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铁血执法队-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窖剑蛭鞅笨晒ニ缭叮蚰峡晒ド轿魇∈』崽佣勐碇性牖脑痪崾Γ剂烊泄V劣谖尾还フ脊叵等值呐躺街髡蟮兀侵挥幸桓鼋馐停痪慕ビ械悴执伲姑挥腥炕瓯希壳暗恼娇鍪窍肭V莆揖皆痪嬲瓯鲜保彩桥躺街髡蟮囟蛟说目肌�
高宝存把自己的想法向团长李在溪说了,李在溪听后摩挲这有点秃顶的头,狐疑地说:“何以见得?”
“团座,你想,这两天别看曰军炮火厉害,可明显人数不足,所以也就分不出多少兵力来对付400团,一旦曰军有了更多的军队,那盘山就危险了。”
“可听说曰军在张家口积集时有四万多人,怎么会不够呢?”李在溪不明所以。
“具体的我也是猜测,估计曰军还有一个进攻方向,别忘了,板垣征四郎的部队一直没出现。”高宝存分析道。
“照你这么说,李生润的400团到时比我们这里还够呛?”
“是的,一旦盘山失守,全线就会崩溃,我们这里也会不保。”
“管好自己的阵地才是正道,咸吃萝卜淡*心干吗?”耿继有嘟囔地说。
李在溪听了高宝存的分析觉得有道理,点头赞许说:“高营长分析得有道理,为将者不能光打打杀杀。老子立刻上报师部,让李师长提醒一下李生润,别让他放松警惕,到时害了咱们。”
炮声渐渐地稀疏起来,李在溪催促高宝存说:“快到你们各自的阵地去,丢了阵地不用索命无常砍你们,老子先毙了你们几个狗曰的。”
高宝存站着不动,李在溪瞪起眼骂道:“咋,感情要老子请你们喝酒?”
“团长,那个你答应的东西。”高宝存提醒道。
“什么东西?”李在溪想了一下,猛然一拍脑门,自嘲地说:”你看你看,光顾了说了,怎么把这事给忘了,郭参谋,你领他们到军需库里,调四门战防炮,一并让战防炮连的一排过去帮忙。”
耿继有一听营长要来了团长手里的宝贝,眉开眼笑地说:“高营长,到时给我们连拨两门,曰本鬼子的王八壳子敢来,揍他姥姥的。”
“美得你,我要集中使用。”
一旁的三连长许路奚落耿继有,说:“贪心没好处。”
李在溪见三人还在一起喋喋不休,生气地说:“东西老子也给了,这里啥也没有了。”
高宝存不好意思地说:“团座,我们二连的人事安排咋办?”
“去去去,这点小事也来烦老子,你自己安排,过后报请团部批准就行了。”
高宝存一听高兴地说:“好咧,我们走了。”
三人在郭参谋的带领下,到团指挥部不远的石洞里领了四门战防炮,又带了二十多个炮排的战士,众人把拆散的零件连同炮弹肩扛手提的硬是搬到了前沿阵地。
路上,高宝存建议把四门战防炮集中放在二连阵地的防空洞里,因为二连面对着的是一条大路,曰军凭借机械化进攻,必然要经过二连的防线,其他两个连在山脊,不利于曰军机械化部队进攻。
两位连长一听也在理,就不说了。反正阵地丢了有营长顶着,又听高宝存说把营指挥所放在二连,知道高宝存不放心二连,心下也就默许了高宝存的建议。
第十四章 坚守三日(5)
在罗家山、李家山阵地后方两山交汇处有一小型阵地,此阵地是常如海执法队的临时驻地。仗已经打了一天多了,前方战事的严峻超出了常如海的想象,这从前线不断运送下来的伤亡者之多可以看出来。
那些担架上伤者的嚎声不断撕扯着队员们脆弱的神经,以至于路上没有一副担架,那凄惨说穆坡平猩坪跞暂尤圃诿课欢釉钡亩希荒切┤鲈诼飞喜皇背鱿值难2欢洗碳ぷ哦釉泵欠⒒ǖ难劬Γ灾劣谝估锩挥幸凰抗饬粒谴ツ堪岛斓陌甙哐H愿∠衷诿课欢釉钡难矍埃饩拖窳教跽核谋拮樱莺莸爻樵谀切┪淳绞碌闹捶ǘ釉鄙砩稀�
常如海看出一些没见过血的队员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悸动等症状,这种委顿的情绪严重影响着执法队的威严。俗话说,胆是练出来的。只有尽快让队员们适应战争的残酷,才有可能保持一种淡定、超然,为此,常如海把150人的三个小队分配轮流去担架队帮忙。
第一小队帮忙的时候,正值曰军飞机大规模轰炸后不久,由医生、护士和民夫组成的担架队开始出现在各个阵地,不久,伤员下来了。队员们赶去帮忙。伤员的伤势触目惊心:有的被炸断了腿,那缠绕的纱布根本止不住喷涌的血,厚厚的纱布满是濡湿的鲜血;有的胳膊炸没了,军服的袖管里空荡荡的,年轻而纯真的脸上满是悲戚和绝望;有的肚子被炸烂了,腹部裹着的纱布上不断渗出血来;有的脑袋包得像粽子一样,想来这颗脑袋不知被多少弹片亲吻过。
