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13章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13章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刘体纯似乎并不担心,只是饶有兴趣的估算着清军这次会有多少伤亡。

    一个时辰之后,城下传来了哨子声,这是陈王廷等人已经归来的信号,叶永刚连忙招呼兵士将绳子放下,很快一个个战士就沿着绳子爬了上来。祖大寿仔细查看着,发现三百人一个不少,只是他们的背包却扁了许多,看上去至少轻了三分之二。

    陈王廷最后一个爬了上来,他笑着走到众人面前说道:“这次干得痛快,至少报销了他们三千人,辎重也烧了许多,火光都映红了天啊。”

    “我们看到了。”叶永刚连连点头:“你们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让清军损失如此之大。”

    “没什么。”陈王廷轻描淡写的说道:“至少在清军撤退的道路上摆了个地雷阵,然后又冲击了一次他们的后队,焚烧了辎重而已。”

    陈王廷说得轻巧,却让祖大寿等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在精锐的满清骑兵中间焚烧辎重再全身而退,这是何等的身手,他们简直不敢想象。

    实际上情况没有祖大寿众人想得那么困难,因为满蒙士兵多以肉食为主,缺乏维生素的摄入,所以许多人都有夜盲症,既是能看到的也不太清晰。这比起膳食搭配合理,个个耳聪目明的血狼团战士自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祖大寿等人并不知道,只是因为明军同样因为膳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大量夜盲症,所以并不知道满清骑兵夜间战斗力会直线下降。

    “偷袭之后,相信清军的撤退速度会更快,我们也不必在此久留了,这就告辞。”刘体纯笑着说道。

    “怎么?你们这么快就要走?朝廷的嘉奖……”叶永刚说了一半就被刘体纯打断了:“叶总兵何必如此,我们之前不是商量好的,功劳归你,我们只是帮忙打仗而已。”

    “可是这样的功劳我受之有愧啊。”叶永刚感叹道。

    刘体纯呵呵一笑:“我们属于唐军体系,朝廷能嘉奖我们什么?钱财吗?还是将功劳给你们更好,至少可以升官了。你也不必如此计较,我们回去八贤王一样会有所嘉奖的,并不比朝廷少。只是八贤王不愿意招惹皇上猜忌,所以请诸位上表报功的时候,三缄其口得好。”

    “我等自然晓得。”叶永刚笑道,他是知道规矩的,就如当年击毙代善的时候一样。

    “你们怎么离开?”祖大寿问道。

    “用热气球,傍晚的时候重装备已经先一步撤走了,他们现在应该快回来了。”刘体纯说道。话未说完半空中已经传来了急促的哨子声,这是热气球返回的信号,很快校场上陆续降下了大量热气球,陈王廷立刻集结部队,开始收拾东西分批登上热气球。

    “你们走得太匆忙了,连庆功宴都没来得及吃。”叶永刚叹气道。

    “算了,大家总有机会再聚的,何必拘泥于当下。”刘体纯笑着拍了拍叶永刚的肩膀,随后对着祖大寿说道:“祖大人,我听说你始终对当年王爷答应你的事情耿耿于怀,是不是?”

    尽管刘体纯并未说明,但祖大寿很清楚他说得肯定是当初朱聿键答应他保下袁崇焕的事情。自那之后,他的确耿耿于怀并对八贤王很有成见,只是如今刘体纯提起来,他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当初朱聿键也曾经竭力在崇祯面前力保,只是崇祯一意孤行这也不能怪朱聿键,但心中的不快自然是难以释怀的。

    不等祖大寿回答,刘体纯凑到他近前低声说道:“这次来王爷让我给你带一句话,当年的承诺他做到了,只是不便声张而已,还请祖大人也保守秘密。”

    “什么?做到了?”这几乎话听在祖大寿耳边犹如晴天霹雳,让他的大脑陷入了一片空白。如果朱聿键做到了当年的承诺,岂不是说袁崇焕还活着,可是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他一点消息也没有收到,八贤王身边也没有类似的这么一个人。

    对于袁崇焕的才华,祖大寿是相当认可的,他知道这样的人放在任何地方,都会成为引人注目的精英。除非朱聿键将其雪藏起来,否则袁崇焕必然会大放异彩,这是绝对隐瞒不住的。

 第九百八十四章 朱聿键的布局

    以袁崇焕的脾气,自然是不甘寂寞的,再不露出风声就不正常了。祖大寿皱了皱眉,他有些不信刘体纯的话,但朱聿键却没有必要骗他,毕竟双方身份相差太多。祖大寿还想再问,但刘体纯说完之后就登上了热气球,随后血狼团全部随着热气球升空,向着东方而去。

