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的第十四守备军。
除了这些军区之外,还有两个编外的战区,这两个战区是隐蔽的,因其驻扎的地区并不属于朱聿键的管辖之下。其中有包括河南南阳府、伏牛山区和商洛山区,最近又在向四川发展的河南战区,战区司令由田见秀担任,配备第六军和第十五守备军。
袁宗第被秘密抽调到青海地区,负责在青海和乌斯藏昌都地区的渗透工作,这里被划分为西南战区,袁宗第除了统带他的第五军之外,还配属了一个第十六守备军,这个守备军拥有一个骑兵师,全军大部分都是昌都和青海地区的本地人,其中有藏人也有蒙古人,华夏人数量不足三成。
作为唐军的两大军种之一,海军也有相应的变化,首先是在总参谋部加设一名海军副总参谋长,由原夷州分舰队司令胡锐波担任,在孙传庭调任监察司,袁崇焕改任军区司令之后,陆军副总参谋长出人意料的由原第二军参谋长戚成友接任。海军建立海军司,同样由总参谋部管辖,司长由张名振担任。
海军舰队重新编组,取消了各个分舰队,统一建立几个大洋舰队和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李俊,副司令郑彩,下辖一艘宁波级铁甲舰福州号,二十艘改装尼德兰战船,十五艘六号战船,二十艘宝船,舰队司令部驻扎釜山港。
印度洋舰队司令甘辉,副司令李成喜,下辖三艘宁波级铁甲舰宁波号、泉州号、台州号,十艘四号战船,十艘五号战船,十五艘六号战船,十五艘宝船。舰队司令部驻扎巴达维亚,同时有一部分舰队长期驻扎南非望南港,以封锁欧洲船只进入印度洋的通路。
大西洋舰队司令陈永疆,副司令郑芝豹,下辖一艘宁波级铁甲舰厦门号、十艘一千两百吨级北美纵帆船,二十艘六百吨级北美纵帆船,舰队司令部驻扎科隆港。
近海舰队分为四支,分别配备一部分六号战船、二号福船和海沧船,其中胡锐涛率领的西美洲舰队驻扎南进堡,负责监控火地岛的通道,防止欧洲船只进入太平洋。
第九百九十八章 暗流涌动
洪旭率领的东美洲舰队驻扎纽约,负责守护美洲东海岸的安全。亚洲舰队司令施大瑄,舰队驻守厦门港,负责东亚和东南亚沿岸地区的防守和缉私任务。非洲舰队由郑芝虎率领,专门防守非洲东海岸,同时兼顾南亚次大陆地区的海岸线。
另有一支长江舰队由刘闯率领,执掌着三门造船厂出产的二十艘形状各异的浅水重炮舰,只负责长江水道的安全,尤其是襄阳到上海寨的水上安全,以保证从河南而来的移民与物资运输通道顺畅。
一系列的人事和军事变更与调动,让封地内不少人心中惊恐,这个动作非但没有暴露朱聿键的真实意图,反而更坐实了他遇刺重伤的传言。毕竟军制本来好好的,如今突然进行很大人事变动,看上去很有托孤预防局势动荡的意味。
百姓们纷纷在家中供奉长生排位,祈祷八贤王能够快点好起来,他们担心如果八贤王出了什么变故,才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就连那些因为朱聿键平日里支持妇女解放运动,对他有诸多不满的顽固老夫子们,对他也是非常赞赏的,同样希望他能够长久的统治这片封地。
商人们同样在祈祷,八贤王重视工商,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同时以科技和资金对商人开设工厂进行扶植,又不过多插手运营事务,同时公买公卖,还利用军队保护商人利益,这样的上位者哪里去找。
军队则是群情激愤,这些年在朱聿键的麾下,唐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打下了如今大大的封地。每月丰厚的军饷,丰富的军队伙食,就算伤残或者阵亡,也有相应的抚恤金和补偿金,而军烈属还有优渥的补偿和赡养规定,让战士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
大部分官员同样很担心,毕竟在八贤王麾下工作,所有人各负其责,不需要为了升职而贪污贿赂,不需要担心勾心斗角的事情,还能够拿到较高的薪水。对于那些有能力,又愿意干点事业的官员,这样的工作环境最是合适。
真正恨朱聿键不死的只有三种人,其一就是那些有劣迹的极少数官员。这些人在郭骠案之后惶惶不可终日,生怕监察部门会找上他们,落得个家败人亡的下场。
在朱聿键无事的时候,他们只能低着头等待厄运的降临,但如果八贤王重伤甚至死亡,他们却有可能另投新主,将这一段劣迹直接抹去。在听说朱聿键重伤的消息之后,已经开始有人秘密联络封地外的各处大明官员了,有的甚至投奔了东林党,为他们传递情报。
第二种人就是那些地主老财们,他们因为朱聿键的法律规定,无法将赋税转嫁给佃农,同时只能收取三成税收,自己还要交纳农税,这比过去的阔绰日子相去甚远。这些人也是一样,开始联络各地官员,希望能够在八贤王去世之后,引大明官军进入封地,让他们得以重新回到作威作福的日子。
