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唐极品县令 >

第235章

大唐极品县令-第235章

小说: 大唐极品县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来看,这大青县是不是一个完美的存粮地点?”

    一听提起这个地方,白顺眼前一亮。“杜别驾,大青县,可是我的老家呀,你忘了吗?”

    杜雷略带歉意地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把白顺给忘了呢?

    “白顺,那你跟大家说说,这大青县适不适合存放粮食呀?”

    白顺点了点头。“大青县原本就有朝廷的几个大粮仓,再加上城高墙厚,放粮食当然是最适合不过了。”

    “很好,那就这么定了,我们连夜出发,一定要抢在突厥军到达之前抵达大青县。”

    “对了,去告诉韩庆他们一声,换上便装,化整为零,连夜开拔。”

    此时耿庄常富他们虽然嘴上答应心里还是不服气的,仅仅在地图上瞅了瞅,就判断出突厥在哪里存粮,这未免太过于天方夜谭。

    而此时长安城里气氛也十分的压抑。

    蔡扬彭晏叛变的消息传了过来。

    这让李世民,恨得牙根儿都痒痒。

    可是恨也没有用,北恒州也丢了,益州也丢了,周全带着人倒是撤得够快,好在还留住了点儿有生力量。

    老元帅李靖,李药师,主动请缨要带兵出征。

    这时候,长孙无忌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皇上,微臣以为突厥现在一日攻克三城,四城,士气正盛,我方接连吃败仗,士气未免受到影响。”

    “再者有蔡扬彭晏暗中帮忙,贸然出击恐怕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微臣以为我们当顺着渭河一线设防,先守住长安,再图反击。”

    听完了他的话,李靖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长孙先生,怎么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一个小小的突厥有何可怕?”

    “待我率十万精兵,不出三月,就能把他赶出去。”

    听了他的话,长孙无忌对着李药师微微一躬身。

    “老将军,我不是看不起你,现在各个州府的军卒都在急于撤退,秩序相当之混乱。”

    “敌情瞬息万变,老将军若孤军深入,恐怕会陷于不利之境的。”

    李靖还想再说什么,却被太宗皇帝李世民给止住了。

    “好了,老爱卿长孙爱卿言之有理。”

    “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便是联络各地的军队,向长安集结,等我们稳住了阵脚,再跟他决一死战。”

    此时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心中的恼火,可想而知,我刚上任你就给我来这么一手,这梁子肯定是解不开了。

    是可是,他也很务实,贸然的拼命没有必要,所以呢,只要守住渭河,固守了长安,等各路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发起反攻了。

    按照他的命令,李靖把自己麾下的数万大军布防在了渭水一线。

    同时派出小股人马去招揽那些败退走散的军卒。

    而此时,却有一行队伍昼伏夜出,悄然朝着大青县而去。

    这就是杜雷带着耿庄常富贾亮张允还有韩庆,柳力带领的二百军卒。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不敢再一人两马,一人一匹马,速度自然就慢一些。

    足足,跑了两天,终于赶到了大青县。

    此时的大青县已经人心惶惶,富商们早就把家当装到车上,开始撤退了。

    而穷人们只能拖家带口,带着为数不多的家的有车的推车,没车的挑着担子也随着人群往外走。

    看着眼前的情景,杜雷暗自摇头叹息。

    任何时候,有战乱,受苦的永远是百姓。

    白顺在人群旁边站了半晌,忽然惊喜地冲上去,从人群中拉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爹,这是要去哪呀?”

    白老汉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顺儿,哎,你咋来了?”

    白顺带着几丝的兴奋。“爹,来保护你。”

    白老汉摇了摇头。“不用保护,现在突厥人还没来,随着大溜走,走到哪算哪。”

    “爹,城里还有多少人,我想进城去!”

    听了自己儿子的话,白老汉连连摆手。“不行,不行,不要再进去了,现在城里没多少人,很快就是座空城了。”

    一座空城。

    杜雷一下皱起了眉头。

    没有百姓作掩护,自己这两百壮汉进去可就太扎眼了。

    那么就只能另外想办法。

    经过再三的劝说,白老汉终于答应留下来给他们帮忙。

    趁着敌军未到,杜雷带着众人还是进到了城里,大街小巷不停的转悠,他要尽快的熟悉地形。

    晚饭是在白顺的家里吃的,白老汉家里只有一口锅,所以得分批吃。

    吃着热腾腾的米粥,杜雷又把城里的情况挨个问了一遍。

    情况基本上问清了,官府的几个大号粮仓都在靠近东门的地方。

    “老人家,东门外面可有什么藏身之地?”

