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卓别林 >

第6章

卓别林-第6章

小说: 卓别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3套喜剧班子分别在3片带景的场地上,各拍各的镜头。一个场地上在打打闹闹,一个场地上在哭哭笑笑,另一个场地上在乒乒乓乓;玛蓓尔小姐在敲门:“让我进来呀!”于是摄影机到此停下,“OK”一场戏拍完了。他没有想到电影就是如此零打碎敲地拍成的。

塞纳特对卓别林解释:“我们现在没剧本,想到了什么笑料,就随着想到的故事自然发展演下去,最后形成一个追赶打闹的场面,这就是我们笑剧的主要结构。”卓别林看了半天,看到几个场地上的演员都在模仿福特林。他有点烦恼,他的风格与福特林相反,他不喜欢一味地打闹追赶。他认为这样演法会埋没演员的个性,而没有任何东西比个性更重要了。

他在厂里观察了9天,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有了不少看法。他想马上工作,并与塞纳特谈起上述问题,但塞纳特说别着急以后再谈。福特林则常常在下班后带他到闹市区,与几个朋友交往,其中一个所谓的文学家,还很不客气地问:“这个英国佬开始拍片了吗?”这使卓别林心中很不舒服,他想一旦他开始工作就一定要比别人干得好。

这一天有了机会,因为塞纳特、玛蓓尔等全都出去拍外景了。塞纳特的副手、导演亨利准备拍一个新片,要卓别林演一个骗子。

卓别林第一次拍电影就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那个导演亨利不喜欢他。因为他看到要开拍了,亨利还在想笑料,这个热心人就跟导演提了几条主意。实拍时,卓别林一身笑料,演得很好。但奇怪的是片子制成时,面目全非,有“笑”果的镜头都不见了。第二部仍由亨利导演,卓别林又提出不少建议。但导演当面笑着听取,背后却一条也不采纳。即使卓别林执行了启斯东影片的拍摄原则,但只要偶尔插进自己有个性的表演,亨利仍在剪辑时把那些镜头故意剪掉,因为他认为卓别林刚进来就懂得这么多,怕他超过自己。亨利走后,另一个导演同样如此,不让卓别林做细腻的动作。卓别林忍不住发火:

“我是为了要拍出一些好影片,而不单单是被你们追来赶去,最后从电车上摔下来,我不能就这个样子每周拿150美元。”那导演气坏了:“你他妈的懂什么!这行我干了十多年了。”卓别林试图说服其他工作人员,但别人都不同意他的看法,连塞纳特也不听他的解释:“大伙都说没办法同你合作,你只要照我们的话去做就行了。”

卓别林思考着、对抗着,只要一有机会就去洗印间、剪接室,留心观察剪辑师如何剪接片子,导演如何处理拍好的镜头,从中摸索制片技术。他飞快地掌握了剪片方法,知道出场、进场的镜头不好剪掉,便把招笑的动作、幽默的表演安排在这几处。所以,尽管导演、剪辑师无情地删剪他的表演,但卓别林仍然在他最初的5部片子里,设法保留下卓氏风格的镜头。

在试映《玛蓓尔奇遇记》时,卓别林紧张不安地跻身观众中,观察他们的反映。刚开始观众们都不怎么笑,影片继续放映下去,有人小声地笑,然后是大声地笑,最后是哄堂大笑。他有把握了,向塞纳特提出要自编、自导自己的笑片。但塞纳特不听他深思熟虑的计划与设想,反而叫他服从刚开始做导演的玛蓓尔的导演。

第一天,卓别林就与玛蓓尔小姐爆发了矛盾。当时在公路拍外景,其中一个镜头,玛蓓尔要卓别林拿着皮水管在公路上浇水;一辆由坏人驾驶的汽车被警察追着,开到这里在路面上滑了过去。卓别林想了想建议这样拍,他先站在水管的皮带上,水龙头不出水;他再俯身向龙头口看时,脚无意离开了皮带,水就突然冲到他脸上;这个镜头后来被很多导演、影片借鉴。但当时他话没说完,玛蓓尔小姐打断了他:“现在没时间了,照我的话做吧。”

卓别林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论年龄玛蓓尔小姐比他还小几岁呢。尽管玛蓓尔是启斯东影片公司的当家花旦,大家的宠儿,尽管她漂亮动人,甚至使卓别林心生爱慕之意。但这会儿,他罢工了:“对不起,玛蓓尔小姐,我不能照你的话做,我不相信你能指导我。”他说完,走到一边坐下。摄影场地上风云突变,玛蓓尔从来没遇到过这种顶撞,不知怎么办才好。全体演员和工作人员马上围拢在她身边,一起商量怎么收场。有两个演员当时就撸起袖子准备好好教训卓别林一顿。但是玛蓓尔拦住了他们,派副导演去问卓别林是否拍下去?于是卓别林走到这位漂亮小姐面前表示歉意:“对不起。我根本看不出你的安排是好笑的还是有趣的,但如果你允许我的建议的话……”玛蓓尔又打断了他:“好吧,你既然不愿照我的话做,我们就回去吧。”

