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蚱撇傥ィ泳缌斯诘慕准睹埽ブ鹘准赌诓空ǘ崂拿芤苍嚼丛郊ち摇D岵技啄崛鏊篮螅谡至⒓炊雌鹄矗�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存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难题,地下水的冲击使古巴比伦城有完全被毁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为许多国家的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7。刻在石柱上的法律
说来也奇怪,一件有关古巴比伦王国法律的重要文物,不是在巴比伦的废墟里,而是在波斯帝国的遗址发现的。
1901年到1902年冬季,一支法国探险队在波斯湾北部的苏萨,挖掘出三块大黑石头。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大石柱,有2。25米高,石柱的上部是65厘米高的浮雕,底部圆周将近2米。圆柱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巴比伦楔形文字。这就是巴比伦有名的国王汉穆拉比制定的法律,一般称为汉穆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系统的法律条文,距今天大约有3700多年了。石柱上端的浮雕表现了神授王权的内容,两个人形站着的是汉穆拉比,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汉穆拉比正从太阳神手中接受神赐的法典。这个图形大概是为了增加汉穆拉比法典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而刻上去的。
古巴比伦王国是个奴隶制国家。汉穆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公元前1792到公元前1750年他在位期间,巴比伦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根据发掘出来的法典和55块刻在泥版上的命令,我们了解到汉穆拉比曾经公布历法,指示发展畜牧业,下令清理河道,恢复航运。他也关心税收,处理各种案件。
汉穆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简直应付不了。他就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穆拉比命令把法律刻在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马尔都克大神殿里。这部法典一共有282条,刻在圆柱上共51栏4000行,约8000字。圆柱挖掘出来的时候,正面七栏(35条)已经损坏,其余的基本完整。上面的字迹优美,是一种王家使用的楔形字体。
波斯帝国的军队曾经入侵巴比伦,从巴比伦掠走了这根圆柱。他们打算在正面刻上自己的功绩。可是,在毁去原来的字迹以后,不知为什么又没有刻上新字,所以就留下了涂毁的七栏。这毁坏的部分,后来根据留存下来的法典副本(当然不是书本,而是泥版断片)补齐了。
在巴比伦,除了奴隶主和奴隶,还有自由民。这部法典的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断了骨头,对方就要同样被打断骨头作为赔偿;被人弄瞎眼睛,也要把对方的眼睛弄瞎;被人打掉牙齿,就要敲掉对方的牙齿。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房屋坍塌,压死了房主的儿子。那末,建造这所房屋的人得拿自己的儿子抵命。
在巴比伦,商人属于自由民。法典对商人给予保护和优待,特别是对贩运货物到外地去的小商贩更是这样。它规定,商贩到各地去做买卖的时候,如果遇到强盗,货物和金钱被抢,只要在神的面前发誓没有谎报,他的损失可以从国王那里得到偿还。汉穆拉比做出这样的规定,大概是想更好地发展商业。
法典里还有一些保护妇女儿童的条款。比如,男人如果用手任意指一个妇女,就被认为是对妇女的侮辱。如果无法证明被指的妇女有不名誉的行为,这个男人就要在法官面前挨鞭子,还要把他的头发和胡须剃去一半。要是妇女认为丈夫对她不好或者妨碍了她的自由,可以要求离婚。离婚以后,男方负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当然,这里说的被保护的妇女和儿童,都是奴隶主和自由民中的人,奴隶是不在内的。
