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

第71章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71章

小说: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大两眼微咪,沉吟了片刻,笑了笑,也不知到底是信还是不信,轻轻拍着白依依俊俏的小脸,淡淡说道:

    “即使你要杀我又如何?你杀的了我么?白依依,我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滚吧。”

    悄悄回到客栈后,武大心情舒畅,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眠。

    他太兴奋了,以至于都开始轻声哼唱后世那首脍炙人口的老歌。

    “咱儿老百姓啊,今儿个真呀真呀这高兴!”

    ……

    武大是兴奋的睡不着,而今夜的郓州城,却有太多太多的人因为惊恐而同时失眠。

    比如白依依,她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的藏身之处后,根本就没有丝毫睡意。

    七星盟分舵里面本来就有五十人,后来又冲进去许多,可这近百条人命,瞬间就被武大全都整没了,而且连尸首都找不到。

    周侗与丁卯不知用了何种手段让白依依反水做了奸细,但白依依内心里一直很挣扎,这次好不容抓到机会,她本想趁机把武大给杀掉,那也就算是解脱了。

    可惜,她不但没能杀掉武大,反而被武大给擒了。

    如今亲眼见到了武大神奇的手段,以及他狠辣的性子,白依依心里真的害怕,不寒而栗。

    这种未知的“力量”,白依依以前闻所未闻。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愈发的害怕。

    她同样想起了武大的另外一层身份,隐族入世之人。

    白依依满脸骇然。

    ……

    那一声震天的轰鸣,将整个郓州“引爆”,无数瓦片都被掀起。

    除白依依之外,最悲剧的当属那位刺史大人。

    他本来正与八大胡同最出名的头牌姑娘之一“小翠”,翻雨覆雨,正在兴头上。

    他真的已经老了,全靠某些药物才能重振雄风,结果被那一声巨响吓的一哆嗦,瞬间就彻底“不举”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躺枪”了。

    不多时,下人前来回报,说是城里出了大事。

    等刺史大人磨磨唧唧的起床穿衣,赶到作坊现场,看到遍地的废墟,彻底懵圈了。

    暂且不论这到底是何人所为,单说那些残缺不全的骸骨,少说也得有数十具,这样的事故一旦传出去,他这个刺史之位恐怕要退位让贤了。

    刺史大人额头的冷汗与虚汗一起涌了出来,迟疑了许久,脸上的狠厉一闪即逝,下令道:

    “把附近的民众全都赶走!”

    “是!”

    盏茶的工夫,探头探脑看热闹的百姓就全都被轰走了。

    看热闹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本色,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总之都要凑上前去看看。

    只不过,看的热闹多了,自然也有挨打的时候。

    比如现在,某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正张着一张破嘴喷粪,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亲眼看到了整个过程,是地狱的鬼魂在作怪,然后,他们就被郓州的衙役暴揍了一顿,直接上了镣铐,扔进了大牢。

    刺史大人表现出了以前从未有过的雷厉风行,命人就这些尸骨全都收敛,扔到城外的乱葬岗,然后派人收拾清理现场。

    次日,刺史府放出消息,昨夜面粉作坊失火,只有值夜的数名工人丧命,天干物燥,希望日后的商贾注意防火防灾。

    顺便,刺史府借着此事查封了数家没有什么太深背景的作坊,其美名曰“有失火的隐患存在,不达标,必须封查”。

    想毕,这些作坊想要重新开张,恐怕少不了要给刺史府送上大比的银钱了。

    刺史大人不愧是大宋能臣,借力打力,一张嘴舌灿如花,轻描淡写的就将作坊一案揭过了,还顺道赚了大笔的银钱,一举两得。

    ……

    刺史大人针对作坊之事的处理态度,为武大减少了许多麻烦,武大很欣慰,但同时又有些难过。

    武大向来不是悲天悯人的圣者,但他依旧有些担忧,举国上下的官员全都是这幅不负责任的德行,大宋边境上如今是四面楚歌,日后一旦遭遇敌袭,大宋该怎么办?官员也就罢了,即使改朝换代,大多数的官员依旧还能继续当官,锦衣玉食,可大战一起,那些淳朴的无辜百姓可就惨了。

    武大不禁有些怀疑,自己劝说梁山好汉不要造反,是否真的是正确的?

