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万程还没怎么反应过来,旁边的王广金倒是心里咯噔一跳,怎么就忘了这茬?
这李庭芝为何如此牛叉,一眼就看出了火炮的原理?现在他都看到了,我们该怎么办,难不成要灭口?
还没等他做出反应,李庭芝又走到了一个炮手旁边,拿起一颗实心弹,对着炮手问道:“这便是此物所用的砲石吧,是铁的?对了,这门火器叫什么名字?”
这个炮手招募自即墨乡村,之前见过的最大的领导就是商社的东家们,连程知县都不认识,如今一下子就见到了传说中的大官,气都喘不顺了,下意识地回答道:“回回回相相公,这是火炮!”
李庭芝点点头:“火炮?嗯,火攻之炮,恰如其名。”
“炮”这个字出现的比火炮更早,原先指的是抛石机。
王广金见他知道得越来越多,有些急了,过来踩了魏万程一脚。魏万程急中生智道:“李参议,海上风大,不如咱们去舱中谈话吧!”
李庭芝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知道他们的心思,没跟他往舱里去,但也离开炮位不再看了。
他斟酌了一会儿,又看向魏万程,微微一笑,道:“诸位义士反抗蒙鞑暴政,勇气可嘉,不过若是孤军奋战,困守一地,又能坚守多久呢?我有一策,或可帮助诸位。”
魏万程感觉正戏来了,立刻恭谨地请教道:“还请指教!”
李庭芝向南一拱手,说道:“诸君不若归于我大宋旗下,不但可得到朝廷支援,还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也圆了诸位回归中土的本愿,如何?”
魏万程闻言大喜,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连忙说道:“其实我们早有联络朝廷的想法,但苦于无门路,又不知道朝廷是如何看待我等弃民的,听说当年李”
李庭芝知道他说的是当年李全的事,连忙挥挥手道:“当年奸相擅权,才让义士寒心,但如今众正盈朝,自然不会亏待了诸位。”
“那不知这流程该如何走呢?”魏万程赶紧顺杆往上爬。
虽说这用语有些奇怪,不过李庭芝还是听明白了,他先算了算日子,然后反问道:“不知诸位义士是谁在主事?如此大事,魏君是否当回去商议一番?”
魏万程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没把自家的组织架构说出来,以免吓着他,只是含糊地说道:“应当的,定然要回去议事再决定。”
李庭芝说道:“既然如此,我便修书一封,你且带回去。我要处置淮南防务,暂且脱不开身,不过贾使相近期要回行在复命,你们遣使直接去行在,持书去城南中和坊贾府求见,使相自然会给你们安排妥当。”
听见这个称呼,魏万程心中又是一动。姓贾的?联系李庭芝的背景,难道是贾似道?这可更牛了,虽说名声有些臭,但毕竟也是一大历史名人啊!
实际上他猜的没错,“贾使相”自然指的是贾似道。他现在是枢密使,尊称为使相。“行在”指的是临安,理论上南宋目前的首都仍然是开封,临安只是行在。但他思考了一会儿,又察觉到了什么不对,这事太顺利了,莫不会有诈吧?
于是魏万程又试探着问道:“我们直接去临安就行了吗?不用先去庆元府报备?”
“不用,不用。嗯,我再给你一个令牌,直接前往临安府,若遇水军查探,只要出示令牌即可。途中不要大张旗鼓,只当寻常商旅一般,去北土门外运河码头停了,径直去贾府投名刺,见过使相之后,才按他吩咐行动。”李庭芝解释道。
虽然他跟魏万程谈起招安的事轻描淡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一般,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是有私心的。
按道理,这帮东海人属于海外势力,进临安应当算作“入贡”,确实是应当先由庆元府的沿海制置司报备的。但是现在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的是贾似道的政敌吴潜,若是让东海人从庆元府走一趟,这招安的功劳说不定就被吴潜抢去了。
现在东海人遭遇姜思明的威胁,紧张得不得了,但实际上他们这点危险放在整个天下根本算不上什么,被蒙古人三线侵攻的南宋才是到了生死危机的时候。蜀地隔得太远暂且不说,但李璮突破淮河防线可是朝廷眼皮子底下的事,要是被他饮马长江,那江南不就危险了?整个临安朝廷君臣上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调兵遣将、启库劳军、封官许愿,稍有点救命稻草都要抓住。
历史上的南宋末年,就经常有江湖豪杰带几百义士助战,然后被封了个将军乃至封爵的,还有乡野遗贤提了个什么防御建议,就被紧急起用为官的。后来李璮投宋,宋理宗更是无比慷慨,直接封了个郡王。封王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就连国之坚壁、灭金的孟珙都只拿了一个吉国公呢,可见我大宋对外人的慷慨。
当然,现在南宋朝廷并没认识到李璮其实是自己人,还当一个生死大敌对待呢。如今东海人在李璮背后闹起来,不正好给李璮搞麻烦?说不定闹着闹着就把他给闹回去了呢?不管实际作用如何,政治上总是件大事,是个炒作的好题材。若是能将这伙人纳入朝廷掌控,无疑是大功一件。
这样的大功,怎么能落到别人手里呢?
