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汉开国谋士群 >

第14章

大汉开国谋士群-第14章

小说: 大汉开国谋士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思。这些且略过不表。
吃里扒外以私废公却又秉性忠厚问心无愧的项伯不虚此行满载而归。他夤夜赶回鸿门军中,在自家稍作停顿,就赶去觐见项王,把刘邦的话加油添醋学样了一遍。当然,他谎称是张良主动找了他。见侄子沉默不语,项伯进而又说:“沛公率先打进关中,立下头功,我们才得以轻易入关,人家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他对我们老项家特别是大王你,可是毕恭毕敬推崇备至。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就去击杀人家,这是违背道义的行为,天下人都会寒心。沛公有意明早主动前来谢罪,当面说清原委,解除嫌隙。依我看,不如善待人家。”项王沉思良久,认为有理,点头应允。范增年老,早就进入梦乡,对这些变故全然不知。
次日清晨,刘邦在张良陪同下,率樊哙、纪信等轻骑百余人,来到鸿门,晋见项羽。其他人留在军门,张良随刘邦进入中军大帐。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项王留他们饮谈。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刘邦显出既高兴又难过的样子,向项羽谢罪说:“我与将军兵分两路,合力攻秦。将军神武,在河北歼灭了秦军主力;我才得以在河南趁虚而人,率先进入关中,有幸在这里与将军胜利重逢。九死一生,不胜侥幸!遗憾的是,没想到有小人从中挑拨,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
经过项伯的分说,项羽已经在心里原谅了刘邦,把他视为战友、兄长而非敌人。他漫不经心大大咧咧地说:“这可都是你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何至于误会到这等地步呢。哈哈!”刘邦掂量项羽的语气、表情和脸色,心里踏实了些。同时,他下意思地暗暗咬了咬牙关。除了张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微枝末节。
鸿门宴开场。项羽、项伯向东坐,范增向南坐,刘邦向北坐,张良向西陪坐。
酒过三巡,范增见项羽兀自若无其事谈笑风生的样子,心中着急,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并再三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向项王示意该动手了,可项王一直默然不应。项伯、刘邦和张良看出不对劲,各怀鬼胎,心里头又都七上八下起来。
范增轮番将在座的几个人打量一过,又歪着脑袋想了想,终于大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起身离席,出去招来项羽的堂兄弟、健将项庄,对他说:“大王心地仁慈,心肠不狠,对沛公动了恻隐之心。这怎么得了!这样吧,你进帐去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表演剑舞,趁机将沛公在座席上一剑结果!其余一应事宜由我负责,你不用管。否则,坐失良机,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这些人迟早都要成为他的俘虏!”项庄应命而入。
敬完酒后,项庄说:“君王与沛公欢饮,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项王认为这个主意倒是不错,说:“好。”项庄于是拔剑起舞。张良见不是头,目视项伯,于是项伯随即也拔剑起舞。两人舞剑的时候,项伯经常用自己的身体掩蔽刘邦,使项庄一时得不到刺杀的机会。在座诸人,除了项羽外,都很紧张,刘邦的额头开始冒冷汗。场面非常富有戏剧性。
张良看情形不对,急忙出帐来到军门找樊哙。樊哙问:“现在情况怎么样?”张良简明扼要作了介绍,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情势十分危急!”樊哙说:“真是要命!狭路相逢勇者胜。我马上进去,与沛公同生共死!”立马持盾带剑,直入军门。守门的卫兵两戟交叉,不许他进去。樊哙用盾掩护,侧过身子将卫兵撞倒在地,排闼直入。
樊哙急奔大帐,掀开帐帷,向西而立,横眉怒目,正对项羽,头发直竖,眼眶欲裂。
项王又惊诧又好奇,按剑起身,平静的问道:“客从何来?”
张良赶紧说:“他是沛公的随身护卫樊哙。”
项羽点点头,说:“嗯,像是一名壮士!赐他酒喝。”左右斟了一大杯酒送过去。樊哙拜谢过项王,站起来一饮而尽。
项羽又点点头,露出赞许的微笑:“嗯,果然是壮士!赐他猪腿吃。”左右又送过去一只生猪腿。樊哙把盾翻过面搁在地上,将生猪腿放上去,拔出剑来切开大嚼。
“这厮端的是条汉子!你还能再喝酒吗?”项羽越发欣赏樊哙了。
