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16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16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即便将来灭掉明廷又如何?

    吴三桂觉得自己被耍了,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吴三桂更是如此。

    在能看到明显风险的前提下,他自然不愿意再被当做牛马一样驱驰。

    至少他要适当的保存自己的实力。

    清廷现在对他还有所忌惮,便是因为他手中这支身经百战的关宁军。

    如果这些老兵死完了,吴三桂自然没了价值会被一脚踢开。

    看看郑芝龙和孙可望吧,都曾经是一方枭雄,但在失去兵权后简直和被圈养的猪狗没有什么分别。

    在这乱世手中有兵才有资本,才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哼,是你洪承畴老匹夫逼我的,怪不得我。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你个老匹夫算什么东西!

    吴三桂已经决定,未来的一段时间他就赖在贵州了。

    伙食吃的差些就差些,总之洪承畴不敢真的给他断粮。

    真要是那样清廷都会坐不住,出面调和矛盾了。

    既已打定主意,吴三桂便吩咐下去,叫麾下将士做好长期驻扎贵州的打算。

    吃他娘,喝他娘!

    洪老匹夫,老子就吃定你了!

    “洪经略,这厮真是把贵州当他家了!听说他还命人给他新盖了一栋宅子,添置了不少物件!”

    赵良栋愤愤不平的来到洪承畴住处,告起状来:“一个败军之将,趾高气昂指手画脚。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刚刚打了胜仗呢!”

    他本想啊给吴三桂一个下马威,谁知吴三桂竟然毫不接招,顺势无赖了起来。

    当真是一副混不吝的小人嘴脸!

    洪承畴此刻正在临帖,一边挥毫一边不疾不徐的说道:“擎之,火气不要那么大嘛。同朝为官,和气最重要。”

    “我就是看不惯那厮的丑恶嘴脸!”

    赵良栋恶狠狠的说道:“那厮仗着自己有献关之功,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恐怕洪经略也未必入他的眼。”

    也难怪赵良栋如此生气。

    本想着借着粮草分拨一事敲打一下吴三桂,谁知这厮根本就不上道,反而得寸进尺!

    “本督之前跟你说过,灭亡残明之前不能和吴三桂翻脸。”

    见赵良栋如此沉不住气,洪承畴叹了一声道:“大局为重,擎之你怎么就不懂呢。”

    “非是学生不懂顾全大局,实在是那吴三桂欺人太甚。您可是堂堂五省经略,那吴三桂在您的地盘上敢这么嚣张。若是不敲打一番,还不是得蹬鼻子上脸了?”

    见他换了称谓,洪承畴捋着胡须道:“该做的本督都做了,相信朝廷也看在眼里。再说这贵州可不是本督的地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本督只是代朝廷便宜行事罢了。都是替朝廷办差,火气不要那么大。”

    其实洪承畴打心里看不起吴三桂。

    只不过他不会像赵良栋那样把情绪写在脸上。

    之前粮草分配一事确实是洪承畴的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试探吴三桂的底线。

    现在洪承畴已经清楚了吴三桂的底线,自然没必要再用力了。

    “恩师,那厮要是赖在贵州不走了怎么办?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赵良栋急得直跺脚。

    “不怕,届时朝廷便会催他了。”

    只要吴三桂还想吃清廷这份皇粮,就不可能拒绝圣旨。

    届时他便是爬也得爬出贵州。

    他洪承畴可不养闲人!

 第三十五章 练兵

    滇都昆明。

    经过大半个月的遴选训练,李石头和赵旭成功留在了新军。

    这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至少以后不用再为一日三餐发愁了。

    只是训练内容与训练量也由此加倍,从单纯的站军姿、队列训练变成搏杀演练以及火铳、火炮等火器的使用。

    给他们培训的教官都是明军阵中的老兵,不少还参加过昆明之战,斩杀过清兵。

    他们给这些新兵灌输的都是最为实用的作战技巧,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势。

    这些技巧或许看起来不那么华丽,但关键时刻可以令这些初出茅庐的新兵保住性命。

    “旭子哥,你说咱们真的会上阵杀敌吗?”

    训练间隙,李石头凑到赵旭身边压低声音问道。

    赵旭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真是屁话。不上阵杀敌算是什么兵?真以为朝廷一个月一两银子是用来养闲人的吗?要说仪仗兵,锦衣卫就够用了,还再招人做什么?”

