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大唐李承乾 >

第23章

大唐李承乾-第23章

小说: 大唐李承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在立牌坊关键时刻的李世民自然也没有再对待他封地的时候为难他。

    “正是犬子。”提到自己的儿子,罗艺十分的自豪,十分卖力的推销自己的儿子道:“殿下别看他年岁不大今年才十一岁,但是犬子的武艺已经超越了俺。”

    这一点李承乾倒是相信,虽然这不是说唐,没有什么冷面寒枪,银枪少保,但是罗成出身将门世家,更有罗艺这一位猛将的父亲,显然他差不到哪里去。

    “虎父无犬子,这一点孤倒是相信罗将军的眼光。”李承乾看着罗成丝毫不掩饰眼中的赞赏之色。

    一表人才,剑眉星目,光看这一副外表就令人生不起讨厌的心思。

    看见李承乾投来的赞赏的目光,罗成仿佛站的更加的笔直了,仿佛不如此不足以表达他的实力。

    “罗将军今日前来不会只是给孤道谢来的吧?”李承乾又说道。

    “这个···当然不是,俺还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罗艺吞吞吐吐的道。

    “这可不是孤印象中豪爽的罗将军啊?”李承乾好奇的道。

    罗艺仿佛下定了决心,咬牙说道:“息王旧将前太子右卫率孙达曾经联系过俺,但是被俺拒绝了。”

    李承乾一怔,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而后说道:“什么时候的事?”

    “昨晚。”罗艺道。

    “是孙达本人吗?他们有什么计划?”李承乾问道。

    罗艺摇了摇头,苦涩的说道:“孙达只是派人联系俺,但是什么都没有说,可是他们仿佛在进行一个大计划。”

    “为什么?”

    “因为来人信心满满,甚至答应事成之后封俺一个燕王。”罗艺抬头看了一眼李承乾的表情而后说道。

    “痴心妄想。”李承乾虽然不屑的说道,但是心中还是充满了警惕。

    “难道他们不知道告诉你,万一你泄密了怎么办?就这样他们能成什么大事?”李承乾说道。

    “问题是···就算俺说出去,这满朝的文武没人会信。”罗艺解释道。

    想起罗艺这桀骜不驯的脾气以及刚愎自用的性格,李承乾暗自摇了摇头,他混的还真是够可以的,不过罗艺却是说了一句实在话。

    “不是还有孤吗?”

    “问题是在他们的心中殿下和俺也是仇敌。”罗艺虽然是在笑但是笑容却十分的苦涩。ps:十万字了,第一卷也马上结束了·······

第四十七章 试问大唐道士哪家强() 
听完罗艺的解释,李承乾顿时愣了,他还是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现如今在朝中除了罗艺的弟弟利州都督罗寿之外,恐怕其他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和罗艺来往,一个是因为当年罗艺抱上李建成的大腿,本来站错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魏征、薛万彻等后来不是也拨乱反正了吗?但是作为李建成麾下为数不多的武将,而且还是头号武将,又是驻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他是要多跋扈有多跋扈,几乎将所有的人都得罪了遍。

    本来有李建成这个大腿抱着没有什么事,别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曾想一夜之间李建成这个大腿就被李世民连脑袋一块儿割了,罗艺也不甘寂寞,直接开始他的低调造反事业,虽然被李承乾说降了,但是按照孙达等李建成旧将对罗艺的了解,他肯定是不会感激李承乾的,因为他们太熟悉罗艺的性格了。正是因为熟悉,所以才会派人联系罗艺,但是不成想罗艺拒绝了。

    估计这也是为何罗艺的笑容十分苦涩的原因的吧,一个好汉三个帮,就算是蔡京秦桧严嵩那样的奸臣都还有一票小弟呢?罗艺一个堂堂的沙场猛将,大唐燕郡王,竟然没有一个信得过的手下,这说出去估计都没人信。

    连罗艺自己都不信,但是他的心腹赵慈皓和杨岌等人是实实在在的背叛了他,再加上来到长安之后,他的妻子开始吃斋念佛了,常常在罗艺的耳边念叨一些什么因因果果之类的,使得罗艺也受了些影响,于是他去了一个寺庙,结果求了一个上上签。

    但是罗艺又开始暗自嘀咕,他又有些不信佛教了,毕竟他们是外来的,相比于那些念经披着袈裟,光头无发,说话时常打机锋的和尚,显然罗艺还是更喜欢一身道袍,手拿拂尘,头顶发髻,颌下三缕长须仙风道骨的本土道士。

    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出来了,试问大唐道士哪家强?