第三种人则是那些之前的权力阶层,他们曾经都是致仕官员,曾经拥有免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后来却被朱聿键免除了。这其中威望最高的就是曾经的内阁首辅温体仁。这个最是腹黑的致仕首府本来是湖州府人,后来家人迁到处州府居住多年,结果竟然赶上了八贤王被封地于此,被削去了免税待遇。
自从温体仁致仕之后,曾经找过当地政府,亮明自己身份打算继续享受免税政策,结果被无情的驳回。温体仁向来懂得审时度势,在发觉自己前任首辅的身份毫无作用之后,他就选择了蛰伏,不与八贤王做正面冲突以等待时机。家人曾经劝说他返回湖州府,但他却依旧在处州府内住了下来,因为他内心知道,朱聿键迟早会为崇祯所忌,如果他能从中出力,说不定还有回到内阁的机会。
这一次朱聿键遇刺重伤,等于给他一个绝佳的机会,趁着封地内局势不稳,各地民心思变防备松懈的机会,温体仁开始串通各地致仕官员,企图通过互相串联,集合起强大的私人武装,一举消灭政务院的官员体系,让封地重新恢复大明朝的统治。
这三种势力在封地内兴风作浪,不但秘密扩建反抗武装,与外部官员相勾结,同时还在散布谣言,四处制造紧张情绪,引起民间的动荡。
对于这些跳梁小丑越来越活跃的动作,朱聿键冷眼旁观不予打搅。毕竟在这个时候,是清理封地内各种反抗势力最好的机会,如果能够将其一网打尽,对巩固封地内局势很有好处。
崇祯得到刘应选回报也是大喜,如果朱聿键重伤不治身亡,他就有了收回封地的借口。少量封地内官员和地主对外联系,让崇祯也非常重视,他指定附近各州城府县官员秘密与这些人接触,争取从他们身上搞到封地内的详细情况,一旦出现乱局也能获取最大的好处。
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朱聿键的死讯,以便浑水摸鱼得到最大的好处,但一个月过去了,封地却依然没有太多动静。军队经过最初的调动之后,也迅速稳定了下来,划分好军区的陆军和海军各负其责,牢牢防守着自己负责地域,竟然没有任何崩溃的迹象。
始终关注着军队情况的温体仁实在忍不住了,他发散人手带着自己的请帖到各处请人,以六十大寿宴请宾客的名义,将豪门大族和致仕官员全都聚拢了来。接到消息个十几名致仕官员,以及二十多个大家族的族长纷纷赴约,很快汇聚到了处州府龙泉城温家的城寨内。
表面上这些人都是恭贺致仕首辅六十大寿,到温体仁家中吃寿宴增进感情的,实际上他们早已进行串联,这次是来开会的。温体仁的寿宴分为内外席,外席大多是普通宾客,而内席全是那些被串联起来的势力。
第九百九十九章 寿宴合谋
酒过三巡菜也上齐了,温体仁终于转入了正题,他对着众人低声说道:“今日请诸位来,就是希望能够定出一个章程来,尽快恢复我们的太平盛世。”
“温首辅说得是。”这句话很快得到了下面那些人的响应。这些人之中有十几个致仕官员,这些人都是本乡本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始终忍耐着多交赋税的尴尬。另外的二十多个大家族的族长多半来自福建省,因为朱聿键的土地政策,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让他们无法盘剥族人,更加无法对付那些依附本族的佃农。
这些人本来都是躺在床上吸别人血的,如今因为八贤王的政策而少吸了许多血,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以前八贤王太过强势,他们不但随便乱动,如今朱聿键有生命危险,他们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一名当过知府的致仕官员郑永拱手说道:“首辅大人,你说应该怎么做,我们都听你的。”
温体仁冷笑道:“唐军自以为能够掌控大局,但实际上如果百姓乱了,他们也无能为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宁波府乱起来,只要那里一乱,封地各处都会乱起来的,到时候唐军忙得晕头转向,我们正好偷袭八贤王府。”
“没错,八贤王已经重伤,必然造成人心不稳。我们冲入八贤王府,管他是否重伤,直接杀掉了事。”一个族长狂妄的说道,显然已经不将八贤王当做一回事。
“咱们各家护卫集合起来,也能凑上万人了吧。”有人提议道
“唐军战力无敌,凭我们这点人能打得过吗?”住在福州的陈家族长陈百啸叹气道。
