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贫农大魔师 >

第88章

贫农大魔师-第88章

小说: 贫农大魔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已经开始出现了“政治”、“革命接班人”、“*语录”、“教育闹革命”等新名词。却好像离姚湾村很远,许多东西只是一种模糊的印象。

    毕竟县城还是小!

    九月份全国性的大串联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当时串联师生乘坐交通工具和吃饭住宿全部免费,这倒是真的。

    “对了致远什么时候走。”姚爷爷问道。

    “十月份,还有一个星期。”姚致远回道。

    “时间够充裕。”姚爷爷接着说道,“老大家的。老三家的,给孩子们准被一床被子,饭盒啥的,往北走天可是越来越冷了。”

    “被子还好,怎么着都能弄一床,可是饭盒家里可没那么多。”大娘算了一下说道。

    “我有一个军用铝制饭盒,老大也有一个。”姚爷爷说道。

    三大娘说道,“饭盒有长河的一个,这么说还差一个。”

    “我这里有一个。”连幼梅起身进了堂屋,从房间里拿出一个饭盒。

    饭盒都是铝制的,银白色的,长方形的,没有什么精美的图案,却是非常干净。

    饭盒是连幼梅去农场上班的时候买的,现在经常回家,已经不用了,所以就贡献了出来。

    姚奶奶和大娘,三大娘也各自回家拿出饭盒,哦!都是颇有历史的。由于是军用的和连幼梅拿出来形状不一样。

    “哇……爷爷这个饭盒可是年代久远耶!”姚致远拿着饭盒道。“呀!上面是这是……这是日文。”

    “对这是爷爷当年缴获的,猪腰子饭盒。”姚爷爷自得地笑道,“却是有些年头了。”

    妮儿打开天眼撇了一眼,够旧,饭盒外面别柴火烟熏的黑黄、黑黄的。盒盖外侧面有出厂标识‘tko’,代扣下外面有二个汉字是山田。

    姚致远打开盒盖的内顶有昭一七的字样上面有二个标字不知是啥标字,在盒的下口处写的二六零一,二六零一上面有个标志,磨得厉害,已经看不清了。

    “这个这个饭盒应该是鬼子高级将领使用的吧!”刘姥爷看了一眼说道。

    “嗯!”姚爷爷点头道。

    “这是啥材质的?”姚军远问道,他弹着手指敲敲饭盒,声音清脆悦耳。

    “不锈钢的!”刘姥爷说道。

    “难怪比鬼子的好。”姚军远好奇地摸摸,“呀!有把手,还可以折叠。”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说道,“这上面刻着字,1944,这是年份,这us。是啥意思。”

    “美国制造。”姚爷爷说道,“解放战争时缴获的物资上,都写着us。”

    “老弟,看来你当年收获不少耶!”刘姥爷眉头轻挑道。

    “谁让蒋委员长是运输大队长呢!”姚爷爷用了主席曾经说过的戏言。也是名言。

    姚清远笑道,“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跑,敌人给我们造。”他揽着姚致远的脖子羡慕道,“你小子可要保护好啊!这爷爷的可是战利品。”

    “知道。”姚致远认真地说道。

    “好了,咱们该走了,天快黑了。”姚爷爷起身道。

    姚奶奶接着说道,“博远娘,致远娘。你们帮忙收拾一下。”

    “是!娘。”大娘带头说道。

    姚家的女人,除了姚奶奶都留下来帮忙收拾厨房。有时候打扫厨房,比做饭的时间都长。

    好在人多力量大,很快就收拾停当,连幼梅送走了妯娌、小姑子和侄女们。才转身回房。

    &&

    姚爷爷家的西厢房,大娘坐在织布机咔哒……一声声的织布。

    “孩子他娘你就别担心了,爹已经同意了,你就给孩子们准备准备吧!”姚长山则坐在他旁边,手里也没闲着,在修补缰绳,夏收、秋收。赶着车缰绳磨损的厉害,不然缰绳崩断可就真成脱缰的野马了。

    “爹、娘,我们可以进来吗?”帘子外的姚秋粟、墨远和文远齐声喊道。

    “得!这几小的,又蠢蠢欲动了。”大娘顿住手,一听几个孩子站在外面就看向姚长山道,“他爹。俺可给你说清楚啊!大的要走,俺是没有办法,爹已经同意了;这小的你要是再松口,你今晚就别想上炕。”

    “呵呵……”姚长山一听眼睛一亮,见孩子娘让步。挠着头笑道,“不会啦,不会啦,他们几个还小,我不可能同意的。”

    “秋粟,你们进来吧!”姚长山喊道。

    三个小家伙儿走了进来,嘻嘻哈哈的,“爹、娘,呵呵……呃……”

    姚长山直起身子,放下手中的缰绳,抬眼道,“秋粟、墨远、文远,你们三个想跟着致远他们走,是不可能的。就是举手表决,其他人同意,我也不可能同意。”

