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九章 试探与装傻
朱聿键都这么说了,魏忠贤有如何反驳,他只好讪笑两声道:“还是唐王殿下细心,就让信王殿下现在这里休息吧。至于老奴是天生的劳碌命,皇极殿设宴还需要我去张罗。老奴这条路也走惯了,并不觉得累。”
见到魏忠贤终于同意,朱聿键笑着对信王朱由捡说道:“王弟在这里暂时休息,愚兄先走一步。”
“有劳王兄了,我休息片刻就去。”朱由捡对着他施了一礼,对魏忠贤却没有理睬。听到两人王兄王弟的称呼,魏忠贤张了张嘴又停下,终于没有说什么。
魏忠贤与朱聿键两人带着大群宫女太监,浩浩荡荡的向着文昭阁走去。这回没有了朱由捡在,魏忠贤不在一门心思的赶路,他反而来到了朱聿键身边与他说起话来。
“我听唐王殿下刚才呼信王为王弟,信王也呼唐王为王兄,不知这是何意?据我所知唐王殿下的辈分似乎比信王殿下要高了两辈才对啊。”魏忠贤装作无意之间,对他说起了刚才的疑问。
朱聿键似乎并不在乎这样的称呼变化,他摆手道:“大家都是同龄人,这么称呼也没有什么不妥嘛。更何况我们两人已经出了五服,不必对辈分斤斤计较。”
朱聿键本来是想与朱由捡拉近关系增进感情,为了自己将来的计划做准备,何况作为来自后世的人,他对辈分也没有这么苛求。不过这些话落在魏忠贤耳中,却变成了朱聿键坐牢多年,文化水平低对礼法不慎重视,更加容易控制的印象。
对于朱聿键的解释,魏忠贤只是笑了笑并未再多言。他手中暗摆,示意其他人都拉大了些距离,随后低声对着朱聿键说道:“殿下认为这紫禁城是否宽敞华丽?”
“不错,此处乃是我大明工匠之杰作,乃集天下美景于一地,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不亏大明历代君王居住之所。”朱聿键点头夸赞着,这是他的真心话,在他看来如今的紫禁城比之后世那个被满清改建过的,更有华夏民族的原汁原味,看起来也更加和谐自然。
“如果久居于此,未知殿下是否愿意?”魏忠贤这句话说得十分露骨,俨然就是在说让他当皇帝了。
对于这句话朱聿键如何听不出来,只不过宋献策曾经告诉过他,不能让魏忠贤早早没有了希望,否则他会非常危险。因此朱聿键这个时候只能装糊涂,他假意回答道:“住在这里当然是好,只是皇上未必同意啊,毕竟这是紫禁城,就算我是藩王也不能久居,这是祖宗礼法啊。”
“或许唐王殿下有一天成了皇上,也就不算违背祖宗礼法了。”魏忠贤慢悠悠的说出了这句话,这已经从暗示变成了明示。
朱聿键闻言知道不能再逃避了,他只好故作惊讶的失声惊叫道:“什么?”
朱聿键的惊叫声,把魏忠贤也吓了一跳,不过见到对方的表现,他更确定了前晚议事大家达成的共识。朱聿键与信王亲近,只不过在自己登基无望的情况下,希望与未来的皇上培养下感情,让自己将来能够得些实惠。
在魏忠贤这些人看来,当皇帝应该是每一个宗室中人,甚至是全天下人最大的梦想。如果谁有一丝当皇帝的可能,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实际上魏忠贤的判断也没错,只不过他算漏了朱聿键来自未来。他清楚历史走向,也知道当皇帝是如何的苦差事。
见到朱聿键吃惊的样子,魏忠贤继续低声说道:“殿下切莫高声,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毕竟如今皇上病体沉重,我们也应该早作预备不是。”
魏忠贤前面说着开玩笑,但后面的话却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朱聿键只好拱拱手道:“这样的玩笑可不能乱开啊,再说按照祖训,应该是兄终弟及,信王更适合接位。”
朱聿键这句话,险些没把魏忠贤噎到,他真是搞不懂这个唐王究竟是真傻还是装傻。他看似不懂礼法,却口口声声的祖训,说让他当皇帝,他却假装听不懂。以东厂从南阳府传来的消息,他对反叛的郑侧妃和两位郡王也是杀伐果断,丝毫不留情面,显然绝对不是个傻子。
想到这里,魏忠贤突然感觉到有一种可能。当皇帝绝对是不能说出来的秘密,如果他轻易表露心迹,被人抓住把柄那可是谋逆的死罪。自己与唐王并无深交,现在说这种事情对方难免有戒心。
想到这里,魏忠贤自以为抓住了重点,他也就不再谈论这件事情,而是转到了晚宴的设置上。见到对方不再追问,朱聿键暗暗松了口气,如果再问下去,他除了与魏忠贤翻脸实在没话可说了。
两人聊着天很快来到了文昭阁,魏忠贤告了声罪,带着一群小太监去查看晚宴准备情况了,只留下朱聿键一个人在那里无聊的喝茶。文昭阁平日是皇宫中藏书的地方,轻易不会安排人进来。只是今天与往年不同,有藩王参加除夕夜宴,而且还是代替皇上宴请百官,所以情况比较特殊。为了不慢待两位藩王,魏忠贤才临时将他们安排到文昭阁来,大概是因为这里距离皇极殿最近,等到晚宴的时候过去方便。
