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忍百箴(原文+全译)-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说:“舍弃自己如同灵龟般的智慧,却观望别人手中的食物,此卦凶。“所以卦象说:“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观我朵颐,亦不足贵。“孟子说:“喜欢饮食的人,人们就会认为他卑贱。“
许公感叹:噫,看重口腹之欲会使人卑贱,会使人失去智慧,难道不该忍一忍吗!
乐之忍第七
<原文>
音聋色盲,驰骋发狂,老氏预防。
朝歌夜弦,三十六年,赢氏无传。
金谷欢娱,宠专绿珠,石崇被诛。
人生几何,年不满百;天地逆旅,光阴过客;若不自觉,恣情取乐;乐极悲来,秋风木落。噫,可不忍欤!
<解说>
《老子;检欲》章说:“五色使人眼瞎,五音使人耳聋。纵横驰骋去打猎,会使人发狂。“这是说喜欢淫侈和女色,会伤害身体;喜欢听五音,会失去和气,不能听无声之声;驰骋大呼大叫,就会精神散亡,所以发狂。老子认为凡事需有度,过度则物极必反,所以老子在这方面特别提防。
秦始皇三宫六院,美女如云,歌舞管弦,日夜不绝,秦始皇及其子孔在阿房宫内尽情享受酒色饮食,才三十六年,就被汉高祖所灭,阿房宫也被项羽付之一炬,赫赫一世的秦王朝就此消亡。
晋朝石崇巨富,有爱妾绿珠,非常美艳。石崇设置金谷园,每日与好吃喝享乐,那时赵王伦的宠幸孙秀亦闻绿珠绝美,便向石崇索要,石崇不允,结果孙秀诬告石崇谋乱,绿珠跳楼,石崇斩首,诛连三族。
人一生能活多久,最多不过百岁。天地是万物的族居之地,时间就如匆匆过客,如果人不自觉地克制自己,却放纵自己玩乐,快乐到了极限,悲哀随之而来,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许公感叹:噫,乐极生悲,为何不将恣情享乐的念头忍一忍呢!
权之忍第八
<原文>
子孺避权,明哲保身;杨李弄权,误国殄民。
盖权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专。
惟彼愚人,招权入已,炙手可热,其门如市,生杀予夺,目指气使,万夫胁息,不敢仰视。
苍头庐儿,虎而加翅,一朝祸发,迅雷不及掩耳。
李斯之黄犬谁牵,霍氏之赤族奚避?噫,可不忍欤!
<解说>
西汉张良,字子孺,号子房,游学下邳,路遇著名谋略家黄石公,非常礼貌地为黄石公捡了鞋子,黄石公送给张良《太公兵法》,后来张良归依高祖麾下,为高祖平定天下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万户侯。但张良位高并不颠狂,而愿跟从云松子云游天下,司马迁称之为“明哲保身。“而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弄权朝廷,她的三个兄弟有恃无恐,颐指气使,她的三个姐妹封秦韩虢三国夫人,杨氏一家贵宠赫然,势倾朝野,结果导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判,大唐江山差点断送。而大臣李林甫,在唐玄宗手下为相十九年,却媚事左右,迎合上意,妒贤嫉能,排除异已,自太子以下都畏惧他,终养成 天下大乱,人们说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张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杨李擅窃威权,而误国殃民,两相比较,对待权力的态度和因权力而导致的后果是多么不同。
权力对于和阶层的人所意味的职责是不一样的,司马迁断言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所以权力是君主的,臣子只能各司其职,如果想越权处事,那么小则祸害家庭,大则祸害国家。
其实那些专权的是“愚人,“就犹如杨贵妃和李林甫,得势时门庭如市,势力炙手,而权势又使他们如虎添翼,但是一旦势去,灾祸来时就像迅雷不及掩耳。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不是因为权力过重,被秦二世腰折咸阳市吗?李斯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看来李斯至死才明白权力哪里能与牵黄犬逐狡兔的悠闲生活相比呢!
汉武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立下战功,其弟霍光辅佐太子有功,但最后满门抄斩,株灭千家。为什么?乃是他的权力太大了。
许公感叹:噫,权力小则害家大则祸国,面对权力的诱惑怎能不忍一忍呢!
势之忍第九
<原文>
迅风驾舟,千里不息;纵帆不收,载胥及溺。
夫人之得势也,天可梯而上;及其失势也,一落地千丈。朝荣夕悴,变在反掌。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噫,可不忍欤!
