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长随-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他让李桂去主持这事,主要也是看李桂有这方面的能力。
因此看完李桂的条陈之后,雍元帝笑道:“你也是用心了,就照着你的意思办吧,所需人、物你自己去协调就好了,对他们就说朕已经同意了,这事你也不用太急。”
说完雍元帝挥了挥手。
……
李桂退出御书房之际,直接对裘世安使了个眼色……
而李桂只是在御书房外站了一小会儿,裘世安就满面笑容的走了出来,李桂见此,行礼道:“参见世伯。”
“哈哈,那杂家就托大了,贤侄且到我屋里做。”随即裘世安笑道。
……
“贤侄,皇上对你真是……”
……
“贤侄晚上有空否?”
……
裘世安在内务府有一处单独的房间,一路恭维着……行礼落座后,裘世安立即笑道:“贤侄,你要的那些图纸,回头我让人给你送到府里去。”
李桂闻言笑道:“不瞒世博,小侄还另有一件要事要与世伯商议。”
“贤侄客气什么,直说就是。”
“那小侄就直说了,现在有一个大好的生意就在眼前,小侄不敢独吞,想与世伯及内务府合办,一报皇上知遇之恩;二来多谢世伯的照顾。”
裘世安对于李桂弄银子的事情现在是一点都不怀疑,而且和其他太监一样,裘世安对于金银有着特殊的爱好,毕竟作为太监,能引起他心潮起伏的东西实在不多了,因此闻言裘世安立刻两眼放光道:“贤侄是什么生意,你且说来听听。”
“是船厂,世伯你想,不提水师造船的事,皇上命令在海上交易,此令一出,民间求船者必多矣,一艘大船所需金银动则几千几万,十几万,其中利润巨矣,桂不敢钻营,所以想着打着皇上的旗帜,你我搞些小银子就可以了,世伯以为如何?”
听了李桂的话,裘世安眼睛再次一亮,但眨了眨老眼之后,他眼色却便的冷清了下来,然后诚恳的说道:“贤侄的意思杂家懂,但不瞒贤侄,现在内务府手头紧着呢,只有三十余万两银子了,这年节一到,又的花去一笔……”
裘世安之所以这么说,还以为李桂是想从内务府借些银子铺底呢!
当然他并不是不想借,还是那句话他是相信李桂搞银子的本事的,也相信李桂的说法,建船厂能搞到大银子,但是现在内务府却银子却是真的。而他作为内相,有一点必须保证的是必须让雍元帝时时刻刻有银子,这三十余万两已经到了他心中的警戒线了。
一句话,他现在真的是有心无力。
李桂闻言就知道他误会了,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然后说道:“世伯误会了,小侄岂敢动这个心思,小侄的意思是内务府随便出个万儿八千两银子,以后赚了银子好分红,要不然皇上也不好意思要不是?至于开船厂所需的银子,小侄自会想办法。”
第四六二章 资金
闻言,裘世安这才明白李桂这事故意给雍元帝送银子,随后禁不住“啧啧”道:“贤侄这么做真是急皇上之所急,怪不得皇上如此重用你,那既如此,杂家也投个两万两你看如何?”
李桂这么做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让雍元帝心动,进而进一步支持开海,一个现实的因素是他一个人吃不下这造船厂,若他独吞,那些眼红的、御史台的大夫们只怕告他的折子回如滚滚洪流,但拉上皇上就会好的多!
