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兴衰-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廉就出家了。
孔廉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的家。
本来孔谦也是说要出家的,可孔廉不让,孔廉说,我是哥哥,我怎么能把苦留给兄弟呢。
孔廉出了家以后,靠二亩地差不多也能养活孔谦了,他们父母生前为人也很好,街坊四邻也很爱帮他。
******
就在孔廉出家的第七年,还有一个事。这年孔廉在山上砍柴的时候救了一个小孩。
那天,一个小孩在山下玩,没想到从山的不远处跑来了一只豹子。那豹子上去就把那小孩给扑倒了。
当时孔廉正好路过,孔廉一看不好,孔廉马上就跑上过去救那小孩。
最后,孔廉终于把豹子打跑,把那小孩给救了。
孔廉救了那小孩以后,当然人家的大人就要酬谢孔廉了。偏巧那家大人还很有钱。那家大人也姓孔,叫孔副。孔副对孔廉说了,你说吧,你说要什么,我就能给你什么。
当时,孔廉就想还俗。
孔廉心想:如果我还了俗,孔副资助我点钱,我就是有房子有地堂堂正正的人了,将来我还能娶妻生子,出家有什么好,出了家不能这,不能那的。
孔廉就把他的想法,对他老师普玄真人说了。
他老师普玄真人说,你现在想还俗,你可太对不住佛祖了。当初你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你恳求的佛祖,佛祖才收留了你,现在你翅膀刚硬了那么一点,你就想离开佛祖,你想佛祖会满意吗?
孔廉一想:也是,当初我出家的时候,是生活所迫,当时我们那个家养不了我们兄弟二人,现在我翅膀刚硬了那么一点,我就想抛弃佛门,是有些不应该。
孔廉就打消他还俗那个念头了。
他怕佛祖怪罪。
那么,佛祖真会怪罪吗?
那只是他心里上的一种怕。我说的不是神话,哪来的佛祖啊?佛祖只是一种虚幻的。孔廉当时所谓的怕,就是怕他万一惹佛祖不高兴了,将来会遇上不顺心的事。例如出门遇上强盗了,不小心失火了之类的事。就想现在的一些人一样,干了坏事惹了人家之后,人家老太太骂大街,说他出门让汽车压死,他真怕出门真让汽车压死一样。
孔廉就决定不还俗了。他决定不还俗,他也就不需要太多的钱了。孔副说,我怎么报答你呢?孔廉说,我有一个兄弟叫孔谦,我们兄弟形同一体,如果你的钱有富余的话,你就对他适当地施舍一些吧。
于是,孔廉就把孔副对他的报答,转嫁给他兄弟孔谦了。
孔副还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再说他也有钱。他就把孔廉对他的恩,报答在孔谦身上了。他给了孔谦不少土地,还给了孔谦不少钱,让孔谦盖了新房子。
以后,孔谦的生活就改天换日了。他从一个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的小农民,一下子成了有房子有地的有钱人了。
这时还正是孔谦一十八男婚女嫁的时候,他也有房子,也有地了,也就有姑娘愿嫁给他了。当年他就娶了一房媳妇。没过几年,他就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取名叫孔龙,女儿取名叫孔雀。
孔谦自有了孔副的资助以后,他的生活就好多了,他也雇了几个人给他种地,他也用不着每天忙于农事了。
这时,孔谦就又把他的大事想起来了。因为他的娘告诉他了,他的仇人就是朱温和李可用。在以前,他也时常想到报仇,但是生活上没那个时间,每天得忙于农事,不然就挨饿,哪有功夫干别的,现在行了,现在有那个时间了。
为了将来报仇,孔谦就开始发奋学习了。要想将来报仇,没点真本事怎么行。为了将来的梦想,孔谦还给自己请了个老师,教他学习。
你别看孔谦的学习起步晚,十八岁以后才开始学,可他非常聪明,没过几年,他的才学就了不起了。
******
这就是孔谦的过去。
我为什么说孔谦的过去,说得这么详细,就是因为孔谦是本书的主要人物。
孔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高俅、秦桧试的人物。就由于他的出现,后来整个的后唐才会由起初的兴盛,逐渐地走向衰败;就由于他的出现,后来的后唐才会从一个起初的繁荣昌盛,逐渐变成哀鸿遍野。
我说的这部书叫《后唐兴衰》,就是由整个后唐起初的兴,渐渐地又走向衰,最后又由衰到兴的。
******
对于孔谦的这一些,皇上怎么会知道,皇上还以为他是孔子的后人很有学问呢。皇上哪儿知道,孔谦根本就不是孔子的后人!皇上哪儿知道,孔谦将来不但没给他出力,孔谦将来还成为了他身边的一只“耗子”,时时在给他搞破坏。
现在,孔谦还没有官职,他还暂时起不到破坏的作用,随着以后孔谦的官职越来越大,他的破坏力也就越来越大了。
******
孔谦这只“耗子”刚刚落世,还没有“出洞”,另一只“耗子”就开始活动了。
谁啊?
