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步兵使用的并非转轮步枪,而是传统的燧发枪,这倒不是朱聿键不给他们装备,而是转轮步枪的转轮供弹系统因为先天缺陷,在射击的时候会从缝隙间向两侧溢出火药气体。
这种情况在单打独斗的骑兵之中并不明显,但步兵都是采用线形战术,成排的人一起射击,这种武器就很容易波及附近的战友造成伤害,所以步兵是拒绝使用的。当然步兵的燧发枪也不能说落后,在特定环境下甚至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就像现在的作战中,都是一两个人的小规模战斗,连发的转轮步枪优势不大,而那些喇叭口的霰弹火枪,却成了真正的利器。
这一次出击,吴绍宽就是将各营的肉搏部队都抽调了出来,以班为单位进入城内发起攻击。经验丰富的步兵们只要发现视觉死角,直接一枚手榴弹扔过去,不管是否有人都先清理一下,等到双方临近了,就是用霰弹火枪喷射一发。虽然这种枪的射程近,但散步面广对付贴身近战的敌人特别有效。大顺军只坚持了二十分钟,就损失了超过一千人,步兵们推进非常迅速,让李双喜不得不将更多的兵力摆在了后方应对唐军步兵。
五千名士兵步步为营,各班组交替掩护以极高的效率投入到巷战之中,而城头的神枪手也逐渐推进,虽然他们不会进入第一线,但都是在靠近一线的地方寻找制高点进行狙杀。那些大顺军没有足够远射程的武器,即使发现了军中神枪手在点射也是干瞪眼,丝毫没有对抗的可能。
依靠着高低火力的配合,李双喜所部大顺军的作战空间被迅速挤压,很快就没有了作战的空间。“都给我冲,谁也不许落后,把这些流贼全都杀光。”贺人龙的眼睛血红,巨大的伤亡令他感到痛心,那都是他起家的班底啊,竟然就消耗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了,简直就是耻辱。
一名参将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对着贺人龙说道:“将军,吴大人已经率领步兵加入战局,他们从对面发起进攻,很快就能与我们汇合了。”
“什么?步兵加入了?”贺人龙看看对面,那个方向的枪声的确越来越密集的,他松了口气心中稍有安慰。步兵更多是唐军编入的人员,这也是自己不愿意轻动的原因,如果因此让王爷的嫡系损失太多,他怕会对自己未来的仕途有所影响。不过现在吴绍宽主动帮忙,这让他心下非常感动,如果在以前的官军之中,可没有人会为了友军牺牲自己的士兵。
令贺人龙更为惊讶的,是对面步兵武器不如自己先进,进攻却是异乎寻常的顺利,开始他还以为是步兵人数够多,所以才会进攻如此顺利,可是当大顺军的防守区域被逐渐压缩,最终贺人龙和吴绍宽的部队汇合后他才知道,步兵仅仅出动了五千人,比自己带来的骑兵人数还要少。
看到步兵们精准的战术动作,各种武器的灵活运用,贺人龙更是羞愧难当,比起这些步兵,他手下那些所谓精锐骑兵根本就是业余水准。
“贺将军,我们终于汇合了,看来大顺军已经所剩不多,应该可以劝降看看。”吴绍宽恰好走来,笑着对贺人龙敬礼道。
贺人龙叹了口气:“我看李双喜不会投降的,就算劝降也是没用,毕竟他是李自成的亲侄子。”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内部争吵
“或许吧,不过李双喜不投降,那些士兵应该没有这么坚决吧。”吴绍宽笑着招招手,步兵配备的宣传排立刻带着他们的特殊武器向着前线跑去。
李双喜全身铠甲破碎,战袍被硝烟熏得乌黑,发髻散乱地披在额前,头盔早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此时他的胳膊还在流着血,已经凝结的血块将他的手与紧握的长剑粘结在一起,但这些都不是李双喜所关心的。
对方地骁勇善战超出他的意料,本来他认为可以率军两万坚守宁羌州,吸引贺人龙来攻得同时,大量消耗其有生力量。等到贺人龙所部伤亡惨重疲惫不堪,再利用另外的两万大顺军进行合围,一举将其全歼。
结果他万万没有想到,双方的距离已经拉大到这样的地步,两万大顺军躲在熟悉的街巷中作战,竟然被对方压着打。如今大顺军已经被压制到了东城,人数也仅仅剩下三千多,别说能否完成阻击任务,就连活下来的机会也已经很渺茫了。
想到自己战败之后,汉中府这个大顺政权唯一的粮仓就此丢失,李双喜不禁长叹了一声。为什么任何军队与唐军搭上了边,就会变得如此强大,他实在想不明白。是那些武器犀利吗?似乎有些道理,但用武器的毕竟是人,明军也有大量火器,还不是一样被闯军打压,就连五省总督也杨嗣昌也身死当场。是军队训练有素吗?或许也是对的,但贺人龙以败军之将投靠唐军未久,怎么能拥有如此的钢铁之师,他已经陷入了迷茫之中。