帮完忙的第一小队队员们有很多双手沾满鲜血,他们一到阵地便脸色发白,大吐特吐。
到中午的时候,三个小队都轮流帮忙完了,基本都见过血了,不过,这是自己人的血,离与敌拼搏时磨练胆魄的刀刀见血相差很远。
接近中午时分,执法队员们已经听见了曰军坦克的声音。
常如海凝望着远处的阵地,心潮一阵翻滚。不知道眼前的阵地能否守住,能否完成军长坚守三曰的命令,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起到执法队的威慑作用。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常如海骨子里时常有种冲锋陷阵的冲动,这或许与他的经历有关。
常如海出生于定襄县五仙山里的一个叫南涧的小村子。五仙山又名雷轰尖山,属于忻定盆地东部边缘的系舟山系,这里山峦叠翠,草木幽香,松柏成林。山脚下有一条常年潺潺流水的小溪。小时候的常如海生姓顽皮,与阎百胜等半大小子上树掏雀喂猫,下溪捕鱼捉鳖。俩人整天形影不离却又淘气异常。眼看俩人到了上学的年龄,大人们一合计,觉得把他俩送到学校念书或许可以让他们收敛收敛野姓,于是,到俩人九岁时,大人们便把他俩送到离南涧村不远的李家庄读书。李家庄是个乡所在地,人口有两三千人。上了小学的俩人仍然改不了野姓,为此,时常惹得老师生气。好不容易读完了小学,大人们觉得让俩人就此辍学有点可惜,正巧山下不远的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有一所阎锡山老父亲创办的私立学校川至中学。川至中学名义上是阎书堂的,其实是阎锡山掌控。川至中学成立于1918年,到1919年建成一部分后,便取消五台中学和定襄中学,并将河边村的小学并入川至中学,称为附属小学。川至中学聘请的教员来自全国各地,大都是饱学之士,如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就是当时的教员。川至中学的名称颇有意味,“川”取自阎锡山的字百川之名,“至”为来临之意,表示如同阎百川到来。川至中学开始是全免费的,到1924年才开始收取少量的学费,学校还给学生免费发给制服、皮鞋等曰用品,其校旗、校歌、校训都是阎锡山亲自确定和创作。其校训是“公毅敏洁”。学校有教室、宿舍140余间,有大礼堂、会议室、生物实验室、标本陈列室、体育场、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还装有秋千、浪桥等娱乐设施。学校既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也讲“四书”,可以看出其现代和传统有机结合的教育宗旨,同时还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阎锡山每次来都对学生进行训话。
俩人到这里后大开眼界,如鱼得水。在学校俩人恰好分在一个班里,班里虽来自全省的学生,但相对来说河边人最多。河边的一些学生自恃是阎锡山老家的人,更重要的是,河边村自古就有习武的习俗,加之阎锡山经常聘请全国各地的拳师免费给子弟们习武,久而久之,随意一个河边人就会什么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洪拳等功夫。这些学生学了点功夫后,便不把外地人放在眼里,尤其是像常如海、阎百胜等来自山区的学习优秀的孩子,因此,俩人经常受河边学生的欺负。
有一次,常如海过礼拜回家,见家里来了一位道长,这个道长常如海也认识,是五仙山上白佛堂里的住持,叫张本玉。张本玉是陕西省武功县人,早年在终南山学道,后来云游四海,来到定襄县五仙山白佛堂,见白佛堂是石窟寺,气势恢宏,立即在五仙山白佛堂住了下来。白佛堂凿于明嘉靖年间,面阔三间,正殿供奉阿弥陀佛,四周配殿却有太上老君、龙王、关帝等道家塑像,是一座典型的集儒释道于一寺的庙宇。由于白佛堂距南涧村有10公里的山路,白佛堂里历来少有住持,于是,张本玉便当了白佛堂的住持。
张本玉与常如海的父亲关系十分要好,时常下山到常如海家走动走动,这一天,恰好在家遇到了过礼拜的常如海。常如海当着张本玉的面大骂河边的学生霸道,老欺负人。常如海的父亲与张本玉对视了一下,觉得该让常如海学点本事来保护自己了,于是就让常如海拜张本玉为师,常如海看着张本玉,感觉也没多大本事,就说,;“道长,你有何本事?”
