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被欧洲数一数二的四大强国邀请调停,这本身就是对法国地位的认可,如此涨脸面又提升国家形象的机会,法国自然也不会放过。在经过一轮商讨之后,法国决定派出红衣大主教兼帝国宰相黎塞留,担任此次的调停代表赶赴华夏。
第九百五十章 震惊的特使
参战的四国也都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分别是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伯爵、葡萄牙特使胡安公爵、尼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爵士和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他们都率领了一个谈判代表团随行。为了避免强大的唐军舰队将他们当做敌人消灭,四个代表团都坐上了法国商船,与黎塞留大主教一起前往东方。
就在加西亚伯爵将消息带回西班牙一个星期之后,组成的这支庞大的谈判队伍从加莱港起行,他们沿着非洲海岸绕过好望角,在唐军各处港口和舰队的严密监视和护送下,历经五个月的跋涉才最终抵达的象山港。
当排水量六百多吨的法国商船橡木徽章号在引水员的引导下,缓缓驶入象山港的时候,这些代表团的人无不被象山港的庞大与繁忙而惊呆了。如今象山港已经成为了完全的商业港口,昔日那些渔船都被另辟港口了,这里只接待商船和军舰。
经过几次扩建的象山港,已经有了超过三百个泊位,能够停靠从万吨级宝船到百吨级沙船的各类商船,只不过随着华夏海上贸易越来越繁盛,如今在这里已经很少看到沙船了,最普遍的都是三百到六百吨的各种福船型商船,偶尔也能看到千吨级的商船,但最耀眼的还是经常停靠在此地的本土舰队宝船队,那二十艘一水的万吨级宝船在大群数百吨小商船中间,颇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这些宝船平时为舰队的各处基地运输补给品,有时候也兼职运送移民,所以到象山港停靠很正常,而今天他们恰好就在这里等待装货。听说是来自欧洲的谈判代表团,负责港口调度的官员特意给他们找了个临近宝船的泊位,以显示天朝上国的繁荣和强大。
远处观察或许还好些,在近距离看到宝船,尤其是站在自己帆船的甲板上,需要完全仰起头才能看到宝船船舷,这样巨大的震撼力,让所有欧洲代表团的人都在惊叹。
一名年轻军官带着十几名卫兵登上了橡树徽章号,他对着众人说道:“请问各位可是欧洲代表团的特使们?”来人以流利的法语打招呼,自然是想要找法国特使的意思。
黎塞留赶快上前说道:“我是法国宰相黎塞留,请问你有什么事情?”
那名军官连忙敬礼道:“久仰黎塞留宰相大名,王爷常常提起你。我是八贤王府总参谋部一等参谋郭子健,是被委派接待诸位的,还请诸位随我前往下榻的酒店休息。”
“多谢了。”听说朱聿键给他们安排好了住处,黎塞留非常高兴,看来大明的确有谈判的诚意,对他们如此照顾。听说有地方住,众人都高兴的带着行李下船去了。
此时在码头上,已经停了一长排的四轮马车,足够将他们所有人都送到住处去。众人爬上马车,车队很快就启动了,他们沿着码头的石头路面,很快转入了前往宁波新城的水泥路,速度也渐渐提了起来。
几位同级别的各国特使都坐在了同一辆马车内,这样方便他们进行交流,不过在马车逐渐提速之后,他们就感觉到新鲜了。欧洲有同样的四轮马车,虽然做得没有如此精致,但大体上相差不远。只不过现在的欧洲城市里全都是石头砌成的道路,马车如果跑得如此之快,肯定能将人颠簸得连隔夜饭都吐出来,可是在这里的道路上,他们能够感觉到马车的高速,却没有多少颠簸的感觉。
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伯爵忍不住拉起窗帘,想要看看外面的景象,结果刚刚拉起来他就惊呼出声道:“这窗户上镶嵌的是玻璃?”