    济尔哈朗在受到袭击之后,没有选择以牙还牙,如今再进攻山海关已经没有了意义,所以他率军继续撤退,只不过这次进攻山海关无功而返,还损失了近两万人,回去恐怕也免不了一场斥责了。

    清军撤退之后,叶永刚提心吊胆的守了几天,却发现再无清军的影子出现,他当即向京城发出捷报。山海关大捷的消息,让崇祯郁闷的心情好了些,至少挽回了松山之战的一点颜面,让他的气顺了些,只是实质上的好处不多。

    崇祯下令嘉奖了所有参战将帅,却没有再给任何人升官,毕竟辽东已经丢了,再设置蓟辽督师已经不合时宜,军队的整体编制降低了,升官的希望自然也就小了。只不过山海关的获胜,让崇祯更是对松山之战的失败而耿耿于怀,为了泄愤他随即将王朴斩首以儆效尤,吴三桂则被押入天牢听候发落。

    本来吴三桂也是要与王朴一起斩首的,只是因为吴家在朝中关系不小,许多官员为其说好话,才免了吴三桂一死。只是崇祯一时气不过,再加上朱聿键的那封举荐信,让他不愿意再启用这个人,所以吴三桂就很悲催的在天牢里住了下来。

    曹变蛟是最幸运的一个人,他被抓到北京之后,曹文诏立刻上下打点,同时走通了杨嗣昌的路子。作为杨嗣昌最倚重的大将,曹文诏的面子不小,更何况曹变蛟将部队一人不少的带了回来,给他对李闯作战增添了不少力量,也不算太过丢人。

    为了让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承自己的情,今后更加卖力的为自己办事,杨嗣昌上书辩称曹变蛟是奉命撤退,同时未损一兵一卒,不应被治罪。反正洪承畴被俘虏死无对证,曹变蛟不改口谁也拿他没办法,更兼有杨嗣昌的面子,崇祯也只有将其放归陕西了。

    崇祯为了能够守住山海关而欣喜,朱聿键却在为了扩大贸易的运输问题而操心。自从五国条约签订之后,太平洋和印度洋几乎成为了他的内湖,在不担心泄密的情况下,朱聿键开始谋划着如何让海运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首先是内部运输要开始全面换装,带有蒸汽机的巨大宝船和速度极快的飞剪船成为商船主力,以便在减少水手数量的情况下,最大化的提高运力和降低成本。这样的布局必然将大量老船淘汰,建设更多万吨级宝船和飞剪船,无疑会让造船业极大的兴盛起来,将国家引向海洋文明这是朱聿键所乐见的事情。

    在大西洋上的运输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那里风高浪急,飞剪船不太适合使用,因此他们在需要横跨大西洋运输的美洲一侧,依然使用速度也不慢的北美纵帆船,在非洲一侧华夏商船以马达加斯加岛为货物集散地,专门有大量数百吨的福船用于向南非的运输。

    经过与郑芝龙的协商,朱聿键用在莫桑比克和南非之间的一大片领土,换取了他的马达加斯加岛。同时作为补偿,从马达加斯加岛转运货物到南非三个港口的工作全部交给了他,让郑芝龙大喜过望,他开始谋划着为郑氏子孙在此地建立一个国家了。

    对于郑芝龙的想法,朱聿键也是乐见其成,必竟非洲有个华夏人国家,可以对李伦答应建立的锡克教国家形成一定牵制。

    在经历大战之后,欧洲殖民势力全面收缩,非洲成了他们最后的自留地,如果唐军继续吞并这里,肯定会遭到全欧洲的激烈反对。朱聿键最大的想法就是隔绝欧洲,让他们失去工业革命的资源、资金和市场,同时隔绝他们从华夏获得科技输入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以非洲作为隔离区是很不错的想法。

    非洲未来将会被朱聿键扶植大量仆从国,这些国家基本实行封建统治,统治者估计也不会有全民教育的想法,否则民众觉醒了对他们的统治会非常不利。所以非洲大陆的文明也不会太先进,利用他们断绝欧洲的联系,应该能迟缓他们的发展速度。同时这样的做法也能尽量降低欧洲人的警惕性,在朱聿键以间接形式逐步吞噬非洲大陆的情况下,欧洲人却抓不住什么把柄。

    除了封锁欧洲的计划逐渐有了雏形之外,朱聿键也可以不怕泄密的,在封地内大张旗鼓的搞现代化建设了。封地内修建的各种蓄水坝是从得到封地开始就修建的,当初主要是为了灌溉抗旱,但在设计之初,朱聿键就预留了装机发电的位置。自从宋应星的发电机成熟之后,各地水坝都安装了发电机,同时一大批火电站也被建立了起来,他们依靠着萍乡煤矿的输入,让封地内各府县都能用上电了。

