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长随-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李桂几下穿好衣服,来不及梳洗便开了门。
而门刚打开,伴鹤便两眼放着精光说道:“大秀才,没想到你居然是个大才子!夜黑见烛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我都会背了!哦哦,快快,老爷正等你,还要上朝。”
李桂:“……”
快步走到赵姨娘的两间小屋,里面灯火辉煌,而才到院子门口,小鹊就在门口喊道:“老爷,他来了。”
“快,快让他进来!”
……
在小鹊的招手的示意下,李桂进了屋。屋子里贾政正一身便服坐在中堂正中的黑檀木八仙桌上,八仙桌上是一碗热腾腾的八宝莲子粥,一小蝶鹅油卷,三个装着酱料的小碟。
见到李桂进来,贾政宽袖一挥,对着正要行礼的李桂说道:“不要行礼了,我估摸着你还要上山,还有些事要问你,所以让伴鹤去叫了你,一切从权,来一齐吃些。”
说着说着贾政一项古板严肃的脸如春风化雨般,充满了盈盈笑意。
赵姨娘还没见过贾政这样畅心的笑脸,也没贾政这样随意而亲切的招待人,更没想到贾政居然要李桂与他同桌!她一下子呆了,当然小鹊、小吉祥也呆了。
贾政立刻察觉,转头对赵姨娘微愠道:“还不装饭!”
赵姨娘这才反应了过来:“哦哦,是老爷。”
李桂也没想到贾政居然会这样招待他……他心里有些诧异、有些感动,还有其他一些莫名的东西,但他也清楚现在不是矫情的时候,也不是谦让的时候,拱了下手:“长者赐不敢辞。”
而李桂刚刚坐下,贾政就说道:“不是冯贤侄,差点让你明珠暗投,既如此,你为何还要离去。”说到这里,想到冯紫英弄巧成拙,贾政一向难见笑意的脸再一次笑了。
昨晚回来的路上李桂就想到贾政肯定是要问他这个问题,而在路上他也想好了托词,尿尿、肚疼之类的……
但是看眼前贾政那张至真至诚的脸,他倒不忍敷衍了。微微想了想,李桂认真回道:“回伯父,不是我想走,而是我不愿得罪人也,这场诗会在院试之后,卫若兰又在信王身边,很明显信王欲扬卫若兰之名也,我在书院也有所听闻,我也只伯父欲扬我之名,但想来不在一时,所以考虑再三,我才离去。此等聚会,以后不去也罢。”
“哦……”
贾政这个人是迂腐方正的,也就是肚子里没那么多弯绕,这一点在《红楼梦》里体现的很清楚,他去地方上当学正,手下的随从都赚的盆满钵满的,他却要从府里拿银子,惹得王熙凤念牙……
因此他没想到这诗会里还有这般门道!再想想站在忠信王身边的卫若兰,事情也确实如李桂所言,他不禁轻轻的‘哦’了一声
而后贾政就想到李桂居然能这样看清事、识大体、知进退!又想到冯紫英居然捡了起来,弄巧成拙,又让这事何其妙也!
突然之间一股宽慰的舒畅在贾政心里勃发,他坚硬的眼角突然松弛,一股温存的笑容蓦然流出,轻轻点了点头,贾政说道:“贤侄所言极是,那种场合以后不去也罢,贤侄老成持重,很好、很好。”
没想到贾政居然能听进李桂的话,还很赞同!想想贾政平时在她们面前说一不二的做派,赵姨娘、小鹊、小吉祥眼睛里光韵闪烁……
第四十九章 隐逸
陪贾政点心了一下,再和王荣一起来到西山时,已是霞光万道……
而李桂刚从马车上下来,“见过后庭兄。”“后庭兄请了。”两道清朗声就行青云客栈里传了出来。
李桂转头一看,只见俞图与一个不认识的生员正一边向他行礼,一边向他走来。
“俞兄请了,这位兄台请了。”李桂也抱拳回了下礼。
而说话之间俞图和那不认识的生员已经走到了李桂的身边,随即那不认识的生员再次抱拳,笑道:“在下裘安,字万全,家祖父乃景田侯,与贵府多有交往。”
这么一说李桂倒想了起来,景田侯确实和荣国府同气连枝,原著中秦可卿死后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还设了灵棚……
李桂估计这裘安在景田侯府的位置和贾环差不多,只是比较有志气、有学问而已,但为以后计,不论如何是不应该与他走的近的,因此拱了拱手,心里念叨着:“这连我的字都知道了!”口中不冷不热的说道:“久仰,久仰。”
因为两府的关系,裘安还以为李桂会对他热忱有加,没想到李桂会对他平淡如常,他还以为是因为李桂在在意以前这些生员对他的态度,不禁尴尬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没想到后庭兄如此大才,原来我等真是有眼无珠。”
虽然李桂不愿意与裘安走得近,但裘安的态度却让他感觉满意,“这人全无权贵子弟的傲娇,心境已成,可成大器,可惜不免受家世之累,万全是一点也不完全!”心中想着,李桂回道:“万全兄过奖了,不过是当时有感而发罢了。”
而俞图接着说道:“有感而发,也需才学做底蕴,后庭兄真是过谦了!哎,后庭兄如此才华尚且如此谦虚,我等以貌取人真是令我等惭愧,哦,对了,昨日后庭兄为何匆匆离去?”