    当然是经过大唐官方承认,现如今的道家代表人物袁天罡和李淳风了,而袁天罡年龄大,又曾经是李淳风的师傅,所以罗艺又专门去了一趟袁天罡那里。

    袁天罡也确实符合罗艺心中高人的形象,等他说明来意之后,袁天罡半眯着双眼,一双手在罗艺面前不停得掐算,捣鼓了半天,袁天罡一举牌子,得出一个结论,罗艺还有翻身的机会,但是需要得到贵人的相助。

    等罗艺又问贵人是谁的时候,袁天罡只是捋着自己的胡须笑而不语。

    看见袁天罡的表情,罗艺顿时表示自己明白了,袁天罡的笑意就更浓了,罗艺顿时感觉自己猜对了,至于他自己脑补了些什么,估计就只有他自己知道。

    等罗艺刚从袁天罡那里回来,晚上孙达就派人联系他,他顿时明白他的机会来了。

    在政治上罗艺的智商估计就比韩信稍微强那么一点,最起码他也造了一次不成功反,韩信可是直接被吕后在未央宫用竹子给杀了,一点浪花都没有翻起来。

    但是有一点就是罗艺他绝不是傻子,更不会认为他的贵人是孙达,那么现如今大唐之中能够找一个信的过他的和他有些交情的人,又能称之为贵人的马上就呼之欲出了,除了李承乾没有第二人。

    更何况当初济阴李氏神婆也曾经说过李承乾是他的贵人,果然李承乾保住了他的性命,而他本来就是一个十分执拗的人,一旦认准那是不会回头的,所以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前来东宫。

    但是一个没有官职又被剥夺了爵位的人显然是没有机会进宫的,除非他阉了自己当太监,很可惜罗艺还没有投身太监事业的打算,于是就打着自己儿子内乡侯的旗号进宫,一个是抱一下李承乾的大腿,另一个则是顺便推销一下自己的儿子。

    而且李承乾刚刚坐上东宫的位子,很需要人支持,虽然有长孙无忌等一大票的人,但是他们都是文官,还没有一个武将,这时候罗艺感觉自己投奔过去,一定会受到重用,因为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再说他在军中也是有赫赫威名的,最起码这一点罗艺还是有自信的,更何况罗艺现在是一个孤臣,比李承乾都孤家寡人。

    他的燕云十八骑还在府中待命,这是他手中的绝对王牌,现如今侯君集的飞虎军在同颉利对峙时打残了,李世民的嫡系部队玄甲军开始拱卫京师,李靖成了刑部尚书,李绩、苏定方等还没有扬名,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不过是一勇之夫,所以现如今在长安罗艺和他的燕云十八骑颇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不管别人怎么想最起码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罗艺选择性遗忘了他也不过是一勇之夫,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所以才会出现前面的一切。

    李承乾开始托着下巴沉思,他不知道孙达等人打着什么算盘,毕竟前世的时候孙达等人是直接冲进皇宫刺杀李世民的,但是有些具体的细节他不是很清楚。

    于是李承乾说道:“罗将军你当初怎么就没有假装答应他们呢?”

    罗艺顿时愣住了,难不成立场坚定也有错误?如果让李承乾知道罗艺心中所想恐怕会嗤之以鼻。

    但是看见罗艺的表情,李承乾顿时明白,罗艺一个是没想到这点,第二个他实在是不敢同他们有过多的接触,毕竟罗艺是有前科的,人心难测,谁也不知道罗艺是不是打算两头下注,万一被人捅出来,估计罗艺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还有一点就是让罗艺打仗行,但是让他当演员显然他不够格,因为他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在脸上,就算是打仗也是硬碰硬的,因为幽燕民风彪悍,有打硬仗的先天条件。

    想通之后李承乾很干脆的放弃了让罗艺当卧底的打算,因为以罗艺的性格和脾气很可能让对方来一次本垒打,不过他很满意罗艺的表现。

    于是李承乾思索了一会儿出口说道:“刚才父皇让前民部尚书裴矩之子裴兴泽随侍东宫,若是内乡侯也愿意的话,东宫也有内乡侯的一席之地。”

    罗艺和罗成闻言顿时大喜,罗艺咧着嘴笑道:“犬子能够得到殿下的垂青,实在是他的荣幸。”

    罗成也急忙表态道:“某愿为太子效犬马之劳,甘为爪牙,附为羽翼,绝无二心。”

    李承乾笑道:“好。”

    “过些日子孤想组建一支幼军,不知道罗将军愿不愿意屈尊在孤的幼军之中当一个教头?”李承乾又想罗艺发出了自己的邀请函。

    罗艺闻言眼睛一亮,虽然是幼军,但是那也是军啊,总比他闲着无事强吧!更何况他本来就是来抱李承乾的大腿的,于是急忙道:“俺当然愿意了,这些日子在长安差点闲出个鸟来。”

    李承乾很愉快的笑了,他就是喜欢这种干脆利索的人,和那些扭扭捏捏的文官不一样。

    组建幼军这是他很久就有的想法,但是他还没有提出来,不过所有的一切都在准备之中。

    就在宾主尽欢的时候,内侍来报说李世民诏太子前去太极殿。

    于是罗艺和罗成很高兴的就告辞了,他们父子来东宫的目的达到了。

    等到到了太极殿之后,李承乾发现除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之外,里面还坐着两个人,这两个人李承乾十分的熟悉,就是他的老师李纲和张玄素。ps:祝大家元旦快乐!!!

