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月球基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鹏思量着月球基地的未来发展,陈团在一边叙述未来公司的前景规划,已经从进出口退税讲到了A轮融资,聂鹏就配合的点点头,表示心驰神往,其实陈团说了些什么,他根本就没听进去。
两人说着走着,来到一辆白色的途观前,聂鹏才看到陈团的父亲此刻正坐在车内盯着自己,虽说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可是陈父那一身儒将的气质总是令他如沐春风。
这么一位儒雅的人民解放军同志,究竟是怎么给自己儿子想到那么一个让人崩溃的名字呢?
问过好之后,陈父带着两人找了家咖啡厅,就陈团和聂鹏创业的问题同二人···确切的说是二人同聂鹏交换意见。
“公司的构建我还是主张你们自己去跑”
陈父挪开手边的咖啡杯,盯着两人说
”毕竟是初创期,熟悉一下业务流程对你们有帮助。
再,就是以后的业务发展,前几天我和陈团也说过,初期我会带着你们走走渠道。
医药中间体这种产品,你们在实验室里也都接触过,产品是一方面,渠道是另一方面,小聂你的专业扎实,产品你上手快,这一方面你多费心。
陈团在这方面不如你,供销上让他多下功夫,这个行业目前来说还没饱和,如果说方向不跑偏,那么利润,肯定不会小”。
听到赵父说起医药中间体,聂鹏突然间灵光一闪,想到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低重力辐射环境下的生物制剂合成。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就是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通常是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目前得益于国内的药品生产机制,医药中间体的年均需求是直线上升,消耗量以百万吨计,类似于青霉素一类的医药中间体每年出口创汇的数额,简直不要太吓人。
而合成这类中间体分为生物合成法,化工合成法。有些制剂通过简单的酸化、裂解就可以得到,简单的溶水析出后就可以装箱售卖,当然,这一类产品价格低廉,只能通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来赚取利润。
另一种生物制剂法就复杂的多,其中不少环节就需要微生物的参与才能够实现,比如天然青霉素的制取就会用到黄青霉菌,经过一定的发酵工艺后,萃取出发酵液,脱色、蒸馏后能制得青霉素钾盐,是制造商制作青霉素的必备原料。
聂鹏想到前些天翻看的学术杂志,几名瑞士的科学家使用太空繁育的菌种作为培养基,合成了极为珍贵的医药中间体,5毫克4万多欧元。
而这项技术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菌种的基因变异,算是一种辐射诱变。
剩下的提纯环节,聂鹏自问闭着眼睛就能够完成。
可是想要得到这种试验环境,那就必须让菌种搭载运载火箭,离开地球磁场的强力作用范围。300公里以外的轨道上,依靠微重力、强辐射的太空环境来诱发菌种DNA异变。
因为国际空间站对国内航天系统的闭环,所以国内的实验室基本没有机会将培育菌种送入空间站,而可回收式的返回舱搭载权基本上不用指望,假如哪个实验室能够分得一个名额,那是绝对要烧高香拜拜佛的。
巴掌大小的空间几乎能塞上百个试验项目,更不要说用于商业化生产了。至少聂鹏知道省内的几个实验室这些年没有一个获得过这样的殊荣。
聂鹏突然间想笑,想到如果将那菌种放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会不会培育出什么超级菌种来。然后一群老外哭着喊着求自己开源。那感觉一定很爽。
和陈团爷俩一起吃了午饭,聂鹏本来打算用下午的时间计划设计一套能够适应月球环境的培养仓,可是无奈被陈团拉着去了工商局咨询相关的注册事宜。
这种事情不去不行,目前阶段,总不能让陈团当爹又当妈的操劳,他多少也要进份心思。
两人来到办公大厅,聂鹏在构思培育设备的构建,陈团站在咨询台前询问公司的注册事宜,一边问一边用手机录下需要准备的材料,以防止自己漏听漏记。
也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就在两人准备离开的时候,陈团忽然发现了熟人,拉着聂鹏过去。
“王叔好!”站在一名中年男子身后,陈团大喊一声,将正在低头翻弄文件夹的男子吓的一哆嗦。
“嗨,你这小子,想吓死你王叔啊”,中年男子转过身看着陈团,笑骂道
“哈哈,我看您在这低头忙活半天了,这不过来给您请安来着。
聂鹏,这是王总,咱齐市机械厂的老总,和我爸是战友。”陈团指着聂鹏向王昌文介绍
“王叔,这是我同学兼合伙人,聂鹏,我俩今天过来打听打听注册公司的事,话说您这日理万机的,怎么有空来这办业务?”
