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更宋 >

第83章

更宋-第83章

小说: 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南听了嘿嘿一笑,点了点头,她确实和陈林学了不少东西,主要也是为了以后帮郭浩。

    “对了,夫君,春娃已经这么大了,还没有名字呢,前段时间你说考虑一下,不知有没有想好。”

    李芙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孩子,两个人虽然相处比较融洽,但有时候还是会争一下。

    “嗯,春娃是春节出生,即是年终,又是岁首,春为昭节,所以可以有一个‘妱’字。

    而春娃是个女孩儿,可以花为名,春天的花只有梅花,有道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所以我打算为春娃起名为妱梅。”

    “郭妱梅……”

    二人品了一下这个名字,尤其是郭浩“即兴”做的一首诗,作为大宋未的长公主,郭妱梅一直很自豪。

    “芙儿姐姐,这个名字不错,比我这个好,很适合女孩子!”

    李芙还没说什么,秋南先发表了意见,李芙也是笑着点点头,从郭浩怀里把郭妱梅接过,笑着逗弄道:“梅儿,以后我就叫你梅儿了,你喜欢你爹给你起的这个名字么?”

    李芙说完,小妱梅忽然哇哇大哭起来,李芙连忙检查孩子的尿布,发现没有异常,猜测孩子这是饿了。

    “夫君,梅儿饿了,我要去给她喂奶,你们先吃。”

    郭浩笑着点头,其实他很想看李芙在这喂奶,只是丐帮人多眼杂,自己的夫人还是要藏着点。

    李芙走后,郭浩吃了个包子,秋南看着郭浩发呆,郭浩道:“秋南,你怎么不吃啊?”

    “啊,没什么。”

    秋南回过神来,低头喝了一口粥,忽然开口道:“浩哥哥,将来如果我们有孩子,你打算叫什么名字。”

    “孩子?都不知道是男是女,怎么起名字啊!”

    “一定是男孩,你就帮着起一个吧,你要是不起,我就不吃饭!”

    原来这妮子是着急了,也是,二人相处这么多年,郭浩一直在等,秋南也在等。

    如今郭浩的女儿出生,秋南表面没什么,其实心里也着急,生怕二人生出个儿子来。

    郭浩看秋南急切的样子,又好笑,又心疼,沉吟一下道:“嗯,如果是男孩,就叫郭致尧吧!”

    “郭致尧?可有什么典故?”

    郭浩闻言苦笑不得,还好他没乱说,不然还真不好解释。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就是辅助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使政通人和、风俗淳厚。”

    “这是让咱儿子当大官了!”

    秋南有些兴奋,从古至今老百姓都知道,当官就是好,至于怎么好他们不知道,但总比普通百姓好。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

    郭浩现在这么想着,殊不知‘君’除了皇帝的意思外,还有‘你’的意思。

    郭浩这时身边没有史官跟随,郭致尧将来的解释,就不是他现在的意思了。

    “要你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君主,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

    郭致尧一生也秉承着这句话,唯一的遗憾就是郭浩只说了半首诗,但也足够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宫廷惊变(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平静的好像太平盛世。

    这一天郭浩在书房里看书,窗外的天阴沉的厉害,黄豆大的雨滴打在地上,溅起地上的尘土,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气息,郭浩放下手里的书。

    外面的风很大,吹的门窗啪啪作响,分舵里的弟子忙碌着,快速关闭了所有门窗。

    郭浩听到外面的雨声,好像战鼓一样密集,风呼啸的声音,好像号角一般,牵动着郭浩的心。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下雨了,下雨了。”

    郭浩以前喜欢读诗,有时候遇到特殊的场景,总想赋诗一首,然而他还不会写,所以就找应景的古诗,一来二去就记下了不少。

    “下一句呢?”

    秋南忽然发问,只见她坐在书桌前,已经把郭浩刚才的两句诗抄在纸上,郭浩闻言一滞,仔细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不行,记不住了,想不起来了。”

    秋南闻言撇了撇嘴,只是是半首诗,如今又是半首诗,郭妱梅都有一首,可她却只有半首。

    “那你就赶紧想啊,怎么老是这样,我……”

    “你们快来,那是什么!”

    就在这时,二人忽然听到有人惊呼,郭浩打开房门,风雨迎面而来,秋南想要去拿伞,已经来不及了。

    郭浩来到院子里,只见皇宫的上空有一个巨大的龙卷风,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有的直接跪地求饶。

    这一幕很是吓人,很多房屋的房顶都被掀开,大树被连根拔起,隐约还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物体,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块木板。

    “你们快看,那不是城门么!看样子好像是西南的郑门,好家伙飞这么高!”

