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

第41章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41章

小说: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武府上下所有人的一次总爆发,当然,这不包括武大与童英。

    但即使如此,一个被刺史大人抛弃了的王家,还是立马就被打压的抬不起头来了。

    王家的覆灭前后大概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武大也把金莲安慰的差不多了。

    夫妻之间的感情,是需要不停浇灌的嘛,唯有如此,方能长久。

    家里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武大也就该站出来收拾一下敌人了。

    比如,封了武氏作坊的刺史大人。

    再比如,蔡保淮斡忠淮蔚呐扇死窗瞪保遣皇且灿Ω没挂匝丈耍

    (建了个书友群,204644135,朋友们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侃大山,对本书有什么想法也可以随便谈~)

90。第90章 利诱() 
武大苦思冥想如何跟刺史大人角力,切入点是现成的,毕竟武氏作坊被封了。

    但是,问题也是有的。

    当初作坊之所以被封,是因为杀手潜入,发生了混战,刺史大人派人前来取证,这里面找不出可以利用的地方。

    何况,西门大官人派人守住了作坊门口,刺史大人的人根本就没能进入作坊,武大也不好借此发难。

    不过,山人自有妙计。

    武大琢磨了许久之后,备了厚礼,前去拜访知县大人。

    如今的武大,身份不一样了,暂且不论别的,就他那个从七品的武骑尉,官阶就是与知县大人平级的。

    知县大人亲自到门口来迎接武大,“武大官人可是稀客,怎么想起我这把老骨头咯?您平时,可是甚少……?”

    话说了一半,便骤然停滞。

    不过武大还是听懂了,知县大人这是嫌自己来的少了,埋怨自己似乎有些狗眼看人低。

    武大苦笑一声,故作无奈的说道:“知县大人,您是知道的,在下本是只想在这乱世中求生,赚些银钱混吃等死,没成想麻烦一波接着一波,未免给大人您添堵,我自然也就来的少了。”

    与朝廷里的官员打交道,得学会玩机锋,话不能说的太露,以免招人反感,又不能说的云雾缭绕,省的让人家想多了。

    武大此言的意思很简单,刺史大人不待见他,汴京里的蔡府也看他不顺眼,他不想给知县惹来无谓的麻烦,这次不敢冒昧登门。

    莫要小看了一个小小七品知县,他能够在武大搅动风云的阳谷县屹立不倒,既不得罪上官,又不吃罪武大,这就是一个油滑识趣的家伙。

    果然,知县大人瞬间就懂了武大了意思,哈哈大笑着,眼神中恰到好处带上一抹佩服的神态,说道:“武大官人越挫越勇,年少有为,他日定非池中之物,小小的阳谷县,恐怕留不住您啊。快请进府叙话,今年刚上的新茶,请武大官人品鉴。”

    知县大人的府邸并不奢华,很是简单,家具也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破烂。

    这才是为官之道啊,武大心知肚明,这老家伙光从自己手里拿过的银子就能整这么好几个院子了,可人家把银子都藏起来了,财不露白。

    下人上茶后,很识趣的全都退了出去,给知县大人和武大留出足够私密的空间叙谈。

    “武大官人,请。”

    武大不会品茶,但装模作样还是懂的,轻抿了一口,赞道:“好茶。”

    知县大人是茶道高手,自然看出武大并不懂茶,但他也没有点破,只是呵呵笑道:

    “武大官人喜欢就好。”

    武大心知肚明,对于这种官场的老油子,如果自己不单刀直入,知县大人是永远都不会接话的,所以武大也没绕圈子,单直奔主题,问道:

    “知县大人,今年阳谷县的税收如何啊?”

    知县大人心中一凛,两眼微咪,“尚可。”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死活不上钩,武大只能更加直接的说道:“我武家,可没少为您出力啊……”

    知县大人苦笑。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都是聪明人,知县大人已然知晓武大的来意。

    不过,他的确不想插手此事,便也极为难得的给武大吐了实话:

    “武大官人,您与刺史大人的过节,本官实在不想插手,也不敢插手,您就饶了我这把老骨头吧。”

    能当上一州刺史,又怎会是等闲之辈?知县大人的确不敢过问。

    但武大既然来了,自然也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知县大人在阳谷县这个位置上已经许多年了吧?难道,您就不想再往上爬爬?”

    知县大人下意识的看了武大一眼。

    能升官,谁不想升?可这个年月,升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武大官人,您到底意欲何为,不妨直说吧?”