温体仁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不要说话,随后他才说道:“大家何必如此忌惮,最近通过朋友的打探,我发觉八贤王麾下的文臣第一人宋献策似乎有不臣之心,恐怕很快他们自己就会乱起来,我们又何必担心。”
“温大人这话怎么说?”郑永被提起了兴致,连忙询问了一句。
温体仁捋了捋胡子,得意的看了看旁边的人,似乎要显示一下自己的远见卓识:“八贤王麾下文凭政务院,武靠总参谋部,这政务院的首脑自然是总理宋献策,总参谋部的首脑正是总参谋长茅元仪。向来驭下之道都是让文武不合,两方互相牵制才好控制的,我看平日里朱聿键居中掌控,双方似乎没有什么矛盾,但是一旦他重伤,文武不合立刻就显现了出来。”
看到大家都听得入迷,温体仁解释着:“八贤王最接近的自然是文官,如今他重伤以后宋献策就成了临时的封地掌控者。你们看看最近新的军制改革,虽然完整的方案是不会透露给咱们知道的,但仅看封地内的调动就知道了。军方战斗力最强的是野战军,本来第一军刚刚从南边调回来一年,如今又被他调走了。现在封地内只有一个近卫师一个守备军的力量,近卫师掌控浙南,这支军队历来是八贤王亲自掌控,如今也可以认为是被宋献策所掌控的。那个守备军大多控制福建,距离宁波府较远,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缓不及事。更何况据我所知,守备军战力与近卫师大相径庭,根本无法与之对抗。”
“温大人的意思是宋献策打算将宁波掌控在手中,然后夺权?”另外一个致仕官员高炳文问道。
“没错,我看宋献策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他们内部先乱了起来,我们才好于中取事。更何况唐军历来只尊八贤王,如果宋献策的阴谋败露,唐军中必然无人愿意跟随他。如果我们趁机消灭对方的首脑机关,然后以为民请愿的名义,上书朝廷要求收回封地,我们不就成了有功之臣?”温体仁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你们想想看,如果朝廷收回了封地,我等都是用功之臣,到时候不但能够恢复特权,皇上也必定大大的赏赐一番。到时候你们愿意当官的当官,愿意发财的发财,如此光宗耀祖岂不美哉。”
温体仁这样一个大糖饼画出来,引得在场众人皆是哈哈大笑起来。对于温体仁的分析众人深信不疑,自然也愿意冒这个险,与温体仁一起干上一票谋求富贵。毕竟在他们的想法中这天下还是皇上的,八贤王就算再能干,只要真的身死,封地就会遭到剥夺,当然这也是崇祯刺杀的原意。
寿宴结束之后众人纷纷告辞离去,已经被温体仁说得信心满满的致仕官员和豪绅族长们回到家中,开始着手准备这次大行动,力求将政务院和总参谋部一举消灭,为朝廷收回封地创造条件。
众人都离开之后,温体仁去依然坐在席间慢慢的喝着酒没有离开,同时心中暗自冷笑。屏风后面转出一人,他走到温体仁身前施礼道:“大人果然是好算计,竟然能够见微知著,看清封地内的大势所趋,我看这次皇上收回封地十拿九稳了。”
此人大约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身材瘦长,容貌俊俏却是脸色灰白,一看就是酒色过度的花花公子。如果是朱聿键站在这里必然能够认出,他正是曾经被朱聿键两次教训过的袁崧。
“贤侄真以为我说的那番话是为了他们好?”温体仁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呃,难道不是?”袁崧闻言一愣,当年的仇恨他始终记得,只是因为对方是八贤王,让他不敢轻易招惹。最近他的父亲袁若思调回应天府担任兵部侍郎一职,而他自己也托关系当上了郎中,算是在朝堂之上有了进身之阶。
恰在这个时候,应天府的南京六部接到了温体仁发来的消息,这些东林党人自然是如获至宝。本来他们就对八贤王封地耿耿于怀,如今听说八贤王遇刺重伤很有可能死去,封地收回有望,众多东林党就动心了。
对于搅闹封地,让皇上借机收回封地的事情,被贬斥到南京的东林党领袖人物钱谦益是不同意的。他认为八贤王府封地乃是皇上所封,是否收回都要依圣旨论断,如果东林党在其中推波助澜,那就是欺君罔上的大罪。
第一千章 暗中准备
钱谦益坚持原则,其他的东林党人却不这么想,尤其是以周延儒和周道登为首的那一群人,更是对此大为赞赏,认为终于到了动手的时机决不能错过。这些东林党人认为,朝堂之上必须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东林党人的声音,其他任何能够威胁到东林党的势力,都必须尽快剿灭。朱聿键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