汉穆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银子1迈拉(重量单位)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他本人连一点赔偿也得不到。法典对奴隶的管制十分严厉: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而主人又能证明他是自己的奴隶,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割耳之刑。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胆战心惊的。因为,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沟渠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直到处死;盗窃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隶,都要处死;如果违法的人在酒店进行密谋,卖酒人(大都是妇女)没有把这些人捉起来,这个卖酒人也要被处死。
法典中还规定:债务奴隶劳动3年可以恢复自由。这仅仅是给自由民的一点小恩小惠。奴隶主逼迫一些还不起债的自由民成为债务奴隶,又用这样的规定来笼络他们。
汉穆拉比法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3700多年前巴比伦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社会状况。这个刻着法典的石柱,现在存放在巴黎卢浮博物馆中。
8。漩涡中的软木塞
漩涡是很可怕的,人掉进漩涡就有淹死的危险。但是,软木塞在漩涡中是不会下沉的。它一会儿被淹没,一会儿又漂上来。曾经生活在两河流域西面的古代犹太民族,就好象漩涡中的软木塞。他们经历过多次的洗劫、亡国,到处漂泊流浪。有的时候似乎消失了,可是不久在别的地方又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在非洲和亚洲中间,有一片叫做阿拉伯的大沙漠。4000年以前,许多游牧部落为了寻找水草,赶着羊群在这片沙漠中游动放牧。他们是古代的闪族。大沙漠的北方,两河流域连接地中海东岸的一片弧形地区,是块富饶的土地。它的形状像一弯新月,被称为新月形沃土。闪族人把这里看作天堂,长久以来就想占据它。经过多次失败,他们终于打进去了。
闪族中有一支部族叫做希伯来人。他们就是犹太人的祖先。现在犹太民族用的文字就叫希伯来文。希伯来人想占有新月形沃土中一条狭长地带,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迦南人却早已住在那里。希伯来人和迦南人为争夺这块土地进行着生死斗争。迦南人十分强悍,希伯来人斗不过他们。
公元前1700年,希伯来人的族长以色列带领他们,赶着瘦弱的羊群,向着一个新的天堂──埃及前进。那是一个遍地羊群,岁岁五谷丰登的好地方。他们终于到达了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草原,在那里定居下来。
过了几百年的安定生活,灾祸降临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第二大兴土木,建造宏伟的宫殿。他把希伯来人变成了奴隶,驱使他们开山挖石,担任繁重的运输工作。这样的奴隶生活,希伯来人一直过了几十年。拉美西斯死后,埃及四邻的野蛮民族和海盗打了进来。希伯来首领摩西乘机带领希伯来人越过红海,逃出了埃及。
离开埃及,行程极其艰苦。在荒漠中,缺水少食,风餐露宿,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宁可重新当奴隶,也不愿再受这种路途之苦。摩西鼓励他们继续向前,不让他们回去做奴隶。摩西懂得,神的启示和保护能使这些对命运失去信心的人得到安慰和勇气。当他们经过西奈山麓的时候,摩西爬上山顶,祈祷神给他指示。他祈祷了40天,才从山上下来。他说,他得到了耶和华(希伯来人敬奉的神)的启示。摩西还拿出一个用木头雕的宝座给大家看,说这是耶和华保护他们的象征,叫做约柜;有了它,希伯来人就能交好运。后来,摩西成了犹太教的创始人。
摩西打算让他的追随者重回迦南。可是,从埃及逃出来的奴隶们还没有恢复勇气和信心,他们不敢和勇猛强悍的迦南人斗争,只得仍旧在荒野中漂泊。
40年过去了,摩西已经成为一个衰弱的老人。但是,他的追随者中出现了新的一代。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漂流生活的磨炼,已经不再是胆小懦弱的奴隶,而是满怀求生欲望的战士。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他们终于到达了约旦河,在迦南定居下来。这时候摩西已经死了,谁也不知道他葬在何处。
当时的希伯来人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分成许多部落,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是以色列和犹太。羊群是部落唯一的共同的财产。首领是选举产生的,被选的人都是勇猛的战士。传说,参孙是早期希伯来人的领袖。他的力气非常大,曾经空手撕裂猛狮,用一块驴腮骨打死了1000个敌人。