    如今的高压输电设备还在研发之中,电力无法长途输送,只能就近建立电厂。幸好现在用电量不高,水电可以作为主力发电设备,火电只需要在枯水期做补充即可。

    电站建立起来之后,自然需要有用电的设备,朱聿键首先在各府城推广安装上了路灯,让整个城市亮起来。这些路灯使用的不过是三十瓦的钨丝灯泡,亮度与后世完全没法比,但在如今已经算是全世界领先了。

    以前入夜之后,整个城市都会陷入黑暗,如今却能照得灯火通明。因为夜间的照明变好了,大街上很快出现了夜市,店铺也能开到很晚,甚至连茶楼酒肆也延长了营业时间,也正是因为城市被照亮,夜晚连犯罪分子也老实了许多。

    更大的好处是路灯的照明给大家做了广告,让百姓们都知道了电的好处,很快有许多人开始到当地政府询问如何能够在家中安装电灯。

 第九百八十五章 广播电台

    唐王财团新建立的电业公司很快接受了这个业务,并开始在所有通电的城市布设电网。因为还未研制出电表,所以各家以灯头作为收费单位,每个灯头每月缴纳三个铜元。

    能够将家中照亮,又是如此廉价的比灯油还便宜的电费,大家也愿意出这笔钱。尤其是那些富户和各种茶楼酒肆等公共场所,夜晚有电灯可以更好的招揽客人,利润比电费可是要高多了。

    很快百姓们也纷纷跟进,随着封地的日益发展,知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学习好的人能够进入研究所领取高薪,如果能研究出来有用的东西,更是能拿专利费。就算是学一些工匠技巧,也能提高自己的等级赚更多的钱,晚上是不能浪费的学习时间,无论家中的大人还是孩子都如此。

    以前各家都点油灯,可是灯油钱比电钱要贵许多,而且还不够亮,大家自然愿意换成电灯。对于电气化的推进,朱聿键是乐见其成的,在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的蒸汽机普及之前,他已经将一只脚迈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之中,这有利于解决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要想激发起电气化普及的热潮,除了工厂里的电动机和百姓家中的电灯自然不够,朱聿键要求宋应星尽快研究更多民用电气设备。很快一种新的电气设备就出现,那就是广播电台。

    广播电台的产生相当有戏剧性,它是宋应星在研究无线电发报机时的副产品。从初中物理书和朱聿键的描述中,宋应星知道了许多电学的基本规则,包括线圈的信号放大,以及赫兹这个最基本的频率单位,只不过这一次赫兹的含义不再是发明人的名字,而是发明人朱聿键的特造词。

    根据线圈的信号放大原理,宋应星很快发明出了长波电台。长波电台的发射频率在三千赫兹到三万赫兹之间,因为波长很长,贴地发射时能够绕过各种障碍物,所以它的传播距离能够达到五百公里左右。这种信号衰减小,能够全天候使用不容易受到干扰,只是因为频率低所能携带的信息量也少,只能作为发送简单信号的电报使用,直接通话尚不可能。

    长波电台出现之后,还需要实验室和军方的多重试验和定型,才能最终工业化生产并装备部队,这种事情不是宋应星所愿意去管的,他更愿意去拓荒。在将长波电台的调试和完善交给学生之后,他又开始了新的研究,那就是对信息载荷量更大的中波电台。

    中波电台和长波电台的原理相同,只要增加线圈和电子管数量,加大功率以产生更高频率的无线电波即可。很快宋应星就得到了超过三十万赫兹的中波,而这也成了广播电台的开端。

    中波的波长更小,能够携带更多的讯息,甚至在进行电讯号还原之后,还能够加载声音,这就成了广播电台的雏形。但是中波也有问题,因为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而且波长越障能力不如长波,因此易受到天气干扰,同时传播距离也更近,如果是在地面发射信号,基本上只有三四十公里的传播距离。要想增加传播距离只有一个办法,加高信号发射的高度,这就要花费巨资建立信号塔。

    研制成功以后,宋应星一度认为中波电台使用效果不大,毕竟信号塔的成本过高,而长波电台承载的信息军方已经足够用了,中波看上去优势不大,但是这个消息被朱聿键知道以后就不一样了,他很快想到了后世的广播电台。

    后世在电视机出现之前,广播电台是个非常兴盛的宣传阵地,因为不需要识字基础,它比报纸的宣传面更广,也更加生动易于接受,如果能够制造出广播电台,对百姓的思想宣传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朱聿键很快下令建立中波电台用于广播,同时建造高大的电视塔,电力研究所也投入全部人力,进行麦克风和音箱的研制。新产品很快就出来了,同时出现的还有矿石收音机,这个目前最廉价最简单的收音设备。

    矿石收音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一件电器,因为它是不需要供电设备的,它只是一个被动的信号接收机。这种收音机也很简单,只需要一块底版,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