    解决完郓州的事情之后,史进从城内分批购买了大批的粗粮,押往阳谷县城。

    酿酒坊需要的粮食太多,阳谷县城的粮食百姓都不够吃的,镖队每到达一地都要买批粮食带回阳谷,这是武大特意嘱咐的。

    不过,武大并没有与镖队一起,他带着张良,轻装简行,走了另外一条路。

157。第157章 全面反击(十二)() 
在武大动手的同时,童英带着他的心腹家将和一部分的亲兵,带领武府剩下的精锐护院,分赴袭庆府兖州、兴仁府曹州、徐州彭城郡、济州济阳郡、单州砀郡、濮州濮阳郡、拱州襄邑县,扑杀七星盟在这九块地域的据点。

    武大之所以最终还是叫上了童英一起行动,实属无奈之举。

    一来,武府人手有限,不可能同时攻击这么多七星盟据点,只能向童家借人;再者说,此事最终还是会暴露,蔡京肯定会勃然大怒,有赫赫有名的童家在前面顶着,起码来自官方的压力武大会少很多。

    最重要的是,童家与蔡家势不两立,打压蔡家在江湖上的势力,童家理应出力才是。

    武大还藏了另外一个小心思,那就是让童家与方腊的摩尼教、梁山好汉以及卢俊义一起联手行动,起码也算有了一些情分,日后想要解决梁山朝廷钦犯这层身份的时候,童家起码会给一些情面。

    ……

    与此同时,梁山晁盖则以在济南府、青州、密州、沂州、登州、莱州、潍州、淄州以及淮阳军开设的九大分舵为中心,向周围辐射,严查七星盟据点。

    不过,晁盖听从了武大的建议,没有动用四海镖局各大分舵的镖师,而是秘密调遣了一直在梁山训练的人马。

    其实梁山虽然号称有两万之众,战斗力其实很一般,除了那些个赫赫有名的好汉之外,其余的人马大多数都是百姓出身,只接受过很简单的训练。

    此次扑杀七星盟,梁山可以说是精锐尽出。各大榜上有名的好汉,几乎全都动手了。

    而卢俊义,则在大名府治下,带领他的人马,在元城县、濮阳县、河间县、清河县、信都县、聊城县、厌次县、莫县、归信县、文安县、安德县、渤海县、清河县、乾宁县同时动手,清除七星盟势力。

    最后就是人数上最占优势的摩尼教了。

    方腊是个狠角色,他手底下也不缺大将,利用宗教信仰,在两浙路与江南东路刮起了一番腥风血雨,大范围,事无巨细,连七星盟的普通杀手也不放过,毫不谦虚的说,在这次众人联手对七星盟的清剿中,方腊是做的最到位的。

    原因很简单,方腊是摩尼教教主,他就是教徒心中的至高神,上次蔡府困住他,是动用的七星盟的杀手,方腊此时回到自己的地盘,登高一呼,手底下那些狂热的信徒们,别说是让他们清剿七星盟这样的杀手组织,就是让他们造反他们也心甘情愿。

    事实上,如今是1120年,如若不是武大的出现,梁山早在去年就已经造反了,而方腊则会在今年开始起义。

    换句话说,蔡京还有脸刺杀武大,如果武大死了,梁山和摩尼教估计立马就会造反,尤其是摩尼教,在历史上,由于方腊造反,与蔡京同列北宋六贼的朱勔都因此而被皇帝宋徽宗罢官,而童贯则需要来带兵镇压方腊。

    武大、童英、梁山、卢俊义以及方腊,五方人马在江湖上组成了一股让人骇然的势力,横扫七星盟,各有斩获。

    当然,他们能够同时出动的人马毕竟有限,只能打击他们势力范围之内的七星盟据点,至于其他区域的杀手,只能暂时放过了。

    这种大规模的扑杀行动,实属罕见,自然惊动了各方势力,包括深居皇宫的皇帝陛下都得到了消息。

    新晋的大内总管李彦向皇帝宋徽宗秘密汇报了最近武大的一系列动作之后,皇帝久久没有说话,只是嘴角却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一次,蔡京那只老狗在江湖上的势力几乎消耗殆尽了,已经不足为患,你多多留意一下,待秋日武植那个有趣的小家伙进京之后,看看他是否还能给朕更多的惊喜。”

    “喏!”

    略微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宋徽宗又说道:

    “童家最近有何大动作?”

    李彦如实说道:“从西北传来的最新消息来看,童大将军依旧没有插手地方势力的打算,一门心思经营西北军方势力。”

    “哼,童贯与蔡京这两只老狗,一文一武,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打压完蔡家,下一步就该轮到童家了。朕得仔细斟酌一下,看看能够利用那个小家伙再咬童家一口。待朕将童家与蔡家这两座绊脚的大石头搬除,朝堂上剩下的势力又有何惧?到时,就是朕大展宏图之际!”

    历史上昏庸至极的宋徽宗,在此时,意气风发!

