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三国末世录 >

第70章

三国末世录-第70章

小说: 三国末世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宇立刻从坑内爬了出来,吩咐道:“传我军令,即刻对合肥发起总攻!”

    几乎与此同时,冯宇收起了系统的任务面板。那个面板上的内容是:

    【任务:攻占合肥,任务内容:突破合肥城的壕沟壁垒,歼灭守城敌军,攻占全城。任务奖励:万人收容卡x5】

    片刻后,大营之中响起整军列阵的鼓号之音。各部汉军在各自将官的呼喝指挥之下,迅速集结起来。远处,壕沟中袁军守兵听到鼓号声,也警惕和紧张起来。他们知道,汉军停歇多日的攻击又要重新展开了。

    ……

    漫天的箭雨之下,冯宇军所有的精锐投矛枪盾兵,用他们那特有的大盾结成严密的盾墙,向前稳步推进。只是这个军阵相比他们平时操演的龟壳方阵,显得又薄又宽。仅仅四排纵深,但却宽达百余仗。

    而且除了第一第二排兵士,后面两排并非枪盾兵。他们手中也未持有兵器,而是各自背着装满坛子的大筐。坛子上还裹着干燥的稻草等纤维易燃物。想必坛子中一定是低燃点的液体。显然冯宇试图用火攻,来攻陷合肥城的外围壁垒。

    第二排枪盾兵将大盾举挺到头顶的高度,与第一排盾墙共同形成一个抛射盲区,足以掩护后两排兵士不受箭矢攻击。尽管这样会导致自己视线受阻,但只要紧随第一排兵士前进就行。

    箭矢就这样噗噗嗤嗤的射在越来越近的盾墙之上,壕沟内的袁军兵士们蹲伏在壁垒之后,手中的矛枪和刀枪握的更紧了几分。对付这些汉军枪盾兵,他们已有几场战斗的经验。

    只待汉军登上壁垒,枪林便从斜下方如竹林般冒出。将他们扎的千疮百孔,纵使大盾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些枪盾兵的标枪因为隔着壁垒,再加上壕沟。抛射盲区让标枪根本发挥不出作用。当他们登上壁垒,要向下垂直投射标枪时,也来不及了。

    只是壕沟中的袁兵看不见盾墙后那些携带坛罐的人,直到汉军行的近时,远处摇摇欲坠的城楼上,正在瞭望的一名袁军将校从高处发现了端倪。

    当他隐约看到这些时,一个可怕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不好,快快去知会城下守军,对方要用火攻!”他高声叫嚷起来,但此时已经晚了。

    汉军盾墙已压至壁垒前数尺地方,第二排的盾墙落下,后两排的汉军兵士纷纷将点燃的陶罐猛的抛投向壁垒后方。

    这些陶罐都是特制的薄壁陶罐,从高空落下后,砸在地上,立即碎裂成几片。坛中的高度烈酒带着烈焰,流淌的到处都是。裹在陶罐外的易燃物也迅速燃烧起来。

    在噼里啪啦的瓦罐碎裂声中,百余仗长的一段壕沟顿时形成一道火墙,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厉声惨叫,不少袁军“火人”奋力从壕沟中爬出,向后奔逃两步便扑倒在地上。不多时,烈焰之上冒出滚滚黑烟,现场弥漫着蛋白质烧焦的气味。

    等火势过后,枪盾兵迅速越过还发烫的壕沟,向后方倒塌的城墙废墟冲去。远远跟在后方,主要由荆州,益州军兵士构成的的汉军步卒大批冲入壕沟之中,顺着壕沟向两边未过火的地方杀去。城墙废墟和壕沟内,顷刻间就爆发出阵阵厮杀之声。

    盾墙后伸出无数的矛刃枪头,密集的捅刺刚刚登上废墟城头的袁军守军。后者一如以往被攻陷的城池一样,根本挡不住枪盾兵集群攻击。枪盾兵很快就攻占了倒塌城墙的废墟顶部。

    守军依旧在顽抗,城内的弓弩手纷纷拉弓放箭,成百上千的箭矢向这宽约几十仗的城墙豁口密集射来。废墟顶部的枪盾兵一边挺着插满箭矢的盾牌抵御箭雨,一边抛投出手中标枪飞矛。

    一千五百支矛枪齐齐飞起,密密麻麻的将阳光都挡的稀疏起来。飞溅的血液和惨叫声中,仓促在此集结起来的袁军兵士倒下去一半。

    两轮,三轮。枪矛兵们直到将所带矛枪全都投完,方才拔出腰间的缳首短刀,向废墟下扑去。迅速将城墙废墟后,已缪缪无几的残余袁兵斩杀干净。

    而后他们挺着大盾,几人,十几人一股,在满布拒马,鹿角等路障的街道上穿梭着,搜索着,厮杀着。他们身后,各种各样的汉军兵士继续涌入城中。整个合肥城池顿时演变为一个修罗战场。

