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诏狱看大门-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荣家乃是北直隶昌平人士,百年之前就开始从事瓷器、陶器的买卖,最早是在牌楼底下练摊发家的。
到了第二代荣老爷子,生意逐渐做大,从“行商”成了“坐商”,开了一间“荣宝楼”。最初也不在文思院附近,还是在牌楼那边,不止做瓷器生意了,开始经营各种文玩。
到了第三代,也就是现在这一代掌柜的荣万彩手里,这“荣宝楼”的买卖做的越发的好了。打从天顺末年起,荣家的买卖铺子和宅子也从喧闹的街市口搬进了清幽的冠帽胡同。东边就是明智坊草场,背对着于谦于少保的祠堂。
据说是因为荣老板有幸结识了一位位高权重的宦官,连带着和宫里某位娘娘的皇亲搭上了边儿,入了这荣宝楼的股份。
从此荣家的这个荣宝楼也一跃从普通的古董瓷器行,成为了至少带着些许皇商派头的“贵店”了。
和普通一早就开市的买卖店不同,这条胡同里所有的店铺,都是到了差不多午市前才开张。开了铺门,将代表着商号的幌子往外头一挑,柜上的人双手往袖管里一插就回屋去了。
这不用吆喝,也不用揽客。
不管是买的还是卖,心里都有数,会进来的自然会进来。
这买卖做得真是矜贵,体面,难怪柜子上的小伙子看人都是斜着眼的。
这天一直到过了巳时,荣宝楼的伙计小祥才开了铺门,拿着竹竿准备去挑幌子。
这两天他们的掌柜的心情不好,据说夜里睡得也不好,所以这店铺开的越发的晚了,连带他们做伙计的也能偷点懒,睡个懒觉。
这要是老管家在的话,压根没有这样的好事。甭管店铺什么时候开张,做伙计和下人的,必须寅时起床,劈柴烧水,洒扫庭院。
这不他老人家到江西送嫁去了嘛。等老管家送嫁完毕,回到铺子里,他们这样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
小祥将写了“荣宝楼”三个大字,底上画了个宝葫芦花样的幡子挂上旗杆,一转身就看到两个男人站在他们店门口,无声无息的,把他吓了一跳。
要说是“两个男人”也不对。是一个应该差不多只有六七岁的小男孩,身后站着一个看不出年纪和面目,带着面具的男人。
要说这小男孩长得,那真叫一个漂亮。
大眼珠子似两个黑葡萄,肤色雪白,嘴唇小巧。年纪虽小,却自带一段风流韵致。
他穿着一身妆花罗缎袄子,头上带着一个小巧的红缨珍珠冠,脚下踩着一双鸦色白底的小布靴,靴子的鞋帮处还用米粒小的珠子打了一圈的围边。浑身上下都透着四个字:贵不可言。
小孩的右手拿着一根马鞭,这根马鞭自然也是极为贵重的,鞭子的握把处用红色的绫布层层缠绕,防止小孩娇贵的掌心被磨破。
小祥知道他们隔壁就是草场,京中不少权贵喜欢在这里遛马,比马。看来这小公子应该是一早去跑了马,现在从草场出来闲逛了。
漂亮小孩身后三步处跟着的男子,人不算很高大,却格外又精神。他穿的是一身蓝黑色的紧身袍子,不过看质地也是上佳的,隐隐能看出暗色的花纹。
这男人带着一副黑色的面具,基本上将整个面部完全盖住,只留下嘴巴在外头。
男子站在小孩的身后,右手上拿着一根缰绳,应该是牵着这小公子的坐骑。
看来这男人应该是小公子的护院,或者是贴身侍从之类的角色。
小祥好奇地探头朝男子身后望去,结果发现男子牵着的并不是什么高头大马,而是一头……黑色的驴。
是的,即使这驴子的鬃毛都用五彩丝线绑上,额前绑着好大一个彩色绒球,脖子上还挂着一颗金色的铃铛。
不过这就是一头驴子,并不是什么名贵的宝马。和这小公子的一身华贵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看得小祥嘴角一抽。
可惜这个荣宝楼的小伙计每日只在牌楼附近出没,没有往西边那边走走。不然的话,他一定曾看到过另外一个大一些漂亮的小公子,每日牵着一匹小黑驴招摇过市。
然后他今天就会认出,眼前的这头小黑驴,就是那个传说中北镇抚司“阎罗王”的坐骑了。
“你们开张了么?掌柜的在么?”
没理会小伙计满脸的讶异,小孩一开张就是脆生生的地道京腔。
听语调,韵尾,都格外的雅致,这小孩必然是高门富户出来的小公子!买卖上门了!
