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拣宝大家 >

第2章

拣宝大家-第2章

小说: 拣宝大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国安确实不是本地人,这两天到登丰市就是探亲访友,顺路来这闻名远近的古玩市场看看。

    他玩古董也有十多年,十年前,古董到处都是,现在要找件好货真心不容易,各种赝品做得比真的还真,一不小心就会打眼。

    没想到今天刚出来,就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玩意。第一眼就能发现雕工一流,刀法有点像传说中的绝技,一时间心痒难耐,也就开口挽留。

    杨帆笑了笑,将木偶递过去:“老先生是外地人?很脸生呀!”

    “呵呵!你能记住这里所有人?”赵国安刚拿上手,就发现居然是≯◆,。松木。随即,他又是心里释然。说白了,这是古代玩耍用的,没必要用珍贵材料。

    悬丝傀儡又称悬丝木偶、扯线木偶、扯线傀儡,粤语又称扯线公仔,是一种以绳或线操作的傀儡,用于演出傀儡戏。是一种用铁丝穿着的娃娃。

    其实,用严格一点的定义来说,在魔偶的世界中,用线、或绳、或丝,或其他物质间接传递力矩的人为操纵的木偶,就称作悬丝傀儡。

    “所有人不敢说,但我在这走了三年,经常流连这个古玩市场的人多少有点印象。”杨帆对自己的记忆还是挺自信的。

    赵国安微笑地点点头,两人就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

    仔细观察,赵国安几乎可以肯定,这刀工就是传闻中的镰刀削雕法。

    雕刻这种技艺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到了明朝,就发展到一个顶峰,从平民到皇帝,玩得出神入化。

    历史上,明朝就有一个木工皇帝,不理朝政,整天琢磨着木工,甚是荒唐,却也名留青史。

    还有一位就是草根雕琢大师,凭借一把粗糙的镰刀,将雕琢玩到了极致。很遗憾,他那种技艺没有流传下来,就连作品因为廉价,也没有遗留,一度被人遗忘,只在野史找到一丝一毫的记载。

    这位大师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世人还记得这种雕工的寥寥无几,但在古玩圈子的一些人心中却是如雷贯耳。

    “高,实在是高。”赵国安感叹道。

    这件作品的雕琢有点粗糙,但粗糙得恰到其处,将镰刀的不足变成一种优势,以另外一种形式表达出它的美,可见那位大师心思之细腻。

    “民间大师铁镰刀的作品,虽然用材普通,但雕工一流。”杨帆笑道。

    木偶的具体信息都被他熟知,能不了解吗?

    “嗯?你知道镰刀大师?铁镰刀?倒也挺贴切。”赵国安认真地看了眼面前的年轻人,心里十分诧异。

    这个行业,年龄就是资历,很久没发现那么厉害的年轻人了。当然,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天才,京城就有两位,有个还是女娃,年纪轻轻就比一些老骨头还牛逼。

    “知道呀!那位大师姓铁,一把镰刀玩得登峰造极。”

    “姓铁?你倒是知道不少。”赵国安也是第一次听说那位大师姓铁。虽然惊讶,但也没有不可思议,毕竟每个人都会知道一些别人不清楚的信息。

    “小兄弟,这件木偶有出手的准备吗?价格肯定会让你满意的。”赵国安有些心动,镰刀大师的存世作品可是很罕见的。

    杨帆点点头,现在还没有自己收藏的心思,生活永远都是人的第一主题。迫在眉睫的,是先搞定生活所需,才有娱乐的资格。

    “两万五如何?”赵国安给出一个老实价。

    两万五不少了,毕竟这是一块一文不值的松木,要不是出自名家之手,绝对是没人要的。

    “可以。”五十块收来的,这就是五百倍的利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杨帆也清楚,这个价格中规中矩。

    如此爽快的交易,让赵国安对杨帆的好感倍升,没有很贪财。换了其他人,肯定要墨迹,趁火打劫捞一笔,人之常情,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从挎包拿出两万五,还自报姓名,相互介绍一下,做个忘年之交什么的,以后有什么活动,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交流。

    “有机会到粤省玩,到时候给我电话。”赵国安开口道。

    “好的!赵老你慢慢逛,我得回去补一补午觉,习惯睡午觉,有点困了。”杨帆回应道。

    赵国安点点头,难怪刚才看这家伙的精神不是很好。

    杨帆第一次手拿属于自己的万元大款,不得不感叹:有钱的感觉真好,不怕没钱给小茜生活零用,也不愁吃饭交房租。这就是农民口中的“家里有良,心里不慌!”吗?