回到制片厂后,塞纳特听说后震怒,他与玛蓓尔正在恋爱,俨如家人,这回再也不能容忍卓别林了。他马上冲进卓别林的化妆室:“你他妈的,是怎么回事?”卓别林试图解释,恼怒的塞纳特坚持他确立的那一套:“叫你怎么样演你就怎么样演,不演你就给我请出去!”卓别林也决心已定:“塞纳特先生,我到哪儿干都是为了吃饭,如果你要辞退我就请便。但要讲清楚,我是认真工作的,和你同样着急,想拍出一部好片子。”塞纳特摔门而出,制片厂“烽烟”骤起。

当晚回住地时,卓别林把此事告诉制片厂的一个朋友,那人叹息:“你来以后演得很不错嘛,这一下糟啦。”卓别林心里也有一些着急,因为他已经爱上拍电影这一行了。他笑着掩饰自己的心情,问友人:“你看,他会辞退我吗?”“那毫不足怪,我看塞纳特从你化妆室出来时简直就疯了。”卓别林想,真辞了也没办法,反正拍了十几周口袋里已经挣了1500美元,除了回英国的路费还有不少节余。

第二天早上,他来到制片厂,坐在化妆室里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倒霉事。但听到的却是塞纳特和解的语气:“查理,我们来谈一谈吧。”他说,玛蓓尔和他本人都喜欢卓别林,认为他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卓别林也说,他当然非常尊重玛蓓尔小姐,但谈到导演,他认为玛蓓尔小姐太年轻,才刚开始学做导演,还不具备指导他的资格。塞纳特让他宽宏大量地与玛蓓尔合作下去。

卓别林这时又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你让我自己当导演,就不会再有麻烦了。”外来演员提出这要求,在启斯东影片公司还是第一次。塞纳特沉思了一下,认真地追问:“如果你导演的片子不能挣钱,这笔摄制费谁付?”

“由我自己付。”卓别林说:“我这有1500美元,如果片子不能上映,这钱归你们。”“你有电影故事吗?”“要多少有多少。”“好吧。”

于是,卓别林与塞纳特友好地握手,卓别林专门到试片间向玛蓓尔小姐道歉,然后塞纳特请他俩出去吃饭。第二天再拍外景时,玛蓓尔甚至屈尊征求卓别林的意见,这部影片合作圆满。制片厂的演员、工作人员,包括卓别林本人在内,对这个前后剧变都一头雾水,不知究底。

几个月后,卓别林才摸到这张底牌。据说塞纳特本来打算忍痛解雇这个多事的英国喜剧演员,但就在那天早上,凯塞尔—包曼事务所拍来电报,催促塞纳特多拍几部卓别林演的片子,纽约各影院都需要这类片子。一般,启斯东影片公司发行的滑稽片平均一部为20个拷贝,如印到30个已是非常成功,而卓别林演的上一部已印到45个拷贝,订货单仍有增无减。市场效应,使塞纳特清醒地认识到卓别林的商业价值。

此外,平心静气地讲,本身是喜剧演员的塞纳特慧眼识人。他发现了卓别林,把他请到启斯东影片公司;在他给卓别林当导演时,总是由卓别林自由发挥,卓别林一提出好建议他能立马采纳。这使卓别林信心大增,确信自己在拍电影这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能力。


  

第七章“夏尔洛”诞生在好莱坞

 
 
事实上,也就是卓别林跟原来的导演亨利合作时,他就表现了非凡的银幕人物形象创作思维。当时3个场地在同时拍戏,都站满了人。卓别林穿着亨利让他穿的那身新闻记者的衣服,站在一边。塞纳特刁着雪茄,正在打量一个旅馆休息室的布景。他对卓别林说:“现在我们还缺一点笑料呀,你扮一个丑角好吗,什么样的都可以。”卓别林不知应该扮哪一类的丑角,总之他不喜欢身上穿的那套新闻记者穿的服装。

在去化妆室的路上,他想了又想,突然有了一个形象。于是在化妆室里,他穿起一条肥大松泡的裤子和一双大皮鞋,戴一顶圆顶礼帽,拿一根文明棍。他使身上穿的每一样都显得不合适,上衣紧绷绷,裤子鼓鼓囊囊,小小的礼帽,大大的尖皮鞋。对着化妆镜一看果然别具一格,又能使人联想到什么人物。至于年龄他先有点犹豫,不知扮得年轻些还是老一点。后来考虑塞纳特过去看他扮演老酒徒的戏时,曾希望他是年龄大点的人。于是,他从化妆桌上找到一撮小胡子贴在鼻子下。这样,既使他模样显得老几分,又不至挡住和影响脸上的表情。