    “啊……爹!”三个小家伙失望地叫道,齐上阵围着姚长山撒娇道。

    这一回慈父变严父,任他们怎么磨,都没有用。

    “秋粟,还不赶紧去推磨,穷蘑菇什么。”大娘板着脸催促道。“已经勉为其难地同意你姐姐和你哥去,你们想都不要想,俺和你爹的想法一致。”

    “哦!”三个小家伙垂头丧气地出了房间。

    原本愁眉苦脸的脸,瞬间笑容灿烂,朝姚夏穗和姚修远竖起了大拇指。

    站在磨房门口的姚夏穗激动地朝磨房内的姚修远竖起了大拇指。

    “好耶!”

    几个小的大作战成功。

    大娘上炕爬在窗台上,本以为会看着几个小萝卜头伤心欲绝或者痛哭流涕的样子,没想到,“这几个混球。”大娘咬牙切齿道,“居然跟他们的娘玩儿心眼。”

    姚长山爬在窗户上显然也看到了这一幕,拍着她的肩头道,“他娘,这回心里不疙瘩了。”

    “真是难为他们了,为了你居然这种损招都想的出来。”姚长山酸溜溜地说道。

    “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大娘垂着脸默默地下了炕,坐回了织布机前,吱吱呀呀地声音又响了起来。

    姚长山憨憨一笑,“这样我就放心了,孩子们聪明,出门在外起码不会吃亏。”

    “哼……”大娘别扭地冷哼道,不过这上弯的嘴角,泄露了她真实的情绪。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三大娘家,不过建远和振远是真的想磨着去,不过被她给高压镇压了,没得商量。

第138章 ‘ 父女闲话’() 
连幼梅蹲在院子内的水井边洗衣服,秋季衣服多了起来,洗衣服花的时间就多了起来。亲亲

    姚长海则在厨房推磨,生产队发下来的粮食都是原粮,得自己磨。

    西里间,刘淑英正在给妮儿换新衣,红黑格子灯芯绒的倒穿褂子,咖啡色的灯芯绒做的背带裤。

    背带裤穿着舒服,松紧带的裤子勒的狠了腰部会出现勒痕不舒服,至于嘘嘘的话,呵呵……她还穿着开裆裤呢!

    “得!一罩上棉袄撑起来就正好了,这下子,这身衣服,又能穿到明年一年了。”刘姥爷笑道,“我们妮儿穿什么都好看。”

    妮儿摸了摸绒呼呼的布料,软和且温暖,抱拳作揖谢到。

    “小机灵鬼儿。”刘淑英捏捏她嫩滑地脸颊道。

    “县城怎么样?”刘姥爷关心地问道。“你没事吧!”

    “还行!每天学不完上面下来的红头文件。”刘淑英说道,“那些红色小将还没有去取经,所以目前还很平静,现在都围在京城,大城市,咱这县城毕竟还是小,又是个农业为主的县城,目前不值当的人家来争权夺利。”她不屑地撇撇嘴。

    刘淑英小声地说道,“咱当年抹平了一切,身份、成分没有问题,应该影响不了咱。”

    “这很难说,你自己在县城,小心为上。”刘姥爷不放心地叮咛道。

    “我省的。咱一不喝酒,不会酒后失言;二呢现在连觉都不睡,估计也说不了梦话。”刘淑英认真地说道。

    ‘噗……’听得妮儿嘴角直抽抽,满脸黑线,真是彻底地无语了,不过小心无大错。

    两人盘膝坐在炕边,妮儿可以轻松地在炕内自由活动。

    刘淑英继续说道,“说真的爸,还好咱们有先见之明。看着报纸上写的真是心疼啊!唉……狗屁不通的家伙,只是简单化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一系列物化形态的破坏行动。”她点着自己拿来的报纸气愤道,“给街道、工厂、公社、老字号商店、学校改成‘反修路’、‘东风商店’、等名称,剪小裤腿、飞机头、火箭鞋。批斗这个,斗那个。”

    “爸,你瞧瞧这新华社、更像是鼓吹手,连续的肯定性、歌颂性报道,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许多地方的名称、商店的字号,服务行业的不少陈规陋习,仍然散发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气息,毒化着人们的灵魂。广大群众,对这些实在不能再容忍了!’千千万万的红色小将们举起了铁扫帚,要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把这些代表着剥削阶级思想的许多名称和风俗习惯,来了个大扫除。却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不奇怪啦,新闻媒体不为掌权者服务,为谁服务。

    九个月的妮儿已经会爬了,趁两人谈话期间她则爬到报纸面前看。只见上面写着:京城有名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东来顺”涮羊肉,“全聚德”烤鸭,“瑞蚨祥”绸布,店名都属“封”。还有前门外小饭馆“都一处”,那门匾是前清乾隆皇帝微服光顾后,题制遣人送去的。当然也是“四旧”。