    回到家中,望着家徒四壁的模样,他有种换房子的冲动。以前,正是因为住处这个模样,都不怎么好意思让小茜来看望他。

    “住满这个月就换。”杨帆给自己打气。

    然后,把打包回来的美食打开,先美美吃一顿。有钱没必要过苦日子,他不是那种守财奴,要懂得享受生活。以前是没有办法,只能委屈自己。

    接着,他觉得很有必要睡一觉,之前跟赵老说的,并不是敷衍人。

    熟睡后,他又做了一个梦,梦里面他变成一个修士,凝神静气盘坐修炼,那句口诀一直回荡整个梦境空间。

    醒来后已经是第二天,他发现从未有过的精神,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如此清晰,令杨帆感觉非常神奇。

    这个时候,他接到一个电话。

    “兰姨有事吗?有空呀!好的,我现在就出去。”

    求收藏推荐!

    。。。

    。。。

    <;div>;

    <;/br>;

第四章 孤儿院的困境() 
兰姨是孤儿院的一个杂工,平时帮忙做点煮饭之类的杂事。杨帆听说,兰姨以前也是这个孤儿院出去的,年纪大了之后,因为身体不是很健康,一直呆在家没有工作,后来就几乎每天回到孤儿院帮忙,使得忙碌的院长奶奶稍微空闲下来。

    她刚才询问杨帆,资金紧不紧张,如果可以的话,帮衬一下孤儿院。这个月政府的补贴拖着没来,小家伙们的生活会比较困难,毕竟孤儿院没有经济来源,除了等政府的救济,别无他法。

    或许,她也是看每次杨帆回去看望老院长,似乎都会带着一堆零食之类的物资,以为这个小伙子混得不错,才打电话求救的。

    杨帆带上两万块出门,直奔孤儿院。他很清楚,没有政府的补贴,孤儿院将会很难过。

    孤儿院坐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也许正因为这样,这个占地接近五百平方米的地方才能保留下来。不然,早就被强。拆,让房地产商抢走了。

    还没进门,就听到悦耳的欢笑声,杨帆暗恼:忘了给那群小家伙买东西。

    刚踏入院子,就被那群小家伙瞧见,可开心了,一个个围过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他们也留意到,这个大哥哥此次没给他们带吃的,有点小失望。

    “帆v∵,。哥哥,奶奶这两天好像不高兴哦!”一个小丫头偷偷告诉杨帆。

    杨帆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调侃道:“是不是你们太调皮,惹恼奶奶啦?”

    十多个小脑袋拨浪鼓一样摇动,似乎都想在这个大哥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乖巧。

    他拿出一百块钱,交给最大的男孩:“带弟弟妹妹去买东西,注意安全,知道吗?”

    打发完一群小家伙,屋里面走出来一个老奶奶,以及一位接近五十岁的女人。她们正是老院长跟兰姨,刚才在里面做饭,就猜到是杨帆来了。

    “又让小帆你破费了。”老院长有点无奈,三分是因为杨帆每次回来都那么破费,七分是因为孤儿院的现状。

    上次过来,除了零食,还有一大包的儿童读物,虽然都是旧书,但异常有用,对孩子的教育有帮助。

    “也没破费什么,院长你别放在心上。兰姨今天那么早就过来了呀!”现在才七点多,杨帆都还没吃早餐。

    “她呀!不到七点钟就摸过来。”老院长苦笑道。

    “没事,人变老后,睡眠就少,很早就醒了。”兰姨无所谓地笑了笑。

    她更加担心这个月孤儿院怎么过,昨天院长去政府“诉苦”,但没什么效果,人家就派了一个小人物出来敷衍几句。

    其实,除了杨帆,她们还联系了从这出去的其他人,但联系上的没有几个,混得好的更加少。目前为止,就收到两千多,有一千还是兰姨从自己家拿来的。

    “对了,我们大概还缺多少钱?”他不是很清楚,现在孤儿院一个月要花销多少钱。十多二十张口,加上必备的生活用品,水电什么的,应该要不少吧?

    他自己一个人,一个月就要一千多,当然,住宿占了很大比例。

    “省点用,一万左右就行。”老院长开口道。

    以往,政府就是给一万元,还有一些大米、油盐之类的资助。其实分下来,一个人就五百块左右,几乎省不下余钱。

    杨帆松了口气,要不是他有一番际遇,今天就帮不上忙了。

    “给,这里两万块,院长你有空就给那些小家伙添几件衣服、鞋子之类吧!”

    刚才看到一个小家伙穿着双破鞋,有点心酸。政府大把钱,国家每年给其他国家资助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怎就不舍得多给一点自己国家的可怜人?他对于国家的外交政策真的很失望。

    兰姨微微一惊,没想到杨帆那么有钱,一出手就是两万。这几天无形的压力瞬间消散,喜色爬上脸庞。

    老院长却没有那么乐观,担忧问道:“拿出来那么多钱,你还够用吗?”