“我死都不怕,一杯酒算得什么!秦王心如虎狼,严刑峻法,杀人如麻,天下人困苦不堪,都起来造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的为关中王’。如今沛公拔得头筹,纹丝不动,秋毫无犯,还军霸上,专候大王前来处分一切。至于派兵把守函谷关,只是为了防范强盗和发生意外而已。如此劳苦功高,却连封侯之赏都没捞到一个!这且不说,大王反而听信小人之言,要杀有功无罪之人。樊哙敢问,这样做与亡秦的暴虐无道有何区别?天理何在?窃以为大王如此对待沛公,很不可取!”武夫樊哙的一席长篇大论,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居然使得四座皆惊鸦雀无声,二项的剑舞也嘎然而止。项王脸膛发红,竟然感觉到有几分惭愧,无言以对。他只是对樊哙说:“坐。”樊哙就在张良下首坐下。酒筵重开,局面却有几分尴尬。
过了一会,沛公起身如厕,做出不胜酒力的模样,招呼樊哙一道出去照应。稍后张良也跟着出帐。剩下的几个人面面相觑,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刘邦出帐以后好久没有消息,项羽就派都尉陈平去看看情况并促请沛公回席。项王自问并无恶意,但他却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觥筹交错刀光剑影之下的“鸿门宴”对于客人是什么况味,没想到人家已经不寒而栗准备不辞而别了。只是沛公倒还是有些担心和过意不去。他说:“是该走了。只是我们出来时没跟项王辞行,怎么办呢?”樊哙朗声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趁项王还没改变主意,早走为妙,哪里还顾得上那些形式!”张良说:“樊将军所言极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你们马上就走,我留下来负责处理善后就是。不会有什么事的。”又问刘邦:“大王来时可带了什么礼物?”沛公说:“我带来白璧一双,打算献给项王;玉斗一双,打算送给亚父。遇到他们生气,没敢进献,请你替我奉上吧。子房多加小心!”张良说:“遵命。”
为了不惊动主人,张良让沛公将带来的百余车骑都留下来,单身匹马疾速返程,令随同而来的亲信将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手持剑盾步行侍卫,从骊山经芷阳抄小路返回霸上。刘邦对张良说:“子房如此安排,甚是稳当。从这条路到我们的军营,不过20里。我们赶紧走,估计到了,你再进去道歉。”话音未落,刘季拍马溜之乎也。
张良估计沛公等人已回到霸上军营,才回到大帐赔罪。他说:“沛公酒量有限,已经醉得一塌糊涂,不能亲自来向大王辞行。特意叫我奉上白璧一双,拜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送给大将军。区区菲物,不成敬意,尚请笑纳。”项王问:“沛公现在哪里?”张良回答:“他本来就喝多了,又怕大王责备,就先走了。现在想已回到霸上军营。”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上。范增接过玉斗,抛在地上,拔剑怒击,玉斗粉碎。老头儿恨恨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必定是沛公。良机坐失,夫复何言!”张良毫无表情,没有做声。
项羽也没有说话。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霸主,他的智商并不低。其实,各色人等心中的那点小九九,他基本上洞察若火一清二楚,只是不动声色罢了。他何尝不知道亚父是全心全意为自己打算,何尝不晓得此时干掉刘邦事半功倍易如反掌。但是,他不愿,不肯,更不屑。
刘邦很可能是个潜在的麻烦制造者。不过,他既然是有功之臣,又已经低眉折腰表示坚决拥戴自己,服从命令听指挥,自愿交出关中之地,无条件接受对他的一应安排……也满够意思了。凭什么杀他?杀他有什么好处?何必杀他?
1948年6月,赋闲已久、在湘籍军政大员中素有“家长”之称的党国元老程潜,经过多方活动,重新出山,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在到任的欢迎大会上,67岁的程颂云大话炎炎:“我既然回到湖南,大家就不用再怕共产党了。头一个月,我判断他们绝不会来;到了第二个月,他来我也不怕;若到了第三个月,就只怕他不来!”其实,程潜资历虽老,却毫无实力,他只不过虚声恫吓而已。
项羽崇尚力量,对自己更有充分的、基于实力之上的自信。刘邦不制造麻烦,安分守己,当然再好不过。万一他真要搞事,瞧他那副孬样,又能搞出什么名堂?能经得住几揍?敉平扫荡,轻而易举,而且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总而言之,项羽之所以在鸿门宴上放了刘邦一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信和对刘邦的蔑视。
顺便说一下刘项双方两个奸细的结局。
曹无伤。沛公一回到军中,立刻诛杀了曹无伤。曹无伤是个人物,左司马的位置也非同小可。与曹无伤同时或在其前后担任这项职务的,尚有(蓼侯)孔藂,(费侯)陈贺,(斥丘侯)唐厉等人,后来都成为大汉开国名将。也可以说杀死曹无伤的其实是嘴上不把风的项羽。由此足见此公缺乏政治头脑和用间意识,一味盲目自负,不知变通。韩信、陈平等拔尖人才先后弃项归刘;周苛等人被俘后,拒绝诱降,宁死不屈;却并无相反的对流情况发生,实在不是偶然的。
项伯。他继续获得项羽的信任,后来又多次帮过刘邦的忙。劝项羽厚待刘邦被楚军俘为人质的父亲和妻子,后来更干脆将之完璧归赵,即为一例。所以,项羽败亡后,项伯幸运地成为覆巢之下的一只完卵,赐国姓,封射阳侯,良非幸致。