刚才上车的时候光顾着看宝船没有注意到,坐在里面又是被窗帘遮挡,此时拉开窗帘他才发现,原来窗户上镶嵌着大块的透明玻璃。在欧洲的平板玻璃价格还很高,马车大多数都在窗户上编织一个铁丝网,里面再加上窗帘。因为欧洲的窗帘是上下都有拉环,所以不怕被风吹开,当然如果是在冬季有大风的时候,这样的配置仍然挡不住狂灌而入的大风,坐马车半小时左右,就很容易全身冻僵。
想不到华夏的马车如此奢侈,竟然将珍贵的平板玻璃直接镶嵌在车窗上,这样一来不但让车内光线很好,还不会向车内灌风,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只不过他们没法估计,这两块在欧洲足以许多人倾家荡产的平板玻璃,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随便使用。
“他们的道路为何能让马车跑得如此之快,还没有什么颠簸的感觉?难道那是土路吗?”科恩总督皱着眉头说道。
“似乎不像,看上去很结实,前面的四轮马车碾过根本不会下陷,表面还非常光洁平整。”佛理亚斯公爵胡安观察了一下,发现前面的车没有留下车轮印,显然地面并不松软。
这个发现让众人感到非常新奇,虽然欧洲早已出现了原始的水泥,但配料还处在初级阶段,硬度无法与这些道路所用的水泥相比。另外他们没有掺入沙子,同时以钢筋编成网状作为骨架铺地的制作方法,根本做不出这么坚硬的钢筋混凝土路面。
众人研究路面为何物的时候,斯特拉福伯爵一抬头顿时被吓了一跳:“你们看那是什么?好高的建筑啊。”
这个时代尚无电梯,如果将居民楼建设的太过高耸,单凭爬楼梯很难上下。因此在宁波新城之中的楼房,最多只是为工商业行会建设的十二层工业大厦而已,居民楼更是只有三层到四层高以方便上下。
斯特拉福伯爵被吓了一跳的,就是这种四层居民住宅楼,而且这个住宅楼还是一大片,自然令人很惊奇。如今的欧洲还全都是普通平房,即使几位见多识广的特使,也是从未见过如此高楼,自然又是引来众人的一阵惊叹。
宁波新城可是融汇了许多后世的设计理念,各处的设计都非常精巧。
第九百五十一章 华夏饭店
成片的住宅楼,繁华的中心商务区,高大的政府办公楼,宽敞的八车道水泥路上飞驰着四轮马车,也有人骑着自行车或者驾驶着马车,只不过现在都有规定,如果在城内驾驶马车,必须在驭马的后面加一个粪兜子,不许将马粪掉落路上污染环境。
除了这些场景之外,特使们看不到的是地下密布的下水道管网,以方便城市污水的排放,就算下了大暴雨,也能很快通过象山港泄洪。在这些景色之外,最令他们无法理解的,就是在道路两旁每隔五十米树立有一根浸油木杆,在木杆顶部拉着黑色的粗线,还有一个用铁棍和铁罩挑着的透明玻璃球。
众人讨论了半天,也不清楚那是做什么用的,甚至有人认为那是什么华夏特色的吉祥装饰品。就连学识丰富的黎塞留首相也不知道,那实际上是朱聿键试点设置的路灯系统,这还是在钨丝灯泡出现之后,于一个月前刚刚安装并完成测试的,这也让新宁波成了全世界第一个夜晚有路灯的不夜城。
在一群欧洲特使犹如乡巴佬进城般的赞叹声中,车队很快停在了一处仿古建筑前。这里是唐王财团旗下最大的华夏饭店,也是此次被朱聿键指定用来接待这些特使的地方。
华夏饭店外部是红墙绿瓦的四层飞檐式结构,外墙壁都贴着瓷砖,看上去古香古色,而那些对瓷器极为痴迷的欧洲人几乎看花了眼,他们完全想象不出来,在欧洲价比黄金的瓷器,在这里为什么会贴在墙上,而且是贴在外墙上。
为了彰显华夏特色,室内装修依然以瓷器为主,墙壁上全部贴了瓷砖,不过这些都是彩绘瓷砖,到处是由瓷砖拼组成仕女图、游猎图等图案,看上去美轮美奂。地面上同样是瓷砖,只不过图案变成了各种祥云和神话人物,而正中的道路上则是柔软的红色栽绒地毯。
朱聿键亲自设计的这些布置,在后世就是个中产阶级,而且是品味极差的那种,但是如今瓷器在欧洲仍然奉为神物的年代,这些代表团成员甚至不敢去踩那些瓷砖,生怕毁坏了赔不起。而华夏富庶,竟然将价比黄金的瓷器铺地这样的说法,也随着代表团的归国不胫而走,让许多欧洲人又多了一份对黄金国度的憧憬。
幸好室内装潢比较正常,让特使们不至于不敢走路,不过这里的房间虽然是中式布置,同样让他们感到惊叹。没有天鹅绒的被褥,但华夏的丝绵被褥既轻又柔软,其效果一点不比天鹅绒的差,红木家具和精美的粉彩茶海,以及实用的各种家具,也让他们感叹。更令他们羡慕的是白瓷质地的坐便器和贴在墙上的半身镜,都让他们爱不释手,甚至有人打算试试能否将坐便器撬下来带回欧洲去。
宽大的窗户上同样有明亮的玻璃,这在欧洲也才因为钱百万的装修而刚刚兴起一两年。不过欧洲做不出大块平板玻璃,而且价格也太贵,就算使用格子窗能够镶嵌小块玻璃的,也无不是大贵族。但是欧洲那种被用来炫富的窗户,放在这里显然有些土财主的意味。
中午饭店内提供饮食,而且是自助餐性质的,特使们可以随便选择中式或西式的产品,饭店还贴心的为他们准备了西式餐具,免得他们用不惯筷子,众人自然也是大快朵颐,吃了个不亦乐乎。精美的华夏美食,让他们忘记了一切礼仪,看得服务人员无不掩嘴偷笑。