<解说>
凭风行舟,一日千里,岂不快意!然而一味快意,忘却掌握舟船的方向,难道不会覆舟溺水!人的势力也是如此。一个人势力正旺时,就好像拿来云梯即可上青天;等到他失势时,就好像在云梯上摔下而一落千丈。一个人的势力是瞬息变化的,朝得势是身居卿相,夕失势已是布褐贱夫。《传》曰:“既言丰盛之至,复言其难常,以为戒也。日中盛极则有昃迭,月既盈满则有亏缺。天地之盈虚,尚与时消长,而况人乎!“又曰:“不于此时,当如奉盘水战兢自持,方无倾倒满溢之患。“看来势力的变化就像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雷电风雨一样,总在变化。
许公感叹:噫,势力带给的人命运是如此的变幻无常,面对炙热的势力难道不该忍一忍吗?
贫之忍第十
<原文>
无财为贫,原宪非病;鬼笑伯龙,贫穷有命。造物之心,以贫试士,贫而能安,斯为君子。民无恒产,因无恒心,不以其道得之,速奇祸于千金。噫,可不忍欤!
<解说>
《庄子;让王》载:原宪在鲁国时,生活异常简陋,蓬屋漏雨,门窗不全,但他端坐鼓琴。见子贡时他头戴破帽,脚着破鞋,子贡问他:“嘻!先生何病?“原宪回答说:“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南宋刘伯龙,少时贫穷,及官至武陵太守却更加贫困。有一次在家里盘算怎样获得利息,却有一鬼在旁抚掌大笑,刘伯龙叹道:“贫穷固有命,及为鬼所笑也。“于是仍旧守穷。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又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所说的“以贫试士。“贫穷对君子对圣人对达士而言,是财富是动力是骨气,所以王勃《滕王阁序》云:“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
安贫乐道是对一个有德行的人的写照,贫穷对于无知的人,可能会使他走上邪恶之路;而有学问知义理的人,则会常怀善良之心。富贵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如果取之无道,则会马上招来灾祸,而这灾祸是金钱所不能弥补的。
许公感叹:噫,贫贱不移志,是大丈夫面对贫穷的处境怎能不忍一忍呢!
富之忍第十一
<原文>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盖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
怙富而好凌人,子羽已窥于子皙;富而不骄者鲜,史鱼深警于公叔。
庆封之富非赏实殃,晏子之富如帛有幅,
去其骄,绝其吝,惩其忿,窒其欲,庶几保九畴之福。噫,可不忍欤!
<解说>
孔子认为富而不骄、富而好礼应是富人的操守,孟子也曾告诫哪些为富不仁的人扩天理,遏人欲。就是所谓的“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对于富人而言,富而骄是常事,骄而败更是常事,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富且有仁爱之心,能礼待他人,这样的人才能长富不败。
《左传》载郑国子皙因“无礼而好凌人,怙富而卑其上“而被抛尸野外,而卫公叔文子因富有骄横得罪卫灵公而流亡他国。这两个历史掌故同样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富者末有不骄,骄者末有不亡。“
《左传》记载齐国庆封的富上加富遭到了天的惩罚,庆封被杀,儿子庆舍被刺死。而齐国宰相晏婴就拒绝更加富有,因为他明白“富者不可妄益,益则取亡“的道理。
富有不是罪过,但富有会招致灾祸,如果能够去矜夸之态,去其鄙吝之心,消其心中之怒,禁其淫欲之心,则能保享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日考终命。
许人感叹:噫,拥有财富的同时,怎能不忍住自己的骄奢之心呢!
贱之忍第十二
<原文>
人生贵贱,各有赋分;君子处之,遁世无闷。
龙陷泥沙,花落粪溷;得时则达,失时则困。
步骘甘受征羌席地之遇,宗悫岂较乡豪粗食之羞。
买臣负薪而不耻,王猛鬻畚而无求。苟充诎詘而陨获,数子奚望于公侯。噫,可不忍欤!
<解说>
人生贵贱,其中隐藏着许多机遇和偶然,而君子的贵贱观则是:“贵贱得失,用舍行藏,皆宜乐天知命,候时而动,不可出位妄求也。“矫龙盘卧泥中时,连蜥蜴都肆意欺侮它,就犹如君子之道还末昭示时,连小天也敢侮辱它。南齐范缜曾对竟陵王说:“人生贵贱,如同树上开花,一同开放,随风飘落,有的掉在席子上,有的掉在粪屎中,掉在席子上的就是你,掉在粪屎中的就是我。“看来人生贵贱,真是不可捉摸。
三国时的步骘和南宋时的宗悫都曾因贫穷而受辱,但他们胸怀博大,且不计较受辱之前嫌,后二人都飞黄腾达。西汉的朱买臣靠卖柴为使他丧志,满腹经纶使他对生活充满信心,最后官至会稽太守,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更有趣的是晋朝王猛,不拘小节,人们轻视他,他修然自得,他与桓温边畅谈当世大事,一边用手捉身上的虱子,旁若无人。此人官至尚书左丞。
一个人在贫贱之时,不能因困追而失志,在富贵之时亦不能骄喜而失节。贫贱之时就悠然自处,不怨天不尤人,不攀仰富贵,而时机到来,则要善于抓住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许公感叹:噫,贫贱而不失志,就能位至公侯,处于贫贱的人怎能不安心忍受这种困境呢!