    也许是卷起太多东西,消耗了龙卷风的力量,龙卷风慢慢消失,院子里一片狼藉,地上的水有一尺多深!

    看到这一幕,郭浩眉头紧锁,古人对于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十分敬畏,尤其是皇帝,一般都是遵从天人感应。

    要说汴梁这段时间,大大小小发生过不少怪事,但在郭浩看来,那些事情影响不大,而且用科学都能解释。

    可这一次他也能解释,只是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如果他说是正常现象,也要有人听啊!

    龙卷风是一种少见的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

    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一般都在海上,但陆地上也有,时间仅几分钟,所到之处万物遭劫。

    据后世统计,河南省确实是龙卷风多发的省份,而皇宫地势空旷,容易形成对流,所以皇宫就是龙卷风的起点。

    龙卷风发生后,刘承佑吓坏了,找来司天监赵延,道:“爱卿,可有禳祈之术?”

    听到皇帝问他如何避祸,赵廷果然说到了天人感应,道:“陛下,臣下的擅长在天文历算方面,祭祀祈祷不是我所熟习的,然而统治天下的人想要消弭灾异,最好的办法不如修行德政。”

    刘承佑忙问道:“怎样才算是修行德政?”

    赵廷回答道:“请读《贞观政要》,并且效法它。”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的一部政论、史论。记录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中,与大臣们讨论国家治理的言论和措施。

    书中讲述圣君王道,用人唯贤,重民爱民,省刑慎罚等仁政主张和思想。

    赵司天监有此动议,应该是对隐帝的一种警示。

    但隐帝似乎没有看懂《贞观政要》,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距离唐太宗王道事业太远太远了。

    乾佑三年,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天下大旱,随后又蝗灾四起,这样的年景,难怪王章不答应他祭祀。

    如今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刘承佑有一瞬间觉得问题出在自己,后来又觉得问题不大,这时郑州黄河决口了。

    刘承佑终于感觉到事情严重,于是他准备举行一次“禳灾”活动,请尼姑们入宫来做道场。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当时请来尼姑进入宫禁诵念佛书做功德,有一个尼姑上厕所,回来后,则悲泣不止,除了哭,人事不知。

    连续昏迷了几天,等她醒来,问她为啥哭泣,竟啥也答不上来,她在厕中看到了什么?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街头巷尾,郭浩对此也很好奇,想要进宫调查,郭威不在还真不方便。

    此时郭威还在邺城,得知郭浩回来了,他和赵匡胤都很高兴,想着这边也没仗可打,也就没急着叫他。

    接连发生怪事,注定这是不平静的一年,可这些都不是郭浩担心的,他最担心的还是刘承佑到底什么时候动手!

    ……

    朝廷里慌张了一段时间,好似又恢复了平静,郭浩还在等待,同时心里也有了答案。

    李太后的弟弟李业,在刘知远时期就做大内财务总管,隐帝时很得信任。

    正好有个宣徽使职务暂缺,刘承佑、太后,都暗示史弘肇,希望这个官职能给李业来做。

    但史弘肇认为官员迁补,国家有制度,不能让外戚越过这个制度,最后居然没有让李业做成这个官。

    而且太后有个旧友,他的儿子要求补个军职,本以为没什么问题,哪成想史弘肇竟然发怒斩了他。

    宦官郭允明等人也很得隐帝喜欢,但是也因为执政的意见,很久没有升官,这一群人物对史弘肇等人怨气很重。

    刘承佑喜欢听歌,有一次教坊使组织的演出不错,隐帝高兴,当场就每人给了赏赐。

    教坊使觉着史弘肇厉害,得通报一下,就来向他表示得到赏赐很感谢什么什么的。

    不料史弘肇大怒,对这几位负责演出的官员道:“我大汉为国征讨的健儿,还没有过人人受赏的记录呢!

    你们一般戏子有什么功劳,敢当这份赏赐!”

    说罢,将所有的赏赐一律没收,交还国库。

    史弘肇等人的目无君主,让刘承佑愈发的难以忍受,于是和李业、郭允明等人开始谋划诛杀杨邠等人。

    几个人商议已定,入内禀告李太后,太后道:“这么大事怎可轻举妄动!应再同其他宰相商议商议。”

    李业在旁说道:“姐姐啊,先帝曾经说过,朝廷大事不能跟书生谋划,书生胆小,会误事害人的!”

    李太后还是重复刚才说过的话。

    刘承佑于是生气道:“国家大事,不是闺门女人能知晓的!”