第四十八章 承乾以为易() 
李世民今日诏张玄素和李纲觐见之后,就同他们开始交谈,一番谈论之下,使得李世民深深为二人的学识所折服。尤其是李纲的刚正不阿,张玄素的气节才能。

    在谈论隋亡的原因之时,李纲认为乃是杨广太过好强,做事急功近利,不知道步步为营,体恤黎民,大量的征用民力物力,开凿运河,劳师远征,三征高丽,更不听臣民的劝谏,一意孤行,所以才会使得隋二世而亡。李世民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切勿穷兵黩武,做事不能操之过急,更要开纳谏之风,不以言获罪,不以文获刑,如此方能集众人之力,开创盛世。

    张玄素更是给李世民提了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而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即不好办。而一日之中,君主不止断十件事,往往口理万机,这样日积月累错误就积存多了,而错误多了国家就要灭亡的。所以张玄素建议唐太宗要广用贤良,使各官吏奉职守法,并能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就会成为一个尧舜也无法相比的君主。

    听得李世民频频点头,老怀大慰,杜如晦等人也是十分的赞同。

    二人说完之后,李世民感叹道:“昨日裴弘大病逝,朕痛失一良才,大唐痛失一干将,今日听两位之言方知大唐才俊何其多也?若前隋能便用贤良何至于亡国?”

    长孙无忌、杜如晦等纷纷点头称是。

    就在此时管内府的内侍来报言道东宫之中张灯结彩,靡费颇多,李世民听完眉头一皱,心中顿生不满,长孙无忌则是有些诧异,不明白李承乾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房玄龄、杜如晦等四人也是眉头一皱,显然对此事也有些意见。

    由于事涉储君,所以李世民就差人前去查探究竟是怎么回事。太极宫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一会儿李世民派去打探的人就回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而李承乾教训王虎的那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也赫然在列。

    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加上这句点睛之笔,李世民是龙颜大悦,长孙无忌也放下心来,这才是他印象中的李承乾,不骄不躁,安全可靠。

    李纲听完之后,说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太子性情敦厚,简朴仁孝,实乃是大唐之幸事。”

    李世民听完此话那是眉飞色舞,儿子表现良好,做老子得也是面上有光,谁知李世民过了一会儿却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张玄素顿时奇道:“陛下因何事叹气?”

    李世民叹道:“储君仁孝,实乃幸事,但是储君的年龄毕竟太小,而且现如今又无名师教导,东宫更是有些谗佞之辈,朕真怕储君日后走上邪路啊!”

    杜如晦此时哪还不知道李世民的用意,出言道:“陛下,储君是否有才干,关系大唐百年之事,不容有失,陛下应尽早选良臣以教储君。”

    “克明所言甚是,但是满朝文武之中有谁可为太子之师?”李世民反问道。

    “陛下现如今在座之中就有二人可为太子之师。”杜如晦笑道:“张参军(张玄素乃是景城都督录事参军)素有贤名,李尚书(李纲乃是前礼部尚书)敢于谏言,这不正是名师的不二人选吗?陛下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李世民充满期待的看着张、李二人说道:“未知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张玄素和李纲对视一眼,这个时候他们两个要是还不知道李世民将他们招来,而后又谈论了半天隋亡之事的用意,那可就该回家抱孩子去了。

    李纲先说道:“臣曾教导房陵王、息王两位但皆不成,本再无此心,但今观太子行事实乃明君的雏形,若陛下不因臣卑劣不堪而愿用臣,为大唐百年之计臣何惜此残躯?”

    张玄素正色道:“太子之事乃是国之大事,不可不察,臣虽略有贤名,但自认为当不得此重任,若陛下愿用臣,臣必肝脑涂地,纵身死也必教导好太子,不负陛下所托,为大唐尽绵薄之力。”

    李世民听完二人的表态顿时大喜,而后:“国之大事唯祭与祀,但在朕看来储君能否担当重任,是否贤良不亚于祭与祀,此关系江山社稷之传承。”

    而后李世民又起身朝张玄素和李纲拱手一拜说道:“我今日不仅是一个大唐皇帝的身份将太子托付给两位爱卿,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