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三国末世录 >

第30章

三国末世录-第30章

小说: 三国末世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羌兵的脑袋被连斩数下也没斩断,又被一汉子抱着拧了几圈,方才将脑袋生生扯了下了。披头散发的脑袋被高高的抛向空中…

    冯宇亲自策马冲出,身先士卒的带着虎豹骑与颍川骑兵纵马狂奔,追击斩杀西凉步卒。战马飞驰过的地方,一片血雨,倒下一路的尸体,头颅和断肢。

    筑阳军步卒也在后面收拾残局,斩杀那些落单的西凉兵卒。只有那些由颍川兵卒和平民组织起来的长枪手还纹丝未动。

    此时,李傕的部旅已然是全面溃败。

    但正在奔逃的李傕却还抱着幻想盘算着……若他的两千西凉铁骑能全歼敌方的那个辎重队,缴获他们的物资,自己再能收拢起两千溃军。那么这一仗不仅不算败,甚至还能算个小胜。

    ……

    先后两股追击敌方辎重的西凉铁骑已经合兵到一起。他们在外围探马的帮助下,已经找到了对方的踪迹。正顺着新鲜的车辙印一路追击下去。

    追着追着,他们就来到五峰山的丘陵地带。马蹄下这条被荒废许久的道路左边出现了一道土崖,右边则是一条几乎和土崖行的小河。土崖长约三四里,高三四仗,小河则是宽约十余仗的距离。

    猛然,他们发现有两具尸体,倒伏在小河边上,一个人的上半身浸泡在河水之中,一股股的血水从他脑袋上冒出来,将本清澈的河水染出一片鲜红。

    将这两具尸体翻开一看,大吃一惊,竟然是本方的两个探马。伤口惨不忍睹。实际上这两个探马是被筑阳军的斥候所杀,搏杀中都曾被撵山犬撕咬过。

    但是西凉铁骑的将领做出一个错误判断,他以为这两人是被对方辎重队的人所杀,这反而证明对方已是近在眼前了。他立刻下令众骑加速追赶。

    果然,他们又行进了两里地后,就远远看到已停在路中间的敌方辎重队。众人大喜,抽出战刀,挺起骑枪,大呼小叫的向对方策马奔去。

    等他们靠近时,对方已排出一个比较整齐,纵深六七排的队列,横在土崖和小河之间宽五十仗的狭窄区域。那些本来空空如也的双手上,凭空多出一杆一仗五尺的长枪。辎重车上装载的货物正是这些长枪。

    西凉铁骑们的表情已带有一丝惊惧,但继续马不停蹄的向对方奔冲而去,直到对方如林般密集的长枪落下端平,方才齐齐紧勒缰绳,吁马停步。他们不会蠢到往那矛刃刀墙上硬撞。

    但是他们不去撞击矛刃,却有一批矛刃正向他们飞掷而来。廖化一声喝令,长枪兵们后的投矛枪盾兵们,借着助跑的速度,投出一发发短矛。

    一蓬蓬血雾腾起,人喊马啸,马嘶人嚎。前进不得的西凉骑兵们死伤惨重。遭受如此惨烈打击的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调转马头后撤。

    但是他们策马向原路回奔数百米后,就绝望了。在他们的后方,土崖与小河之间又出现一支差不多的长枪军,封住了他们的退路。

    两堵枪林,在不缓不急的口令声中,一前一后,向他们缓缓压来。

    领军的将校急了,高声喝道:“全力向一边突围!”说罢,他就带头向封住自己后路的那堵枪林冲去。

    西凉铁骑们拼死一博,要以玉石俱焚的方式冲出这死亡陷阱。在战马的悲鸣声中,一个个骑手被如林的长枪刺下马来,或从伤亡的战马上跌落下来。

    长枪捅穿一具具人的身体和马的身体。许许多多的长枪手也被战马的冲力顶飞,甚至让长枪的后端捅穿身体。甚至有的长枪手看到飞奔而至的战马,吓的长枪脱手掉落在地。

    但这样的冲击不能持续,前方马尸人尸所堆砌的“小山”越来越高,越来越宽。后面的西凉铁骑因为它的阻挡,无法再行纵马冲击冯宇军的防线。

    长枪阵的后方飞来密集的矛枪。一名刚从马背上掉落的西凉骑手,发现一个因长枪兵伤亡出现的空隙,操刀就要向内杀入,一支短矛瞬间洞穿了他的胸膛,将他钉在了地上。

    一名西凉骑手被长枪贯穿右胸,坐骑却带着他顺着枪杆冲到操枪的兵卒面前,忍痛一刀削掉对方半个脑袋,这才歪倒下去。

    但是无论这些西凉铁骑如何不顾死活的横冲直撞,都最终未能逾越枪林后的那堵盾墙。有些西凉骑兵连人带马,鬼使神差侥幸从枪林缝隙,尸山人海中冲到这里,速度却已失去,而后被盾墙后突刺而出的短矛所放倒。

    这些西凉军只有这一次冲破重围的机会,因为他们背后的枪林也压了上来,他们没有策马冲刺的空间了…

 第064章 人口暴增

    云低春雨落。舞阳城外,被阴霾天空遮盖的荒原上,满是晃动的人影。他们正冒着蒙蒙细雨,仔细搜索和清理着战场。

    城池的西北方,传来一阵嘹亮的军歌。廖化营和长枪兵正押解着大批西凉军战俘和马匹返回舞阳。那些辎重车上也都装上了死去的战马,这多少可以减少些舞阳城的粮草开支。

    逃入召陵城中的李傕,左等右等也没见到他的两千西凉铁骑归来。甚至很多外围巡弋的探马到了定期上报军情的时候,也没见人影。他已知情况不妙!