突然在李双喜的耳边,响起了广播的声音:“勇敢的大顺军官兵们,你们被我军优势兵力包围,已经很难逃出宁羌州了。你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现在投降也是迫不得已,我军承诺会给你们足够优厚的待遇。我军不会虐待俘虏,会给你们食物,受伤的将得到治疗……”这些是宣传排使用的高音喇叭,正在阵地前进行策反宣传,这些扩音器喇叭,也就是他们使用的特殊武器。
听到这样大的声音,大顺军的士兵们先是发呆,后来有人反应了过来顿时怒骂道:“让我们投降?老子死了也不投降。”这个人是李双喜的亲兵,他就站在主将身边,说话的时候还挥了挥拳头。
看着义愤填膺的亲兵,李双喜却有些羡慕他,如果只是做个亲兵,可以不用思考全局毫无顾忌的与人厮杀,也算是一种幸福。不似他这般只有二十多岁,却要为每一个士兵着想,为整个大顺着想,也要为跟随自己的那一派人着想。
如今的大顺军中因为李自成无子,在立储君的问题上分成几派争吵不休。其中有人支持李过,也有人支持李双喜,因为他们都是李自成的侄子,最有可能在其百年之后荣登大位。
以前对于自己有竞争储君的资格,李双喜还沾沾自喜,只是现在看到了对方强大战斗力之后,他的心中隐隐有了一种想法,大顺军是否还能坚持下去。或许不等李自成百年之后,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顺国就要寿终正寝了,想到这里他反而安静了些,既然没有了未来,他也就无所谓了,或许战死沙场对于他来说是个更好的归宿。
“大顺军的士兵们,你们不要冲动,现在继续交战就是自杀,你们根本没有生还的希望。想想你们家中的父母妻儿,如果你们死了,他们该有谁来抚养。投降吧,我军优待俘虏,绝不会伤害你们,等到战争结束,你们愿意回家的我们还会发给路费。”广播在继续着。
“别听他们胡说,这根本不可能。”那名亲兵还在嘶喊着。
“为什么不可能?”一个声音突然冒了出来。
“谁,是谁说的?”亲兵厉声喊到。
“是我,那又怎么样?”一个士兵站起来说道。
“你这个叛贼,不配做大顺军的士兵。”亲兵喝道。
“谁才是叛贼?如果李自成不反叛,他能当皇帝吗?”士兵反驳道。
“住嘴,竟然敢直呼皇上名讳。”亲兵大怒。
另一个士兵站了起来:“叫他名字又怎样?他当闯王的时候,都是让我们叫名字的。如今他踩着弟兄们的鲜血当上了皇帝,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我当了十年兵,跟着他与官军干了十年,到现在连个媳妇都没有。”这是个没有从大顺国建立中得到好处的老兵。
“是啊,李自成当了皇帝,我们却要为他拼杀送死。”也有同样经历的人很快站了出来,同意的人越来越多。亲兵们平日跟着李双喜,获得的赏赐很多,所以更加维护李自成,他们与那些没有获得多少实质利益的士兵们有着天然的对立。如果在平时,有将领的镇压还好一些,现在已经穷途末路,立刻有人心中越发感到不满。
“你们想造反啊。”亲兵中有人大喝。
“造反就造反,谁还没有造过反。”士兵们大喊着。
情绪激动的双方士兵甚至发生了推搡的状况,如果有官军的压制,他们还能一致对外,现在官军都守在外围停止进攻,现在又有一条生路可走,他们之中立刻就造成了激烈的对抗。
面对着灰暗的前途,李双喜已经不抱希望,他也懒得去管那些争辩的士兵,自己找个墙角闭目养神了。在这个时候李双喜不跳出来,压下那些士兵的怒火,这简直是最大的败笔,随着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有人拿出了武器。
啊的惨叫声响起,一名亲兵举着滴血的腰刀,看向地上刚刚被他割喉的士兵喊道:“再有言投降者杀。”
他本打算杀鸡儆猴,却没想到自己的声威不够,更兼此时双方剑拔弩张之际,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火上浇油。
“你敢杀人,你们平时跟着将军吃香的喝辣的,让我们这些人受苦。现在我们想活命你们又要阻止。娘的既然不让我们活,谁怕谁啊,大家就一起死。”一名士兵站出来怒吼道:“兄弟们,跟这群杂碎拼了,就算死也拉个垫背的。”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危局