贵之忍第十三
<原文>
贵为王爵,权出于天;洪范五福,贵独不言。朝为公卿,暮为匹夫。横金曳紫,志满气粗;下狱投荒,布褐不如。
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
讼之*带,不终朝而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履薄冰。噫,可不忍欤!
<解说>
人有爵禄谓之贵,天子最高贵,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也很高贵,但《书;洪范》曰:“九畴次九,曰向用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唯独不提“贵“,是何原因呢?
原来这些自居爵位的贵人,朝可能贵为公卿,暮却贱如匹夫;他们得势时,腰金衣紫,志满气粗;他们失势时,下狱投荒,株连家族,贬死远方。如秦朝的李斯、汉代的周亚夫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贵贱祸福并不是 一成不变,其变化规律充满辩证法。《易》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鬼同心,都是憎恶骄傲自满,喜欢谦虚谨慎。如果一个人道德浅薄而窃居高位,智慧不多而谋划大事,能力不足而担当重任,就像鸡本不是登天动物,却还想登天,这样的人没有不倒台的。
《诗、小邪;小旻》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诗用来告诫那些贵为公爵的人是最适合不过的。
许公感叹:噫,贵并不是福,怎能不忍一忍追求富贵之心呢!
宠之忍第十四
<原文>
婴儿之病伤于饱,贵人之祸伤于宠。龙阳君之泣鱼,黄头郎之入梦。董贤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贡献,尽入其门。尧禅末遂,要领已分。
国忠娣妹,极贵绝伦;少陵一诗,画图丽人;鱼阳兵起,血污游魂。
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谏,穰侯可股栗而心悸。噫,可不忍欤!
<解说>
婴儿生病常是因为吃得过饱的缘故,这是因爱而致病;贵人招祸乃是因为骄横富盛的缘故,这是因宠而致祸。《战国策》载,魏王和龙阳君乘舟钓鱼,钓了十多条鱼,龙阳君哭了,担心自己受宠而引来四海美人追求魏王,自己的命运就会像多余的鱼一样会被抛弃。西汉邓通无功而受到文帝宠幸,赏赐巨万,但最后他却饿死。西汉董贤,英俊潇洒,与哀帝昼夜同寝,恩爱无比,受赐珍宝财产无限,其结局是自杀。唐代杨贵妃兄妹的命运更是因宠致祸的生动写照。杨贵妃宠幸于玄宗,承受恩泽,势倾天下。唐诗人杜少陵作《丽人行》云:“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御厨络绎送八珍,炙手可热绝伦。“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叛,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将士愤怒,以祸由国忠,遂杀国忠及韩国夫人,贵妃缢死,所以杜少陵又作《哀江头》云:“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的诗,讲尽了杨家的兴衰成败。
战国时魏国公子牟曾对穰侯说:“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骄不与死期而死自至。“因宠而贵,因贵而富,因富而骄,因骄而亡命。这是一条必然的归宿啊!
许人感叹:噫,宠之害如此,怎么不忍一忍对宠幸的向往之心呢!
辱之忍第十五
<原文>
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之事。圯桥匍匐取履,而子房韫帝师之智;市人笑出胯下,而韩信负侯王之器。
死灰之溺,安同何羞;厕中之箦,终为应侯。盖辱为伐病之毒药,不瞑眩而曷瘳。
故为人结袜者廷尉,唾面自干者居相位。噫,可不忍欤!
<解说>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大事。西汉张良,忍辱为黄石公捡鞋,结果黄石公送给他《太公兵法》,张良就是用太公良策辅佐刘邦取天下,刘邦曾赞誉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号》。“张良被誉为汉之三杰,封留侯。西汉韩信,少时曾忍辱钻过别人的裤裆,遭到市人耻笑。后来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曾说:“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人杰也。“
西汉韩安国,因罪入狱,狱吏田甲辱之,韩安国说:“死灰不复燃吗?“田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