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正说司马家 >

第3章

正说司马家-第3章

小说: 正说司马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学成才的一位女中智囊!”
有些女人的悟性本来就高,只需稍加点拨立即触类旁通,张春华听着这话,心底里却轻轻地颤动:夫君,你可知道,经史子集上那些经天纬地的义理之学,历朝历代那些帝王将相的纵横之术,图簿古册里边那些山川形胜之迹,它们又枯燥又无味又艰涩又难懂,春华哪里喜欢得起来?
很多女人其实也就是为了丈夫的爱好,自己一点不感兴趣的东西照样苦学,希望能与丈夫有所沟通,若不是司马懿心目之中萦绕不息的便是这些话题与内容,春华为了让你躺在病榻上不至于生出寂寞之感,便也不会硬起头皮啃这些书籍,整理出一些点子和要诀,陪同你共坐畅谈,欣然度日。就我本意而言,也只想帮你每天过得快乐一些、充实一些,倒不是我有心借着这博览群书之际而成为什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啊!
妻子对丈夫总是抱有极大的希望,每个女人都想望夫成龙,司马懿自然是不会清楚妻子这一番心声的,自顾自地与张春华读书对弈之余,埋头攻读典籍,写下了不少精辟深刻的心得批注。而张春华则将他这些批注整理记下,装编成一卷卷的书简,她时常称道:“夫君,妾身要将你这些警句箴言全部都收藏起来,以便将来制成集册流传天下。”
其实司马懿的抱负远不止此,有些内心的想法他也不能与妻子说得太多,对妻子的话司马懿听了,却只是淡淡而笑:“人之求学,须以面壁自得为本,以炫智于人为末;以陶铸器识为主,以交流互补为辅。切不可本末倒置、主辅错位。”
至于学问小事,司马懿只是平时闲暇随心而为,他的真正目的根本就不在这里,这些心得体会,不过是为夫坐井观天的一孔之见罢了!“昨日为是,而今日已成非;今日为是,而明日已成非……说不定有一天为夫自己看了都会哑然失笑——春华,你就不用再多费这个闲心了!”
有时候妻子只想着丈夫能够小富即安,过安定平稳的日子即可,但丈夫却雄心万丈,有吞吐天地的志向,“夫君,你真是太过谦虚了。”张春华仍是不以为然地摇头说道,“我们司马世家的儒学造诣素来根深叶茂,须当薪火相传。你既对这典章义理颇有独到之悟、新颖之见,岂可湮没无闻?经纶世务是一时之趋尚,而立言传道才是千秋之基业啊!”
为了安慰一下妻子的感受,司马懿也只能装得更像一点,毕竟在哪一步说哪一步的话,他听罢妻子的劝说,沉吟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你这话讲得不错。你能有如此明达的见识,实在不愧是为夫的贤内助。我、经学世家,也该当如此。这样罢,你便将这些心得箴言抄写几本,让三弟他们拿去切磋琢磨罢……为夫心性雄放不羁,喜好纵横捭阖,终是不甘在这笔砚纸墨之间立身扬名。”
妻子其实也常常感觉到丈夫的志向不凡,因为张春华听司马懿说话里隐隐然豪气逼人,就不再多说什么,依着他的吩咐去做了。倒是司马孚、司马馗、司马进等几个弟弟,拿到了二哥这些典章义理的心得箴言之后,一个个读得津津有味、手不释卷,对他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8 顷刻兴亡过手——官渡之战的最后结局
汉献帝建安五年九月,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打得热火朝天,双方胶着僵持,尤其是曹操压力山大,有谋士建议,请曹操突发奇兵劫烧袁军后方最重要的乌巢粮仓,截断了十余万袁军的生命供养线,顿时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袁军在一夕之间散溃无余,袁绍只得抛弃了所有营垒、辎重、图簿、军械,独与八百残骑仓皇北逃而去!