聂鹏和王昌文握手致意,感觉到中年人手劲十足。
王昌文说“最近厂里准备上马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之前没有经营权,这不过来变更下经营范围。倒是你们,跑这里咨询什么?你要开公司啊?”
“哈哈,是啊,子承父业呗,先过来问问,等着开业那天您可得送个花篮啊”陈团打趣道。
“没问题,有什么需要和王叔说,能帮忙的绝对不含糊。”王昌文笑着推了陈团一把。
此刻站在一边赔笑的聂鹏突然间插话:“王总,冒昧问一下,您是准备生产压力容器么?”
“是啊,标准件,定制件都可以加工”王昌文诧异的转过头,和陈团一起看着聂鹏。
“300度温差,外真空的培养舱您能做么?就是旅行箱那么大,上方带透明观察口的压力容器。”聂鹏试探性的问道。
“嗯,理论上是可以,具体要看你的参数要求,这样,你记下我的电话,回头你联系我,这种设备小陈他爸厂里倒是订过一些,不过没有压力要求。
回去我找人跟你对接,这东西就是焊接的时候麻烦点,量不大的话,算王叔支援你们了。”王昌文看着聂鹏,爽快的说道。
(本章完)
第6章 月球除尘器()
和王昌文分别后,两人回到宿舍,一边上网寻找合适的办公场所,一边闲聊。
“哎我说聂鹏,你弄培养槽干嘛?还外真空?你要抓野生奥特曼啊?”
宿舍里另外两个舍友一个是考研派,一个是公务员队伍,这时候正埋头图书馆,发愤图强呢。目前屋子里就陈团、聂鹏两人。
“我要能抓住那玩意儿,扔两只到日本去,来年咱就多个省出来。”聂鹏啃着黄瓜。
“啊?为啥”陈团一头雾水
“哎,熊是咋笨死的···因为吸引小怪兽呗”
“哈哈哈哈哈····”两人大笑
叮咚,聂鹏的微信声,打开一看,父亲大人转账5000元。
【亲爹啊,你中彩票了吗?确定没多按一个0?】
聂鹏早把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忘到脑后去了,那玩意虽说从月球上捡的,可是对月别人来说登月就是登天,对他来说登月比上厕所都容易,甚至都不用迈腿。
【局里给的,石头的奖励,是月球陨石,明天上报省里,钱你先用,另外把捡到石头的地址发给我,要报备】
我到哪给你找地址去,给你定位到月球上么?
聂鹏无奈的从地图上挑了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给老爸发了过去。这石头又不是地里长的树上结的,算得上是无迹可寻的突发事件,说是在哪捡的就是在哪捡的,没人能论证出个所以然来。
5000大洋,算是月球带给他的第一笔财富,想想月球那满地的石头块,聂鹏突然觉得致富居然如此简单。
当然同样的套路不能再用,成天到晚的捡陨石,那还得了?下次再弄块石头,看看挂到陨石网上有人收没有。
晚饭时间,陈团这货早就丢下聂鹏,和女友亲亲我我去了。
聂鹏将菌种培养槽的参数发给王昌文,打算去月球实地考察一番,可是想到那满天尘土,粘上就让他痒的难受的月面环境,还是止住了立刻出发冲动。
得想个办法,不然迟早得矽肺病。
聂鹏不知道的是,阿波罗17 号上最后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早就对“月球灰尘干草热”抱怨不已。
甚至在2011年,NASA还特别制定了月尘暴露标准,以限制航天员将要暴露的环境中的气载月尘量。
那是因为在“阿波罗”任务期间,航天员在完成太空行走或出舱活动后,会有大量的月尘粘附在航天员的出舱服和靴子上并被带入舱内。
这些尘土主要是月球形成过程中由陨石体反复撞击产生的未黏接的颗粒物质,这些附着于航天器的各种表面上的月尘可能引起很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卡死、密封机构失效、光学系统灵敏度下降、部件磨损以及热控系统故障。
并且,不是说安静的走路就不会带起尘土,因为紫外线的照射和太阳风的作用,月尘会在周围等离子环境的作用下带电,作用在尘埃上的静电力足以克服重力,使尘埃在空中悬浮。
所以目前来说,月尘仍旧是阻碍人们登月的一大难题。
人类的一大难题,聂鹏的一个小问题,他去超市里买了一打防尘口罩,一把高压喷壶。
十块钱一把的加压喷壶。
聂鹏的想法很简单,谁都知道扫地的时候尘土漫天,但是洒点水就会减轻不少。
这是由于粉尘含水率越高,其产生的粉尘量也就越小。洒水除尘的原理就是对尘源喷洒水,以增加粉尘颗粒的粘滞性和重量。
那为什么米国阿波罗计划在登月的时候不准备两把喷壶呢?