    就在此时,有亲卫令兵来报,城西发现了大股筑阳军,正向召陵赶来。李傕闷哼一声:“来的也太快了!”

    他现在没有选择,城中仅有西凉残兵千余人,和冯宇再对阵一仗想都不敢想。劫掠来的粮草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临颍向洛阳转运,留在召陵城中的粮草并没有多少。若是固守召陵,让冯宇围困住,后果更不堪设想。

    本还想在召陵停留几天收拢溃兵的李傕,此时只能选择撤离。他什么都没顾,放了一把火后,急匆匆的带着残兵败将向临颍仓惶奔逃而去。

    片刻后,冯宇就亲领着五百虎豹骑率先驰入召陵城。搜遍全城,发现召陵残存的一些粮草已被李傕军放火焚毁。

    召陵全城几乎已是空城,大街上见不到一个人影。但在几间相连的院落中,筑阳军发现了大批的人,被李傕四处掳掠来的年轻女人…

    幸亏冯宇来的突然,迫使李傕匆匆逃亡,将她们遗忘了,否则李傕很可能会将带不走的她们屠杀干净。

    ……

    初平元年二月底,绿草茵茵的南阳平原上,一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队伍在行走着。前后是衣甲鲜明的筑阳军兵士。中间是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平民百姓,他们都是自愿投奔筑阳侯国,愿为冯宇部曲的颍川流民。

    冯宇和几名麾下将领幕僚嚼着马肉干,喝着山泉,有说有笑的策马行在队伍中间。

    这其中就包括刚刚成为冯宇幕僚的荀攸。为此冯宇花费了一张收降紫卡。冯宇不知道,实际上他即使不花费这张收降卡,荀攸也有意投奔他,拜其为主公。

    舞阳之战尽管时间很短就决出胜负,但战争规模颇大,即使不算那些被裹挟的平民百姓,只算双方投入的正规兵力,也有近万之多。这样万人规模的大战,中平年后,天下少有。此战足以让冯宇名扬天下。

    但这还不是让荀攸心甘情愿成为冯宇幕僚部曲的理由。

    在舞阳大捷的同一时期,另一路董卓劫掠大军牛辅部正向陈留郡和颍川郡北部进发。驻守陈留以及颍川北部的张邈与曹操为避牛辅锋芒,主动撤退。导致这一带的荀氏族人部曲被屠诛殆尽。

    所以尽管舞阳之战保全了不少荀氏族人,但荀氏家族已元气大伤,不可能再做为一个独立的地方势力存在了。荀氏子弟对此都心知肚明,此时他们想起当年荀彧的劝说,方知荀彧眼光的深远。

    以后,荀氏子弟只能四散,各自寻找新的势力攀附。大部分自然是就近投靠了袁术。不少北上冀州,去投靠荀彧所在的袁绍势力。还有的去投在兖州刚刚兴起的曹操势力。当然还有跟随了冯宇的荀攸和若干荀氏子弟。

    董卓军的这次大规模劫掠带来的后果,果然被贾诩说中。外部压力加速了群雄内部的权力整合。

    其中,受益最大的人便是驻军鲁阳的袁术。他的根基汝南因为舞阳大捷,没有受到董卓军的荼毒。

    李傕残兵回军过境鲁阳之时,袁术又乘机劫夺了他转运到洛阳的粮草,用于招募在鲁阳,颍川南部,汝南一带避祸的流民。其声威更盛。

    同时袁术又获得颍川陈留一带,包括荀氏家族在内的中小门阀宗部势力的归附。当下,他的势力范围已是南至淮水,北抵黄河,境跨荆豫兖三州,人口近三十万的广大区域。

    不过,他的这“片”势力范围虽然在地图上看是连续成片的,但因为人口稀少,实际还是个稀疏的网状。

    而且其中还插着个别人“钉子”,就是依旧被冯宇控制的舞阳城。那里还驻扎着一个营的系统兵士以及两千多本地屯田军,由一个荀家子弟为令守。冯宇没放弃此城的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舞阳的那个铁矿。

    冯宇心里清楚,自己很可能会在某个时刻被迫暂时放弃舞阳。但既然已经拿在手里了,那就多开采一天铁矿算一天吧,断无主动放弃之理。

    ……

    几日后,大队人马回到筑阳。冯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一万五千名流民收纳为系统人口。