小祥也管不上什么驴不驴了,殷勤地将人请了进来。然后吩咐其他的伙计,将这头……驴,给带到马厩里,喂上好的饲料。
“二位稍等,我这就去请我们掌柜的。您二位随便看。”
小祥给他们两个上了茶后就急忙朝里间走去,也不知道掌柜身子骨好点没,这样的贵客他们这些小角色可接待不了啊!
汪直低下头,拿起茶碗,看了一眼。
“是浮梁茶。”
小孩子进宫一年多了,每日接触的都是世间最奢华美好的器物,一眼就看出了这杯中茶叶的出处。
这鸡翅木的官帽椅子对他来说有些高,刚才还是“面具男”抱着他坐上来的,这回小孩子想下来走走。于是翻过身子双手一撑,“蹬”地跳到了地面上。
“小千,素素还在浮梁么?”
小孩背着手,看着屋子里多宝阁上的陈设,一边问道。
“是,不过很快就会回来了。还有杨大人,邱大人他们都会回来。”
梅千张微微笑着答道。
带着面具的不是旁人,正是早就应该“死”在南镇抚司大狱里的梅千张。
不过他并没有“死”成。
在万达和汪直的反复哀求下,万贞儿做主,将他留在了昭德宫。
他成为了昭德宫里的一抹“影子”,一个“影卫”。平日里没有召唤绝不现身,默默地守护着万贞儿,汪直和出生不久的皇长子殿下。
宫外知道他存在的人不多,仅限于北镇抚司的高层。
就在几个月前,皇帝陛下会派他出宫在暗处跟随保护他那个一天到晚惹是生非的小舅子。虽然小万大人身为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但是想要这位小国舅命的人,京内京外比比皆是。
这次因为万大人的吩咐,他才会和高小旗一起返回京都,不然现在应该还在小万大人身边随扈。
当然,也就能在“那个人”身边了……
回想起小邱和小万大人在书房里的那一段对话,看着规矩重重,礼教森严的邱家。虽然现在已经习惯了深宫生活,但早年放…荡不羁了十多年的梅千张不由得眼神黯淡了下来。
“素素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好想他啊。素素不在,皇城都没有那么好玩了。”
汪直只看了两眼,就将这满屋子的所谓“珍宝”认的七七八八。
有些是真的古董,有些一看就是这两年出炉的瓷器,上头还带着一股没来得及散去的窑火气。
不过赝品古董也不少,这些赝品的仿制水平很高,几可乱真。缺的,可能就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吧。
也只有打小从繁花堆里走来,每天泡在膏粱金粉堆里的世家子弟,才能看得出这口“气”差在哪里,比如小汪直。
当然,梅千张这样的江湖老手也是看的出的。毕竟见得多,摸得准。
这也是朱见深让他们今日到这个所谓“荣宝楼”里来勘察的原因。
知道自己能出宫,把小汪直乐的绕着昭德宫跑了好几圈。
今天一早,更是缠着梅千张带他去北镇抚司,叫高会将万达骑惯了的“小黑”给牵了出来。
小黑是头温驯的驴子,见到了汪直后就用大脑袋朝它身上蹭了过来。把小汪直逗得咯咯直笑。
“等这个案子结束的时候,他们就要回京了。”
梅千张温柔地看着他的弟弟说道。
到时候小万大人他们还会带着御器厂那边的证人回来,就是不知道邱家的那些人,在这个案子里牵扯的有多深了。
“好!那就让它马上结束!”
汪直听了,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坚定的神情。
我长大了,可以为素素、陛下和娘娘分忧了,这个案子,就让我来帮素素!
————————————————
浮梁县县衙的衙署里,坐在堂下的邱夫人一脸青白,不住地用手指绞着巾帕。大热的天,硬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我,我要见我儿子。民妇要见邱大人。”
邱夫人对着堂上坐着的万达和宋县令嚷道。
万达一手摇着折扇,一边用胳膊肘捅了捅宋县令,意思是让他去解释解释。
“邱太太,这不是小邱大人不愿意见您。是因为您是他的眷属。这个按照《大明律》,作为官员的眷属,您若是犯了法,邱大人是需要回避的。在这个案子审完之前,他都不能和您见面。”
万达在一旁不住地点头,“这还算是在地方上。若是此刻在京里,堂堂巡按大人的亲属涉嫌犯罪,小邱可就不止是回避见你那么简单了。这时候恐怕就要主动请辞,然后再加闭门谢客了。是不是啊,杨大人?”