    白老汉不等开口,旁边的白顺嘿嘿一笑。

    “当然有,城外不远就是条子沟。”

    白老汉也点点头。

    “是啊,条子沟很长很深,地势又复杂,别说你们两百人,就是藏个两千人也没有问题。”

    太好了,有藏身之处,这就给他进行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了保证。

    第二天一大早,在白老汉和白顺父子二人的带领下,杜雷他们就进入到了条子沟。

    这条子沟果然是个藏身的绝佳之处。

    看似一条深沟,但里面纵横交错,又有无数条小路,树林十分的茂密。而且里面还有潺潺的小溪,水格外的清澈,这让杜雷有点儿喜出望外。

    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水,这个解决了,从城里弄点粮食来,猫个把月不成问题。

    杜雷这边儿准备就绪,他把耿庄叫到了自己的书房里,提笔写给李世民写了一封密信,写明了自己的计划,让他连夜起程送到长安城去。

    就在耿庄起程的时候,突厥的先头部队也就到了。

    不出所料,担任先锋官的正是铁土。

    铁土刚刚被放出来,这家伙立功心切,吩咐手下军卒不够管白天黑夜玩命地往前冲。

    所以很快便冲到了大青县。

    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大青县里很多的粮食甚至都没来得及运走。

 第511章 魏征的妙计

    得到这个消息,铁土喜出望外。

    “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正好大军缺粮。吩咐下去,今天晚上饱餐一顿,明日我们杀到渭水河边。”

    一边安排军务,铁土一边命人往后面的颉利可汗送消息。

    后面是木图陪着颉利可汗。两人这一路走的是轻松愉快。

    所到之处,喝酒吃肉玩女人,别的事儿什么都不需要操心,铁土在前面都给安排好了。

    听人来报,说已经到了大青县,明日就能赶到渭水河畔,木图忍不住心里酸溜溜的。

    他酸溜溜的,但颉利可汗却是十分的兴奋,打到渭水河畔,这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战果。

    命人摊开地图,仔细的看过之后,颉利可汗兴奋起来。

    “木图啊,你来看。今日铁土在大青县,明日他到渭水河畔,我们就可以进入大青县。”

    “大青县可是李世民的粮仓啊,里面仓库的粮食都还没来得及搬走。”

    木图违心的恭维了铁土一番,接着说道。“陛下,我看不如把粮草都搬到大青县去,那里距离渭水不过五十里,取用也方便,这便于我们与李世民隔河相望,形成对峙之势。”

    听完了木图的话,颉利可汗赞许的点点头。

    “说的对,只要踏过了渭河,长安城,再无天险可守,我们攻破长安就指日可待了。”

    两人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边喝酒。

    现场的气氛一派欢乐。

    而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这是长安城里气氛压抑,压抑到令人窒息。

    太上皇李渊,此时静静的站在太极殿外,仰望着星空,满眼的热泪。

    才不过半个月的功夫,大唐千里江山,皆因为突厥所有。

    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上天居然要这样惩罚自己。

    贴身太监德贵,显然是很清楚他的心思

    “太上皇,您不必过于操心,突厥现在已经强弩之末,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反击了。”

    李渊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唉,兄弟阋墙,共御外敌,现在世民独木难支呀。”

    是呀,想当初兄弟三人同赴边关的盛景,再也不可能出现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德贵再次说道。“太上皇了,外面有些凉了,进去吧,今天我听说各路勤王的兵马也快到了,只要我们守住了长安,就可以反败为胜。”

    李渊再次摆了摆手,自顾的在台阶上坐下来。

    “唉,天意呀,都是天意,现在想想我儿见成元吉,死的冤啊,冤啊!”

    德贵眼角也有些湿润,人往往就是这样,顺境的时候一好百好,逆境的时候缺谁,谁就是大腿。

    而此时李世民也是寝食难安,焦急地在明德殿里来回转悠。

    突厥的推进速度比他预想的要快,而且快得多。

    更令他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关外的那些小部落,一看有便宜赚,纷纷赶来支援颉利可汗。

    就连突利可汗,薛延陀,这两个曾经要和颉利可汗闹掰的部落,也重新加入了进来,一时之间突厥的兵力突破了三十万。

    而他这边满打满算不足十万。

    各地赶来勤王的兵马更是慢的出奇。

    其实已经够快,但是跟突厥的推进速度比起来慢慢太多了。

    毕竟这个时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粮草准备,就是个大问题。

    他在转圈儿,长孙无忌等人也束手无策。

    这时候有人来报,说魏征求见。

    一听魏征求见,李世民的心中,突然升起了一股暖意。

    当初自己如果听他的劝告,让李靖留守边关的话,也不会有今日之祸患。

    想到这,啊,心中忽然镇定了许多,往椅子上一坐招了招手。“快,让他进来。”

    很快魏征就随着守卫进来了,见了李世民躬身行礼。

    “魏爱卿,不必多礼,你来有什么事呀?”

