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长随-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初六山子野和牛大、牛二去了李桂的村子崮山后,在山里实验了两天,射程与威力都不如薇薇安送给李桂对,而且发射了几次后,短铳上出现了裂纹,怕炸膛,三个收了手。
随后带着三只身上千疮百孔的野兔和凌乱到快到无毛的野鸡回了府。他们知道李桂喜欢吃野味的。
当晚山子野将情况告诉了李桂,听完叙述后,结合后世的道听途说,李桂觉得这里面其实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火药的问题,火药的威力不够大;第二个是钢铁杂质的问题,钢中炭等杂质太多,导致炸管。
而李桂虽然来自后世,却没有炼制过炸药,但是炸药的威力不行与炸药的配方有关,这一点他是知道都,他甚至知道炸药的方程式,但她也明白纯粹靠方程式配比也不行,因为方程式都各物质配比是纯净物,这一点在现在绝对办不到。
不过好在有单聘仁这个炼丹高手……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火焰的问题,火焰的温度不够所以钢中杂质才多,这个问题李桂可以解决。
但不论如何李桂清楚他必须去崮山前一趟了。不过李桂也清楚现在可以做些准备了,随后吩咐詹光买几车黑石送到崮山前去。
……
而李桂虽然打算在月末休沐日亲自去崮山前一趟,但是世事往往就是这样,计划不如变化快,三月二十六日,泰宁帝薨,忠礼王继位,改号雍元,其后便是泰宁帝的七七四十九天大葬。
这中间还有雍元帝的登基典礼,颁布诏书,大赦天下等等,如此忙完也到了五月了。而此时王熙凤也已怀孕七个月了。
而一朝天子一朝臣,诸事完毕之后,便是人事调整,这时赵文重乞骸骨,余姚任宰辅,副宰未定,但有消息说沈正阳可能将出山,担任此职,而六部尚书没有多变,只是刘正德上位,担任了刑部尚书。
变化最大的乃是北静、南安、西宁、东平四王,他们原来虽然都属于四王八公一系,但他们见风使舵的功夫不是贾政可以比拟的,早已改换门庭,投了忠礼王。
现在他们也个个手握兵权,北静王更是掌握了五城兵马司,东平王则掌握了三千营,西宁王节制西南九省兵马,南安王节制江南两省兵马。
总儿言之,原来的四王风光显赫更盛往昔。
不过虽然新朝有了新气象,但内里却是困难重重,雍元帝上位后直接面对的就有两大问题,一个是银子问题,以前虽然泰宁帝追缴了些银子,但奈何窟窿太多,再加上泰宁帝的葬礼,以及登基典礼,现在国库存银竟然不足八百万两。
这个银两顶多够朝廷用三四个月的!
而且雍元帝面对的还不只是这一个问题,他面临的另一个更重大的问题是西部羌族叛乱了,由此带来的联动反应是西南、南番都蠢蠢欲动。
这样一来西羌之事就成了直接威胁大虞朝统治之事,也成了极待解决之事。
但是一切军事行动的背后必须有银子支撑,你不可能不给士兵银子又让士兵卖命,相反必须出重银,才能让士兵卖命,实际上古往今来军费始终是朝廷开支的重头。
而现在国库里只有区区不到八百万两银子!对于银子,其他的事情可以拖一拖,但军资,特别是打仗之时的军资却是万万拖不得的,即使拖,也不能太久!
因此雍元帝登基后,搞银子打仗成了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他必须立刻要做的事,不然他根基就会动摇。
也因此雍元帝由看到李桂殿试文章所想到的改革,摊丁入亩,雍元帝只能往后放。
……
五月九日,御书房里,傍晚忽来的晚雨,让御书房变得灰暗,裘世安急忙点了烛。
裘世安现在已经北认命为内相了,而裘良夜官升一级,担任了五成兵马似辅司马,而对于李桂,他们自然是感激之极,两家来往不绝,凡李桂有事,不论大小,无不到者。
而此时在御书房里,雍元帝、余姚、赵虎臣、水井、南安郡王郑淳,户部尚书丁贯九挤挤一堂。
雍元第坐在龙案后面沉似水——这也是正常的,估计谁刚一登基就遇到这种事,谁都高兴不起来。
“诸位爱卿想必已经知道了,西戎叛乱,朝廷国库紧张,诸位爱卿可有好策?”雍元帝是个急躁的人,待余姚到来后,便直接问道。
而在座的虽然都是雍元帝的股肱之臣,但是对于此事却各有所限,赵虎臣长于谋略,对经济并不擅长;水静、郑淳在本质上就是个富二代,花银子、捞银子他们是行家,但让他们为国家弄银子这就让他们勉为其难了!
