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849章

汉明-第849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苦笑道:“或许易位而处,我也会对自己起杀心……败了之后,或许也会选择自尽……!”

    说到这,吴争长喟一声,可不就是如此,自己才穿越到了这个混帐的时代吗?

    陈子龙自然体会不到吴争此时的心境。

    但他心里已经撸顺了此案的大部分疑点,虽然不愿意相信,可……奈何?

    朱慈烺确实有用自己的死,泼吴争一头脏水的动机,曾经如白纸般干净的心,因这个腌臜的世道,变得偏激……情理之中啊!

    甚至,陈子龙可以想象,当朱慈烺向妹妹说出这个方案之时,朱媺娖会是怎样地绝望。

    目睹自己的亲兄长,死在自己面前,不去阻拦、什么都不做,世上怕再无比这更令人痛绝方扉的事了吧?

    一个这样年纪的少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眼见着宗庙再无复兴的那一日,这种绝望……选择自尽,怕也在情理之中了。

    可陈子龙依旧想不通,朱媺娖为何要弑君?

    这不是成全了吴争吗?

    可陈子龙看着面前一脸感慨的吴争,他突然明白了。

    坊间流言,无风,不起浪!

    世无英雄,徒令竖子成名!

    陈子龙突然心灰意冷起来,连殿下临死前都在帮他,连上天也在帮他……人不能胜天,奈何?!

    陈子龙慢慢平静,“成王败寇……到了这时,王爷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吴争苦笑,“孤真不明白,以卧子先生的心术……难道就不明白,孤多年前几度放弃篡位自立,何苦在今日,明室势更衰微之时……做那大逆不道之事,这对于本王有何好处?”

    陈子龙沉默。

    吴争动步,话尽、义绝,便是狰狞。

    杀人不过头点地,无憾而死,是吴争唯一能想到,让这个名满江南的卧子先生……去死的方法。

    “三日后……公审。”

    陈子龙笑了,先是微笑,后放声大笑。

    “王爷杀心已起,三日后,怕是子龙死期了!”

    吴争沉默,没有否认。

    “王爷不怕天下读书人反么?”

    吴争微微皱眉,转身看着陈子龙的眼睛,“孤非圣人,只是个普通人,普通人有的七情六欲,孤也有……若读书人敢反,孤便敢……杀绝!”

    说到这,吴争突然自信一笑,“不过,卧子先生也太高看自己的号召力了……经过这几年,天下已非之前的天下,读书人亦非当年的读书人……卧子先生在江南学院,挥手一呼,不也就二成人追随吗?”

    陈子龙坦然,没有反驳,竟点点头道:“王爷所言甚是……只是,就这二成读书人,所引发的动乱,恐也非王爷可承受的吧……否则,王爷为何来此?”

    吴争心里一叹,这老小子,心静之后,果然难对付。

    然而,陈子龙却不待吴争说话,抢着道:“原本,子龙确实想着,以自己的死,激发天下读书人对王爷的愤怒……但,现在子龙不打算这么做了……子龙的命在此,王爷若要,随时取去。”

    吴争不解了,蹩眉打量着陈子龙,终于问道,“为什么?”

    陈子龙笑道:“人之将死,其良也善……王爷威胁,将天下读书人杀绝……子龙愧为读书人,亦不敢连累读书人……罢了,恩怨,就让它随子龙的死……而逝吧。”

    吴争愣愣的看着陈子龙,突然间,发觉这老小子并没有原本想象的那般可恶了。

    吴争想要开口,却被陈子龙抬手摇了摇。

    “既然大长公主临死都要成全王爷,子龙愧为人臣,自然不敢违逆君上之意……王爷,子龙在此预祝北伐早日功成,王爷早日一统天下……天下……汉人,早日脱离苦海……早日国泰民安!”

    陈子龙正冠掸服肃容,以大礼磕拜。

    吴争心头一颤,眼中有股热,连忙扭头、转头,声干涩地道:“你本不该……如此,你的才华……我给了你施展才华的机会……。”

    陈子龙仰头,微笑道:“王爷可知,首辅为何自尽?”

    吴争一怔,黄道周处以,确实出乎意料。

    陈子龙微笑道:“人,皆有命,而读书人之命,便是从一而终……旧主尚在,焉可附新主?”

    吴争愕然。

    陈子龙继续道:“子龙不如首辅啊……到了今日,方知己之恶……在北伐关键时刻,竟扯了王爷后腿……在此,子龙向王爷赔罪了!”

    吴争突然明白了,明白陈子龙的意思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名声,成就了陈子龙,可一样如套在陈子龙脖子上的枷锁,牵扯着他去做一些事,不容反抗!