    魏征再次抱拳,沉声说道。“皇上,我以前听说突厥先锋部队已经到了大青县,不知皇上可有何退兵之良策?”

    李世民倒也很坦诚,他微微的叹了口气。

    “唉,各路兵马尚未到来,除了死守似乎也再无他法。”

    说完,他话锋一转。“不知道爱卿可有良策?”

    魏征微微一笑。“皇上,微臣倒有个办法,只是算不上什么良策,或许还有辱咱们的国威。”

    一听这话李世民倒是来了兴趣。

    现在对他来说什么国威不国威,只要能退敌那就是好办法。

    “爱卿,说说看,你有什么办法?”

    魏征看了看长孙无忌等人不紧不慢的说道,“现如今我们只能行,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这更吊起了众人的胃口。

    “爱卿,你说说看这缓兵之计如何个缓法呀?”

    魏征再次慢斯条理的说道。“我的缓兵之计就是去议和。”

    这。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等人气的鼻子都歪了。尉迟敬德第一个反对。“不行不行,这算什么主意,这跟投降有何区别?”

    魏征却是微微一笑。“皇上现在突厥势如破竹,那颉利可汗要的条件自然低不了。”

    “谈个三回五回,这时间我们不就有了吗?”

    “到时候皇上再许以小恩小惠,若是突厥能顺利退兵,岂不是比我们劳师动众的打一仗,要划算的多。”

    魏征说完了这番话,李世民沉默了。

    旁边的李靖也站了出来。“皇上老臣以为魏征言之有理,虽然我与突厥定要决一死战,但现在战局于我方不利,不宜硬拼。”

    李世民轻轻点了点头,他也知道不能硬拼。

    “说的是呀,现在我方十分被动,若能延缓他进攻的节奏,对我们还是有利的。”

    这时候魏征再次站了出来。“皇上,微臣愿意前往突厥军营与那颉利可汗,晓明厉害。”

    “好,好极了。”李世民拍掌叫好。

    “那我就写一封信,你带给那颉利可汗。”

    拿到了李世民的亲笔信,魏征躬身退下,这时候翟长孙又走了进来,在李世民的耳边低声说道。“皇上宫外来了一人说是杜雷派来的,要单独见您。”

    杜雷。李世民的脑海中闪过了几个念头,但最终他还是单独接见一下耿庄。

 第512章 魏征来了

    耿庄进到了李世民的御书房,磕头行礼。

    李世民开门见山,“耿庄啊,杜雷让你前来有什么事?”

    耿庄小心地从怀里把那封密信掏出来。

    “启禀皇上,杜别驾已经带我们隐藏在大青县的外面。”

    “他猜测突厥会把粮草囤积在大青县,他想一把火给烧了。”

    听完了这句话,李世民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太好了,这招釜底抽薪抽得好啊。”

    说完他喜不自禁。“杜雷真我大唐之柱国呀。”

    他提笔想给杜雷回信,但想了想又停下了。

    “你帮我带个口信儿吧,就跟杜雷说,粮草烧不掉不要硬拼,一定要保存实力。若大事已成,速速归来,不要再节外生枝。”

    耿庄抱拳施礼,然后跟着侍卫出去了。

    等到他走了以后,翟长孙不解的问道。“皇上,您为何又不给杜雷写信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万一落到敌人的手里,岂不是计划败露。”

    一切如所料,第二天中午,铁土便带着大军来到了渭河河畔。与唐军隔河相望。

    李靖把自己儿子李德謇喊过来,让他去跟铁土对话。

    李德謇虽然有点儿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命人划了一叶小舟,朝着河对岸缓缓而去,一边走,他一边挥舞着手里的小旗。

    看他到了河心,对岸的突厥军卒高声喊道。“呔,给我站住,再往前来可就要开弓放箭了。”

    渭水河并不宽,窄的地方,甚至没有半箭之地,这要真的射箭,自己非被打成刺猬不可。

    想到这李德謇急忙对着突厥军卒高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