    街道旁的一栋三城楼阁内,一名袁军弓弩手正将手中重弩对着窗外,而后扣动悬刀。箭矢夹带着强劲的破空之声,向一名枪盾兵后背射去。

    蹦的一声脆响,对方环片甲上已现出一个翻卷的金属裂口,那箭矢已是破甲而入。不过却好像没有射入多深,仅仅大半个箭簇没入体内,绝大部分箭杆还露在外面。

    果然,那中箭的汉军兵士没有倒地,只是痛哼一声,而后立刻将盾牌调转过来,身边几名同伴也配合着将盾牌拼在一起。

    袁军弓弩手暗骂一句,便要拉弦安放下一发箭矢。谁知一把锋利的刀锋已从背后伸到他的脖颈前,惊骇之下,已感到喉头一凉,眼见一道血箭已经喷出。两眼一黑便倒了下去。

    另一条窄街上,十余名枪盾兵挪开拒马,继续向前推进。一旁小巷中突然涌出三四十名手持长矛或长戟的袁兵。

    他们的矛戟密集向枪盾兵围攻而来,十几面大盾立刻团在一起,构成一个微型圆阵。枪头矛刃将大盾捅的咚咚之响,有的甚至已经洞穿了大盾。

    千钧一发之际,随着几声犬只低哮之声,五六条撵山恶犬从袁兵后方扑了上来。将几名袁军兵卒扑倒在地,有的甚至一口咬断了脖子。

    密集的枪林中出现缺口,手持大盾短刃的枪盾兵乘机上前,一刀一个迅猛屠戮起来。这些持着长杆武器的袁兵立刻散开。但十几发箭矢突然袭来,将他们陆续射倒在地。

    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几名巨猿战兵正在大砍大杀…

 第153章 荀彧来访

    从上午战至黄昏,合肥城中的厮杀之声逐渐低落下来。汉军已基本控制了全城。城中街道上,满是敌我双方的尸体,拒马鹿角等路障全清理到街边上,堆积如山。

    就在冯宇攻克合肥后不久,孙策也在冯宇的帮助下,用同样的方法攻克了舒县。两军一南一北,合计两万两千余人,齐头并进向寿春杀去。

    只是此时,纪灵率领的数万袁术大军已经从徐州返回。这些兵力袁术号称七万,但实际上是战兵加上强征来的随军壮丁民夫,合计七万人。其中真正能列队行军,排兵布阵的兵士也就五万余人。

    纪灵大军本来是准备驰援合肥,舒县一线,但可惜的是他刚刚返回九江郡境内,二城就已经被攻破。为此,他不得不临时在寿春周边的旷野和几个小城之中,分处屯兵,构筑营垒,设置防区,拱卫寿春。

    尾随他而来的刘备军,有八千兵力。也乘机夺占了两座几乎没有防御的九江郡城池。并在寿春东北面的长江下游沿岸构筑了一座大营。与冯宇孙坚相呼应,构成对寿春东西合围之势。

    寿春袁军的全部兵力,不算民夫劳役,此时加起来有近六万人。冯宇,孙坚,刘备三方加起来也就三万人。但汉军一方都是精兵悍将,纪灵自然不敢贸然进攻对方营垒,甚至对方野外邀战,也闭门不敢回应。

    反过来,汉军尽管攻克了合肥,舒县,但也付出不小的伤亡代价。无论是冯宇还是孙策,也都不希望以这种强攻硬打的形式,一个接一个将袁军营垒敲掉。至于刘备,就更不用说。

    同时,袁术军虽然不敢与冯宇,孙策军野外对决,但却时不时的派出小股部队,依仗长江水师的水上优势,从水道袭扰汉军后方。这迫使冯宇孙策分出更多兵力,对后方粮道进行巡弋警戒。

    由此,两个阵营四方人马转入到相峙阶段。冯宇并没有因此而心急,反而是时常用书信劝慰孙策和刘备。他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后者,时间一久,袁术必败。

    原因就是,袁术已丧失了大量地盘和人口。残余的人口和地盘根本养活不了他的六七万大军。持久的对峙必定会让这一矛盾显现出来。预时袁术将不战自乱。

    此时,袁术阵营中不是没人知道这点,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此时应该速战速决,也纷纷向袁术进言了此事。但袁术却选择了能拖一天算一天的驼鸟策略。

    在双方相峙的阶段,冯宇也没闲着,组织人力迁移汝南,九江二郡的一些流民人口。袁术治下虽然仅有三郡之地,但战前却是天下人口相对最为繁密之地。这是因为中原地区数州的流民人口向此处的持续移入。也是袁术为什么能拥有十万大军的原因。

    当下,不少人口将被迁移入朝廷直辖的“南阳尹”或是筑阳侯国。

    冯宇眼见淮南战局稳定下来,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便以赵云为统帅,将前线的指挥权交给他后,自己回了一趟筑阳。