    她是知道,杨帆还在资助一个妹妹读大学,就高中文化的他,能有什么高薪?两万块可能是存了很久的吧?

    杨帆连忙摆手:“院长你别担心,我跟人学了三年鉴定,现在也算是出师,薪水高着呢!”

    老院长看了一会杨帆,见他没有一丝慌乱,才确定这家伙没有说谎,也为他高兴道:“那就好,那就好!”

    虽然不清楚什么叫鉴定,不清楚这是什么工作,但听到是个高薪职业,那就是有前途的事业,老院长自然是很开心。

    怎么说,杨帆也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是当成亲孙子看待的。

    既然如此,她也不矫情,收下这两万元,知道这是孩子的一番心意,加上现在孤儿院确实困难。

    很快那些小家伙手拿着不少零食跑回来,小脸上全是欢乐。他们的梦想其实很简单,也很容易满足,每天有一包零食,每年有新衣服穿就很不错,如果有一两件玩具什么的,那就更好了。

    “哥哥,这是剩下的钱。”小家伙将余钱送到杨帆面前。

    “你先拿着,过两天再带弟弟妹妹去买吃的,不能自己偷偷用了哦!”杨帆没有收回来。

    他转头对老院长说道:“小旭八岁了吧?还不读书就要晚了。”

    提到这,老院长的心情又沉了下来。她为了此事跑了很多趟相关部门,但一年来都没有落实。

    “我明天再去问问。”老院长虽然是个老女人,但也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耽搁孩子的前程。

    早餐杨帆就在孤儿院一起吃了些,一锅白粥、一盘酸菜、酸豆角什么的,很简单的一顿。

    得知下午院长奶奶带大家去买衣服、鞋子,小家伙们都是兴致很高。其中一个小家伙还蹦跳起来,他好久没有穿过新衣服,大部分衣服都是捐赠来的旧衣服,还不是很合身,有点长。

    这时候,一枚硬币从他身上掉出来。

    见他紧忙跑去捡,其他孩子调侃道:“都不能买东西,你还拿着干嘛?一分钱现在就买不到东西。”

    。。。

    。。。

    <;div>;

    <;/br>;

第五章 硬币收藏() 
以现在的物价,一分钱确实没有作为,一毛钱是垫底的了,甚至一块钱也买不到好东西。市场上,一分钱早就不流通。

    杨帆眼睛微微一亮,对那小家伙说道:“小豪,那硬币给我看看。”

    见杨帆有兴趣,老院长也没有太意外,一笑置之。

    接过硬币,发现硬币字的一面写着1981。杨帆顿时诧异地看着那小家伙,运气真是很好呀!这可是一分钱硬币中最珍贵的一款。

    2分可以买颗糖、5分能买个冰棒,这是不少70、80后一去不复返的美好记忆。但随着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升,如今这些硬币实在是无用武之地,早已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

    殊不知已逐渐淡出流通市场的硬币作为人民币收藏中的一员,在转身进入收藏市场后则成为收藏人士抢手的“香饽饽”,并传来“涨”声一片,其中涨幅最快的1981年1分硬币,眼下市场价格已高达1500元,较面值涨了15万倍。

    有关人士推测,硬币的收藏前景不会逊色于第三版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钱币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由于第一套硬币数量众多,加之部分品种当年铸造量很少,因此收藏投资者要集全第一套硬币就显得非常£⊥,。不容易,其中最受藏家热捧的硬币当属“五大天王”。

    所谓的“五大天王”,就是指1981年发行的壹分和伍分币,1980年发行的贰分和伍分币,1979年发行的伍分币。

    “小家伙,这硬币怎么来的?”杨帆忍不住问道。

    得到这个大哥哥的提问,小豪非常高兴,倒豆子一样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

    前天,他帮奶奶去商店买两包盐。回来的路上发现的。当然,回来被大家笑话的经过一笔带过,感觉太没面子,小孩子同样爱面子。

    “这枚硬币是块宝贝,交给奶奶怎么样?”杨帆笑道。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愣,包括老院长跟兰姨。兰姨忽然想起外面旧版人民币的高价收购,难道硬币也一样?

    “这一分钱很值钱?”兰姨好奇地问道。

    杨帆点点头:“这是1981年版的一分币,是分币收藏中最贵重的一枚,外面1500元一枚收购。”

    其实,还有更珍贵的硬币,但面额是一角、贰角、伍角,跟一元的长城币。

    所谓“长城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行的第二套硬币,因背面图案为万里长城而得名。

    据杨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