而余姚虽然位列宰辅,但他毕竟是读书人出身,对经济也不擅长。只是从他的位置上他能感觉到要想搞到银子必须开源,对于开源,他最先想的是加税,但泰宁帝以前已经下过圣旨大虞朝永不加赋,因此对于在哪方面开源他有些迷糊。
而且他清楚加税也不能解这燃眉之急,因为到秋年税收时时间还早。
而丁贯九作为户部尚书自然是最了解大虞朝的经济状况的了,现在各处需要的银两已被他压到了最低,简直就是一个银子当两个花!想从各用项中挤出西南军费那是绝无可能!
因此他心里想的和余姚的差不多,他也认为应该开源,这是长久这策,但是又感觉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随着雍元帝的话音,御书房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如此过了一阵子,余姚、赵虎臣等人还是没有一人说话,而还是那句话,泰宁帝的脾气是急躁的,性子也苛求,因此见此不禁冷哼了一声,说道:“怎么,你们一策都没有吗?”
闻言,众人清楚泰宁帝有些生气了,但是解决银子的方法他们又不敢乱说,因此还是无言。
而余姚作为宰辅,脑袋转的相对快些,不知怎的,他突然间想起了李桂,想起了红红火火的大观园,而他又听说雍元帝对李桂极好,以前在藩邸时,李桂结婚,雍元帝还送过贺礼。
想到这里,余姚出列,一拱手说道:“回皇上,丁尚书曾对老臣说过,现在库中确实挤不出银两,而现在用银又急,除非有非常之策,老臣愚钝,想不出来,但却有一人或许有此非常手段。”
“李后庭!”
第三三三章 公私
余姚话音刚落,雍元帝就猛然省悟道。
雍元帝最初并没有想让李桂来处理此事,这一是因为,虽然他知道李桂有些经济才能,但他们商议的乃是国家大事,具体说应该是户部的事,李桂对户部并不了解,级别也不能了解。
另一个原因在于雍元帝最初认为余姚、赵虎臣等人应该能有些法子。毕竟这些人在雍元帝看来也是人中之龙。
谁知这些人都默不出声!
“宣李桂觐见。”随即雍元帝就匆匆说道。
……
此时李府后宅,李桂刚刚进屋,小愁儿便张开了短短的小胳膊……小孩子纯真无邪的神态总是让人心头轻松并充满着唬人温馨,李桂不及换衣,便一弯腰,把小愁儿抱了起来……
玩耍了一阵子之后,晴雯拍着手掌笑道:“你爹爹累了。让你爹爹歇会儿。”
说话之间晴雯抱过了小愁儿……
换了便服,洗刷了一下,探春便传令上菜,而她话音刚落,“老爷,老爷,宫里来人了。”屋外传来了贾义急匆匆的声音。
李桂无法,只得重新穿了官服……去前宅的路上,心里不由的嘀咕着:“这是不是吴贵妃那婆娘?!在宫里召我还不行,还跑到家里!这婆娘胆子越变越大了,我得想法离京!”
而李桂刚刚到了中堂,传旨的小太监就满脸堆笑着匆匆说道:“李大人,皇上口谕,传你过去,现在正在御书房等着你呢,现在赶紧过去吧。”
李桂不敢怠慢,途中才向小太监打听雍元帝只送他什么事,单小太监却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
一路匆匆到了御书房,求见,行礼、赐座之后,雍元帝便向李桂问道:“李爱卿,今天诏你来是为西南军饷之事,国库紧张,西南用饷又极,李爱卿可有良策?”
李桂闻言微微一愣。因为这个问题不是他的级别过问的问题……但是他也估计雍元帝诏他来,是因为他为贾政筹集银两以及大观园红火表现出的经济能力,被雍元帝看在了眼里。
而在历史中,雍正初上位时就面临着这样都困难,他的解决方法是听从李卫的建议,把李卫派去了金陵,收取烟花税,解了大部分的燃眉之急。然后随着摊丁入亩,乡绅一体化纳粮,火耗归公,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国库逐渐丰盈,也就不缺了打仗的银子。
“为何不因势利导……”
想到这里李桂突然灵机一动,随即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回皇上,此事在微臣看来有上下两策……”
对于如何搞银子,刚才余姚、赵虎臣等都三缄其口,而李桂居然说又上下两策!