一群普通士兵怒吼着拿起武器,扑向了那些亲兵。众人都是久战疲敝,亲兵就算武艺高强也施展不开,更何况普通士兵的人数远比亲兵更多,结果那些亲兵惨遭屠戮。等到李双喜发现不对想要阻止,事态已经无法逆转了,他身边的亲兵纷纷被杀,连他自己也被十几把长枪逼在了角落里。
“将军,事到如今大家就想要一条活路。如果将军有好生之德,就放我们一条生路吧。”有士兵喊道。
李双喜长叹一声扔掉手中的长剑道:“你们走吧,愿意投降就去投降吧。”
面对着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李双喜连最后一搏的心思也没有了,他只想找个地方自刎,也算没丢李家的脸。然而他刚刚扔掉长剑,立刻上来几个人将他们按倒在地,接着就是绳捆索绑,将他捆了个结实。
“你们这是做什么?”李双喜怒道。
一个领头的士兵上前施礼道:“我等兄弟想要活命,总要有觐见之礼,将军送我等一程,我们必不忘将军活命之恩。”
看到周围士兵不善的眼神,李双喜长叹道:“罢了,就随你们去吧。”
贺人龙和吴绍宽等了一个小时,突然有人来报,大顺投降士兵将李双喜扭送前来投降。吴绍宽笑道:“贺将军如何?穷途末路之下,可不是每一个人都立场坚定的。只要我们加大宣传,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贺人龙看着吴绍宽智珠在握的样子,又想到他手下唐军的战斗素质,贺人龙突然问道:“我记得你说过,你说宁波军官学校毕业的。”
“没错,我是第五期的。”吴绍宽点头道。
贺人龙点了点头:“等到汉中府平定,我也去这个军官学校学习行不行?”
“你?”吴绍宽愣了愣随即笑道:“当然可以,欢迎贺将军。”
“不光是我,我这些老兄弟都应该重新学习了,总靠着勇敢又能活多久?”贺人龙叹气道。
“这次虽然损失大些,却也不至于惨重。骑兵只有两千三百多人伤亡,其中一千八百多人都是受伤,有我们的野战医院和各种药物,相信可以很快治好的。”吴绍宽也只好这样安慰他了。
宁羌州一战李双喜被俘,两万大顺军损失殆尽,这让汉中府群龙无首。更可怕的是正在合围而来的两万大顺军,他们对宁羌州已经失守毫无所知,结果被贺人龙和吴绍宽率军各个击破,在发现取胜无望之后,大部分都投降了。
大顺军的战局变得越来越严峻,从蒙古南下的唐军很快攻克了延安府和庆阳府。进攻临洮府的唐军攻入了巩昌府和凤阳府,而贺人龙的部队在占据汉中府之后,立刻开始向西安府进军。为了策应贺人龙的进攻,河南战区也抽调两个团发起了对潼关的进攻,将此地守军完全牵制,让他们不敢返回西安防守,一时间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顺朝风雨飘摇,一副亡国前的悲凉景象。
陕西各府逐渐被唐军吞并,驻守的大顺军不是后退就是投降,昔日面对官军骁勇善战的将军们,却是节节败退毫无抵抗之力.眼看大顺军所掌控的的区域只有西安府一地,政权变得岌岌可危。李自成在西安的皇宫内已经发过几次脾气了,这位末路英雄如今已经想不出应该如何抵抗了。
本来听说唐军骁勇善战,李自成和他麾下的将领都知道,却没有切身感受。在他们看来唐军毕竟也是朝廷的军队,就算强悍也就比官军稍强而已。自从杨嗣昌一战身死之后,大顺军都是压着官军打的,他们自然看不上唐军的战斗力。
只是当唐军突然发起进攻,尤其是攻入陕西之后,大顺军才发现唐军根本不是他们所能对抗的。其结果就是原本计划好的防守,出现了很大的漏洞,面对攻势强大的唐军,大顺军连节节败退都成了奢望。
陕西战事刚刚进行了半个月,各路唐军的歼敌和俘虏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十五万,如今除了潼关尚有一万守军之外,勉强守在西安城附近的大顺军已经只剩下了十二万人,李自成不得不再次召集众将商议。
“皇上,八贤王的劝降文书已经送来,他说只要皇上投降,他可以保证皇上继续在位,只是换个地方。其他一干将领兵员不愿意前往的回乡为民绝不歧视,愿意去的也可同去。”顾君恩将那份唐军发来的劝降书递了过去。
“哼,劝降?还继续在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弘光帝在位,他难道要奉皇上为帝吗?”牛金星在一旁冷笑道。
“丞相,八贤王身份尊贵,不至于如此信口雌黄吧。”李过听得有些疑惑,他不认为八贤王会有这么容易识破的借口,也不可能如此不顾身份。
李过的话却让李自成深思,虽然这个条件匪夷所思,却最有可能是真的。毕竟如果这个条件只是骗人的,谁会用这么容易识破的条件。
“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