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圣经故事 >

第3章

圣经故事-第3章

小说: 圣经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兰经常和牧人们一起在篝火旁过夜。气温凉爽宜人,夜色幽雅宁静,令人心旷神怡。亚怕兰经常久久地观看星空,感到宇宙无限辽阔、伟大、美丽、和谐,他越是思索,对月神就越是失去信仰。有一回他忽然悟到:一定有一位看不见但又无所不在的、威力无穷的、慈悲为怀但又嫉恶如仇的统一的神创造了宇宙,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辰。这个想法最后形成为亚怕兰的一种信仰,他公开地在哈兰城里宣传起来。
  这位先知、宗教发明家逐渐有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亚伯兰的妻子撒莱、侄子罗得和他的奴仆都成了一神教的信徒。但哈兰城内那些笃信月神的人们都和亚怕兰断绝了来往。小小的新宗教团体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有一套严格的、清教徒式的教规,崇尚游牧祖先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奉把他们还不十分清晰、不十分明确的神灵。月神的崇奉者们对这个新教派十分敌视。连撒莱和拿鹤都渐渐对亚伯兰不满起来,只有罗得对亚伯兰宣传的新教笃信不疑。不过古代人的家庭观念十分强,他拉在世期间,家里并没有发生不和,大家依旧共同生活在一起。
  他拉终于去逝了,他活了205岁,他拉死后,亚伯兰和拿鹤分了家,这个家族分成了两支。从此亚伯兰没有什么牵扯了。上帝那和华的声音在他心灵深处回荡:“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尊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他虽然已经75岁,仍决心离开哈兰,他厌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向往祖先的游牧生涯,向往广阔的天地,羊毛织的帐篷,新鲜的空气。在那里他可以全身心地奉把自己的神,向自己的人传教布道,使他们避开城市生活的诱惑,保持心灵的纯洁。
  在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早晨,亚伯兰带着妻子撤莱,按照上帝的指引向迎南进发。侄子罗得还有。家奴、仆人也追随着他。他们的驴背上载着在哈兰辛勤积累起来的财物。(创11:31一12:3)
  迦南之路
  他们一队人马押着畜牲,携着辎重,缓缓而行。亚伯兰和撒莱二人骑着两头强壮的大驴,走在最前头,后面跟着大批驴于,驮着粮食、水囊、帐篷、衣服稍予及家用什物。再往后是牧人赶着一大群山羊和绵羊。殿后的是罗得带领的卫队——几首名乎持弓箭的奴隶。那时候行路是不大安全的,沙漠里常有匪盗出没,任何一个商人或部落都不敢不带卫队就远行。
  从哈兰到迎南要走1000多英里路程,但是旅行队并不感到寂寞枯燥。大路上很热闹,常常可以碰到从埃及回来的商队,留着大胡子的商人们讲述很多关于迎南和埃及王国的有趣的见闻。
  此外,亚伯兰的队伍经常穿过村庄城镇,有一回还从当时名城卡代斯经过。
  最后,经过几星期的跋涉,亚伯兰一行高兴地看到眼前是名城大马色(大马士革)。亚伯兰决定在大马色停下来,让人、牲畜好好休息一下。他吩咐家人在城门附近的田野里搭帐篷,他本人则携带礼物进城去见国王,请求给予方便。
  大马色居民好奇地打量着亚伯兰一行人。黑色的帐篷旁,男人和女人们忙碌着,小孩子们奔跑着,嬉戏着;他们的服饰和大马色的贝都印人的完全不同。贝都印人披白色的带风帽的斗篷,而这些男人都穿红蓝两色的花裙子。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傍晚天凉的时候他们再穿上一件短袖衬衣,披上杂色的斗篷。这斗篷夜间就当被子盖。
  这些女人最喜欢绿色,她们穿的衣服中以绿色的居多。她们贴身穿的是色泽光洁的白色长袖衬衫,外面披一件长披风。她们用长长的鲜艳的披中把头包起来,那披中的两端在背后耷拉着,和披风的下摆一般齐。这些女人戴着各种各样的饰物,打扮得很俊俏。她们用锑染头发,用弄成粉未的孔雀石和绿松石描眼圈,用红色上来涂嘴唇和脸颊。她们的脚脖子上和手腕上带着银锡,脖子上挂着用各色玻璃球串成的项链。当黄昏降临时,这些来自遥远的哈兰的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在小小的里拉琴的伴奏下,唱起悠扬的十分动听的歌曲,小孩子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偎在母亲的怀里甜蜜地进入梦乡。