就是孔谦的那个哥哥道安。
那天,道安掌打了那个船家,救了他四个徒弟以后,他师徒就往西南跑开了。
他想投靠西蜀。
当时皇上由于忙于照顾太后,也没顾上到他,就给了他逃跑的机会了。
道安领着他四个徒弟往西跑了一段路后,他们就又拐弯往南跑下去了。
道安早就想好了,如果这次行动砸了,就往西南逃。
刚开始跑的时候,他之所以不往西南逃,而往西逃,那是因为他怕被皇上劫住。因为他知道,皇上一旦得知太后被劫的消息之后,皇上必然会从这条路由南往北来救太后,如果他要是再往南走,他必然会与皇上走个一碰头。所以道安为了避开皇上,他往西跑了一段路后,他就又拐弯往西南跑开了。
这时,道安的四个徒弟钱一、钱二、钱三、钱四想起点事来,他们就问他们的老师道安:“师傅,我们光这么跑……,我们的爹,我们的奶奶呢?”
钱一、钱二、钱三、钱四还挺孝顺,这时他们想起他们的爹、他们的奶奶来了。
他们心说:我们不能光顾自己逃命,把我们的爹、我们的奶奶扔下不管啊!
道安心说:你们的命能保住就不错了,你们还顾得了你们的爹,你们的奶奶啊!你们的爹、你们的奶奶啊,他们现在很可能已经被皇上抓起来了。
可道安没那么说。
道安心说:我如果那么说,这四个不知死的小子如果要回去救他们的爹,他们的奶奶可怎么办,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道安想了想,道安对他们说:“你师傅早就对你们的爹,你们的奶奶说好了,说如果事不顺,就马上往西南跑,去投西蜀的王衍。你们的爹、你们的奶奶当然行动比咱快了。现在说不定你们的爹,你们的奶奶就在咱们的前边等着咱们呢。”
钱一、钱二、钱三、钱四这才放心。
道安这个出家人也够可以的,本来人家的爹和奶奶现在已经是身陷囹圄了,他还硬说人家的爹和奶奶平安无事。
这出家的高僧,也有说谎的时候。
他们师徒就往西南跑下去了。
第十一回 重要的合约(一)()
道安领着他四个徒弟就往西南逃下去了。
他们闯了那么大的祸,他们怎么跑得那么容易啊,也没有人追他们?
因为当时的通讯设备非常不发达,抓他们的命令还没有下到这里来。
当时官府要想抓某一人,那得先让人把某人的图像画下来,然后再快马发放到全国各地,发放到全国各地以后,当地的地方官再让人把那人的像画成多分,再把那多份的图像分发给有关人,然后才抓那个人。不像现在,只要电脑“哒”“哒”一传真,那边就知道你的相貌和姓字命谁了,前边马上就有警察拦你。
道安等几人跑了两天以后,眼看就要离开大唐朝所管辖的地界了。
所谓的“大唐朝所管辖的地界”就是皇上李存勖所管辖的地界。当时他们是自称“大唐朝”的。
这时,钱一、钱二、钱三、钱四就问他们师傅道安:“师傅,您说我们的爹和奶奶在前边等着我们,咱们都走了两天了,我们怎么还没见到他们啊?”
道安说:“我也不知道啊。也许他们还在咱的前头?”
钱一、钱二、钱三、钱四说:“什么?他们还在咱的前头?可能吗?我们马上就要离开大唐朝所管辖的地界,到达蜀国所管辖的地界了,他们能独自去蜀国?”
道安说:“也有那个可能。”
******
这时,道安正与他徒弟们说着话呢,他们就见对面的路上来了几个人。有八、九个。全都骑着马。道安一眼就认出来了,为首的正是大唐朝的丞相——郭崇韬!
这时,道安可乐坏了。
道安心说:今天如果我能把郭崇韬给抓住,那可太好了!
道安为什么那么说呢?