袁绍失败后一时气不过,郁闷而死,他的四个儿子还想着垂死挣扎,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带着河北袁氏最后一支残兵,败逃到朔方,与塞外胡虏乌桓单于蹋顿互相勾结,组建十万骑卒南下,向追杀到北平郡的曹操发起了最后一次反攻。
毕竟袁绍大势已去,老子都死了,儿子更加不成器,曹操亲率三万精兵,以谋士郭嘉为参军,以猛将张辽为先锋,迎击而出,在辽西白狼山与胡虏联军展开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战。这场大战下来,素有匈奴冒顿单于再世之称的乌桓酋首蹋顿,被曹操手下的精锐“虎豹骑”斩于马下,十万敌军一战而溃,乌桓各部族纷纷望风而降。袁尚、袁熙抱头鼠窜,却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擒杀,函首送给了曹操。
打仗永远是墙倒众人推的事情,只要你失势了,很快就会被所有人抛弃。从此,曾经盘踞朔方数十年的袁氏一族及塞外胡虏,被曹操以雷霆手段一举肃清。黄河以北数千里疆域、数百万兵民尽归曹操的彻底掌握之中。
而曹操绝不以一时之胜败沾沾自喜,他所追求的是统一天下,在平定北方、肃清中原之后,随即亲笔颁下了一道钧令,传遍了各州各郡:“自从发义兵诛暴乱以来,算算已近二十年矣!而我之所以能征必克,不是一人之功,实乃大家的群策群力襄助也!天下虽尚未悉定,吾誓必当与众贤士大夫并辔共定之!天下有德有才者,须明吾之至诚,吾将开阁虚席以迎之!”
曹操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虚怀若谷、唯才是举,但凡你有能力,他不问你的过去,能者上,不能者下,这也是战争期间最明智的方法。这道钧令在朝野上下搅起了层层波澜,果然,天下各州各郡的名士英豪闻之纷纷整装而起应召而出,犹如过江之鲫,从四面八方奔赴许都投往曹操麾下效力。
曹操既然打赢了,就像一场赌局已决出了胜负,至少在短时期内没有不确定的抉择艰难了,在这道钧令传到温县孝敬里的第六天,身为曹操司空府主簿的司马朗轻车简从悄悄返回了司马府。是夜,司马懿的卧室里灯烛齐燃,亮同白昼。他已屏退了张春华与所有侍仆,就倚躺在榻床上与大哥司马朗密谈了起来。
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因为他要继续平定天下,所以更加求贤若渴,不惜重金招募人才。“二弟,你且瞧一瞧这个……”司马朗从袍袖中取出一方朱漆木匣来,递给了司马懿。“这是……”司马懿轻轻打开木匣,却见两颗大如鸡蛋的玉球在匣中静静地流转着一派绿莹莹的夺目光华,映得他眉发尽碧。
“这是曹司空专门赠送给二弟的,曹丞相也是唯才是举啊,但凡是人才,他都要抢到手里,比如那个徐庶,白养着他曹丞相也干。曹司空对二弟实在是念念不忘、志在必得啊!自从郭嘉君在这次北伐乌桓途中病逝之后,曹司空仿佛对青年俊才的渴求比先前旺盛了许多。”
曹操在那个年代早就明白了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司马朗指着朱漆木匣里那两颗碧玉球,徐徐言道,“他听闻于阗异域的凝碧美玉可以舒筋活络、治疗风痹,特地让西域长史府的特使去于阗购了这两颗碧玉球来,赠给二弟你。他还说,倘若你真是一病不起,他让人抬也要把你抬到许都为他效力。他承诺会让专人、侍妾来服侍二弟的日常起居。”
“唉!曹操此举了不起啊,重视人才实乃霸业的基础,古往今来,最重要的一向都是人才。他愈是这般亲贤重才,广纳众士,他胸中所藏的图谋就愈是恢宏雄大,他所追求的成功就愈是非同凡响……”司马懿从木匣中拿出那两颗碧玉球,握在掌中缓缓地转动着,玉球碰撞之际传出了一阵阵浑厚绵密的清韵之音。
曹操这次的大胜一定会让他有更多筹码与信心控制朝政,只怕再也无人能够抑制曹操的勃勃野心了,袁绍先前在许都朝廷里一直霸占着的那个大将军之位,此刻已未必被他曹孟德放在眼里了罢?”“二弟,你果然是聪颖过人!”司马朗听了司马懿这话,不禁霍然一惊,瞪大眼睛看了他半晌,才附耳轻声而道,“这一次曹司空挟‘平定河北、大获全胜’之赫赫功勋返回许都之后,他有意无意间透露出来的意思是想乘势而上,独揽朝纲。”