当然拉上雍元帝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想把船厂搞成秘密基地,因此他不打算与人合股,而拉上内务府正好能起掩饰作用。
因此闻言,李桂笑道:“可以,让世伯破费了。”
“如此,一切就有劳贤侄了。”
……
与裘世安商议完毕之后,李桂直奔兵部……
扛着雍元帝这面大旗,李桂主要是人员的调动而已。
中午从吏部出来以后,李桂还是去找了沈正阳,然后和沈正阳、周天演等人小酌了一番,之后才乘轿回了府。
当然路上李桂也没有闲着,他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搞到银子。
搞银子是因为造船厂,他实际上已经把造船厂似为禁脔,以后的枪炮火药等等都要在里面实验,毕竟这是一个很好的幌子,但也正是如此,他不想被过多的人参合。
至于让雍元帝、裘世安参合,除了扯他们的虎皮求的安稳之外,另一个好处就是不论是雍元帝,还是裘世安,他们都不会具体参与到船厂当中去。
当然其他人若是参与了,或许也不会具体参与,但以后最少会对船厂的收支敏感,这些收支情况也是秘密,李桂也不想被更多人知道,而雍元帝与裘世安却不同,只要他多给他们些银子,他们只会认作是他故意多给的,是他的心意。
而且以他们的身份也不会,也没精力去过问这些小事。
但是如此,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李桂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搞到开设船厂的银子——开设船厂,这种事李桂并没有做过,但即使没有做过,他也清楚所需的银子不会少了。
而他的家底子因为前一阵子买宅子,已经被折腾的差不多了,前两天王熙凤对她说,她这里只有不到一万两银子了。而王熙凤这里的收入实际上是李桂的主要收入。
不过对此李桂并不着急……怎样赚银子,他早已留有后手,现在可以出手了。
……
而李桂刚下马,王忠就上前毕恭毕敬的说道:“老爷,山先生和单先生他们来了,正在中堂里。”
“他们来的倒是及时。”
闻言,李桂思忖着,同时点了点头,然后往中堂而去……
而在此时山子野与单聘仁也是刚刚饮过酒,正在中堂里说着闲话。而可能是因为生活变得安逸,也可能是少动的缘故,单聘仁明显的发福了,山子野因为习武健身已经成了习惯,因此身体倒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脸上的风霜之色少了许多,变的有些白了。
他们并没有喝太多的酒,当李桂的脚步声在中堂外想起的时候,他们立刻转过了脸……
……
“老爷比以前清减了。”叙礼之后,单聘仁笑道。
“先生倒是发福了。”
“托老爷的福。”
……
单聘仁与山子野也是许久没见到李桂了,寒暄之际,欢愉之色溢于言表。
如此寒暄了一阵子之后,李桂笑道:“想必两位先生已经知道了,桂现在被认命为市舶使,不日将要去泉州,桂想请两位先生同去,不知两位先生意下如何?”
山子野与单聘仁虽然已经投靠了李桂,但此时南方还被视为烟獐之地,因此李桂并不愿意强求他们,当然在李桂心里他认为单聘仁与山子野一定会与他一起去的。
而李桂话音刚落,山子野已经拱手笑道:“我等向受老爷大恩,此去自当追随。”
而单聘仁也笑道:“只要老爷不嫌我等老迈,老爷让我等去哪里,我等自当去哪里。”
“古人果然重义!”
李桂闻言心中嘀咕了一句,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随后低头思索了一下,李桂笑道:“不瞒两位先生,桂现在有事轻两位先生去做。”
”老爷请吩咐。”单聘仁与山子野几乎异口同声道。
“桂想请两位先生先烧些焦炭,然后在拉一车河沙,同时制作一个鹅卵石大小的圆珠模具,不日桂将过去。”李桂说道。
李桂这么做就是想烧制玻璃珠,烧制玻璃珠的目的是为了给建设船厂筹备银子。
他认为这是最快、也最可行的路子,因为不仅从历史中李桂清楚这条路可行,而且在现实中李桂就穆罕默德买买提等人已经走过这样的路了。
而如果要是把珠子做大些、做圆些、在做透彻些……
……
李桂并没有直接说让山子野、单聘仁准备这些要干什么,而山子野、单聘仁也识趣的没问,但是两人都有预感,李桂这是要有大动作了!
同时他们心里有一种恍然,原来李桂让他们烧制焦炭,研制火药,只不过都是为某些事做准备!
“老爷做事真是层层推进,也学究天人……”
想着焦炭的神奇火力,单聘仁与山子野心里不由的感慨着,同时更好奇下一步李桂将会做什么。
……
而于此同时忠义王府金碧辉煌的大堂里,忠义王手里转着冒着绿光的翡翠铁胆,一边与南安郡王、北静王交谈着,北静王的玉冠上还镶嵌着一颗鹌鹑蛋大小的琉璃珠。
“许兄,我观刘正德等人对开海之事如此积极,此中利润大否?”闲谈中水静向许寿问道。