五。运筹帷幄

三国谋士群中的顶级高手、晋朝的实际奠基人司马懿说过:两军对垒,不外乎5种结果:战,和,走(逃跑),降,死。
由于实力悬殊,刘邦只得违背本愿,冒着风险亲赴鸿门向项羽赔罪。张良成功利用了项羽性格中固有的自大轻信和妇人之仁,全力斡旋,终于达成谅解,有惊无险,全身而退。既然即时开战等于以卵击石,毫无胜算;那么退而求其次,在拱手交出主导权和战果后尚能适当保证自身利益,在弱势明显的情况下暂时求得和局,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首先攻入关中的第二大帮主刘季已经公开表示服软听命,其他人自然就更无话可说。项羽得到众诸侯的一致拥戴,以盟主的身份统一主宰天下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堂哉皇哉,威风八面。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论功行赏,大封王侯。分封的具体内容可参看第一章第2节《韩信将兵:韩信其人(中)》。
项羽的理想是割土自雄,衣锦还乡。他自称西楚霸王,统辖梁、楚9郡之地,定都彭城,打算引兵东归。他自己不要关中之地,但也不愿交给刘邦。霸王封沛公为汉王,统辖边远的巴、蜀两郡;而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分封给对自己十分恭顺的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并令他们联手遏制汉王或有的异动。这让刘邦和手下将领们忿忿不平,甚至不惜冒险一战。在萧何、张良的极力劝说下,刘邦恢复了冷静,认清了形势,决定强忍一口恶气,等待时机,以退为进,从长计议。
巴山蜀水,山高水长。如果真的一退千里,远赴巴蜀的话,届时天下有事,汉王想要进取,恐怕也难以及时应变。张良又在沉思中皱起眉头。
刘邦自然也要论功行赏。他赐给张良黄金百镒,珠玉两斗。张良计上心来,借花献佛,全部转赠给了项伯;同时诉说了沛公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要求项伯伺机向霸王进言,将汉中之地加封给汉王,稍作弥补,示天下以大公。老友一如既往地慷慨,让项伯既高兴又有点儿过意不去,他对张良惟一的要求二话没说就一口应承下来,拍着胸脯包办。事情果然很快办妥。刘邦得到地沃人丰、临近关中的汉中,改都南郑,不用前往巴蜀了。汉中与巴、蜀连为一片,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退则足以自保,进则便于突前。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着,汉军的战略态势顿形改观。刘邦知恩图报,通过张良厚馈了亲家,两人情好日密心照不宣。
汉王奉命率领3万人马,就国汉中。张良一直送他到褒中,距南郑已经不远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又到了分别的时候。刘邦泪眼婆娑地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子房请回吧。后会有期!”两人依依惜别。张良身为韩相,只是刘邦的客卿,辅助沛公完成覆秦大业、送他就国后,他准备回到韩都阳翟,一展身手治国安邦。韩王成已经派人来催过好几回了。
张良最后说:“大王何不烧毁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安于本分,没有东归的意图呢?这样还可以使项王更安心,自己也更安全。”刘邦立马照办。那些天,秦岭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上,狼烟滚滚,火光熊熊。
揆情度理,刘邦当时应该并无威加海内惟我独尊的雄心,张良似乎也没有一定要扶刘灭项兴汉亡楚的壮志,他们都还只不过是见机而作、走一步看一步而已。然而,形势比人强。
回去后,张良却很郁闷。原来霸王因为张良充当汉王谋主的缘故,迁怒于韩王,不让韩成就国,裹挟他跟随自己东归,一起回到彭城。张良多方譬解,无奈项羽不听。后来,项羽更将这个可怜的王爷降封为侯;即便如此,兀自意犹未平,又干脆将他杀死。
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与彭德怀彻底闹翻。与这两个人渊源和感情都很深、临时奉旨上山救驾、有“当代韩信“之称的林彪元帅,认为彭具体做法确有不妥,而内心则对毛上纲上线翻脸不认人深致不满。他私下这样写道: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
杀害韩成,梁子结梗;事情做绝,项羽无疑就成了张良不共戴天的生死冤家。奇怪的是,项王似乎居然对此浑然不觉;全然缺乏应有的敏感。无国可立,无家可归,张良成为丧家之犬;除了辅助刘邦,已经别无选择。悍然杀戮无关轻重又没有纤毫罪过的韩成,让张良铁心成为自己的死敌,政治上的失策不在命人击杀义帝之下。这充分展现出项羽其人政治上幼稚和性情上暴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