如果是宗室中从小受到礼学教育的藩王,在皇宫之中必然会就守规矩,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静等着魏忠贤的安排。可惜这次在文昭阁里的是来自后世的朱聿键,他又没有朱由检可以说话,闲得无聊只好站起来四处转悠。
那些在一旁服侍的小太监和宫女看得目瞪口呆,却又碍于身份不能阻止,也只好由着他在那里乱逛了。朱聿键早就看到房间里有一半是成排的书架,他很好奇皇室会藏什么样的书籍,忍不住就走了过去。随手拿起一本样子异常古朴的线装书,封面上入眼的是四个烫金大字“永乐大典”。
第九十章 洋人官员
看到《永乐大典》这四个字,让朱聿键吃惊不小,他在后世也听说过这部鸿篇巨著,这是永乐帝朱棣亲自下令,由当时的大才子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华夏古典集大成之旷世大典。
这部书共有22937卷,光是目录就有60卷之多,全书11095册,约37亿字,它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据说收录书籍的时候未作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的方式,保持了书籍的原始内容,将华夏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完全展示了出来。
这部书据说曾有三部,原版被永乐帝陪葬于长陵之内,只是后世的华夏也并未打开这个陵墓,并不知道消息真伪。而另外两部书一部副本存于南京,另一部则放在了紫禁城内,想来就是这一套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明末的战火让这部书遭受了浩劫,到乾隆年间只剩下8000余册,后来在乾隆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又随意删改毁坏,再经清末的百年浩劫,到了后世仅余存800卷还被散落在世界各地。
高中历史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朱聿键也是扼腕不已,总感觉这是华夏历史上最大的缺憾之一。想不到穿越明末之后,竟然在紫禁城里看到了这部奇书的原本,如何不让他感到激动和震惊。怀着一探究竟的心情,朱聿键连忙翻开书页看了起来。只可惜这部鸿篇巨著实在浩如烟海,加上明朝竖版的书写格式他看着很别扭,所以看了半天也摸不着头脑。
就在他艰难阅读永乐大典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那阵喧闹声越来越大,其中还夹杂着一个发音颇为古怪的声音,听起来好像是外国人。在明末听到外国人的声音,这绝对是新鲜事,朱聿键的注意力不禁被吸引了过去。
“出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朱聿键让小太监出去看看,自己则坐在屋子里静等结果。
一会儿工夫,出去的小太监回来了:“回禀殿下,是钦天监五官保章正汤若望大人在外面要进来。”
“钦天监五官保章正?那不是八品官吗?他怎么跑宫里来了。”朱聿键眉头一皱旋即他又呆了呆:“谁?汤若望?”
小太监知道朱聿键不了解情况,连忙解释道:“这位汤若望大人的确是八品官,不过他是普鲁士人,因为精通西洋历法,最近在为朝廷修历,需要查询永乐大典中的书目,这才被九千岁特许入宫的。”
“那就让他进来吧。”汤若望可是个名人,至少在他看过的电视剧鹿鼎记里面,汤若望可是帮康熙造过大炮的。正是因为这个普鲁士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才非常想要见一见。
朱聿键话一出口,却让小太监十分为难:“殿下在此休息,让他进来恐怕惊扰王驾。”
“无妨,让他进来吧。”朱聿键摆了摆手就不在理他了。小太监还想解释一下,这个德国人是黄头发蓝眼睛,看起来像个怪物,恐怕王爷受惊。可是朱聿键不理他了,他也知道不再解释,转头去找汤若望了。这个小太监哪里知道,朱聿键在后世一年见到的外国人,恐怕比他一辈子见过的人还多。
“钦天监五官保章正汤若望拜见唐王殿下。”一个音调别扭的声音在朱聿键身后响起。朱聿键回过头去,发现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白人男子,他的个子很高有着一头蓬松的金黄色头发,那副普鲁士式的大胡子遮住着小半张脸,也有着与头发同样的颜色。最为可笑的是这个彻彻底底的白人,身上却穿着八品文官的黄鹂补服,看上去中不中洋不洋的。他的汉语发音虽然并不标准,但行礼的架势却是十足,显然是费过一番功夫练习的。
朱聿键对着他摆摆手道:“起来说话吧,听说你是来查阅书籍的?”