  亚伯兰在大马色东奔西走,拼命地做生意,购买下一旅程所必需的东西。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他结交了很多朋友。有一次他结识了一个机灵的大马色青年,这个青年叫以利以谢。他帮了亚伯兰很多忙。亚伯兰很欣赏这个小伙子,认他做义子,把家里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以利以谢成为忠实能干的仆人。亚伯兰家的事业有他的一份功劳。(创12:4一5;14:15;15:2;24:2)
  乐土迦南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到了迹南的示剑,在摩利橡树下安营扎寨。
  与热闹繁华的大马色相反,迦南那时还是一个很不开化的、人烟稀少的地方。在宽阔的盆地里偶尔可以见到一些居民点,确切他说是一些要塞,那里住着当地的头人和保安队。其他居民住在要塞之外,住在帐篷和窝棚里,耕种土地或者栽培果园。只有当外界好战部族为掠夺财物来侵袭时他们才躲进要塞里去。
  亚怕兰一行绕过盆地和大的居民点,选择荒凉的高地通行,那里虽然行进吃力,但可以自由自在地放牧。亚伯兰一家从出发到现在,没有遇到过什么障碍。上著居民对于四处迁徒寻找牧场的游牧部族早已习以为常。他们看到亚伯兰一行并没有歹意,便乐意地与他们做生意。何况他们知道亚伯兰有几百名精壮强悍的家丁,他们就更不愿惹事了。
  一天,上帝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
  亚伯兰马上跪下默祷,并在那里设坛献祭。
  在示剑做了短暂的停留后,亚怕兰又把据点迁到怕特利东边的山上。这座山东边是伯特利,西边是艾。亚伯兰照样设坛为祭,感谢上帝的保佑之恩。直到那里的牧草吃光了,只好另寻他地。
  不断地跋涉,不断地南移,最后到达了与埃及接壤的迦南南部的涅吉布。
  传说中是流着牛奶与蜜的迦南实际上没有那么好。在他感到自由自在的高地上,土壤贫瘠,牧草稀疏,树木凋零,缺乏做饭的烧柴,连水都得到很远的地方去打。迎南还常常闹旱灾。亚怕兰在涅吉布时就遇上了饥荒,牧草全干死了,人和牲畜都面临饿死的危险。
  濒于绝境的亚伯兰,只好进入埃及境内,请求法老的官吏收留他们。(创12:4一12:10)
  以柔克刚
  埃及地处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灌溉方便,一般的旱灾不足以构成对农业、畜牧业的重大威胁。因此,遭受旱灾的游牧民族常常来这里逃荒。
  埃及人可以向到来的难民们提供尼罗河口附近的辽阔草原作牧场。当然他们也知道用重兵、要塞和界墙去迎接烧杀抢掠的侵略者。
  对于和平的游牧部落,埃及人通常会给予款待。当然,这得以某种方式的代价作为报酬。比如说,向客人勒索金银财宝;有时他们还会抢走牧人家的美丽女子,送给达官显贵甚至法老(埃及国王的称号)本人作妻妾或嫔妃。
  亚泊兰的妻子撒莱生就一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游牧民族以帐篷为宅,女人们总得在外抛头露面。在虎视眈眈的环境里,经验丰富的亚伯兰知道妻子的美貌难免会招惹是非。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族人的生存,他把爱妻叫到跟前郑重他说:“我知道你是个容貌俊美出众的妇人。埃及人看见你必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会杀了我,让你留下供他们玩乐。求你在外边说,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性命也因你得保全。”
  撒莱是个温顺的女人。于是到埃及后,亚伯兰和撒莱便恢复以兄妹相称。
  到埃及没有多少时间,撒莱的美丽便出了名。法老的臣宰(宰相)借故招见亚伯兰兄妹,要亲自考查一番。他一见撒莱就惊得话都说不清楚了。这臣宰如此这般地向法老夸耀一番,撤莱就被带进宫去,果然深得法老宠爱。
  作了国舅的亚伯兰因为撤莱得宠,得到了许多赏赐,他失去了妻子却增加了许多牛羊、骆驼、公驴、母驴和仆婢。
  然而埃及法老因夺人之妻受到上帝的惩罚。埃及突然遭到可怕的天灾。法老招集群臣商议,才知道是他把一位部族首领的妻子纳入后宫,从而激怒了希伯来人的神。他召见亚伯兰说:“你这是玩的什么把戏呀?你为什么不对我说,她是你的妻子呢?”