带着一队锦衣卫,站在堂下的杨休羡看着邱母越发铁青的脸色,笑着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一派胡言,民妇有什么罪?分明是你们得罪了荣家的小姐,害的我儿的亲事告吹。我还没有和你们计较,你们居然把我给拉到衙门里来……”
邱母气的浑身发抖。
她刚刚还带着管家和婆子们在庄子上查看地里的情况,还不等回到宅子里,就听说村口那边出了事。听说是原来被他们退亲了的魏家大哥带着人来闹事了。
她知道那个魏家的小子是个不讲道理的莽夫,手下更是带着一群只会挖石头烧炭的粗人。她担心自己单薄瘦弱的儿子吃亏,就急忙带着众人去村口解围。
谁知道,不见魏家那群小子,倒是见到了本应该在“百麟院”里待嫁的荣小姐一群人。
更让她差点晕厥的是,这荣小姐居然声称自己有了邱家的骨肉!
“老夫人,你还惦记着荣小姐做你儿媳妇呢。人家摆明了是要算计你们邱家啊。”
万达都要给这邱妈妈跪下了。
怎么她这么个精明的人,把学霸邱子晋逼得恨不得上吊的精明中年妇女,也能被人算计到这样的地步呢。
那荣小姐口口声声和邱子晋暗结珠胎,结果压根就没见过小邱的面,被换了巡按官服的万达当场识破。
当时的场面一度失控,先是邱母勃然大怒,带人冲到轿子边要动手打人。再是轿子里坐着的孕妇荣小姐突然晕厥,不知道是被万达气晕的,还是单纯地因为怀孕加上中暑,身体有些撑不住。
总之现在所有的人都被带进了县衙里。
邱母,邱家管事,荣家管家,荣家大丫头,此刻都跪在堂下听审。
荣小姐现在还晕着,宋知县特意从镇上请来的大夫还在后面给她把脉。等她醒了,不管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都要上堂来交代得清清楚楚。
因为小邱的娘好歹是皇上封过的七品诰命,加上他们还要顾及小邱的面子,宋知县就没让她跪着,派人送了把椅子过来,让她坐着候审。
不过在万达看来,这位邱夫人似乎并不领情的样子。
“所以啊,民妇是受害者。民妇是荣家被骗了。我有什么罪呢?”
邱夫人眼看强赖不行,立即转换策略,开始喊冤,“你们锦衣卫办案,难道就不讲道理么?”
“是啊,被你说对了。”
万达笑嘻嘻地点了点脑袋,“我们锦衣卫要讲什么道理?忠孝节义,撒泼卖乖,在我这里都没有用的。您要是嫌弃这座位膈应,我这就让人给你撤了。来人啊……”
万达心想我又不是你儿子,还惯着你不成?
两个锦衣卫立即上前,一人将邱母坐着的椅子给撤了,一人朝她恭敬地比了一个手势——意思是您老自己跪吧,打着跪太难看了些。
“难怪要‘回避’呢。别说小邱,我一个外人看着也膈应。”
万达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邱母不得不委屈地将她尊贵的膝盖放到了地上,看着身边刚动了大刑,被打的血呼啦差的邱管家和容管家,她惊恐地朝旁边靠了靠。
“带下一个证人。”
宋知县拿起签筒里的一个白头签子递给皂吏,皂吏领了签子,不一会儿就从衙署后面带进来一个男人。
“是你……”
见到男人的面容之后,邱母狠狠地咬起了牙。
是了,就是他坏了事儿!
管家之前说的没错,早就该一不做二不休将他“处理”掉。
当初被这小子逃出生天,不管如何搜寻都遍寻不着,害得她担心受怕很久,还以为他死在外头,或者干脆已经逃远了。
没曾想到他非但没死,更是在儿子回乡的时候出来搅局。
看着邱夫人向自己投射过来的怨毒眼神,袁明光用他那残破不堪的面部肌肉,硬生生地扯出一抹阴冷的笑容,仿佛像是从阿鼻地狱爬上来的恶鬼,看的邱母腿脚发软,匍匐在地。
“堂下所跪何人,所呈何事,还不快一一说明。”
宋知县敲了一下惊堂木,继续审案。
“小人姓袁,本地人士……”
袁明光将自己的身世一一道来。
万达和宋县令坐在堂上,听着袁明光的陈述,眉头越簇越紧。
就在这一墙之隔的衙署后厅里,坐在墙边的邱子晋也是同样一脸愤怒。
如果袁明光供述的是实情的话,这邱夫人至少涉嫌私通梁太监,利用邱家的商船,偷偷将窑变的陶瓷夹带其中运入京城,通过她入股京内的古董铺子荣宝楼销赃……桩桩件件加起来,也够她喝一壶了。
“那一批专门为皇长子烧制的红色釉下彩龙纹陶瓷,出现了‘窑变’。按照规矩,草民和何郎中就将这批窑变瓷器登记后,封存在专门的仓库内……。”
袁明光不是御器厂的烧陶匠人。他原本是邱子晋的小厮,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醉心于烧瓷技术。为此邱子晋在上京求学之前,特意将他安排到了邱家的烧窑厂工作。
邱家也有窑厂,就是所谓的“民窑”,邱家烧制的瓷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