    “那倒是。”

    李石头悻悻的点了点头,不再吱声。

    过了良久他神秘兮兮的说道:“旭子哥,我听说朝廷想要打重庆,届时估计得调拨大部人马入川。长这么大我就没离开过昆明,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见蜀中的繁华。”

    赵旭瞥了他一眼道:“你又从哪里听到的消息,在外面不要乱说,小心惹了麻烦。朝廷要去打哪儿我不知道,但我作为一个兵只要服从就好。你小子倒是心思挺多啊。不过我劝你别想那么多。蜀中便是再繁华在这乱世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李石头耸了耸肩尴尬一笑道:“我就随口那么一说。”

    “集合训练!”

    便在这时军官一声低喝吓得李石头一个激灵跳了起来。

    赵旭倒是不紧不慢的起身走到队列之中。

    “现在我给你们讲授的是新式火铳的使用方法。尔等都看仔细了。”

    教官将一杆铳取来,在众人面前展示一番道:你们运气不错,分到的是火铳营。这里的都是铳兵。用的铳呢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咱明军使用最多的鸟铳。其二是陛下新从泰西采买来的滑膛燧发铳。其三是泰西最为犀利的德莱赛步铳。”

    稍稍咽了一口唾沫,教官继续说道:“鸟铳呢我就不多说了,军中的人基本都会用。你们分到用鸟铳的到时多跟老兵学一阵子便能熟练上手了。我今天给尔等主要讲讲滑膛燧发铳和德莱赛步铳。”

    “我手中的这一杆便是滑膛燧发铳。他的使用方式是这样的…”

    教官一边耐心的介绍着,一边配合介绍进行现场演示。

    李石头和赵旭听得认真极了,毕竟这玩意是新式泰西火铳,光听名字就比大明的鸟铳厉害多了。

    要是有幸分到了滑膛燧发铳,他们自然不能拉跨,得好好表现一番。

    教官讲的很仔细,遇到重要的部分还会停下来叫新兵们上手操练。

    赵旭有幸被叫到了名字,虽然心里有些忐忑还是鼓足勇气跨步上前。

    “拿起铳,像这样。”

    教官手把手的教起赵旭来。

    “铳要这样拿,托着枪托…不要用蛮力,要用巧劲…”

    赵旭毕竟年轻,学的很快,没用多久时间就上手了。

    由于弹药有限,是不能让新兵随意开枪演练的。

    赵旭等人只能一遍又一遍的熟悉流程,只不过虽然摸着铳却不能放铳,这种感觉实在让人憋的慌。

    “这个是德莱赛步铳。”

    讲解完滑膛燧发铳后,教官也没闲着,立刻就开始讲解更为先进的针击枪。

    相较于滑膛燧发枪,针击枪的使用方式更为简单,教官讲解起来自然也更是得心应手。

    李石头心中暗道:“这可比普通鸟铳简单多了,比那个燧发铳也简单一些。要是能够分到这个铳那可是太美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到滑膛燧发铳和德莱赛针击步铳。

    这两种铳加在一起也只有一千余杆,而新军一共是一万人,即便是精锐战兵也有五千人。

    也就是说五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分到这种好用的泰西新式火铳。至于其他人多半只能继续用老式鸟铳。

    鸟铳这玩意稳定性实在是不怎么样。

    不但极容易炸膛,还会出现哑火的情况。

    遇到下雨天,靠火绳引燃的鸟铳就彻底歇菜了。

    但即便是这种玩意,能够给新军人手一把也是陛下做出极大努力的结果。

    要知道火器在几乎拿下整个天下的清军阵中都是稀缺物件,更别提啥都缺的明军了。

    至于那些能够接触到新式普鲁士火炮的新兵则更是乐开了花。

    相较于冲锋破敌的先锋军,枪炮兵的安全性显然更有保障。

    一整天的训练下来,赵旭和李石头都觉得受益良多。

    虽然未必能够立刻上手,但坚持下来总归是能够看到进步的。

    “旭子哥,你说东虏也用这么先进的火铳吗?”

    回到营房,李石头脱下浑身汗渍的衣裳随口问道。

    “那肯定没有。不然他们昆明之战怎么会落得惨败。”

    赵旭倒是对明军和清军的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没有盲目自信。

    “不过火器只是一方面,胆气也是很重要的。”

    赵旭仰脖灌下一碗水,擦了擦嘴道:“听说新兵着重练的就是胆气。咱们要想上阵杀敌胆气是一定得练出来的。”

    “可是怎么练胆气呢?”

    李石头有些好奇道。

    既要练胆气又不能上阵杀敌,这不是相互之间矛盾的吗?

