁队的高度不停下降,但过不了一会就会被它们自觉地填补起来,但它们分布在噬液上的表平面积却明显在减小。
詹龙担心起来。他怕它们还没有把自己的队伍驼到安全的地方就先消耗完了。
为了不让个人局限于一个点上的重量压坏它们的阵形,他让其他人放平身体小心地躺在蚁船背上,就像躺在星巴达的后背上一样,一边祈祷一边被它们载着慢悠悠向前走去。
蚁队一路向前漂着,正如阿玛塔西斯所料,那个被根藤棚起来的穹窿顶依据她的设想,果然随着蚁队的前进正变得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