  亚伯兰竭尽所能地辩解,但不管怎么说,这仍然是一桩欺君罪。不过法老害怕再一次得罪希伯来人的神,就放亚伯兰全家出埃及,回迦南去了。(创12:11一12:20)
  叔侄分家
  亚伯兰带着家人和罗得回泊特利去,在伯特利和艾中间,也就是他们最早在迦南筑坛的地方,又象从前那样支起帐篷,铺开营盘。然后向那和华祷告。
  罗得已经结婚,且有许多牛羊、奴隶和仆人。罗得和亚泊兰都在伯特利,另外还有土著居民,所以显得很拥挤。两家的牧人常常因为争水争草发生争执,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亲骨肉。整个大地不都在你眼前吗?你年龄不小,已经成家立业。请你离开我独立地生活吧。你可以先选择。你如果向左,我就向右;你如果向右,我就向左。”
  罗得也不谦让,他举目四望,看中约但河谷平原,直到琐珥。
  那里土地肥沃滋润,好象上帝的伊甸园。唯一让人失望的是那里住着臭名昭著的所多玛人。罗得的帐篷渐渐地接近所多玛,而此时上帝已经决定要惩罚罪大恶极的所多玛人了。
  罗得离别亚伯兰后,那和华对亚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所有地面,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面,因为我要把它赐给你。”亚伯兰就搬了帐篷,来到希伯仑附近的慢利。他在茂密的橡树荫下支开帐篷,给上帝筑了一座新的祭坛。亚伯兰是个虔敬谦卑的人。(创13:l一13:38)
  目 录下一页
  《创世纪》(2)
  义救罗得
  “有一天,一个伤痕累累的士兵骑马飞奔而来,向亚伯兰报告了一个可怕的消息:他是从战火中逃出来的,罗得的一家被以拦国王基大老玛的军队俘虏了。
  原来在罗得安家放牧的死海南岸的绿色盆地内,除了所多玛和蛾摩拉之外,还有三个城市。这几个城邦的邦主臣限于以拦国国王,顺从地给以拦国王纳了12年贡,到第13年,他们叛乱了。
  于是以拦国王跟幼发拉底河流域其他3个国王结成联盟,讨伐叛逆者,使叛军遭到惨败。所多玛和蛾摩拉的邦主战死,另外两个邦主则逃到山里去了。胜利者满载战利品,押着大批俘虏,班师回国,现在正在归途中。在被胁迫离乡背井的人中,有罗得一家。
  亚怕兰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率领318名手持武器的家丁和友邻,去追击兵力大得多的敌人,以拯救侄于罗得。
  亚怕兰在迦南传教已有成效,当地亚摩利人幔利、以实各和亚乃三兄弟归依了上帝。这三人都是各自部族的首领,他们也率家了参与了亚伯兰的军队。
  美索不达米亚四个王国的军队在迦南北疆叫做但的地方扎下营盘。这四国的军队来自不同部族,操着不同语言。加之是战胜回师,营盘里一片混乱,没有一点儿纪律。士兵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知狂欢作乐,到了晚上横六竖八地醉倒在地,连个值夜的岗哨都没有安排。亚怕兰把自己的人划分成若干个小队,到了深夜在同一时间从不同方向发动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仓皇逃窜。亚伯兰追歼敌人,一直追到大马色城郊,才胜利回师迦南。
  亚伯兰救回了罗得及其他被虏人员,把被侵略者掠夺的财物都归还给了他们。
  所多玛和其他四个城的邦主象迎接救命恩人似地迎接了亚伯兰。捧面包和美酒出来迎接亚伯兰的还有麦基洗德——撒冷的王兼最高祭司。麦基洗德和亚伯兰一样,也是上帝的信徒,他以上帝的名义向亚伯兰祝福:“愿天地的主,至高无上的上帝赐福与亚伯兰。至高无上的上帝把敌人交在您手里,是应当称颂的。”
  亚怕兰把所得的战利品十分之一交给了麦基洗德,作为上帝的献礼。
  所多玛王对亚怕兰说:“您把人口给我,财物您自己拿去吧!”
  亚伯兰骄做他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无上的神那和华起誓: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亚伯兰是靠我发财致富的。只有仆人所吃的,并与我共同参战的亚乃,以实各、幔利所应得的份可以任凭他们拿去。”(创14:13一14:24)
  亚伯兰纳妾
  亚伯兰大义救罗德这件事使他在迦南的声名大振,他的威望越来越高,皈依上帝那和华的人也日益增多,教下所属,遍及迦南全境。但是他年事已高,有一块心病越来越重:他的妻子撒莱不育,一直没有生下儿子,家产和事业的继承人问题使他日思夜想,愁绪难解。
  有一天夜里,在长时间的祷告中,上帝显现异象,对他说:“亚怕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
  亚伯兰说:“我主那和华啊,我既无子嗣,你还赐我什么呢?看样子,要继承我的家业的将是我家仆人大马色人以利以谢了。”
  亚伯兰在来迦南的途中把以利以谢收为养子,待他若自己的亲儿子,但他毕竟是另一个血统的人。
  那和华说:“这人必不会成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
  于是上帝引他到室外,指着上苍说:“我的子民亚伯兰,你看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你的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