    吴争转向,向陈子龙走出一步,伸手去搀扶。

    陈子龙没有拒绝,随从地被吴争搀扶起。

    这情景,不是生死之敌,倒象是君臣相得了。

    “王爷军务急吗?”

    吴争一愣。

    “若不急,不妨与子龙说会话?”

    吴争微微点头。

    陈子龙此时就象换了个人一般,令吴争意识有了迷离、恍惚。

    “王爷并非是雄主。”陈子龙打量着吴争,“也非明主。”

    吴争不知所谓,看着陈子龙。

    “当年殿下继位之际,王爷错失自立良机。”陈子龙喟叹道,“王爷心性,优柔寡断,非雄主也!”

    陈子龙感慨着,“王爷对外扬言,善待宗室……然,处处逼迫,数年间,宗室成员不断零落,有心人都明白,不过是掩耳盗铃之术。”

    “既非明主,又非雄主……却短短数年内,成就了这番伟业,果然是上天造就啊!”

    “既是天意,非人力可抗……子龙亦不敢逆天改命。”陈子龙喟叹道,“只是,这天下苍生就将成为王爷随意摆弄的棋子……令人忐忑、心神不安哪!”

    “好在……王爷总算是志坚之人,数年如一日,执意北伐收复河山……如今已离克全功之日不远,聊以解心中之忧啊!”

 第一千九百十七章 不破不立

    陈子龙抬头道,“王爷可知,为何您权倾天下,人心依旧若即若离吗?远的不说,近的,如首辅、如子龙、如大将军府诸公……您不会不知道,子龙召集上万人,动静不为大将军府侦知吧?”

    吴争神色凝重,点点头道:“卧子先生所言甚是……争也想不通这点,按理说,诸公心向我,不该任由你……胡来!”

    陈子龙轻轻一叹,起身,走到墙角的草堆,和身往上一躺。

    侧身背对吴争,象是自言自语,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吴争脑子里“轰”地一声,象是抓到了一些什么,可一时半会又不能通透。

    踌躇间,陈子龙再次说道,“读书人明事理……明的是什么理?”

    “传承!”陈子龙依旧背对着吴争,“王爷想要一个君不君、臣不臣、弃士人、扶布衣的世道,那就须改变读书人的想法……确实,王爷也在这么做了,可用的人不对,让旧人教新人,事倍,功半矣!”

    吴争大悟,躬身一礼,“谢卧子先生指教!”

    陈子龙挥挥手,“汝不杀伯仁,伯仁亦为汝而死,前有首辅,今有子龙……商贾逐利不可尽信,莫负读书人!”

    吴争张口,注视侧卧的陈子龙良久,几度欲言又止,然,最终轻轻一叹,转身而去。

    ……。

    名满江南的卧子先生,死了。

    不是死于狱中,而是死于刑场。

    湧金门外,西子湖边。

    读书人连寻个死地,也是那么诗情画意。

    吴争同意,虽然没有去观斩,但,陈子龙无论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吴争决定,都一一满足。

    任何时候,不能亏待了读书人!

    正如陈子龙最后嘱托——莫负读书人!

    吴争甚至同意,不阻拦陈子龙任何故旧至交的交谈、观刑和民众自发的祭祀。

    这是一场数万人参与的公审。

    从周边各府闻讯涌来的上万读书人,皆跪地痛哭。

    痛哭声,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吴争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听到,但可以想象得出,这种场面。

    一代文豪,没有死在鞑子的刀下,却死在了自己人的刑罚下,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按察司,以张煌言为首,组成七人陪审。

    众目睽睽之下,除张煌言弃权,另六人皆裁定陈子龙有罪,死罪!

    没有人敢在这种局面下枉法,这是吴争的明谋。

    杀人不难。

    难在于,诛心!

    无数的人在场内诅咒着,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谁都明白,他们在诅咒谁。

    这是一场无法挽回的审判。

    无法挽回之处在于,无人能、敢去质疑它的结果。

    陈子龙自己主动认罪服法,而所获之罪,又是不赦之列的谋反罪,恐怕连天王老子到来,也难以改变他的结局。

    而大将军府的政务,从五年前开府之日,吴王殿下就未插手过。

    也就是说,按察司组成的陪审团,皆是江南极负盛名之辈。

    譬如,为陈子龙两朝同僚,清军南下之时,写下绝句“……君恩未报徒长恨,臣道无亏在克艰;寄语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明志的天启年进士张肯堂。

    譬如,少时与陈子龙、宋征舆共称“云间三子”,同为应社成员,此时为吏部主事的李雯。

    连这些陈子龙的故交至友,皆认为陈子龙所犯之罪不可赦,陈子龙自然是死定了。

    吴争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此时,怕再没有人,可以阻挡自己改变这天下的脚步。

    无论是谁,皆扫除之!