    这一次回来的目的,除了看望自己的妻妾,更重要的是安置迁移来的人口。筑阳城又增加了五万系统人口。

    虽然因为袁术的战前征兵原因,导致这些人口中的壮丁所占比例较低。但依旧为筑阳带来不少兵源。

    冯宇又新增了两个整编军团,其中一个交由典青统领,另一个则委任高顺为统帅。典青的大哥典韦现在并没有被委任为军团指挥使,他代替了高顺,担任独立陷阵营的营都尉。

    冯宇认为典韦当下还是名武功超群的勇将,但并没有张辽那样能独当一面的将帅之能。所以需要典韦先在最适合他的职务上历练一番,方能成为军团统帅。

    弩炮工坊已矗立在筑阳城中,但是训练出合格的弩炮手却还需要一段时间。弩炮不同床弩,使用起来需要一些技巧和门道,才能发挥其弹道学加持的精准优势出来。

    近一年多来,筑阳的船坞中又下水了数十艘艨艟舰。这些筑阳国特有的艨艟舰,并不适合大规模运兵。每船还是只能额外搭载数十名步卒。

    但它们是专门为水战而打造,船身小巧灵活,即使在河道狭窄之处,也能轻易掉头转向。冯宇也将它们都配置上内河水手。

    这一日正是建安二年的正月初三,忙完各种事务的冯宇陪伴家人过完春节。他第二天就要返回淮南前线,要赶在正月十五之前,亲自去慰劳前线将士。

    荀攸此时却上门求见,当然不是为了拜年,因为大年初一这些礼节都行过了。他带了一个人来见冯宇,不是别人,正是他那年轻的叔叔荀彧。

    “文若,我们有多少年没见面了!”冯宇一见到荀彧便爽朗的高声叫道。

    荀彧却是拘谨的向冯宇做礼道:“彧在此见过车骑将军。将军当年出义兵解我荀氏一族之危,彧感激不敬。”

    “哎,文若兄。某知道汝现在为曹操供事。某是和曹操刀兵相见过,但某也救过曹操,而且如今某与曹操都是在为汉室效力讨贼。所以文若兄不用如此拘谨。”

    两人又寒暄几句,便将话说了开来。荀彧也不似之前那般拘谨。他迅速将话转到正题上,对冯宇说道:

    “不瞒车骑将军,我家主公曹操以一己之力抵抗汉贼袁绍。现如今已是独木难支,望将军给予一定支援,缓解我家主公的压力。”

    冯宇诧异道:“豫兖战局某也时时关注,但都是经过几道转手传播来的消息。所以对此细节详情掌握的可能并不准确。虽然知道孟德是在与袁贼艰苦鏖战对峙,但没想道艰难到难以支撑的地步!如今既然文若来了,就请据实言明于我。”

    荀彧叹了一口气,便将曹操与袁绍鏖战的真实状况原原本本的讲述给冯宇。

    冯宇听完,心道:【原来如此,本以为曹袁战局会如同原世界历史一般,在官渡形成长期对峙之势,尽管曹操也打的艰苦,但同时也让袁军陷入进退不得,后勤补给困难的两难之地。现在按荀彧所说,则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第154章 曹操的困境

    曹操自白马渡一战受挫后,便退至济水畔的封丘,试图在此再次阻截从白马渡而来的袁绍中路军。

    但他还未等来袁绍军,便得到军情………袁绍的另外两路大军已分别从延津与濮阳渡过黄河。为防止东西两路袁军直接迂回围攻许昌,曹操被迫提前将主力退至鸿沟南岸的官渡。

    官渡在许昌之北一百二十里处。虽然屯于此处的曹军主力仅一万五千人马,但依仗鸿沟阻隔,袁军即使兵力翻番也无法将曹军大营围困住。

    袁军若是绕过官渡,直接对许昌进行围攻。一百二十里的纵深,加上曹军官渡大营的威胁,那也是不大可能的事。因为如此一来,难以保障围城袁军的粮草补给。

    所以袁军能做的只能是与曹军在官渡对峙,另分偏师去奔袭曹军的粮仓……许昌。但连续几次对许昌的奔袭都以失败而告终。

    许昌官渡一线部署着曹军主力。并且在这一带坚壁清野。屯田被毁弃,人口被撤离。攻袭许昌的袁军,无法在随身干粮吃完之前就攻克许昌,也无法在郊野的遭遇战中战胜悍将如云的曹军。

    战局发展到此时,与原世界历史差别还不大。若照此发展下去,曹操即使不能如同原世界历史那般取得官渡大捷,也至少能与袁绍军对峙相当长时间。

    但事情的变化就在于,原历史中,袁绍急于速战速决,歼灭曹军主力。所以将全部兵力集中一起,从白马渡过河南下。

    结果,十余万大军被区区两三万曹军“粘”在以粮仓乌巢为中心,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最终因袁军补给线距离,补给量都远远大于曹军,而导致胜利的天平向曹军倾斜。

    但现在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历史中。袁绍是三路大军渡河南下,西路沮授统领的袁军从延津渡河后,继续向西进发,一举攻克了鸿沟西南岸的故市,并将此做为西路军的粮仓所在。

    东路审配统领的袁军从濮阳渡河,虽然未能攻克程昱亲自镇守的鄄城,但攻破了城外的曹军营垒,并用少数兵力封堵住鄄城四门,做长久围困打算。而后主力继续挥师南下,占据了定陶,以定陶做为东路军粮仓。

    官渡乌巢一线的中路袁军虽然无法有效奔袭豫兖腹地。但以故市,定陶为大本营的两路袁军,却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