这是一个什么人物呢?该有什么样的性格呢?他心中开始还找不到感觉,没有把握。装扮全部停当后,对着镜子做了几个动作,他就体会到了,这是个流浪汉,一个不幸、但又爱面子的流浪汉。他感到自己触摸到了这个流浪汉的个性特点,这个流浪汉已经活生生地在他心中立了起来。他走出去,站在塞纳特面前,装出流浪汉的样子,大摇大摆地来回踱步,挥动着一根不知从哪儿捡来的文明棍。笑料、噱头在他脑袋里不断形成,并做了出来。塞纳特,这位富有热情的喜剧演员兼导演乐得哈哈大笑,这笑声更鼓舞了卓别林。

卓别林这样解释他创造的这个人物与性格特点:

“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绅士,一个诗人,一个梦想者;他感到孤单,永远想过浪漫的生活,做冒险的事情。你瞧,这个家伙的个性是多方面的,他期望你把他当作是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公爵,一个玩马球的。可是,他只能捡地上的烟头,或者饿极了抢孩子的糖果。当然,如果看准了机会,他也敢对着太太小姐的屈股揣上一脚——但是是在她们瞧不起他、得罪了他、他非常愤怒时才会那么干!”

他连说带做,演了10多分钟。塞纳特笑得全身直抖:“好,太好了,你现在就上场去吧。看还能玩出些什么名堂出来。”

于是卓别林上了场,这就是那部《玛蓓尔奇遇记》。他并不知道剧情是什么,导演怎么安排,只知道是玛蓓尔扮演的太太和她丈夫及一个情人之间的纠纷,事情就发生在旅馆休息室,他扮演的角色则穿插在其中逗乐。

卓别林把自己设计为只是想找一个安身之处的流浪汉,他冒充客人进入休息室。他很疲倦了,摇摇摆摆地走了进去,绊倒在一位太太的脚上,起来后转过身抬了抬礼帽表示歉意。接着刚扭转身继续走时,又绊倒了,于是又转过身去礼貌地抬了抬礼帽,以显示绅士风度。可那只是一个痰盂……摄影机后面的人都笑起来。其他场子上的演员、工作人员都跑过来,看这个新来的伙计拍片,边看边哈哈大笑。

这个穿插的镜头演得很长,一共拍了75英尺。当时无声片喜剧的一个镜头一般难超过10英尺,因此,塞纳特和亨利争论应不应全部放映,多事的卓别林插了一句嘴:“既然能逗笑,长一点短一点有什么关系。”最后塞纳特决定这个镜头映足这75英尺,大家也欢迎卓别林扮出的这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卓别林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影片是《遇雨》,它只有一本(胶片长度在290公尺左右)。在无声片即默片时代之初,一部影片一般都是一本,10多分钟时间。《遇雨》很卖座,从这时起,卓别林在启斯东影片公司享有百分之百的创作自由。他主演的片子,都由自己编、导和组织演员班子。他埋头工作,在公司里钻研演技、导演技巧、摄影风格、剪接艺术。他学会了不少玩意儿,也向同仁们传授了不少东西,如舞台艺术。早期的电影首先是摹拟戏剧表演,如哑剧表演手法,有情节的无声片即哑剧,卓别林在这方面显然占有自己的优势。

卓别林当时就像一位地质学家一样进入了一片蕴藏丰富、有待开发的领域。电影与舞台艺术不一样,舞台上的动作、位置一经排练好,固定下来就程式化了,难以独出心裁加以大的改变。拍电影则使他有一种冒险的感觉,他正开始发现电影艺术的一些神奇美妙的秘密。

于是他出人意外地想象不断、高招迭出:在拍《他的史前生活》中,他扮演一个梦中的史前人。那时人类没有衣穿,他披着一张熊皮从山洞里出来,看了看四周的景色,然后顺手从熊皮上扯下一把毛,塞进烟斗里点燃,滋滋有味地抽起来。单是根据这一个出场的奇妙想象,就足以编出一系列史前人的故事,展开奇特的爱情、追逐、对抗、斗争等情节。

这个流浪汉总是想挤进上流社会,但又总是差那么一点。在《谋生》中,他流浪街头,向一个摄影记者讨钱。当记者给他一点钱以后,这小子竟恩将仇报,趁记者不注意偷走他的照相机。同时这滑头小子手中刚有几个小钱,就饱暖思淫,还乘机调戏记者的女友。于是记者追着揍他……

拍《新看门人》时,其中有一场是老板开除了流浪汉,流浪汉做出哀求手势:表示他家里人多,好几个小孩要吃饭,恳求老板发发慈悲心留他继续看门……当时站在摄影机旁的一个老女演员竟哭起来,她对卓别林说:“我知道你这是在逗观众乐,可我看了忍不住要哭啊。”这证实了卓别林的设想,哑剧、笑片镜头中的动作、表情,应该真实、含蓄和注意拍出来之后的效果。

现在卓别林已成了启斯东影片公司的明星演员。他只要一在银幕上出现,观众还没看到他做什么,就兴奋不已,欢笑声起。他信心十足、劲头十足地干下去,他对塞纳特说:“我拍一部笑片,只需要一个公园,一个警察,一个漂亮姑娘就行了。”他感到,只要观众如此欢迎他,能这样生活一辈子也心满意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