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三国末世录 >

第66章

三国末世录-第66章

小说: 三国末世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娜Γ

    先周采用分封制而不是郡县制不一定是周天子没那个头脑,而是人口和交通所限,他有那个想法也不可能做到。

    原世界历史上,看上去三国鼎立是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结果。但冯宇却认为以当时的人口密度和交通条件,最多能维持三分天下的集权统治。当下这个世界人口更稀薄,汉室若亡,怕是不止三国鼎立。

    “那…贤婿啊,你看当下朝廷该如何应对?”蔡邕的问话将冯宇从思绪中惊醒回来。

    “朝廷当然是应该诏告天下,号召诸侯讨贼。”

    蔡邕听到这,脸色变的煞白,结结巴巴说道:“这…这二袁的势力有多大,汝…汝应该是知道的,还有那兖州曹操也和袁绍是盟友。汝要公开…要朝廷公开发诏讨伐他们?”

    两袁加一曹,即使有冯宇做后盾,南阳宛城的朝廷也难以抵挡。又有哪路诸侯敢去惹他们?

 第143章 层叠交错

    冯宇看到蔡邕如此紧张,笑道:“岳丈放心,曹操断不可能与二袁为伍,即使他认为二袁赢面大,也不会如此做。因为他和他那帮幕僚都是聪明人。相反,他一定会响应朝廷诏令,奉旨讨贼。”

    顿了一下,冯宇又提醒说:“当然朝廷还是应该派个使节去联络下曹操。现在岳仗应该想想怎么说服朝堂上诸公。要让他们知道,若朝廷不出面联合诸侯讨伐僭越的二袁,天下诸侯必乱,诸侯乱,则汉室必亡的道理!”

    蔡邕头一歪道:“这倒是个艰巨的任务,不过老夫我自信还是能说服那帮老家伙的。”

    紧接着,他又想起来什么,说道:“贤婿,你还忘了与老夫讨论豫章郡这桩事,若刘表因为此事,在这节骨眼上不站朝廷这边,该如何是好?老夫是不是也该劝劝太尉杨彪和朱隽,让他们收回朱皓的豫章郡太守任命,不过这个就很难成功了。”

    冯宇认真了想了想,说道:“可以试试,不过劝不了也无所谓。刘表之前已经和朝廷达成了默契,如今他自食其言,将手伸到邻州,本就理亏。放心,刘表此人最多置身事外,他绝不会因此事站到二袁一边。”

    翁婿二人又谈论了一番,蔡邕方才起身告辞。冯宇将其送走后,吩咐左右:“去将荀国相和贾令君唤来。”

    不多时,冯宇与荀攸,贾诩在府邸中的书房相会。言论一番后,三人对着桌案上的地图,细细研讨起来。

    贾诩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口中长篇大论已出:

    “主公,光把曹操拉来还是不行。你看,这袁绍已占据四州大部,雄据黄河之北。周边的势力都无法与之匹敌,唯一能打的公孙瓒已经退守到易京,败亡已是旦夕之间的事。

    袁术占据整个淮南汝南。他的南边都是些江东豪族构成的小势力。扬州刺史现在也空着,他们的力量也整合不起来。那么二袁就可以专心致志南北夹击曹操。当然东边的陶谦还能支援曹操,但这二人不是才刀兵相见吗,还有杀父之仇。怎么如此就轻易化解干戈,并肩作战…”

    冯宇打断他的话道:“不错,光将曹操拉来不行,我们还要分解袁术的势力。让分解出来的势力整合江东。”

    荀攸有点疑惑“分解袁术的势力?什么势力?”继而,他立刻恍然大悟道:“主公可说的是孙策?”

    “不错,正是孙策。据九江方面的消息。孙策如今已被袁术派到江东,为其攻城掠地。孙策是有自立之心的,只是他还未找到机会。一但袁术公开僭号称帝,他必然乘机自立。”

    冯宇说完,盯着案几上那张地图。未来天下形势已在他脑中形象的表现出来。

    从北到南,袁绍,曹操和陶谦,袁术,孙策。如同鸡尾酒般,敌我层叠交错。

    ……

    建安元年四月,初夏时节。许昌城府邸一间大堂之中,十几个人正会聚一堂,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居于这些人上首席位的正是曹操,他将自己的所有核心幕僚,武将召集而来。

    曹操向堂下扫了一眼,见人已都到齐,方开口施施然说道:“诸位,近日邺城方面和宛城方面都向我们这派来了信使和使节。具体情况会前都已通报给大家了,想必汝等已然看过,了解清楚了吧。对此,汝等有何看法?”