一年又一年,一代复一代,希伯来人生活始终不得安定。各个部落没有统一的领袖,在和外族打仗的时候,都是各自为战。可是他们碰到的敌人越来越强大。一个叫做腓力斯人的强悍部落,从地中海沿岸岛屿向希伯来人发动了进攻。在参孙担任首领的时候,希伯来人还能抵挡一气。参孙一死,就抵挡不住了。连希伯来人的圣物约柜,也让腓力斯人夺走了,被当作战利品陈列在他们的庙宇里。
被打败的希伯来各部落都感到了统一的必要。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勇敢的农民,名叫扫罗。他在一次迎击敌人的进攻中,表现得十分勇猛、机智和果断,成了全体希伯来人尊敬的英雄。一些犹太教长老(犹太教中的地方领袖)拥护他当希伯来人的首领。在迦南的高山上,举行了一种叫做敷油礼的仪式,扫罗被尊奉为希伯来王。在这种仪式上,人们把橄揽油涂在称王者的身上,相当于后来帝王登位时给他戴上王冠的加冕礼。
扫罗王的宫殿是一顶帐篷,他的王杖就是一柄短刀。后来,扫罗王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失败而自杀了。
一个名叫大卫的青年登上了王位。他当过强盗头子,也当过扫罗的带兵官。他不但会打仗,而且是一个很有计谋的人。大卫用了诱敌深入的计策,打败了腓力斯人,这大约是公元前1000年的事。大卫还带领军队穿过用石头做的下水道,攻下迦南人的一个小小的堡垒城市──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城)。大卫出身犹太部落,他宣布自己的国家是犹太王国,把首都建在耶路撒冷。大卫还从腓力斯人手中夺回了圣物约柜,把它供奉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中。这座神殿,其实就是一个帐篷。
大卫还是一个诗人,他写了许多赞颂耶和华的诗。3000多年过去了,他创作的诗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中仍旧流行,叫做《赞美诗》。
大卫在位的时候,打败了周围的敌人,把许多部落的人变为奴隶。他抢掠了许多金、银、铜和木料,开始在国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神殿,自己也过上了像东方帝王那样奢华的生活。
老百姓开始造反了。各个部落都不愿接受大卫的统治。他的许多儿子也进行着争夺王位的阴谋活动。
大卫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传说所罗门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一次,有两个妇女带着一个婴儿来到所罗门跟前,都说孩子是自己的。所罗门命令用剑将孩子劈成两半,两人各得一半。一个妇女哭喊起来,宁肯不要孩子,也不让劈死他。另一个妇女却无动于衷。所罗门就这样判断出,那个疼爱孩子、不让劈孩子的妇女才是孩子的真正母亲。
所罗门还是一位格言警句的创作者。他的许多格言一直传诵至今。例如:
答语温和,使人息怒,恶言相对,火上浇油。
万千家财,难买好名,赤子之心,胜过金银。
让别人夸,不要自夸。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所罗门并不照他说的那样要求自己。他是一个比他父亲更加暴虐放纵的国王。
他下令继续修建宫殿和神殿,甚至强迫希伯来的自由民替他干活,实际上把他们当成了奴隶。修宫殿用的材料是珍贵的雪松、大理石、黄金和宝石等。建筑师是从腓尼基请来的。过了许多年,位于耶路撒冷小山上的宫殿和神殿落成了。耶和华的约柜也迎到新落成的神殿供奉。在许多世纪中,这个神殿成了团结犹太人的象征。
所罗门为了自己无止境的享乐,下令修建的庞大工程越来越多。到了从老百姓身上再也榨不出油水的时候,所罗门就采取海盗的办法,派武装船队到海上去抢劫。他还向腓尼基一个富有的国王希拉姆借了许多金子,答应用20座城来抵偿。可是,这20座城都是假的。所罗门赖账不还,希拉姆只好自认倒楣。
公元前586年(中国春秋的时候),犹太国被巴比伦灭亡,耶路撒冷全城的犹太人都成了俘虏,被称为巴比伦之国囚。60年以后,巴比伦又被波斯征服了。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这以后,犹太人在他们那块狭小的土地上,成了强大国家刀板上的鱼肉,不时被侵占,被宰割。犹太人在绝望中,把希望寄托于弥赛亚(救世主)的来临。但是他们迎来的不是救世主,仍然是奴役和压迫。
又过了500多年,公元66年,罗马总督提图斯掠夺耶路撒冷的神殿和殿里的宝物,遭到犹太人的坚决反抗。斗争继续了4年,到公元70年,整个耶路撒冷被提图斯淹没在血泊中,他屠杀了全城的犹太人。另外有9。7万人被变卖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