    哪怕是名满天下的卧子先生,亦不能!

    可敬重之,然,须杀之!

    不杀,则法不可立。

    不杀,改革则废!

    而陈子龙自己,也在数万人目光下,坦然认罪。

    从张煌言的口中得知,陈子龙从始至终,面带微笑。

    只是在审判结果出来之后,他似乎发了些牢骚,“……我本一身傲骨,

    奈何世事无常。

    悲从心中起,百般不如人。

    本以为傲从骨中生,万难不屈膝。

    可是傲骨又值几文钱?

    最可叹放下了尊严,却换不回柴米油盐。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哪……!”

    陈子龙最后面朝为他痛哭的读书人,拼尽全身力气地大声呼号,“……向北!向北!向北……!”

    引得万千读书人,由此齐齐诵读陈子龙早年所做,被江南读书人熟知的《别赋》:“……至若祖道浙江,歌骊易水,击筑渐哀,举杯数起。人虎狼兮不复还,感乌马兮谁能理。信事君兮无二心,愤国仇兮渐壮士。独临风以唏嘘,咸攀辕而莫止……。”

    做人做到这种程度,死,而无憾矣!

    吴争听后,对张煌言如厮感慨道。

    张煌言看着吴争许久,突然撩袍摆,屈膝而跪,“启禀监国吴王殿下……臣,有罪!”

    吴争闻听,脸色平静,没有丝毫意外。

    “前者已逝,往事不可追……此事,到此为止吧!”

    说完,吴争飘然离去!

    张煌言闻言如中雷霆,颓然坐地,而后放声嚎哭,形若疯狂。

    ……。

    陈子龙主动认罪服法,让江南各府读书人,虽不满,但无理由反抗。

    人的忘性很大,仅三、五天后,市井坊间酒肆茶楼,皆已很少有人谈起陈子龙的死。

    而随着凤阳府大捷的消息传开,民众的狂喜,瞬间洗去了心中的最后一丝哀怨。

    吴争说得对,前者已逝,往事不可追。

    活着的人,还得继续往前走,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大将军府的府门,已经修缮。

    死去的府卫,已经收殓,家人被妥善抚恤、安置。

    而府门外,街道上的血渍,已经被冲刷干净,干净得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那极其不堪的一幕。

    然,最棘手的,还是被府兵和长林卫抓捕的那数千叛乱者。

    不能总关在狱中,又不能尽杀之。

    放,则法不立。

    杀,则苦人心。

    王府中殿,议事堂内。

    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等诸公,已经为此商议三日,皆不得要领。

    他们心中皆主张赐以宽仁,可他们不敢。

    特别是陈子龙的死,让他们见识到了,吴王殿下随和的外表下面,有一颗坚定而固执的心。

    就在诸公愁眉不展之时,打回到杭州府,就没有与他们商议任何事的吴王殿下,出现了。

    “不知者不罪!”

    “只究首恶,协从不追!”

    “妇孺老幼,亦如此!”

    惊愕之后,诸公跪服,皆称颂道:“殿下英明!”

 第一千九百十八章 洪承畴被启用

    相较于杭州府的这场内乱,清廷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凤阳府大败的消息传来,清廷震动,顺天府内,人心浮乱。

    到了这个时候,就不会再有人还敢妄言“收复江南、征伐伪朝”诸如此类的“豪言壮语”了。

    太和殿内,死气沉沉。

    数百计的朝臣,竟落针可闻。

    一直想亲政之后,成为一代明君的福临,脸色铁青。

    也是,耗尽了国帑,连自己囊中的私房钱、连带着太后亲额娘的嫁妆都陪进去了。

    整出十多万新军,一战,没了一半。

    没了也就没了吧,还便宜了南边那小子。

    听说,被俘虏的士兵、战马,能整编出三、四万骑兵来。

    最火大的是,东昌府平山卫的临阵倒戈,引发了京畿周边原降清明军的反乱。

    这不是要老命嘛!

    做为清廷“定海神针”的驻京八旗,早已名存实亡,被多尔衮于徐州糟蹋了一成、多尔博在兖州送了两成,鳌拜这蠢货又在小汶河又去了一成多……好嘛,如今的驻京八旗,实际上堪堪及半,就剩下福临自己手下的正黄、镶黄等四旗是完好的了。

    “……如何应对?”福临愤怒地喝道,“难道真要等北伐军打进京城,闯入此殿,诸位才能想出退敌之策么?!”

    没有人回答,谁敢出这个头?

    打仗这玩意,最惧逆势。

    风头正劲时,哪怕是派出个庸人,也能不断打胜仗。

    可若是逆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