北静王府一项镇守北关,在南方生意不多,对海贸也不了解……而现在随着摊丁入亩的施行,预感到收入将要减少,又见南方的官员对开海如此热忱,所以水静也是微微动了心。
而许寿作为南安郡王对于南方的事情自然了如指掌,闻言“哼”了一声,说道:“海贸利润极大,但那李桂想弄成,哼哼……”
第四六三章 完结
“许兄这话怎么说?”北静王疑惑的问道。
之所以如此,原因还是那句话,长期的禁海,再加上他家的经济活动主要在北方,所以水溶对海事并不太懂,在他看来,有泰宁帝的支持,再加上李桂的聚财能力,这事应当能成。
而许寿闻言“呵呵”一笑道:“水兄有所不知,这开海表面上来银子,这背后却是吞金巨兽,别的不说,就是舰船就是个大窟窿,这舰船上吃的、喝的、用的,处处都得银子,另外还有船上的舰炮,这更是海量的银子!我朝水师为何薄弱,就是因为没银子!他李桂就是再有能耐,也搞不到这些银子。
再说了,即使能搞到,水师规模也不会大,水兄也应当能看明白,皇上也没有大搞的意思,而现在海上盗匪多如牛毛,他那小船几艘我看难够他们折腾的,咱们走着瞧就知道了。”
“哦……原来如此,我本来还有意做些海外生意呢,听许兄这么一说,看来是不行了。”闻言,水溶笑道。
“水兄要从这方面找补,却不一定要经过他李桂。”
“哦……”
……
给雍元帝上完条陈之后,李桂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柳湘莲、詹光与卜固修、修洪宝等人的回信了。
而另一方面李桂也清楚这事雍元帝其实不急,再加上将近年关,他想着过完节再去,于是就上了个折子。
对于李桂这微小的请求,雍元帝当然答应。不过他并不清楚李桂其实是另有所图。
李桂清楚的是年节的时候,是欢庆的时候,也是人一年中最大手大脚的时候……
十二月六日,也就是单聘仁、山子野回去的第二天,李桂和邓会、卜世光一起去了崮山后。崮山后虽然是李桂买下的村子,但是李桂来的时候却是屈指可数,也因此崮山后的几十户人家也并不认识李桂这位东家,因此李桂到来之后,立刻引来了这些人围观,不过出于畏惧权贵的心理,他们都站的远远的……
……
而在此时单聘仁与山子野早已按照李桂的吩咐,安排好了一切,因此来到单聘仁已经扩大的院落之后,闲谈了几句,李桂立刻吩咐把运来的河沙装到坩埚里。
坩埚不大,不过李桂也没想弄多少玻璃珠,要是弄到与后世的玻璃一样多,那就难以是物以稀为贵了。
焦炭火点燃之后,单聘仁的儿子拉起了风箱,火苗吞吐之间,河沙渐渐变红、变亮……
这期间单聘仁、山子野以及单聘仁的两个儿子一直注视着坩埚。
因为李桂没说在做什么,他们心里都有着很深的疑惑,当然这疑惑后来变成了好奇——他们不明白李桂为什么要烧这寻常的沙子。
河沙渐渐明亮,最后竟变成一锅混浊的、散发着白炽光芒的液体,不知为何,山子野和单聘仁都觉得这东西有些似曾相似,而单聘仁毕竟经常炼丹,微微沉吟了一下疑惑的说道:“这难道是琉璃?”
说话之间,单聘仁的老眼逐渐亮了起来,因为在这个时代虽然越是纯净透明的琉璃越值钱,但因为物以稀为贵,即使琉璃不透明也是很值银子的。
而现在李桂居然有简易烧制琉璃的方法,这普普通通的、随处可见的河沙!
“正是!”
李桂闻言点了点头。
而听到李桂肯定的回答,单聘仁、山子野、邓会,以及单聘仁的两个儿子眼角都不由得一挑,都感觉到了一种趋势,一种银子犹如长江大河,将要滚滚而来的趋势……
而这时李桂已对邓会开口说道:“你拿那个铲子使劲搅它。”
用沙子初烧制的玻璃是混浊的,但经过搅拌后就会变的透明,俄国人最初得到烧制玻璃的方法后得到的就是不透明的玻璃,又想不出办法,只得重金求方于西方,花了一百万银币后得到两个字——搅拌。
而山子野、单聘仁、邓会他们几个虽然不知道李桂让搅拌的用意,但是却知道李桂一定别有用意,于是在邓会搅拌时他们几个便眼睛一眨不眨的注视着坩埚里的玻璃浆。
而随着邓会的搅拌,他们突然发现坩埚里的玻璃浆似乎变的透明的一些……
看到这里,“琉璃珠”这个词从一下子从单聘仁、山子野等人的脑海里窜了出来,想到琉璃珠的天价,单聘仁心中咯噔了一下,“这……”随即他抬头像李桂问去。
虽然已经意识到,但是他还是想确定一下,而在问话之间,他的一双老眼已经是精光闪闪。
而李桂微微一笑,说道:“这就是琉璃珠!我要开设船厂,还需要些本钱,所以想到了它……”
李桂轻轻的絮语中,不论是单聘仁,还是山子野、邓会都有一种感觉,一种极度富足的感觉——几千几万两银子算什么,自己靠着的是条“银”河!
……
可能是靠近年关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师逐渐热闹了起来,而在腊月二十六的时候,许寿与水溶等与忠义王在柳潭胡同戏园听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