“回禀殿下,的确如此。因为修改历法的时间紧迫,永乐大典又不准带出文昭阁,我只能每日都来查询。”汤若望起身站在一旁回答着,那个引着他进来的小太监看到朱聿键没有任何吃惊的神色,反而是满脸的笑意,他这才放下心来。
“听说你不光是天文历法,对数学很有研究,还写过一本《远镜说》?”朱聿键询问起来,听得那个小太监瞠目结舌,这位藩王怎么连如此一个小官也这么熟悉,竟然直接说出对方写的书名,真是太神奇了。
对于朱聿键的话,汤若望也颇为吃惊,那本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远镜说》刚刚成书不足一年,并未造成多大影响,竟然已经被朱聿键知道了。汤若望感到颇为激动,连忙回答:“启禀殿下的确如此,只不过下官的书刚刚刊印,只卖出了几本而已。”
朱聿键点了点头:“我对伽利略望远镜也很有兴趣,不知道哪里能够买到这本书?”
“殿下也知道伽利略望远镜?”汤若望眼中一阵发亮,仿佛是在大明朝找到了一位知己。他连忙说道:“如果殿下喜欢,哪天下官亲自送到府上。”汤若望的本意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希望能取得这样一位藩王的支持,如果这样一位王爷能信基督教,他的传教工作就会顺利许多了,毕竟他是个教士,来东方的主要目的还是传教的。只不过他这样的做法落到那些小太监眼里,就变成了巴结权贵了。
“那我就在家中静候了。”朱聿键笑眯眯的看着汤若望,他心里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讲这个普鲁士人弄回去,如果他能铸造出大炮来,那可就发了。
“王兄要静候什么?”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从外面传入,原来是休息好的信王朱由检从外面走了进来。
“王弟来了啊,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对这位汤若望大人写的书感兴趣,想要买一本来看看。”朱聿键笑眯眯的说道,他没有将汤若望推荐给朱由检的想法。他未来登基为帝,掌控的神机营匠作坊已经有够多高手了,他可不能让自己铸炮的希望被抢走,所以介绍的时候说得轻描淡写。
第九十一章 宫廷宴会
“原来如此,不过现在可不是时候。魏公公已经派人来请了,咱们还是先去皇极殿赴宴吧。”朱由检对这个普鲁士人也没有在意。
朱聿键点点头道:“也好,我们现在就去吧。”他转身对着汤若望道:“汤大人忙你的吧,我走了。”
“恭送两位殿下。”汤若望只是八品官,他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晚宴,所以能够继续留在这里查书。
朱聿键和朱由检在众多太监宫女的簇拥下,一起来到皇极殿的时候,百官已经入席了。当小太监喊着信王殿下唐王殿下到的时候,百官纷纷起身施礼。魏忠贤请两人坐在正中间的席位上,这才转身对着百官说道:“今日皇上身怀有恙,特请唐王殿下和信王殿下代皇上宴请百官,还请大家入席。”
百官当即跪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随后他们才依照各自的官职归位。朱聿键扫视了一下周围,酒席分为三层,第一层的都是内阁成员,其中包括内阁首辅和几个大学士,以及六部的尚书,还有一些属于勋贵。后面一排则多数是从二品的普通官员,最后一排都是正三品的官员。
很显然能来除夕夜宴的,最差也是正三品了,这样的官职在明朝已经是非同小可了。要知道在京城的官职之中,尚书也只是正二品而已,如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都只是正三品,只能敬陪末座而已。在地方上就差得更远了,就连知府也才是正四品而已。
朱聿键又往自己身后看了看,在高高的御座上,还有空着的一桌,那里是天启帝的座位。虽然他不会参加宴会,但菜式却一点也不会少,以示对皇帝的尊敬。自己则与朱由检平齐坐在阶下的中央,就如宋献策预料的那样,而魏忠贤则坐在旁席,只是在他们两人之下,比首辅还要高上一些,这也显示出了这位九千岁在当今朝堂之上的威势。
看到这场大明王朝最高规格的宴会,朱聿键心中绝对有点小激动的,想不到后世一个默默无闻的支边教师,如今竟然在国家最高规格的宴会上做主位,这绝对算是一步登天了。
不过很快他就激动不起来了,这次宴会对于朱聿键来说就是场折磨。对于宴会上的礼节朱聿键一概不懂,他连如何端酒杯都不知道。幸好旁边的朱由检与他关系不错,始终小声提醒着他,并带着他向群臣敬酒,这才让朱聿键没有出丑。不过在酒宴上的局促让朱聿键在群臣中的印象差了不少,反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