“原来如此,多谢李公帮忙。”魏万程不明白这些背后的破事,懵懂地点点头。其实他还有些窃喜:招安能不能成先不说,若是能直接把商品卖到临安,省去二道贩子的剥削,岂不是能多赚不少?
没多久,他们便谈妥了条件。李庭芝回到福船上,片刻之后,遣边居谊送了一封信和一面令牌过来。随后不多废话,福船乘北风南下去了南宋控制区,而霜降号则继续在这片海域徘徊,等待跟立冬号交班。
船上,魏万程看着福船离去,还在傻笑着。王广金却急得直跺脚,把他拉到没人的角落,压低声音说道:“老魏,这下子麻烦大了,火炮的秘密不全被李庭芝看了去了?!”
魏万程摸摸脑袋说:“确实麻烦,不过有这么严重吗?要是看一眼就能学过去,武备组那些人废那么多力气是干嘛了?”
王广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本来火炮就只是个思路问题,想不到也就罢了,一旦想到,以南宋的技术造出来毫无问题。在明州的时候你没去阿育王寺看过吗?寺里那一排大小铁钟和铜钟,从几十斤的小钟到几千斤的巨钟应有尽有,有这铸造技术,什么火炮造不出来?我们自己的铸造技术还都是罗老头教的呢。”
魏万程吓了一跳:“这也行?”
“还不止呢,”王广金一副抓耳挠腮的样子,“历史上的火炮出现之后,走了不少弯路。从箍桶锻造法到铸造法,炮身的形状如何才是最优,还有炮管的长径比要多少才合适,还有这重心位置的炮耳,还有这炮车的结构,哦对了,还有把火炮架到船上做成战船,都是看着简单,但是实际上经过长期演化才出现的。要是李庭芝只知道个管状火器的概念也就罢了,这些细节还要花上几十年才能摸索出来,但现在他直接看到了我们的成熟经验,只要大致跟工匠描述一下,做个七八不离十出来,那就是不知不觉一下子进步了几百年啊!”
“你小声点!”魏万程见王广金声调越来越高,连忙止住他,然后看了看周围,小声说道:“不至于吧?后来,那明啊清啊,仿造洋人的火炮,不也没学到家?”
王广金瞪了他一眼,也小声说道:“怎么就没学到家了?我大明的红夷大炮,一炮糜烂数十里这个算了,就连鸦片战争之前的清,都能学着铸出新式的卡隆炮。退一万步说,就算宋人只是照猫画虎,最后的效果不如我们的火炮,但架不住数量多啊,堆也堆死我们了!”
听到这里,魏万程反而放心了:“没事,我们跟南宋是友非敌,他们的炮打不到我们头上嘛。”
王广金叹了口气,说道:“你到底是姓魏还是姓赵啊。好吧,就算南宋跟我们打不起来,但他们要是做了运输大队长,让蒙古人把火炮夺了去,然后依样画葫芦铸了几百门,拉过来打我们怎么办?”
魏万程此时也想到了这种可能,目瞪口呆,喃喃地说道:“这可不得了了”
ps:思前想后,觉得很多书友可能会对东海商社的立场问题比较介意,所以虽然剧透,还是提前说一下。
总体来说,东海商社对南宋的态度是利用而非臣服,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主要是着眼于大局和百姓。大部分人都支持与南宋合作,但不会支持无底线地屈服。但细节上来说,人是复杂的,二百股东里总会有一些特别倾向于南宋的,而他们会对宋人表现出恭谨的态度。但这只是外交行为,绝大多数股东都不会往南边去,依然坚持独立自主不服就干的立场。对于少数的一些人,若是有书友不喜,只当作是工具人即可。
第125章 何去何从
1258年,10月23日,东海堡礼堂。
最近一个多月来大事太多,临时大会频繁召开,到了今天正式大会的时候,已经没什么正式的感觉了,礼堂中只有一百多人,勉强过了半数。剩下的股东都在忙着工作,没空出席,只好把投票权委托给立场相近的股东,把事务交给他们决定。
不过今天的大会,与之前同仇敌忾的气氛不同,颇有些剑拔弩张的感觉,原因就在于商务部提出的寻求向南宋招安的计划。
刚刚从辽东返回的商务部长史若云还没休息过来,就接到了魏万程送过来的“大礼”,紧急召集商务部众人商议了一番之后,便达成了一致意见,向全体大会提交了一份方案,希望东海商社与南宋在官方渠道上建立联系,以结束当前孤立无援的局面。
这个方案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不少人反对。魏万程上台将计划详细讲解了一番之后,立刻就有人站起来反对:
“我们自己干的好好的,非得给自己找个上司,这不是贱吗?”