第二章 初露锋芒

做生意一定要计算胜率,没把握时不要出手。
聪明而不显露出来这实在是非常困难的。
凡事忍一忍,必能等到对方的破绽。
9 天下大势优劣已判——十拿九稳方可出山曹操打败袁绍后,彻底消除了他在北方的所有后患,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前后左右都是敌人,自此,曹操以官渡之战的赫赫全胜真正树起了他中原霸主的无上威势与地位!关中的马腾、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氏、益州的刘璋等割据一方的诸侯们,都不禁对此怵然惊惧,同时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如今曹操兵锋所指,无人能敌,倘若他瞄准的下一个对象是自己,岂非危如待宰之羔羊?
大局已定,看来司马家族又要有所行动了,就在这一年的年底,身为司空府主簿的司马朗突然回到了温县孝敬里休假省亲。司马府的后花园背倚金刀谷南面的伏犀山壁,占地极广,有丘有壑,有湖有池,有圃有苑,有亭有榭,一脉清流恍若玉蛟盘绕其间,条条曲廊四通八达,显得豁朗开阔而又不失清幽深邃。
温县孝敬里的司马府内,“笃笃笃”,竹扉被人在外面轻轻敲了几响。“何人?”司马防拈着棋子的右手在棋盘上空应声一定,转头缓缓向外问道。“父亲大人,孩儿前来请安了。”司马懿的声音从竹扉外传来。“哦……原来是懿儿哪!”司马防将棋子慢慢放回棋钵之中,整了整衣冠,在席位上敛容端坐,徐徐开口,“你且进来吧。”司马懿在外边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轻轻推开竹扉,举步而入。
父亲例行公事地关心道:“懿儿,你的风痹之疾刚刚康复,似乎还是应当在床静养为佳。”司马防将左手所持的那卷棋谱放在了膝上,右掌缓缓捋着自己的须髯,目光沉沉地正视着司马懿,“若是没有什么打紧的事儿,你就不必这么拘礼请安了。”
司马兄弟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培养,父慈子孝,严于律己,到老不变。司马懿在他面前六尺之处停下,垂手躬身答道:“父亲大人,我司马家多年来晨昏定省的孝悌之风,岂能因孩儿身有不适便可轻废?孩儿在此向父亲大人请安了。”
司马防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假戏即将演完,司马懿就要出山了,于是只得依他所言,司马防神色一肃,身形一直,立刻端坐如钟,静静受了他这深深一礼。然后,他才开口发话道:“罢了。你且坐下罢——曹司空派特使送来的辟书,懿儿你已收下三日有余了,不知此番懿儿心中有何谋断?”
司马懿知道,这只是父亲的一句启首语,他等待着父亲的训话,“这个……想必父亲大人早已为孩儿想出了极为周全的回应之策——孩儿恭听父亲大人明示。”司马懿坐在侧席急忙欠身而道。
在家里很多时候,司马防作为父亲也同时也是谋略的发起者,司马懿是非常熟悉自己父亲的这些谈话方式的,父亲大人的这类提问并不需要他真的回答什么。这只是一种过渡,是为了把他自己胸中所藏的重要想法牵引出来。所以,面对父亲这样的提问,司马懿只需“恭听明示”。
也算是父亲给儿子的临行赠言吧,儿子要出去当官了,父亲怎么都得嘱咐几句。果然,司马防侃侃然谈了起来:“此番曹司空之征辟,与先前情形大不相同了:他扫平朔北、基业磐固,俨然以周公自居,他给的这个面子,你是再也轻拂不得了!而且,他在征辟你之前就对他的特使明言:‘倘若此子依旧徘徊不应,即刻缚他入许都来见。’……唉,我儿素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志,如今时势相逼,只恐我儿身不由己矣!”
听父亲这么一说,司马懿感觉他们父子其实是想到一块儿去了,“不错。孩儿此番确实再无借口推辞曹司空的征辟了。”司马懿敛眉垂目缓缓而言,“而且……如今天时人事交应,孩儿也该应辟出山,前往许都为我司马家的宏图大业与大哥并肩打拼了。”
司马防很为自己有这样几个好儿子而感到自豪,司马家族后继有人啊,“唔……懿儿真是长大了成熟了!你这段话讲得真好啊!”司马防听了,双眉一扬,含笑注视了他片刻才款款颔首道,“不错,我司马家的宏图大业,终归是要靠你们兄弟八人同心同德、其利断金啊!”
司马家族可非等闲家族可比,司马祖先一直有龙飞天下的抱负,成就大事靠的就是这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积累。说着司马防站起身来,走到屋角的一座书架旁,从上面取下了一方镌刻着白虎玄豹之精美纹饰的灿亮银匣来。“铮”的一响,银匣缓缓开启:一尊晶莹剔透、青光内蕴的骏马钮四方形玉印赫然显露——玉印上殷王玉印四个篆字雄浑大气、飞扬灵动,似欲脱印而出跃然眼前。“懿儿,这是我司马家当年裂土称王、开基建侯的信物啊!”
司马防郑而重之,小心翼翼地将那尊殷王玉印托在掌上,缓缓举在半空,让司马懿仰望端详着,“我司马家世世代代乃是殷国王族之后,出身清贵高华,门楣堂皇正大,才学冠绝天下,本是四海之望、社稷之尊——哪里像他们沛郡曹氏本系阉宦之后、门第卑贱,为了遮丑,还要拉上贤相曹参妄称祖先以作涂饰!”
祖先的辉煌往往能够激励后人努力奋进,司马家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代代人为了使命而奋斗,司马懿端详着那方青光莹然的殷王玉印,胸中滔滔然涌起一股激昂澎湃的热流,只觉全身劲气充溢无比,直可俯仰天地、吞吐河山。
祖先开创不易,后辈当需努力,司马家族就是靠不断的努力堆积起今天的成就,司马防的双眸之中亦渐渐射出一股狂热而灼亮的光芒来:“所以,懿儿哪,你一定要时时铭记我司马世家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无上荣耀,在许都城中,你和你大哥一定要齐心合力、潜谋秘行、精耕细耘,为我司马世家‘异军突起、后发制人、独占鳌头’之大业圆满成功而开拓进取!”“父亲大人的这番明示,孩儿一定铭记在胸、矢志不忘。”司马懿身形一低,埋首在席上深深拜伏了下去。
10 父亲的谆谆教导——厚黑为本,忍耐为王其实父亲这么做,就是要激励即将出征的二儿子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看到效果达到,司马防这时才将殷王玉印缓缓放回了几案,凝望着司马懿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