    商店字号不是“封”,就是“资”。真是荒诞、愚昧且疯狂的年代。

    主席接见了红色小将后,又掀起了改名潮,人人纷纷效仿,把所谓带有“封、资、修”色彩,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名字。例如什么“梅、兰、竹、云”、“春、夏、秋、冬”的;或者带有孔孟之道特征的“仁、义、理、智、信”等等,都改为“化”的名字,局户籍管理部门则以“报则速批”为原则,表示了对这种“行动”的支持。

    所以卫东、卫红等等名字纷纷出炉,真是新鲜热腾腾的。

    哎呀!连幼梅不知道改不改名字耶!妮儿突然想到。目前来看没有征兆。

    妮儿接着往下看,人名要改,街道名字中的四旧更是多得数不清。“仁、义、礼、智、信”是国民党的信条,所以北方冰城的五条街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改成了光明、光辉、光芒、光耀、光华。

    报纸上予以大力的表扬。

    中性的、不属封资修却不够的,也在铲除之列,好好的学校改名为长征小学……

    除了改人名外,地名、店铺、公交车站、单位名称,都掀起了改名风潮。在京城,公共汽车站的站牌全被红色小将们涂上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改掉旧站名,建立新站名”的标语。

    同仁医院被改成工农兵医院,协和医院被改成了反帝医院,东安市场改成东风市场,长安街被改为“东方红大路”,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西交民巷改为“反修路”。

    “唉……”刘姥爷长叹一口气,安抚地拍拍她的肩头道,“别胡思乱想了,咱现在应该想想妮儿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刘淑英没有意会过来,抬眼看了过去,“你这小家伙儿,居然爬在报纸上。”说着抱起妮儿,“瞧瞧,这手上都是黑乎乎的油墨。”

    刘淑英说着把妮儿递给了刘姥爷,“爸,你看着她,别再让她乱跑,把炕给弄脏了。我去端些水来给妮儿洗洗,也该睡觉了。”

    刘淑英先把炕上的报纸收了起来,放在炕头柜上,以便老爷子随时可以看看,转身出了门。

    “妈妈,妮儿该睡觉了。”‘哗啦啦……’正在拧衣服地连幼梅看着从屋中出来的刘淑英说道。

    “我就是端洗脚水。”刘淑英赶紧说道,“你继续忙,别管我了。”

    刘淑英进厨房后,正在推磨的姚长海停下来道,“妈!”

    “你忙你的,我端盆热水。”刘淑英从灶台上舀了盆热水,又兑了些凉水,试试水温,端着水回了堂屋。“来妮儿。咱们先洗洗脸,再洗洗手,然后洗洗脚。”

    刘姥爷抱着妮儿,刘淑英则细心地给妮儿洗漱。“好了,洗好了。”她妮儿擦干放回了炕上。

    “爸,我再去端些水,您也洗洗休息吧!”刘淑英端着水走了出去,再回来时,端一盆干净地手,两人洗过脸和手后,泼掉洗脚水。

    “淑英,先别走了,我有事。要跟你商量一下。”刘姥爷唤着要起身离开地她道。

    躺进被窝的妮儿也竖起了耳朵,听听两人又要说什么?

    啊……原来跟她有关啊!

    “淑英,我们得想个行之有效地办法,帮助妮儿来感知、认知这个世界。”刘姥爷严肃且认真地说道,“由于妮儿是天盲。接受的肯定比后天一些但是没有具体的形象认知,这个……”

    啧啧……我这算什么?天盲还是……

    刘淑英斟酌了一下道,“以目前妮儿的能力来看,她的听力非常好,也很敏锐。爸,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感觉妮儿总是小心翼翼的。她的动作幅度不大。”

    啧啧……好敏锐的观察力,妮儿腹诽道。

    “也许是对黑暗地恐惧吧!婴儿也是有思想的。”刘姥爷猜测道。

    “这个还真不好说,我们没有照顾这类孩子的经验,现在只能摸索着进行。”刘淑英也苦恼道,“爸!实话实说,我还真不知道如何做!”

    ‘好!好!’妮儿心里窃喜。如果他们知道了,不就穿帮了,所以有些事只要不出格,他们应该会接受,那么接下来。就是妮儿要探测他们的底线,或者更确切地说向他们贯彻妮儿早熟。

    其实她已经有很多与众不同了,再多一些应该没问题吧!她也不想他们累,自己则更累。

    唉……真是挠头耶!妮儿烦躁地从被窝里伸出手,挠挠自己的小平头。

    刘姥爷摩挲着下巴,认真地思索道,“我们要开发妮儿其他的感官,可以弥补视力的这项缺憾!”他拉着妮儿的小手,薄茧摩挲着她细嫩地肌肤道,“妮儿这个世界不一定要用眼睛来看的,要是能学会用心来看,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比眼睛看到的更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