    他话音未落,就有一个脆亮的声音响起:“主公,袁绍,袁术二人殴辱拘押朝廷御使,公然口出僭越之语。如今又来信要与主公所谓共分天下,这就是明目张胆谋反,公开做汉贼了。我等岂能与他们为伍。”

    曹操放眼望去,原来是荀彧。曹操没有回话,只是笑了笑。已有人接过荀彧的话道:

    “荀令君此言差矣。如今汉室已是名存实亡。既无汉室,又何来汉贼之语?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袁绍如今已占据四州大部,袁术亦盘踞淮南汝南,占据数郡之地。二人合起来拥兵二十万,悍将上百,我们若以区区数万兵力与之相抗,岂不是以卵击石?”说话的人是幕府功曹毛阶。

    曹操还是笑问道:“孝先此意是要某与二袁一起反汉?”此言一出,堂中数人已现忿忿之色。

    毛阶连忙回道:“主公,阶并非此意。吾的意思是我等置身事外即可。毋须为这个有名无实的汉廷操心劳力。”

    此时一个年轻人悠然说道:“若我等真能置身事外当然好,可惜不能!”

    曹操循声望去,眼睛一亮:“奉孝,汝此话何意?”

    那人正是曹操的军中祭酒郭嘉,郭嘉说道:

    “若那袁绍袁术真的僭号称帝,他们会如何做呢?只能做两件事,一是扫平他们周围还未归附他们的势力,其二是攻破宛都,灭汉室。这两件事谁在先,谁在后,我等都不能置身于事外。因为我们就夹在二袁之间,挡在南阳之侧。”

    曹操呵呵一笑道:“若是二袁先去围攻南阳宛城,冯宇必定去相救,两者就会交兵。让冯宇与二袁先行拼杀一番。我等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郭嘉还没来及回话,荀彧暗自冷笑一声就抢着说道:

    “主公,这汉室若是被攻灭了,冯宇就近往山中一缩,袁军也拿他无可奈何。属下早年曾经观看过筑阳的防御,袁军绝对不愿意先行去啃那种硬骨头,必然会先行回师扫平中原。

    予时,主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孤军奋战到底,因为没有人再能号召诸侯抗袁,也没有人敢来支援主公。二是屈身二袁,做他们的臣子,了此一生,此后主公的生死富贵,妻女婢妾得失皆由二袁中一人来定夺!”

    曹操听闻此言,脸色一变,但却不是生气的表情。

    郭嘉不失时机的补充道:“主公也切莫幻想,二袁攻灭汉室以及其它诸侯后,互斗时,我们便能从中取利。此前,袁绍能与我们结盟是为了对付公孙瓒,免于背后受敌。当下,公孙瓒被困易京,覆灭在即。以后就没这个条件了。

    另外,二袁此时既然能不约而同的做出僭越之举,显然早已化敌为友,事先勾联好了。他们甚至可能已经谈好刮分天下的计划和条件!

    当然他们互斗是迟早的事,但在此之前一定会先攻灭我们。”

    曹操脸色沉重起来,久久没有说话。

 第144章 二袁称帝

    冀州邺城,一个新搭建的祭坛耸立在城池的东郊。五月天的早晨,此处的阳光依旧柔和,不像南方那么毒辣。祭坛在大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祭坛周边早已是兵甲林立,刀枪森严。兵甲之外等候着大量官吏士族。再外层,就是稀稀疏疏看热闹的平民百姓。一条黄沙铺就的道路从祭坛延伸到城门之内。道路两旁同样布满了戒严的兵士。

    城中隐约传来鼓号礼乐喧鸣之声,一大队车轿乘舆在步骑的前呼后拥下,出了城门向祭坛而来。队伍行过之处,兵士们便喝令两侧百姓跪拜,山呼万岁。

    片刻,车舆就到了祭坛跟前。从最奢华的一乘车舆上下来一人,玉冕龙袍,身长高大,白面长髯,浓眉细目。

    此人正是当下自立为帝的袁绍,近日刚刚登基,国号大赵。此时前来完成祭天仪式。半个月前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已在淮南寿春称帝。

    众侍卫,宫婢,太监簇拥着一袭华盖登祭坛而上。后面跟着数以百计的“大赵朝”三公九卿,文武百官。

    阵阵礼乐声中,袁绍终于完成了繁琐的祭天仪式,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向坛下施然而下,准备回宫。

    周遭的人群又跪伏下去,再次山呼万岁。但此时,一个炸雷般的声音突然响起:“汉贼袁绍当诛!”随即传来两声惨叫。

    两名正在边缘处警戒的兵士,捂着汩汩冒血的脖子倒了下去。还有两人一前一后的向袁绍华盖疾冲而来。

    “有刺客!护驾!”袁绍身边的侍卫立刻清醒过来,纷纷拔出兵刃,将袁绍团团护卫起来。袁绍脸色变的煞白,嘴角抽搐了几下。

    袁绍并不是因为感受到危险而惊惧,他知道这两名刺客,连他的身都近不了。袁绍惊讶的是居然有人舍命来刺杀自己。

    果然,只听一声大喝,一条人影已风驰电掣般的闪到袁绍前方。连续两道白光闪过。两名刺客连叫一声都来不及,胸口就已被剑刃各自洞穿个血洞,倒在地上。救驾的人正是袁绍手下大将颜良。