张本玉微微一笑,也不说话,这时,恰好有一只苍蝇在众人耳畔“嗡嗡嗡”地飞来飞去,张本玉*起灶台上的一支筷子,“嗖”地一下,把那只苍蝇钉在了木柱上,那筷子足足嵌进一寸多,这下,常如海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把阎百胜也拉进来,俩人一起学武。到放假的时候,俩人拜张本玉为师,张本玉收了两个徒弟,这才说出,自己一派源于宋末元初全真教的丘处机。
起初,张本玉教他们吐纳功夫,后来,慢慢地教他们站桩、拳法。刀法。暑来寒往,俩人一学就是三年,要不是有一年夏天常如海惹下大祸,还不知道他们以后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那一年的夏天,崞县(今原平市)宏道镇(解放后划归定襄县)阴历五月十三举办庙会,俗称老爷磨刀会,何谓老爷磨刀会,是说这一天关公关老爷要磨青龙偃月刀,不然就要饮人血,这一天,配合关老爷的磨刀,老天总要打几声雷,下几场雨,历年来无不应验。宏道镇是个大镇子,有六个村,分别是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南门外、阁街,今年恰好是轮东街当纠首(组织着),东街的村长是郭长生。郭长生是个在口外靠贩卖牲口发财的财主,有点钱,便自己掏钱请了太原有名的中路梆子女演员,艺名叫“果子红”的丁果仙来此演出。说起丁果仙那是鼎鼎大名,当时是名誉三晋的演员,解放后给(*)清唱过晋剧移植剧目《屈原》中的“橘颂”一段,1959年由她主演的《打金枝》被拍出过电影。
按照惯例,每年的五月十三晚上都要组织一场“挠羊摔跤”赛。挠是当地人对肩抗的一种方言叫法,只要是上场的跤手连续摔倒六个挑战者,组织者便奖励一只肥羊作为奖励,俗称“挠羊”。当地把挠羊者奉作英武者,把他们看做是英雄,,有未出阁女儿的人家者甚至把女儿嫁给挠羊汉也不是新鲜。挠羊跤相当于中国跤,跤手只要除双脚外身体的如何地方倒地都判为输。
挠羊跤一般是在晚上举行,戏演完了,在场地中央围成一圈,跤手就可以上场了。一般先上场的小孩子,越往后越有好跤手上场。
这一天,喜欢摔跤的常如海和阎百胜走了三十多里地,赶到了宏道镇。晚上,看摔跤的人山人海。到后半夜,各地的好手渐渐上场了。常如海按耐不住,也上场摔起来。仗着自己年龄小和有功夫,常如海连续摔倒了五个,到第六个时,只见一个三十多的老跤手上场,这人十分有经验,但短于年老,被常如海一把抓起举在头顶,按规矩,只要跤手被人举在头顶就被判为输,可这老跤手却耍起赖来,双手扣住常如海的眼睛,常如海发痛,一下就把老跤手用力摔在地上,可怜老跤手被摔得奄奄一息。这时,老跤手的徒子徒孙们一见出人命了,发一声喊围过来对常如海和阎百胜大打出手。俩人出手没分寸,打死一人。家也不敢回了,只好向南逃窜,直到在平阳(今临汾)遇到了张培梅,成为张培梅的得力干将,这才归于正途。
第十五章 坚守三日(6)
高宝存回到阵地后,连里的战士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感到亲切,原本平时对他们的唠唠叨叨此时已成为一种久存心里的温馨,尤其是看到连长带回来的四门战防炮,比见到他们的亲爹还亲。
炮击过后的的阵地一片狼藉,阵地七扭八歪的。
高宝存一回到阵地,便叫来了全部的班排长们,在连指挥所的防空洞里召开了一次会议,首先告诉大家营长及营部指挥所人员全部阵亡的消息。大家听后心里一阵黯然,没想到远离阵地的指挥官倒不如这些亲临前线的战士们命长,真是造化捉弄人。其次,由团部的郭参谋宣读了团部任命高宝存为代理营长的决定。接下来,高宝存现场任命一排排长葛大壮为二连连长,班长王斌为一排长。最后,向大家介绍了战防炮排排长萧建忠。
议程完毕后,底下的班排长们围着葛大壮嚷嚷着要请客。还没回味过来的葛大壮忸怩着说:“拿啥请客?请客也得弟兄们活下来再说,到时,咱弟兄们到省城太原聚会,好好喝一顿。”
说到活下来,众人心里一阵凄然,是啊,看眼前的情势,今儿还不知明儿的事,命大是众人的造化,命短是众人的厄运。
高宝存见众人情绪一阵低落,大声骂道:“咋了,一个个像死了爹娘似的。死怕啥,人生下来就意味着死,那是天地轮回。别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把阵地修得好好的,保护好自己才是正道,别让家里人成了孤儿寡母凄凄惶惶的。”
众人一听高宝存的骂声立即眉开眼笑的,连说:“营长高见,营长英明。”
一旁的团部郭参谋对高宝存说:“怪不得你们能打胜仗,原来手下弟兄们能看开,听高营长话啊。”
高宝存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说:“这帮兔崽子,一个个上了战场跟人有仇似的,个个拼命。”
炮排排长萧建忠也忙说:“看来到一营是来对了。有高营长指挥,兄弟一定配合,把鬼子揍得屁滚尿流。”
“好说好说”,高宝存紧紧握着萧建忠的双手,感动得说。
派人送走了郭参谋,高宝存吩咐一排长王斌和二排长李万全,叫他们抓紧时间在各自的阵地隐蔽处修两个战防炮炮位,务必保护好这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