    “可以杀死囚啊。我听说新兵都是从杀死囚开始练胆的。”

    赵旭不疾不徐的说道:“反正这些人都是死有余辜的大恶人。与其交给刽子手来杀,不如让我们来练练胆。”

    “啊,真的要杀人啊。”

    李石头闻言本能的缩了缩脖子。

    长这么大他连鸡都没杀过,更别提杀人了。

    虽然知道要杀的是死囚,可心里还是多少有些隔应。

    “怕什么,你都当兵了,以后杀人还会少吗?只要杀的是罪有应得之人,问心无愧就好。”

    …

    …

 第三十六章 北上入川

    早朝过后朱由榔便叫李定国、沐天波留在宫中议事。

    议的自然是挥师北上攻取重庆的细节。

    朱由榔也不藏掖,径直说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询问二人对于此事的看法。

    李定国作为伴驾主力,关心的自然是行军路线,大军粮草补给等核心要素。

    而沐天波作为昆明留守,也提出了对于守城兵力不足的担忧。

    一开始朱由榔确实没有太关注这点。但仔细想想沐天波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上一次明军能够较为轻松的守住昆明,一来是因为清军麻痹大意,没有带上充足的攻城器械。

    二来是因为明军兵多将足上下一心。加之有普鲁士火器加持,守住昆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若是朱由榔和李定国抽调大部主力北上入川,那昆明的守备一定会空虚。

    这种情况下如果洪承畴、吴三桂调集清军主力再次来犯,那么昆明的处境确实会很凶险。

    当然,洪承畴和吴三桂未必会第一时间发现。

    但大规模的行军很难彻底瞒过清军探马耳目。

    朱由榔当然可以赌,但赌输的代价便是昆明陷落。这个结果他和大明都承受不起。

    “之前是朕考虑不周。”

    朱由榔苦笑一声道:“看来还是应该给昆明多留些兵马。”

    这样一来虽然朱由榔身边的兵员数量有减少,但昆明方面就安稳了许多。

    而且长途行军兵员数量越少对于粮草的消耗也越少,从这个方面看这倒是个好事情。

    实在不行,朱由榔还可以调集一部分成都的川军,加上奉节川东的明军,只要指挥得当足够拿下重庆了。

    当然朱由榔还得考虑如果打下重庆分兵驻守的问题。

    毕竟以大明如今的家底,手中能打的牌着实不多。合理的资源分配便显得尤为重要。

    不然若是打的下来守不住那就太尴尬了。

    再就是要尽可能的打一个时间差,虽然最终是瞒不过洪承畴的,但姓洪的越晚知道对明军越有利。

    “陛下臣还有个建议。”

    李定国思忖片刻还是说道:“不妨于此同时命水西土司袭扰东虏,为我军入川做好掩护。”

    朱由榔闻言频频点头。

    前段时间水西土司向明廷示好,如今正好是他们表达诚意的时候。

    贵州多山地,水西土司们并不需要派出太多兵力,只要时不时的下山袭扰一番清军就可以起到牵制洪承畴的作用。

    朱由榔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只要半个月到一个月足矣。

    有了这个时间明军已经兵临重庆,洪承畴便是反应过来想去援助也来不及了。

    “晋王说的不错,水西各土司可以一用。”

    主动出击总比龟缩防守要好,只是如此一来水西土司的压力就会大上不少。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今国事艰难,必须动用一切能够用到的力量。

    “人心可用啊!”

    文安之这些时日来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川地还是有不少百姓心向大明的。

    太子殿下到奉节抚军后,陆陆续续有百姓前来献粮。

    这些都是百姓们自发的行为,没有任何官府的强制介入。

    当然百姓们可能更多的是想看一看太子殿下的尊容。毕竟在百姓眼中,太子殿下是普天之下除了天子外最尊贵的人。

    若是能够亲眼见到太子殿下一面也是值了。

    当然考虑到太子殿下的安全问题,文安之并没有安排太子殿下近距离的接触这些热情的百姓,只是站着行宫城楼上挥了挥手。

    即便如此百姓们也感动的热泪盈眶。

    文安之很难想象这若是陛下亲临奉节会是怎样一副盛况。

    十三家勋贵陆陆续续来到奉节拜见太子,虽然这样做冒着一定得风险。

    但在他们看来收益显然是大于风险的。

    能够在太子殿下面前露露脸,刷一刷存在感,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将来即便不能加官进爵,但至少保全自己和家族部众还是可以的。

    临国公李来亨就表现的极为热情,不但亲自在太子面前讲解自己的治兵理念,还阐释将来可能的行军扩张路线。

    在李来亨看来蜗居在四川肯定是不行的,要想光复大明湖广是必取的。即便堵上国运也必须试上一试,不然最多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罢了。

    文安之是比较赞同李来亨的看法的。

    只是身为督师有些话他不能直接说出口。

    毕竟涉及到国策,在陛下明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