    接下的事自然是大建民房容纳这些新增人口。冯宇又新编了三个营,其中一个营是由虎豹骑构成的纯骑兵营,另外两个是步兵综合营。剩余的人口,还是用大建基础农业设施来消化他们,除了各种农作物农田,又增加了两个畜牧场来增加民众的肉食供应。

    但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筑阳人口猛增到四万余人,本可以用度到今年秋收之后的粮草预计到七月就会耗尽。若算上以后可能的军队出征行动,这个时间会来的更早。

    对此,冯宇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他的系统包裹,那里还有几张土豆田设施建筑卡。

    筑阳城西面十五里处,有一条溪涧从深山中激流而出,它流经一个河谷小盆地,面积大约六七千亩。盆地只有一个出口,溪水从这个出口奔流而出,注入筑水。

    冯宇便将五千亩土豆田设置在此处,同时将这片区域划为禁区,令巡逻警戒的兵士严加防护。在此种植土豆的系统人口进出也必须接受严密检查。

    五千亩土豆田三四个月后就能有收获,这些土豆足够让整个筑阳城的粮食能坚持到秋收之后。

    此次,冯宇带回来的不止这一万五千余人的流民,还有千余人的西凉军战俘,他们不可能现在就被系统所收纳。

    冯宇暂时将他们当作囚犯看待,让他们服劳役。打算待日后董卓势力覆灭,西凉军瓦解后,再将他们放归或收纳为系统人口。

    当前,这些战俘苦役要去为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做铺垫。在筑阳以北,沔水上游五十里处的深山中修建一个超级大坞堡,以容纳驻军和水坝维护人员。

    沔水的重要支流丹水在此汇入沔水,其后不久沔水从万重大山中奔涌而出,沿着南阳平原和大巴山东麓向东南方流淌。

    这个地方就是丹江口,冯宇打算在此处建设一个超级水力枢纽设施。一旦建成,冯宇将控制整个秦岭巴山间的沔水水系水网交通,从筑阳到长安大部分路程甚至都可以乘较大船只逆水通达。

    当然在此之前还要修路筑城。这是客观需求。同时其中修路这一项,也是在丹江口建设大水坝的系统要求。这类建筑设施必须在系统城池一定范围之内,且有便捷的交通。否则系统无法自动向这样设施派驻人员。

    冯宇还有几张栈道建筑卡,将用它们在沔水西南岸的山崖峭壁上建立起若干条栈道,与穿山越岭的山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通达丹江口的便捷通道。

    修路简单,但是筑城就需要这千余名苦力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了。冯宇翻阅过系统图鉴,图鉴中有坞堡,堡垒一类的建筑设施,但他现在包裹里并没有这些设施的建筑卡。而且这些设施也比所需要的小了点。

 第065章 某,孙策,给粮

    董卓在初平元年年初的四出劫掠,终于让反董群雄们将口号付诸于行动。

    不过谁也没想到,其中最积极的,却是在远离中原之地就任的一名郡守。他就是长沙太守孙坚。

    洛阳城正南方近两千里的地方。孙坚站立在长沙城的城头,俯瞰着涛涛湘水和江中郁郁葱葱的橘子洲。如同一座雕塑,一动不动。

    “父亲,你真要北上中原,讨伐董贼?”他身旁的一位少年打破了沉默。但是音调低沉而嚅嗫,可见平日里,他对父亲的敬畏。这名少年便是孙策。

    听了孙策的话,孙坚突然像下定了决心一样说道:“不错,我们要北上中原。大争之世,大丈夫理当如此。”

    孙策继续说道:“可是,可是这样…这样我们在长沙的根基岂不是丢了?”

    孙坚仰天大笑道:“尽管当下中原人口凋零,但这偏僻的长沙郡与中原相比。就是驴子和马的区别,这里根基对为父而言不叫根基。为父的志向是为天下豪雄,而不是偏僻郡县的区区一方豪强。”

    看着孙策的疑惑,孙坚继续说道:“给你一个豫州牧和一个长沙太守,你选哪个?”

    “当然是豫州牧,但”

    “正是如此,后将军袁术袁公路许我北上中原讨董后,就表汝父为豫州牧。但是此前为父要做一件为父不想做的事情…”

    孙坚说完,就大踏步的向城下走去。他要去准备他那件不愿意做的事。他一但下定决心做某事,便会付诸实施。

    少年孙策在他的身后张了张口,有句话还是没说出来,他想说的是:【若是一个实际掌控不了权力的豫州牧,或一个要听命于他人的豫州牧就不一定如现在的长沙太守好。】

    七日后,武陵郡汉寿城中府衙中。一名身着大汉官服的人瘫软在座塌上,口里吐着血沫,指着孙坚说道:“…你…你。我的族人会为吾报此仇…”说完,又狂吐出一口鲜血,立时气绝。

    对面的孙坚从王睿尸体腹中拔出自己的佩剑,如释重负的用块白布将剑身擦拭的干干净净,没留下一丝血迹。

    孙坚带兵骗开汉寿城,诛杀荆州刺史王睿是为了两件事。一是他要北上中原,必须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