“是啊,后庭兄为何离去,要不是冯兄,我等还不会识的君之庐山真面目。”想到冯紫英的心思,大概不在于扬李桂之名,说到这里裘安不禁淡淡一笑。
而李桂随口敷衍道:“当时有些私事,不足外道也。”
李桂不想说,俞图与裘安也识趣的不再追问,随即裘安笑道:“只是后庭兄离去,那诗会不免虎头蛇尾。哦,后庭兄在下有一疑问,想讨教讨教,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桂道:“万全兄言重了,请讲。”
“古人云诗言情,又言诗言志,试问后庭兄,此两者何为真?”
诗言情或诗言志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深的问题,它牵扯的是诗歌的创作目的,而对这个问题的辩论实际上一直绵延,李桂以前学时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但其实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在两者关系的厘清上清晰了些,有的认为是包含关系,有的认为是交叉关系。
而李桂的看法是包含关系!
而现在李桂清楚现在实力已经不允许他太过低调,太过低调那就成了虚伪!而这个答案也并没有太超越这个时代,因此闻言李桂闻言回道:“《诗三百》大都言情,但其中不乏愤慨之气,悲愤之情,如《硕鼠》,但悲愤之情中又有慷慨之志,恨不得将彼一扫而尽,因此,窃以为志在情中,情中有志。”
“哦……”“哦……”
而李桂的这个观念虽然超越这个时代不多,但这个观念对俞图、裘安来讲还是比较新鲜的,因此闻言俞图与裘安都不禁眉头一扬,轻轻叫了一声。而后俞图说道:“后庭兄果然大才,想法与众不同,只是写作时情与志应侧重哪点?”
具体写作时侧重哪点其实也不好说,直抒胸臆也不乏名篇,比如李白的诗篇,因此李桂说道:“这个,窃以为应看个人所长了……”
……
红叶漫道,李桂和俞图、裘安随意交谈着,而后下山买食的、归来上山的,看到李桂都围了上来,到达书院时已有六七人。
而刚到达书院牌坊,生员们看到,便一个、两个、三个、五个的次第的迎了上来,都是长鞠一躬,然后说着和俞图、裘安相同的话,行走之间也有生员邀请李桂入社的、饮酒的之类求交往的。
交浅言深,人生之大忌也!而且李桂也知道这些生员禀奉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信条,好言政事,要是在以往的朝代李桂会不以为意,但是李桂却知道《红楼梦》的朝代实际上是以明为表,以清为里的,以后的几位皇帝对读书人的态度可不怎么好,对于这些人中的领袖人物更不友好,因此对于这些人的请求,一概婉拒。
而从昨日诗社发生的事情,众生员也以为李桂性格隐逸,因此对李桂的拒绝也不以为意。
谈话间到了学堂,众生又开始向李桂请教起诗歌……李桂只得委婉而谈,而他不知道的是这期间卫若兰与陈也俊正跟在他的身后,神情落寞。
而没过多久,一声苍老的咳嗽声响起,沈正阳一身青袍,头插木簪,苍劲如轻松走上了讲台。而后他抬头往下扫了扫,见李桂仍盘膝坐在原处,已经名扬,却仍能固守本心,沈正阳满意的对着李桂点了点头。
……
与此同时,早朝完毕,刚退出乾清殿,贾政就听到一道苍老的声音:“夜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狼,散作满河星,好诗啊,好诗啊,存周你眼力不错。”
贾政蓦然回头,只见首辅赵文重正向他走来,两侧的官员已给他让出了一条通道,有的还在向他抱拳行礼。
而赵文重在贾政心里是天下士子的代表,是诗书传家的代表,是他要模仿的对象,也是想靠近的对象,只是由于他出身勋贵,官职又太低,对方的大腿对他来讲又远又重,他捞不着,也抱不住!