一直到特使们吃过正餐开始对付那些精美的甜点,郭子健才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他微笑着说道:“我们的代表团已经抵达了饭店,如果要开始谈判,我们下午就能进行了。”
“在这里谈判?”在居住的饭店谈判,让各位特使都感觉到有些意外,在他们看来至少要在八贤王府才对,毕竟谈判需要各方代表单独的座位,双方围拢在桌子旁讨价还价,这需要很大的一片场地。
郭子健笑着指了指楼上道:“四楼有足够宽大的会议室,各位全都进入也没有问题。”众人闻言这才恍然。特使们吃过饭都回到自己的房间,换了身比较华丽的衣服,这才按照代表团的国别,一起进入了四楼的谈判大厅。
这里的桌椅犹如圆桌会议的阶梯型会议室,总共围绕着中心设置了六层座椅,座椅分成六组,作为六个国家代表的谈判席位,座位一层比一层高,就算是后排的代表也能够轻松看到前排的情况,而在最前排的会议桌后面都各有三把椅子,同时桌上都有写着国家名字的标牌,为了方便各国使节查看,标牌是用华、法、英、西四种语言写成的。
三把椅子显然是给主要代表保留的,特使们都根据标牌的提示各自入座,很快沾满了五组桌椅。几分钟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男子走了进来,在他们后面还跟着不少随员。
这些人显然是华夏代表团的人了,他们很快进入了自己的位置。其他代表都按照等级进入了后面的作为,坐前排正中间坐着的是一个身材非常矮小的文官,旁边是个中等身材却颇为精瘦的军官,另一侧身穿普通袍服的年轻男子,显然是一名通译官。
众人坐定之后,那个身材矮小的文官首先站了起来说道:“在下乃是八贤王府政务院总理宋献策,此次与各国谈判作为主要谈判代表,还望各位能够本着务实的态度,达成和平的协议。”
“据我所知,唐军侵占了我国大量的殖民地,如果要达成和平协议,贵方总该做出一定让步吧。”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伯爵首先开口了。
“让步?”宋献策冷笑道:“贵国无故攻击我国所租赁的商船,企图杀害我国尊贵的八贤王阁下,这是不顾道义的主动宣战行为,损失殖民地只是小小惩戒罢了。贵国军队自交战以来一泻千里,我军追击都险些跟不上,你还有脸来要求让我们让步?脸皮之厚真匪夷所思。”
第九百五十二章 互不相让
宋献策一顿连挖苦带讽刺,说得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伯爵脸上阵红阵白,可是他偏又无法反驳,毕竟自家军队的确太过弱鸡,根本无法与唐军交战也是事实。更何况这次西班牙损失最大,将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丢了个干净,如今国势大为衰微,连造舰反击的能力都快没有了。
“我认为大家都是为了和平而来,应该心平气和的商讨结束战争的问题。当然这样的谈判需要在大家都有冷静的头脑下进行,不能做无谓的意气之争,同时我们也要立足与现在的战争局势,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黎塞留的这番话看上去是规劝双方,实际上却是在提醒奥利瓦雷斯伯爵。西班牙这次战争已经输定了,与其将欧洲各国都拖下水,然后让自己的国家毁灭,不如退一步赢得喘息的时机。
奥利瓦雷斯伯爵听得出话外之音,他只能坐了回去不再吭声,见到宋献策说话毫不客气,另外三位代表都不敢再当出头鸟。本来他们与华夏没有太多瓜葛,只是因为西班牙的邀请和许诺才参加战争的,要停战自然也是以西班牙为主。
这三个国家都是为了利益才与西班牙联合,结果现在国家受到巨大损失,却没有看到任何利益,而且以现在的形势看,将来的损失恐怕会越来越大。
现在葡萄牙只是个傀儡,葡萄牙特使佛理亚斯公爵胡安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
尼德兰人本来与华夏签订了和平条约,却在没有任何借口的情况下,无故发动了战争,现在损失惨重也怪不得别人,科恩的家底都快赔光了,他心里很清楚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就在眼前,他也懒得与华夏斤斤计较。
英国人的损失最小,不过作为新兴的殖民国家,他们也被彻底打乱了殖民步伐,国家未来的发展必然会遭到限制。三个国家特使都各怀心事,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会场上一时安静了下来。
作为外交场合的老资格,黎塞留知道寂静最有可能出现爆发,最终让双方的谈判决裂。尽管他也不想让战争结束,打破法国几乎是独揽的海上贸易,但毕竟如今五个国家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