    ……

    而西北监军童贯收到武大的消息后,沉默了许久,呵呵笑了几声,两眼微眯,淡淡的吩咐道:

    “送去阳谷的那两万套军备不要再拖延时间了,另外,上次三道口一役,武府剿匪有功,论功行赏,不得缺漏。至于武植,他的官位,也该晋一晋了。”

    “是。”

    当然,武大一系列的动作,受到冲击最严重的还是蔡京。

    等蔡京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京东东路与西路(今山东大部分江苏北部)、河北东西两路(今河北以及山东局部)、两浙路与江南东路(今浙江等),这三块区域的七星盟分舵已经几乎全部被捣毁,想要重建,难上加难。

    到此为止,蔡京在江湖上暗中扶持的两大势力,摩尼教彻底与其反目,而七星盟则在瞬间锐减了一半的实力。

    这让蔡京胸中怒火万丈。

    七星盟的杀手看似用处不大,实则是蔡京洒在大宋境内的耳目,借以熟知这整个天下的局势,而且还可以帮蔡京打压异己,刺杀与他政见不合的大臣。

    而方腊的摩尼教,则是保证蔡京“花石纲”正常运作的一大助力。

    花石纲作为蔡京最为重要的敛财手段,一旦出了差错,没有银钱,他如何收买人心,如何拉拢文官?

    在以前,无论武大做什么,蔡保淙灰恢鄙洗芟绿叹┮恢焙苁堑ǎ坪跻磺芯≡谡莆铡

    时至今日,蔡京的脸色终于变了。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一切,都仅仅只是开始,武大对他蔡家的反击,远远还没有结束。

158。第158章 路遇() 
在历史上,梁、晋、汉、周、北宋都曾定都开封。

    开封,地处河南境内,在如今的北宋,又被称之为“汴京”。(在严谨的历史文中,开封在北宋时期被称之为汴梁、汴州或者东京,但这三个名字都太烂,尤其是东京这个名字我个人极为不喜欢,所以改成了汴京。前文解释过,现在再解释一次,后文中将不再做修改和解释,勿怪。)

    之前那几个定都开封的朝代都不长久,北宋历时较长,为进一步密切京师与全国各地经济、政治联系,朝廷修建了一批向四方辐射的运河,形成新的运河体系。

    这条运河,又称“开封大运河”,是以汴河为骨干,再加上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合称汴京四渠。

    通过四渠,向南沟通了淮水、扬楚运河、长江、江南河等,向北沟通了济水、黄河、卫河(其前身为永济渠,但南端已东移至卫州境内)。

    朝廷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的去修建河道,是因为北方朝局不稳,而南方政局比较稳定,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北宋朝廷对南粮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万般无奈之下才有如此举措。

    汴河是北宋南粮北运的最主要水道,汴京每年调入的粮食高达600万石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取道汴河的南粮。

    然而,这一整套的运河体系,在蔡京手握大权之后,就变成了他运送花石纲的渠道。

    那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到开封,沿淮、汴而上,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故称花石纲。

    百姓服花石纲之役的,中产人家都有破产,有的卖儿卖女来提供服役的费用。凿山运石,对役夫规定任务数量,十分苛刻,即使在江湖深不可测的水下有奇石,也要千方百计地取它,直到取出才罢休。

    蔡京才不会管百姓死活,他只知道朝廷养兵需要用钱,其他各方面开支也需要用钱,填充国库更需要用钱,所以他疯狂的榨取花石纲。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都被他中饱私囊,借以拉拢各方朝廷大员以及江湖势力。

    而武大离开郓州后,一路狂奔,昼夜不停,目的地虽然是回阳谷,但有人却去了汴河。

    兵贵神速,武大出其不意,联合众人横扫了七星盟,如今蔡京肯定焦头烂额,他绝对想不到武大居然还会派人去动他的花石纲。

    武大之所以要快马加鞭回到阳谷,就是为了制造自己绝对不在场的证据,不然花石纲那边出事,这屎盆子非得扣在他的头上不可。

    策马奔腾了数个日夜后,武大觉得自己的屁股都快要给颠破皮儿了,路过一个小山头的时候,在山脚下恰好碰到一家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酒肆。

    门口有个身段妖娆,风韵十足的少妇伸懒腰。

    这一扭动腰身,成熟妇人独有的风情万种也就激荡而出了,尤其是胸前的峰峦,摇晃起来可谓是波澜壮阔,极为壮观。

    就武大那一身的打扮,很像是一名俊俏书生,再加上身后佩刀的张良,武大公子哥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那少妇瞧见武大下马,两眼放光,心知如若自己没有看错,这必定是一位“款爷”,迈着小碎步颠颠的跑上前,熟络的挽住武大的胳膊就往酒肆里拽,胸前的伟岸在不经意间挤呀挤的,娇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