    说完干脆拂袖而出,真是连老娘的话也不听了,郭威当初的担心成为事实。

    李业等人觉得力量不够雄厚,就将密谋告诉了客省使阎晋卿,阎晋卿认为史弘肇有实力,恐怕事不成反而自己受害,忖量再三后,决定去史弘肇府中告密。

    史府,闫晋卿看左右没人,于是上前敲门,开门的是史府得仆人。

    “劳烦通禀一声,就说闫晋卿有要事求见!”

    仆人知道自家主人结识的都是官员,于是进去禀报,史弘肇听到他来了,回想到那次酒宴。

    “就说我不在家,让他改天再来吧!”

    仆人领命而去,告诉了闫晋卿,闫晋卿愣在原地,长长叹了口气。

    回到家中,闫晋卿把刘知远的画像悬挂在中堂上,放声哭泣。

    “先帝啊,臣对不起你啊,陛下想要诛杀您留下的大臣,臣本不应该阻拦,可是史弘肇他们在朝中,邺都还有个郭威啊!

    而且冒然诛杀大臣,势必会引发动乱,此乃取祸之举,恐汉室江山不稳啊!”

    闫晋卿的哭诉,可惜没人听到,如果郭浩在这里,一定会敬佩他的忠心。

    只可惜刘承佑并非明君,他的忠心也用错了地方!

 第一百五十之章 宫廷惊变(中)

    乾佑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这一日注定被历史铭记。

    早上,百官上朝,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和往常一样,向朝堂走去,边走还边议论着事情。

    “如今河南诸地大汉,还伴随着蝗灾,北面郭威镇守在邺城,契丹也不老实,王大人您这边可要做好准备啊!”

    杨邠对王章说完,王章神态自若道:“这个尽管放心,我已经派人筹措粮饷,足以应付契丹来袭,至于河南的旱灾……”

    几个人讨论的时候,广政殿里探出一个脑袋,顶盔掼甲,伸手示意身后的于是做准备。

    等到三人走到东面的屋廊下,为首之人一挥手,几十名全副武装的于是鱼贯而出,杨邠和王章当场就被杀死,史弘肇抵抗了一番,奈何人实在太多,最后也被杀死。

    看到地上的尸体,兵马押思聂文进道:“来人啊,去通知宰相,让他带领百官在崇元殿集合,陛下会在那里等他们!”

    说完有一名领命而去,其他人拖走了三人的尸体,聂文进辗转来到崇元殿,刘承佑早就等在这里,聂文进对刘承佑施礼,使了个眼色。

    “成了?”

    “成了!”

    刘承佑大喜,强忍着心中的激动,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四座大山压在他头上,如今一下子搬走了三座,他终于可以直起腰了!

    “好,你带人在殿外守候,虽然等待朕的命令!”

    “是!”

    聂文进暂时退下,百官疑惑地来到崇元殿,只见刘承佑意气风发的坐在龙椅上,聂文进站在门口,隐约还有一股血腥之气。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刘承佑笑道:“诸位爱卿,杨邠等人谋划造反,已经伏罪处决,与诸位共同庆贺!”

    刘承佑说完,摆了摆手,聂文进让人呈上来三科血淋淋的人头,文武百官大惊失色,却没有人敢出声。

    看到百官唯唯诺诺的样子,刘承佑很满意,终于找到一些当皇帝的感觉。

    早朝郭浩,刘承佑来到万岁殿庭中,派人召集京中的各军将校,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了,刘承佑站了起来。

    “诸位,朕自从登基以来,杨邠等人把朕当作小孩子来看待,朕今日开始,真正成为你们的君主,你们从此免除权臣专横的忧患了!”

    “恭喜陛下!”

    各军将校纷纷拜谢,刘承佑又刷了一波存在感,满意的让众人离开。

    “来人,传旨,召集在京的各节度使,京城附近的州郡刺史,进宫来见朕。

    同时,分头派遗使者率领骑兵逮捕杨等人的亲属、党羽、随从,全部杀死,务必要斩草除根!”

    “遵旨!”

    刘承佑雷厉风行,很快做出了部署,各路使者出宫时,不远处正好有个乞丐。

    乞丐看到大量兵马出宫,不由得一惊,立刻赶回了分舵。

    “报,副帮主,宫中出动大量兵马,目的地不明!”

    此时郭浩正在练枪,他的打狗棒留在了海里,手里没有趁手的兵器,所以他让人打造了一杆铁枪,临时发挥打狗棍。

    “哦?有大量兵马出动?快去杨邠等人的家里,有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