因为哪怕带了能够喷出水的喷壶,真空环境下水汽也无法对粉尘产生粘连作用,甚至可能会出现汽化的水雾引发器械短路的危险。
可这和聂鹏有什么关系么?他用压力喷壶喷出去的水,偏偏雾化成了小水滴,携带着月尘飞出了很远,在这方天地中,这就是他得天独厚的依仗:
一切都按照地球的规则来。
只是目前来看,这喷壶还是有些不够用,穿着从实验室取来的一次性防尘服,带了三层防尘口罩的聂鹏此刻就像一名为庄稼喷农药的农业技术员。
看着眼前喷出的水雾带着浮尘大半飘向了远处,少部分黏在衣服上,聂鹏对手中的喷壶感到有些失望。
不管怎么说,总比没有强。等着有钱了,盖个无尘室,进出都用超声波雾化器做个喷淋降尘系统,应该会好很多。
一边漫天的喷水,一边寻找合适的培养槽架设点的聂鹏如此想到。
之前被他安放在月岩后的玻璃罐里,可怜的面包虫早已被真空撕裂成了粉末,这也证实了聂鹏的猜测。
只要他离开月球,那么以他为球心的特殊环境会立刻回归月球的规则,真空、辐射、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将他带来的物质无情地撕碎,无一例外。
看着挂在空中未曾改变位置的地球,那壮美与剔透的秀丽怎么也看不够,只是做贼心虚的聂鹏,总有一种被窥视的错觉,哪怕他知道目前地面最先进的望远镜也只能分辨出200米大小的月面物体,他仍旧感到不安。
这就像是怀揣着下金蛋的母鸡,甭管别人知不知道,总要提防一下的。
聂鹏在月面一边走,一边寻找合适的落脚点,经过多次的传送,他已经渐渐适应了地月之间传送的重力差,在学校实验楼里找了处几乎无人的卫生间,贴上维修中请勿使用的牌子,然后反锁卫生间的大门,里面的空间就随他折腾了。
原本在他的预想中,培养槽至少要放在平坦,稳定的环境下。
周围不能有过高的地形阻挡,但也不能直接暴露在地球的视线当中,目前来看,挑一处背向地球的环形山作为遮挡物是最理想的。
就这样一直走,一直喷水,水不够就回厕所灌满,来回几次之后觉得麻烦的聂鹏索性找了一个大桶,接满水之后拎着就走,反正月球上拎起来不重。
在月面行走并不如地球上那样自如,由于月球引力小的关系,人体的重量是大幅降低的,这就导致了行走当中鞋面产生的摩擦力严重不足,非常容易打滑。
厚重的月尘,绵软的有种走在雪地的错觉。随着行进距离的加长,聂鹏越来越感到双腿皮肤发痒,眼睛干涩难忍。
前方不远处,有一片岩石裸露出地表,聂鹏咬咬牙,艰难地去,抵达之后回头一看,这段仅仅两公里的路,硬是让他走了四十分钟。
石质地面约莫一百来平方,其中八成的地面比较平坦,稍微平整一下就可以使用,两块较高的岩石正好用来假设太阳能电池板。
就决定是这里了。
好容易摆脱了满地的粉尘,聂鹏顺手捡了两块石头,即刻回到了地球,撕下满身是土的防尘服,丢在垃圾桶里。
实验楼的垃圾桶中常常会见到这一类废弃物,倒是不担心被人发现什么异常,聂鹏看着身上穿着的长裤和运动鞋,脏的不忍直视。
又脏又痒又呛。
哔了秋田的感觉。
简单处理了一下,决定还是弄一套像样些的防尘服再说吧。
回到宿舍的聂鹏洗过澡,上网查找太阳能电池板的信息,一套能在太空中长期工作的电池板价值不菲,因为要克服卫星发射过程中的各种难关,还需要满足太空中灵活调整的继续需要,一块电池板往往集成了多项顶尖技术。
可是这些对于聂鹏来说都不需要,他要的只是一块工作温度达标,能够耐真空的太阳能电池板,甚至用于固定电池板的三脚架都可以去旧货市场淘换。
自动向阳系统什么的,每天过去挪动一下就好了。
聂鹏越来越发觉,自己在月球的传送点完美的不得了,北极圈附近,长时间稳定的太阳光照,以及有可能存在的大量的固体冰,都是用于构建基地的理想场所啊。(月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