    袁绍眯眼向地上两个尸身望去,一人似是士族子弟,另一人却是虬须壮汉,貌似江海游侠。身旁的贴身侍卫不容他再细看,簇拥着他登上车舆。向城中皇宫驶去。

    车舆上的袁绍对外面吩咐道:“速速查明这两名刺客身份,立刻来回复朕。”车外立刻传来应诺之声。

    在车舆上颠簸的袁绍陷入了思绪之中。记忆将他带回数月之前…

    那一天,一名来自淮南,自称袁术信使的人来府邸求见他。并交给袁绍一封密信。

    这封信里不仅有袁术的手书,还有一封当年他叔父袁隗留下的遗书。袁隗这封书信表示希望袁术,袁绍二人能在乱世中抓住机会,取汉室而代之,立袁家万世之基业。

    而袁术的书信则表明自己也是才获得这封袁隗遗书,有愿意与袁绍共弃前嫌,共分天下,光耀袁氏一族之意。

    同时,信中还为袁绍阐述了当下时局,称当下是自立为帝,征伐天下的最佳时期。否则一旦让汉室在诸侯中恢复威望,尤其是汉帝刘协亲政后,再行此事就困难重重。

    袁绍本就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只是之前他觉得公然僭号的时机还未成熟。见了此信,便召集幕僚谋士前来商议。刚好此时,朝廷的宣诏使节也来到邺城。

    他的那些幕僚谋士立刻就此事在府邸大堂之上激辩起来,连续数日也没有个结果。这些人基于各自不同动机产生不同意见。有想做开国功勋的自然是力挺袁绍称帝。有抱着忠君名节不放,心向汉室的自然是极力反对。当然也有希望袁绍称帝,但却依旧认为时机不成熟的。

    最终让袁绍下定决心的,还是袁军在对公孙瓒讨伐战争中的决定性胜利,以及此前曹操在徐州之战中的惨败。

    这一胜一败,顿时让袁绍觉得没有什么再好顾忌的,因为他周围已无实力能与其匹敌的诸侯了。更何况,还有个同样兵力雄厚的兄弟……袁术在南边策应着他。

    即使曹操站到他的对立面,与他为敌,他也丝毫不会在意。若真如此,反而让他吞并了豫兖二州时显得理直气壮。

    无论曹操怎么表态,他登基后必然会吞并掉豫兖二州。曹操的表态只能改变此事的形式和时间,不能改变结果。

    当然,天下还有一些实力颇大的诸侯,如益州刘焉,荆州刘表,梁州冯宇。但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时不可能对他产生什么威胁。

    至于周边类似陶谦,孔融等等杂七杂八的小势力,没有个主心骨整合他们,那就是一盘散沙。待收了曹操后,袁绍一只手就能将他们扫平。

    下定决心的袁绍不再犹豫,一顿乱棍将汉室的使节打出了邺城。大半个月前,易京终于被攻破,公孙瓒身死乱军之中。紧接着袁术称帝,他也随之登基称帝…

    “报!启禀圣上。两名刺客身份已经查明,一人是邺城士族李家子弟,乃邺城县衙一贼曹,其父母双亡,其余亲眷也不在冀州。另一人跟随他多年的门客。”

    一声禀报声打断了袁绍的思绪和回忆,他听完令兵的禀报,眉头一皱,说道:“就这么简单?派出羽林卫细查这后面有没有更深的背景!”

    “诺!”

    此时,一种不详之感涌上袁绍的心头。他突然意识到,当初决策时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他只考虑了自己僭号称帝后,汉室和天下诸侯的反应。却没过多考虑自己治下门阀豪族,以及士族们的反应。

    少数几个门阀豪族的头面人物还好说,只要足够的威慑和利诱就能驯服他们,可构成整个统治基础的士族就不那么好应对了。总不能人人都高官厚禄吧。

    袁家确实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但同时这四世三公可是汉王朝的四世三公,那些故吏也是汉王朝的官吏。

    想到这,袁绍心中开始隐隐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道:“需要来一场清洗整编,将那些不忠我的人全部清洗出去,否则吾根基危亦。就从军队先开始吧。”

    说完,平时让他不放心的人一一从他脑中掠过…

 第145章 叛将

    建安元年五月,朝歌县旁的吕布军大营中一片忙碌。兵士,将官们都忙着更换号服和旌旗,因为袁绍已然登基称帝,对他们而言就是改朝换代了,“朝廷”重新统一规制了号服旌旗。

    朝歌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袁绍将吕布军大营设在此处,专为讨伐太行山中的黑山贼。

    自吕布投奔袁绍后,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吕布在袁绍庇护下,持续扩充着自己的兵马实力。从最初的两千人扩展到当下的近四千步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都是靠讨伐黑山贼的累累军功,以及吕布麾下将士的鲜血性命换来的。

    大帐之中,吕布眉头紧锁,正单手托头,依于案几之上思绪着。他行伍出身,没有天下士子读书人那么多忠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