而现在赵文重居然主动和他说话了,而且还表扬了他!“他……他……”贾政心里莫名的激动起来,直到直到赵文重到他跟前,他才猛然惊醒,随后他赶紧深鞠一躬,匆匆回道:“老大人过奖了,当时我只是觉得此子有向学之心,且彬彬有礼,所以所以……”
闻言赵文重点点头,说道:“有向学之心必然会苦读,彬彬有礼必然谦逊好学,此子又灵气盈然,必可造就,存周福气不浅。”
说着,赵文重捋着花白的胡须,微笑着迈步而去。
而实际上贾政的官职和他相差万里,要不是李桂的诗合了他的口味,他真不会主动和贾政说话。
当然以他的身份即使和贾政说话,也不会太多,所以三言两语之后,他便离去。
“恭送大人。”贾政的声音带着微微的激动。
而他刚刚起身,一道羡慕的声音就再在他耳边小声的响起:“存周,恭喜啊,被首辅大人相中……”
……
与贾政一样,一上午贾政是被同僚的羡慕声包围着度过的,有的同僚甚至放言,也要在自家府院中考察一番!
而李桂确是被生员包围着度过的……
当然繁嚣之后是平淡,这是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过经历过繁嚣,再经历平淡,相比于一直平淡,却是另一番心境。
不知为何,从西山归来,进入客房冷清的青石道,路上的宁静却让李桂升起一股舒适感。
而他刚打开他院落的黄铜锁,“坎汞离铅已相汇,八脉俱通身属阳……”一道炼丹歌诀蓦然在他耳边响起,李桂转头一看,只见单聘仁、詹光、卜固修正含笑向他走来。
李桂的头大了起来……
第五十章 妇人
而于此同时贾政也回到了府里,与李桂不同的是他的头并不大,相反,他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因为这股热乎乎,他一项古板刚硬的脸色变的柔和了起来。
而封建社会里,女人是围绕男人而转的,贾母撵府里的婆子、媳妇,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侍候你们的男人去吧!
因此贾政的脸色好,王夫人的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在给贾政换衣之际,王夫人突然想到晌午王善宝家找她的事情来,于是笑道:“老爷,有个事儿想给你说一下。”
“何事?”贾政一边把胳臂伸进便服的宽袖,一边轻松的回道。
王夫人浅浅一笑道:“今天晌午王善宝家的来找我了,说是她娘家有有一个侄女,二八年华,容貌与李桂也匹配,想说给李桂,想请老爷、老爷……”
说到这里,王夫人突然觉得空气有些发凉,她本能的寻着冷源抬起了头,却发现贾政眉头紧皱,眉梢都挑了起来。
多年夫妻,王夫人知道这是贾政发怒的先兆,在要打贾宝玉的时候向来这样,她不明白贾政为什么上一刻还春风化雨,下一刻就雷霆将发,她忐忑着,讷讷的不敢再言。
而此时贾政心里好像自己什么宝贵的东西要被人偷走一样……
他是忍不住的想生气,要是跟前的是赵姨娘或周姨娘,他早已随性发挥了,但王夫人是正妻,背后还有王子腾这颗大树,贾政不得不忍耐,但还是忍不住‘哼’了一声,愠怒道:“一枝梨花压海棠,学问好了,功成名就,何患无妻!”
说吧,贾政一甩长袖,扭身出去了。
王夫人虽然不懂一枝梨花压海棠的内在含义,却知道贾政是反对这门亲事,这个倒让她放了心——她本来还以为贾宝玉又做什么惹贾政生气了呢!
“为一个外人怎么生那么大的气!这王善保家的……”
王夫人这是小事,甚至是好事,毕竟是提亲的……
王夫人心里正嘀咕着,这时帘子‘哗啦’了一声,王夫人转头一看,却是贾政又回来了!
王夫人急忙迎了上去,忐忑道:“老爷。”
贾政摆了摆手,说道:“你倒是提醒了我,明日你挑一个丫头去李桂那里侍候梳洗。”
说到这里想到自己竟然忽略了这一点,如此俊才身边竟然没有一个侍候的,贾政心里竟有些自责,于是又继续说道:“找一个模样周正些的,手脚伶俐的,也好缝补。”
说罢,贾政再次转身,去了赵姨娘的两间小屋。
贾政给李桂的待遇并不过分,最起码在王夫人等眼里不过分。
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弃也,因此不论男女人人都是一头长头发,梳洗编扎便有些困难,同样的还有鞋袜等都要手工制作,缝补更是手工,也因此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身边大都有几个丫头,至于丫头的数量则要看家世身份,贾宝玉身边有大小丫鬟八个,还有小厮、书童、随从的侍候着!
最少的也会有一个!当然平民出身的生员可能没有丫鬟、小厮的,但最少会带一把梳子、一根针。
贾政怎会让李桂带一把梳子、一根针!
王夫人也知道最近李桂给贾政带来了不少荣光,因此在她眼里贾政给李桂这样的待遇很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