雍元帝实际是急躁的性子,“李爱卿快说说!”下一刻雍元帝眉头一挑匆匆说道。
“回皇上,请恕微臣斗胆直言,微臣认为要想长久解决军饷问题,做好是开源,开源的最好办法是解除海禁,收取关税。”
实际上李桂所说的方法确实是长久知道,晚清政府的维持绝大部分都是靠海关关税,只不过李桂此时说出来,是夹杂着他自己的私心,想着以后扬帆出海。
而还是那句话,一般封建帝王为了统治,是不愿老百姓开眼界,乱民心的,更何况,海禁一开,就方便了海盗,这又要建一直海军。
这建海军必然是花银子的事!如此收取关税的银子是否能够供养海军,海禁多年,这个时代的人只怕是谁都没底。
这其实也是余姚、丁贯九等没往这方面想的原因——人的见识往往被时代所限!
因此闻言雍元帝微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此长远之策也,且从长计议,李爱卿另一策为何,且说说。”
李桂闻言心里叹息了一下,随即拱手道:“臣此策只能对皇上你一人说。”
李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收取烟花税实际上不了台面,当然他决定把这招说出来,是因为他想尽快远离吴贵妃。
泰宁帝闻言倒是微微一愣,当然发愣的还有赵虎臣、余姚、水静、郑春几个。
赵虎臣何余姚还好些,毕竟他们有学识,心思慧敏,隐约看到李桂的法子可能是不方便明说,所以才要对雍元帝一人说。
但是水静和郑淳不一样,他们两个都是在李桂手下吃过暗亏的——他们也从国库里借了银子,虽然他们以前暗地里投靠了雍元帝,但对雍元帝催缴借银,他们心里还是有些小九九的。
但是他们没想到李桂会这么拼命响应雍元帝的号召!相比之下,他们清楚与李桂相比,他们在雍元帝心里他们失分不少!
因此心里暗恨自己迟疑之时,他们又对李桂嫉好热闹不已。
而现在李桂又不愿意把话当面说出来……
“这小子不知道又出什么骚注意,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我,这倒显得我等无能!哼哼,我到要看看你有什么法子搞到银子?”
退出之际,在争宠之心的驱使下,两个对李桂不由得嫉妒起来。
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自己人的互相倾轧,原因大概如此。
而雍元帝此时却是好奇了起来,因此待水静、郑淳出去后,雍元帝立刻问道:“李爱卿,还有何策,快快直言。”
“回皇上江南自古富足,人文鼎盛,风月无边,微臣认为可以在这方面想些办法。”李桂拱身回道。
以雍元帝的阅历,听到这里他就明白了李桂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但实际上抽取烟花税是与封建治国理念相悖的!
抽取烟花税是国家暗中承认了娼妓的正当性,甚至带有一定的鼓励性,这与封建道德里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直接相悖!
也因此历史上有些朝代对于娼妓时有打压,但明着抽税的却极少。
“这……”
雍元帝虽然知道李桂的方法可行,毕竟青楼向来是销金窑,但他还是犹豫了。
见此李桂一拱手,再次说道:“非常之际当用非常之策,如果只是暗地里做,不在明面上下诏令,微臣认为也无不可。”
“哦,怎么暗地里做?”雍元帝再次问道。
李桂微笑道:“这法子就多了,可以派人物青楼检查她们的身体,然后收取些劳工费,夜可以去检查他们的卫生,收些检查费。”
李桂的话不过是为了收银而巧立名目而已!这些话当然瞒不过雍元帝的耳朵。
但是这样做又确实可行,因此听到这里,他不由的微微都笑了,随即说道:“你说的不错,非常之计当用非常之策,嗯,此事需要掌控些火候,你机智通达,这事还是你去办吧!”
李桂说了这么多,就是等泰宁帝这句话,以远离吴贵妃,因此闻言急忙说道:“微臣遵旨。”
雍元帝闻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这事要快,你去准备准备,明日即可动身。”
第三三四章 南去
微臣遵命……“
李桂闻言知道是该退下的时候了,拱了下手,正想告退。
而在这时雍元帝又沉思着说道:“此等做法在明面上纵然能遮人一时之口,但背后一定会引起非议,你是机灵的,应想法尽量消除此事都影响。”
雍元帝的意思李桂是明白的,他刚才的方法,不论是卫生费,还是检查费,总儿言之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青楼之人马上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毕竟银子实实在在的出在他们身上!
但有遮羞布总比没有强!
可现在雍元帝居然要他把这块遮羞布美化下,美化到拿银子的人忘了言语,或不能言语!这很有些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意思。
这就有些困难了!
李桂也认为原来的雍正帝一定没给李卫布置这一丝不苟的任务,现在之所以布置给他,完全是因为他个人的缘故——雍元帝认为他有这个本领。
而此时李桂一