“就南宋那样的猪队友,攀上去能有什么好处?小心被坑死啊。”
“贾似道给了你什么好处,居然能让你出卖商社利益?我建议清查魏万程的资产状况!”
眼见说得越来越过分,主持人饶文辉连忙敲响了惊堂木,让会场安静了下来。
财政部的孙长天举手发言道:“咳,面子问题其实倒无所谓,有没有支援也问题不大,大不了南宋一点支持不给我们,情况也不会比现在更差。我的顾虑在于,如果我们明面上倒向了南宋,这岂不是在蒙古人的腹心地带上抠出一块来,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万一把蒙古人的仇恨全拉过来,我们能顶得住?而且我们不是在寻求跟李璮和解吗?一旦投向南宋,这条线不就前功尽弃了?”
魏万程解释道:“我们已经招惹上蒙古人了,前不久不还把胶水县那部落给拔了?至于引不引仇恨,不取决于我们怎么做,而取决于他们有多少余力。即使南宋想要招安,也不是马上就能办成的。以他们那朝廷的效率,没几个月搞不定,而且陆路堵塞,至少要等到夏季南风起才能通行。嗯,嘿嘿嘿”他突然怪笑起来:“根据史料,明年八月,蒙哥汗就要战死了,到时蒙古人就会陷入内乱,暂时管不上我们。而且李璮也会因此产生异心,不久后他也会投宋的,自然更不会把实力损耗在攻打我们上了。”
孙长天摇摇头,然后拿起一份标注着“内参”的资料,翻了几页,说道:“你想的太简单了。根据史料,李璮直到投宋的前一刻,还在淮河一带和李庭芝打得火热呢。李璮如果真想反,反之前必然会狠揍我们一顿,以对忽必烈表示忠心,麻痹他争取准备的时间,那我们可就惨了。”
魏万程也拿出同样的资料,指点着说:“你再继续往下看,李璮和李庭芝虽然在淮河激战,但后来他投宋,也是李庭芝引荐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两人根本就没打出火气来!不然李庭芝会帮仇人说话?我看所谓激战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再说了,到了明年,我们的山河防线早已完备,李璮就算真想来试试,也必然被碰得满地找牙。我们完全可以展示实力之后跟他打起默契仗,这样他也可以趁机扩充实力,将来起事的时候还能多坚持一会儿。两方双赢,多好啊。”
“既然如此,”孙长天放下资料本,“那我们投不投宋又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靠蒙古内乱和山河防线,那干嘛要给南宋当狗?”
这时,旁边站着的史若云突然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他们,严肃地说道:“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很多人的心态可能还没转变过来,但事到如今,我们该从更大更前瞻的角度看待现在的局势了。”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中,她去壁挂地图那边翻了翻,挂了一张中国地形图出来,指点着上面说道:“我们现在的战略形势,其实和关中地区很像,地形封闭,内部有平原适宜耕种,有通道与外界连接,但也有关隘易于防守。
中国历史地理,有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说,位于中原的四战之地最难立国,边缘地区易于割据但不易进取,唯有位于角落的关中地区不用担心自身安危,可以闷头发展,然后出山收取天下。
山东也算得上这金角之一,战国时齐国曾经一度与强秦并称东西二帝。但是,最终却是秦国取了天下,自此之后汉、唐都是以关中为王霸之基,却很少听说过有山东诞生的强权,这是为什么?”
她环视了一圈会场,见众人若有所思,便往地图上的关中地区重重一点,说道:“这是因为,关中这一角,并非真的角!
关中只是对于中原文明地区来说算角落,但在整个地理环境上却并非如此。关中强权南可以向巴蜀扩张获取粮食人口,北可以进取草原获取马匹,西可以连接丝路获取财富,可以说有一个巨大的腹地,这才是争天下的根本!
而山东就真的是角了,虽然安全,但背后全是大海,无处扩张,无腹地可利用,早晚会被甩下去我们如今的形势也是如此,如果困守一隅,即使暂时安全,早晚也会被外部强权碾压!”
被她这么一诈唬,场上诸人表情不由得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