    武大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我晓得知县大人是茶道高手,人也如同这茶水,得慢慢品方知其芬芳到底合不合自己的口味。武某自从入住阳谷县,一直没少受到您的照拂,我个人以为,以您的能力,待在知县这个位置上,屈才了。”

    知县大人沉默了许久,一直没有接话。

    武大又淡淡说道:“在下虽然不懂茶道,却也知晓要沏出一壶好茶,对水质、器皿的要求都极高,就像为官之道,得学会站队,还得站好队,选错了不但终生无望升官发财,恐怕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您觉得呢?”

    这就有点欺负人了,知县大人心知肚明,武大是在拿着童家的势力扯虎皮,但他不得不承认,武大这一步落子极妙,恰好卡在了他的咽喉处。

    “选择好了器皿,沏茶的工序又有讲究,不但需要烫壶、温杯,还分‘高冲’、‘低泡’,总体来说,可以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武某说的可对?”

    知县大人眯着眼,说道:“没成想,武大官人也是同道中人。”

    劳纸会告诉你劳纸上一世家里就是开茶楼的么?要不劳纸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是怎么指点王婆那个老东西经营茶馆的?武大在心中腹诽,嘴上却说道:

    “烫壶,温杯,就如同大人需要做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做的到位了,那么知县大人您的升官之路自然就不成问题了。我也不妨跟您直说,我的作坊,童家是占有一定分红的。如若知县大人能在此事上帮忙,我相信童家一定可以看得见。”

    知县大人沉吟了许久,问道:“以您武大官人的本事,想要解封作坊,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为何非要拉上本官?”

    武大摇头,“武某毕竟还不能算是官场中人,擅自出手,会坏了规矩,恐怕多有不便。”

    其实在武大来拜访之前,知县大人已经想到了武大的来意。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官场,也是如此。

    武大在阳谷搅动风云,他知县大人就必须做出选择了,不然,他恐怕会落个两旁都不落好。

    “本官若是出手,武大官人可以护我周全?”

    武大略一颔首,“那是自然。”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武大官人作坊被封,阳谷县税收严重受损,明日本官就派人前往刺史府衙喊冤!”

    (建了个书友群,204644135,朋友们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侃大山,对本书有什么想法也可以随便谈~)

91。第91章 丁卯() 
其实武大本无需前来与知县大人周旋,武氏作坊被封后,阳谷县百姓大多都又恢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以武家在阳谷的号召力,武大只需稍微挑唆一二,百姓自会去知县衙门喊冤,到时知县大人被逼无奈,自然也需要拿出一个对策。

    只是,武大终究不是那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小人,他不想昧着良心去利用阳谷县这些淳朴憨厚的街坊。

    一番威逼利诱,与知县大人将作坊一事敲定后,武大没有再多待,直接出城,去了童英的军营。

    一来,他需要提前跟童英打声招呼,也需要童英提供一份有关蔡保男畔ⅲ欢矗枰绦继匮怠⑾拔淞恕

    此次在密林遭遇伏杀,武大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如若他有武艺防身,不敢说能将那些杀手杀个片甲不留,起码也不会让张良以死断后方能逃脱。

    当然,武大也不敢妄想成为卢俊义那样的武林高手,他只是想学个一招半式,能够防身,便足矣。

    与童英密谈了一番后,武大来到训练场,却意外的碰到了丁卯。

    丁卯的手上脚上都带着镣铐,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仿佛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两名名为保护,实则是负责看守丁卯的军卒看到武大,走过来低声解释道:

    “前几日,他非要出来走走,小人如实汇报了,也不知童帅是怎么想的,居然就真的放他出了囚室。”

    武大点了点头,不顾军卒的阻拦,走到丁卯身旁,说道:

    “上一次的事情,多谢了。”

    丁卯木然的看了武大一眼,缓缓说道:“蔡氏父子如何了?”

    武大唤人取来两壶酒,递给丁卯一壶,一屁股坐在地上,说道:“老样子,你提供的那些事,还不足以扳倒蔡家。”

    丁卯默然。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道:“这次又需要我做什么?”