因为郭崇韬这个人可了不得。这个郭崇韬是大唐朝的二号人物。也可以说,大唐朝除了皇上李存勖大外,就是他大了。他是大唐先王手下的四大功臣之一,是现在大唐朝的丞相。
“大唐先王”就是皇上李存勖的爹。
道安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因为道安见这个郭崇韬今天没带多少人马,身边只有七、八个人,而且道安还知道,这个郭崇涛别看在文才上那么有出众,可他在武功方面是稀松平常。也可以说他不会武功。他不会武功,抓他不就更轻而易举了吗?
道安还不知道呢,现在这个郭崇韬的身上还带有致关大唐将来命运的“七王合约”呢。
“七王合约”是什么呢?
“七王合约”就是七个王子给大唐朝皇上所签下的合约文书。
什么文书呢?
就是他们将来与大唐朝友好往来互不侵犯的文书。
您说,如果这样的文书万一落入与大唐朝的仇家道安身上,那还了得!
道安心说:该当大唐朝倒霉!
道安领着他四个徒弟就窜上去了。
道安一阵冷笑:“郭崇韬,你跑不了了!”
******
郭崇韬见道安拦住了他的去路,郭崇韬当时就吓坏了。
郭崇韬知道,道安是大唐朝的仇家!
而且,现在崇韬的身边还没多少人!
而且,郭崇韬还不会武功。
郭崇韬心说,这可怎么办?
这时最使郭崇韬所着急的是,他的身上还有对大唐朝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七王合约”!
郭崇韬知道,万一把“七王合约”给弄丢了,说不定还会有战争!
把“七王合约”弄丢了,说不定有战争?
有那个可能吗?
完全有那个可能啊。“七王合约”那是人家七个王子所签下的字!你把人家七个王子所签的字,当成擦屁股纸,人家还不领兵来打你啊!
有那么严重吗?
怎么没那么严重!现在想抢“七王合约”的人是谁啊?是大唐朝的仇家!为了让大唐朝和人家打仗,他什么法做不出来啊!
顿时,郭崇韬的脑子就是“嗡”的一声。
******
对于这次郭崇韬的任务,我还得详细说一说。
后唐朝建立以后,这天后唐的皇上李存勖就与他几个重臣在一起商议以后怎么办?
因为当时的李存勖还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当时的李存勖只占了长安、洛阳、徐州、幽州、河东五州。他所占的那五个州,差不多是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几省的区域,这与真正地统一全国,还差得远呢。
当时与皇上李存勖在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的,有后唐先王手下的四大功臣,还有其他的几个大臣。
后唐先王手下的四大功臣,就是郭崇韬、李思源、李存孝、李存勖。
现在,四大功臣之一的李存勖已经当皇上了,其他三位是朝里的重臣。
李存勖之所以能够当皇上,也是多亏了郭崇韬、李思源、李存孝三人。
今天,皇上李存勖就与他们在一起商议国事了。
皇上李存勖问他们,以后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趁热打铁马上往南打啊,我们还是先休整一段时间?
因为现在他们的北方已经安定了,他们的西方也已经安定了,唯有他们的南方还没有安定。
李存孝说:“现在我们最好是趁热打铁马上往南打,一鼓作气把南方七王给灭了,完成我们的统一大业。”
李存孝所说的“南方七王”就是当时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的七个割据势力。当时他们都自称是一个国家。其实他们的面积都不大。长江以南一下就摆了七个国家,面积还能大得了吗。
李思源不同意李存孝的主张。
李思源说:“不可。现在我们有三个不可南进。”
皇上问:“有哪三个不可?”
李思源说:“第一个不可,现在我们刚刚与朱梁打了数年的战争,我们的兵力和财力都消耗巨大,如果我们再打仗,我们的兵力和财力都很紧,而南方七王呢,南方七王这些年来基本和平无事,这些年他们都在发展他们国力,现在他们的兵力和财力都很雄厚。”
皇上点了点头。
皇上说:“那第二个不可呢?”
李思源说:“第二个不可,现在南方七王之间已经彼此签署他们所谓的《七国联盟》,就是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合约,我们无论是先打他们七王中的哪一王,其他的几王都不会袖手旁观,我们想把他们各个击破不可能,我们一旦和他们开战,那就是和他们七王开战,而我们现在的国力呢,我们现在的国力想对付他们七王又很难。”
皇上又点了点头。
皇上又问:“那第三个不可呢?”
李思源说:“第三个不可,现在南方七王正是一个男耕女织和平发展的环境,如果我们发兵打他们,把人家的好日子给破坏了,人家必然会群起而攻之,而我们的国内呢,如果发动战争,我们的军饷又不是多么很充足,我们必然会在我们的国内的百姓身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