    武大拍了拍地面,“我不喜欢抬起头来跟人说话,坐。”

    丁卯微怔,喝了一口酒,坐定。

    “不要以为所有人找你都是为了利用你,我这次来,是来习武的,不是专门来找你。”

    丁卯似乎有些不习惯这种对话,愣了许久,无言以对,闷声喝酒。

    丁卯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他一出生就是被当作死士来培养的,他一生的信念,就是忠于蔡京,后来又被蔡京指派给了蔡保

    自从上次他终于开口招供,其实他就等于已经背叛了蔡家。

    坚持了几十年的信念轰然倒塌,他本以为会很痛苦,没成想好像根本没有那种感觉,这与他从小接受的训练理念是完全不一致的。

    静下心来后,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还活着,可他很清楚自己不想死,因为他曾经多次尝试过自杀,可自从第一次被人拦住了之后,后面的几次他自己就下不了这个狠手了。

    人都是这个样子,死士也不例外。或许他一开始的确是不畏惧死亡的,但只要他尝试过死亡的滋味,却又被拦了下来,那么他就永远不会再想着去死。

    “这些兵卒,你觉得怎么样?”武大突然问道。

    丁卯抬起眼皮,扫了正在训练的那些兵卒一眼,面无表情的说道:

    “一般。”

    他身旁那俩兵卒鼻子都气歪了,心想您一个囚犯,口气可真不小。

    “哦?”

    武大笑眯眯的问道:“说说,怎么个一般法?”

    丁卯沉默了半晌,“我没上过战场。”

    “没上过战场还敢大放厥词?简直是贻笑大方!”一名尉官凑过来对武大恭敬一礼,然后黑着脸对丁卯喝骂道,“这些儿郎将来都是要为国杀敌的,你区区一阶下囚,莫要信口开河。”

    虽然大宋识文断字的武将不在少数,但这尉官能有这等言辞也着实不易,想毕是童家的心腹,武大看了他一眼,对丁卯说道:“无妨,你继续。”

    丁卯摇头道:“没有可比性。他们在战场上如何我不知晓,但如果在这里,正面交锋,我一个人可以杀掉他们二十个。若是任我放手施为……”

    那尉官脸色极为难堪,“任你放手施为又能如何?”

    丁卯不带丝毫感**彩的平淡说道:“三日内,屠尽整个训练场。”

    那尉官肺都要气炸了,正要发火,武大伸手拦下他,问道:“用毒?”

    丁卯看了武大一眼,那意思不言而喻,他不屑于用毒。

    武大沉吟了片刻,起身去找林冲。

    今日训练军卒的是林冲,武松在武府镇宅。

    至于卢俊义以及梁山好汉,他们能在武大危难时出手已经是仁至义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为武大马首是瞻,在参加了武大低调的拜师礼后,就纷纷启程离开了阳谷。

    不过,花荣却不知为何留了下来。

    “师兄,挑二十名悍卒,不,麻烦您挑二十名尚未成年的孩子给我。”

    林冲皱着他的八字眉看了丁卯一样,刚才武大与丁卯窃窃私语他早就发觉了,只是没有过问而已。

    不多时,二十名十二三岁,晒的黝黑的小伙儿站在了武大身前。

    他们都是孤儿,被武大收养,保他们衣食无忧,又送到这里接受特训,强身健体,学些武艺。

    武大带着他们走到丁卯面前,说道:“交给你了,三日后我会让他们与悍卒交锋,你若赢了,日后……嗯,就算给你找点事情做吧。”

    刚才武大很敏锐的听到丁卯说的是他能够在正面交锋的情况下一个人杀掉二十名悍卒,而绝不是击败,再联想到当日丁卯在武府大发神威,武大可不愿意亲自派人去尝试丁卯的杀人手段,这才想了这个对策。

    不过,丁卯毕竟杀过武府家将,武大不可能因为他艺高人胆大,就放了他,老是任他在军营里瞎转,又怕他瞎琢磨琢磨出事儿来,便找点事让他有事可做。

    丁卯眼睛一亮,瞬间又恢复了平静,“你就不怕我……?”

    武大哈哈一笑,“丁卯,你太看得起你自己了,这里是阳谷,是我的地盘!”

    丁卯两眼微眯,“一言为定。”

    武府杀手营第一批班底,就此出炉。

    (建了个书友群,204644135,朋友们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侃大山,对本书有什么想法也可以随便谈~)

92。第92章 经济制裁() 
按照常理来说,此次武大高调回归,拜师礼理应大张旗鼓,让江湖上来自三山五岳的诸位英雄好汉都见证一番,可周侗却拒绝了,只让武大行了拜师礼,敬茶,就算完事了。

    周侗最近很忙,到底在忙啥也不跟武大多说,武大也不好多问,只能隐隐感觉到似乎是与君山会有关。

    既然他老人家没时间,卢俊义也走了,那么教授武大武艺的自然就变成了豹子头林冲。

    林冲擅长的是枪棒,但他也是周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